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

安陆古为南郡之地,控扼汉、沔,辐射着江汉平原北缘的云梦、应城、汉川、孝感等县,是李来亨控制区内人口最多、地方最富庶的一座城市。

他把帅府总部从随州迁移到安陆的同时,还把在随州、黄安、麻城、罗田等处地方上颇有影响和威望的乡绅,也全部强制迁徙到了安陆居住。

这种大规模迁徙本地豪绅的做法,目的就在于使得这些地头蛇脱离故土,无从发挥他们的社会关系和乡里能量为祸一方。也使得闯军可以更加方便约束这些具备较强势力,又很容易成为叛乱首领的地方豪强。

这些士绅被强迁至安陆,对于自己的前途,无不感到忧心忡忡。易道三也是沈庄军所属的团练寨主之一,他的堂兄易道暹是梅之焕的好友,是海内知名的文章名士,号称是当今的郭有道、黄叔度之辈。

易道暹在周文江刺杀梅增智时,恰好正在梅府中休息,结果也被攻打梅府的周文江手下家仆打伤,断了一条腿。

这回李来亨从强制迁徙到安陆居住的士绅中,召集了一批头面人物至帅府见面,易道暹因为腿伤无法出门,便让堂弟易道三代表易家了。

易道三是黄州府庠生,崇祯六年、七年间,高迎祥、张献忠蹿入黄麻间活动时,他曾组织过四邑联军与“流寇”作战,取得大胜。孰能料想到,不过数年后,自己不仅会身陷贼巢之中,而且还因为沈庄军事变而见反于朝廷,不得不在贼窝中求活。

他同一起被强制迁徙到安陆居住的好友耿应衢,都站在安陆帅府大门外,排列等候李来亨的召见。帅府还是由过去的德安府知府衙门改建而成,除了新换上一块湖广节帅府的牌匾以外,并未大动,只是依旧按照麻城帅府行辕的架构,拆了花园,搭了一些棚屋以供临时办公之用。

耿应衢也是秀才出身,他们都因为参与沈庄军同湖广巡抚宋一鹤交战的事情,自感已经不容于朝廷,又因为麻城陷落以后,聚集在麻城的团练武装全部被李来亨收编,丧失了以武力抗拒闯军的能力。

现在又被李来亨押送到安陆来,脱离故土,想逃入山中都没有办法——更何况他们多数人对李来亨隐隐抱有几分希望,双方矛盾还没尖锐到让耿应衢等人可以坚定入山避世的地步。

这同后来清军在蕲黄一带以剃发令实行大屠杀时的情况截然不同,易道三、耿应衢等人会不惜一切代价抗拒满洲奴隶主的野蛮统治,却没有同等的决心和意向去抗拒李来亨的统治。

只是想起被闯军营田使、庄使“代”为经营的自家田产,耿应衢还是露出一脸肉痛的表情,低下头来,同易道三小声嘟囔道:“这位小李王真是好大的官威,咱们在这里已等了快要一个时辰了吧?正月的天气这么冷,一帮秦寇架子还这么大,我看贼终究是贼,毫无人主气象。”

易道三将一根手指竖在嘴前,示意耿应衢不要胡乱说话:“你真把李使君当成不懂得杀人的少年稚子了吗?咱们的田产虽然被闯军庄使代为经营,但好歹还留有几分田息。你看其他那些逃去武昌的田主,家中田产庐舍不是全被闯军抄没一空了吗?”

“还有暗中协助周文江作乱的那几家士绅,李使君当时虽然没有处理,可是事后像黄安的孟昧启,还到处造谣闯军屠戮,不就被郝将军抓去拷掠了吗?至今还不知道是个什么结果呢!”

“唉。”耿应衢听得无奈,只能长叹一声,他们俱是衣冠望族,今日怎么就沦落到排队等候在一个流贼响马之辈的门口呢?

时也,势也!

“嘘,来人了。”易道三看到帅府大门打开,有几名传令的亲兵走了出来,便急忙拍了耿应衢一把,叫他注意一下,千万不要再胡乱说话。

那几名亲兵走到排成两列队伍的黄麻士绅们面前,突然将一大把的明军官印、旗帜丢到了地上。易道三等人初时还以为这是闯军攻占安陆时缴获的东西,可是再细看,却发现那些官印似乎大都是河南州县官员的印信,旗帜也以秦军为主。

士绅们都惊诧莫名,不解其意,这时候已被易道三等人熟悉的李来亨亲信张皮绠带着一队亲兵守在帅府门口,向众人介绍道:“奉天倡义营大元帅于崇祯十五年正月,在朱仙镇剿灭三边总督汪乔年所督秦楚兵马士众十万余人,缴获无算,这些全是大元帅遣人送来的战利品。你们都是读书人应当认识的吧?其中还有秦督汪乔年的私章呢,你们来辨认辨认呀。”

秦楚士马十余万,在朱仙镇全军覆没?

