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

牛金星这套方略,确实颇为高明。但李来亨也听出他话里的一层意思,要实行这套战术,就必须留下一些人马在洛阳诱敌——毫无疑问,这些被留下诱敌的人,都将凶多吉少。

李双喜还没听出牛金星话里头的涵义,呆呆问道:“启翁,邵时昌只是衙门书吏出身,那些降军也不一定可靠。让他留守洛阳,我感觉并不合适啊!”

其实牛金星选择李双喜招募的书办邵时昌留守洛阳,也是无奈中的选择。牛金星自己投奔闯营也才不久,若要让李自成嫡系的陕北老兄弟做这种必定灭亡的诱饵任务,他可得好好掂量掂量。

牛金星便搪塞李双喜:“这点无须多虑,李仙风和陈永福一收到闯营主力攻打开封的消息,必然星夜回援。只要洛阳城中能坚守一二日,就无需多忧,官军断不会不救开封,滞留在洛阳城下。”

李双喜点了点头,但心里犹自犹疑。他再耿直无心机,到现在也经历了这么多战事,头脑又不差,仔细想想,便觉得牛金星的话术纰漏很多。

洛阳不留精兵,不留战将,只留下一个邵时昌这种弃子。城内又还有许多明朝的文武官吏、乡宦、土豪,他有什么办法能够守住洛阳?

李自成攻破洛阳以后,对洛阳现任大小文武官吏除非继续率众顽抗,一律不加杀害。这种做法,固然对下一步去攻取大小城池颇有好处,也一定程度上反击了朝廷和文人到处宣扬的闯营是“杀人魔王”的舆论。但无疑对防守洛阳,造成很大隐忧。

这分明是要牺牲邵时昌罢了。

洛阳虽然城墙高厚,箭楼巍峨,但没有充足的兵力,绝不能守住。

除了李双喜以外,像田见秀、李过、刘芳亮和李来亨等人,大家都心知肚明,要守住洛阳,起码要留下五六千骨干战兵,而这绝对超出了闯营的能力极限。

洛阳与开封,只能择其一。

李自成脸上没有什么波动,其实牛金星和宋献策说到这个份上,大部分人都已经可以感觉到,这套计划他们和李自成一定早有商议。

也就是说让邵时昌留守洛阳的决策,也是早就已经定好的事情。

李来亨不禁眯起了眼睛看着牛金星,他是了解李自成为人的,没有牛金星的出谋划策,李自成绝无可能采取这种带有很浓厚“诈术”色彩的策略,将洛阳和留守的兵马作为诱饵,来策应闯营的主力攻打开封。

李自成为人质朴诚恳,一贯开诚布公,他受牛金星的影响,渐渐学习和采用这种“诈术”之道,真是好处吗?

李来亨想了想,终于还是下定决心,轻声反驳道:“我看启翁的方略虽然切中河南大局的要点,但对洛阳留守的布置太过草率,并不很好。”

他反对李自成和牛金星内定的这套方略,其一是牺牲邵时昌等新附投降人士的做法,有害于闯营的长远声誉。

当然,最主要还是其二。

因为李来亨和方以仁一番讨论以后,他实际上已经倾向了方以仁的据三楚之策。而要据三楚,就势必要掌握从河南通往湖广的宛、洛要道。

在李来亨看来,即使要放弃洛阳,也应该首先要设法搬空和转移洛阳的粮秣、积蓄、人口,为下一步经略南阳盆地和未来到楚地发展打好基础。

其次,闯营在洛阳进行一定坚守,也可以向河南百姓表明出态度。闯营绝不会轻易放弃所攻占的城市,增强人们对投靠闯营的信心,使得百姓不会觉得闯营轻易放弃城市,让投奔闯营的百姓不得不因躲避官军报复而背井离乡。

其中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李来亨和方以仁讨论以后,已经渐渐坚定了自己往楚地“另开一新世界”,自己创造新局面的战略。所以李来亨感到很有必要,利用闯营主力弃守洛阳的机会,为自己的据三楚之策,做第一步准备。

除此之外,便是李来亨对于如何防守洛阳、如何抵御官军、如何搬空物资从防守洛阳中牟利,已经形成了一个十分全面的腹稿计划了。

何况李来亨也熟悉历史,知道闯营这样孤注一掷攻打开封是很难成功的。一旦在开封战败,洛阳又已经放弃,退无可退,即使返回熊耳山、伏牛山中,当地的粮食产量也无法供养闯营的大军,结果势必使得大军减少兵额、自降实力。

所以李来亨认为,设法坚守洛阳一段时间,至少可以为洛阳物资的转移争取更多时间。之后闯营主力攻打开封失败,退入山区的话,也可以凭借这些物资维持一段时间。

不至于立即出现断粮的情况。

所以李来亨很干脆反驳牛金星的方略,对李自成和诸将说道:“一旦进攻开封失利,洛阳若又不守,我恐怕闯营退无可退,有全局崩溃的危险。”

他拱手对李自成问道:“元帅,我认为洛阳势必不能退让。纵使退让,也不应该让邵时昌留守,而应该留下精兵干将进行防守。”

李自成还没说话,牛金星就皱着眉头,劝说道:“小将军,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闯营主力攻打开封,未必有全胜的把握,怎么能再次分兵来留守洛阳呢?二者皆取,则二者皆无,还是需要有壮士断腕的魄力,集结兵力到一处,才能够打开局面。”

“哈。”李来亨微微笑了一声,复又说道,“无妨。元帅,局势确实如启翁说的一样,二者皆取,则二者皆无。所以我也赞同不应该在洛阳留下太强的兵力,依我的意见,只需要留下小虎队一部,足可以防守洛阳很多时日。一方面更好起到牵制李仙风和陈永福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争取更多时间来抢运转移洛阳的物资百姓。”

牛金星还有反驳的意见,但李自成挥挥手让他坐下,李自成很有深意地看着李来亨,说道:“来亨,小虎队现在精兵干将,几有二千人之多,即使只分出这两千人留守洛阳,也可能导致进攻开封的计划失利。”

李来亨接着侃侃而谈道:“元帅说得不错,这一层意义我也明白。所以我的意思是说,高一功等队,都派去跟随主力攻略开封,只在洛阳留下近千小虎队本部兵马防守即可。”

李自成眉毛一挑,面色终于有了变化,产生几丝意动,说道:“一千?一千兵马,如何在外有强敌、内有隐忧的情况下,守住洛阳城?一旦失败,不仅一千兵马将全军覆没,来亨,你也将有落入官军之手的危险!”

李来亨环视周围一圈后,极富有信心地回答说:“请元帅放心,我可以立下军令状,一定不使得这一千兵马葬送掉,一定防守洛阳至少一段时间,策应大军的攻略!”

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十一章 兖州军民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十一章 宗藩制度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九十一章 迎接李过第五十二章 金氏朝鲜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九十九章 弘光朝廷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六十一章 大婚之信第七十六章 大名之危第二十三章 龙驹寨第三章 林猫猫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一百一十五章 乱刀砍死张汝行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六)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九十六章 扫清胡尘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五十八章 暴毙之忧第四十四章 小虎队的初战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六十五章 湖广巡抚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防线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七章 鸟铳队第十五章 老营改革(下)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八十八章 开封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二十章 明末顺初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辅国公,对不住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四章 小徽柔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三十六章 人才储备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一百一十五章 奔楚(五)第四十九章 老而不死是为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镇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九十章 二龙一虎第一百零一章 崩溃的吴三桂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五章 先帝遗诏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七章 顺兵第十四章 秦晋争禅第一百四十四章 借道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一百四十六章 守门员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