这些搢绅根本不敢相信,宋一鹤和沈庄军被李来亨同时拿下,那是因为湖广官军的主力一部分被左良玉带去救援开封,一部分被丁启睿带去追剿张献忠,然后官军自己又和士绅内讧,才给了李来亨席卷黄麻的机会。

可是现在看来,汪乔年聚集的精兵强将,居然全部被闯军歼灭了?这怎么可能!

易道三和耿应衢都是文人,他们仔细辨认,立即找出了那枚汪乔年的私章。以他们的文化水平,自然知道这绝不是闯军有可能伪造出来的,何况闯军伪造这种东西也没有什么意义。

毕竟朱仙镇之战的事情如果为真,这么大的消息,估计很快就要轰动天下了!

“这……这、这……”易道三想到在朱仙镇被闯军杀至全军覆没的十万兵马,连牙齿都不禁打起了颤来,不过当他看到耿应衢的表现时,又觉得自己这样还算好的了,因为耿应衢已经是两股都在发抖。

张皮绠看着这些被吓坏了的士绅忍不住轻笑了一声,旗帜、印信当然都是真的。

李自成在朱仙镇大捷以后,又派李过追亡逐北,沿途追击向襄阳逃窜的左良玉所部,他们在道路上听到了李来亨攻占黄麻的消息以后,更感到大为振奋。

李过把湖广闯军发展顺利,已经占领德安府和黄州府大部分州县的消息传回到李自成处后,闯王便委派与李来亨相熟的刘宗敏旧部“九条龙”谷可成,让他带了一大批闯军缴获的战利品,送到随州“助威”。

谷可成到随州时,当地正有一群乡绅田主因营田新法而哗变作乱,张皮绠正率军进行弹压。谷可成也不是一个人到湖广来的,他身边还带了数百闯军骑兵,帮助张皮绠平息叛乱后,才知道李来亨已经将帅府迁至安陆,便又将这些旗帜、印信带到安陆来了。

恰逢李来亨刚刚把黄麻士绅强制集中到安陆居住,正盘算着如何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老朋友谷可成的到来,便帮助李来亨解决了这个难题——这些旗帜印信一丢出去,立即就让黄麻士绅们放弃了抗拒的想法。

“节帅正在府中等着诸位呢,天气这样冷,大家都快进来吧。”

张皮绠这个少年将领,还是一脸笑眯眯的样子。可是易道三、耿应衢等搢绅领袖,则人人都感到背脊发凉,一时间都觉得帅府那扇大门仿佛吞噬阿鼻地狱一般,肯定是有去无回。

但是大家也没有任何别的办法,只能咬咬牙,硬着头皮走进去。不管是要拷掠助饷,还是要搞那个在黄安、麻城都办过几次的公审大会,他们也只能硬挨了!

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人仰视的李来亨,无误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二十二章 活曹操梅之焕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十八章 疯狂的田见秀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一百一十一章 长安血夜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九章 牛相第一章 竹溪一民夫(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第十八章 士绅团练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三章 龙凤庙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十二章 遇顺则止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七十章 直冲狗鞑中军第五章 矿徒军第五章 矿徒军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一百零三章 高斗枢怎么办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三十五章 裱糊匠史可法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一百一十一章 奔楚(一)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九十八章 我之左骁卫第六十八章 沙州之战第九十六章 扫清胡尘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五十九章 亡国之道第二章 这里不是魏博第一章 后来的事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尔衮的头发还多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二十五章 沈庄军的末路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十三章 君父之仇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九十三章 满达海中心开花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十二章 闯营的胜利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编制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五十一章 蔺营换装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六十章 战云阴霾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一百八十五章 清扫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三章 满洲入寇(下)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五十八章 暴毙之忧第三十五章 生擒艾都司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一百零四章 折箭为誓第四十六章 伏兵山阳(一)第一百一十九章 奔楚(九)第四十三章 爱新觉罗屯齐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来亨的新防线第五十三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六)第九十八章 武昌和岳州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尔衮的头发还多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二十六章 洛阳春光好(三)第一百三十一章 治乱大不易第七十五章 扑夷陵(一)第四十四章 黄河之冬第三十四章 破阵军岭川(五)第八十四章 金山第二十九章 洛阳春光好(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