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

易道三等一群黄麻士绅小心翼翼走进帅府的时候,李来亨正和他的老朋友谷可成相谈甚欢。这回谷可成虽然只带来数百骑兵,但其中大多都是陕北老兄弟和精锐的三堵墙,只需稍加培训,便可以大大补充湖广闯军的干部资源,巩固李来亨对德安府、黄州府两府地区众多州县的统治力量。

谷可成绰号九条龙,是因为他身上的龙形纹身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现在虽然已是寒冬,但他依旧袒露手臂,进到帅府庭院中的士绅们,见到谷可成一身骇人的刺青和疤痕,本就战战兢兢的两股,更加控制不住剧烈颤抖了起来。

李来亨耸了一下肩膀,他对这些士绅领袖的惊惶之态乐见其成,但也感到没必要再继续使用恐吓手段对付他们,便下令亲兵们搬来不少长条凳子。

每三名士绅名流,一起坐于一条板凳之上。搢绅中不乏一些心宽体胖之人,拥挤在一处,手脚伸展不开,就显得分外滑稽。

“谷哥,这些人全是湖广本地的头面人物,你看看怎么样?”李来亨喝了口茶水,向谷可成问道,“三楚衣冠风流,比之汴洛如何?”

谷可成摸摸脑袋,他和老上司刘宗敏一样,是一个坦率耿直而勇悍的粗人,摸不透这些人的小九九,径直答道:“来亨,我实在不晓得这些读书人的心思。不过就我一路看过来,不管是湖广还是河南,有钱人、大户人家最紧要、最关心的一件事情,就是钱财。他们听到闯军说三年免赋也很欢喜,可一轮到助饷的事情,就非得祭出拷掠和夹棍来,才有人肯出钱,至于均田就更不必再多提啦。”

李来亨心中暗笑,他点点头,先一一招待那群黄麻士绅,问其姓名、乡里、资望、功名,摆出一副礼贤下士、大套近乎的模样。

只是士绅首领们也不傻,他们都知道李来亨特地将这么一大群人叫来帅府,绝对是不怀好意。

人人都是隐怨而不敢发,胆子大一些的易道三率先鼓足勇气,问道:“李使君,敢问您将四方搢绅之士,荟聚一堂,究竟意欲何为?是要助饷,还是要什么事情呢?只是要助饷的话,使君也知道,我们的田产全都交给贵军的各色庄使管理,手中仅有田息,并无其他余钱,即便有心助饷,恐怕也出不了多少钱。”

闯军用庄使代为管理田产这一招,不仅遏制了土地兼并、控制了士绅对佃农的人身剥削,也借机摸清楚了本地田主们的收入情况。

所以李来亨才能按图索骥,很容易就把这些士绅首领全部“逮”来安陆居住。

“您是易先生是吧?您家堂兄易道暹,他的文名我是早就听说过了,海内知名,天下文章士啊。”李来亨走到易道三面前,故作亲昵说道,“不不不,怎么会是助饷的事情呢?我今天要谈的是一件让大家都有利可图的事情,是要让大家一起跟着闯军赚大钱。”

他这句话,不惟是易道三这群人听不明白,便连谷可成都露出疑惑不解的神色来。

李来亨则让跟着白鸠鹤担任湖广闯军支度副使的张玉衡,搬来一大摞文书——张玉衡也是小商人和账房家庭出身,早在得胜寨时期就帮着李来亨管理后勤,李来亨用他担任支度副使,也是在白鸠鹤身边安插一个自己的嫡系亲信。

这一堆文书,上面全写明了什么“水利”、“田垄”、“贩盐”、“百货”的字样,易道三他们大概可以看明白这说的是工商百业的内容,却更不明白李来亨搬出这堆玩意儿,是几个意思。

士绅首领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是耿应衢发问说:“使君大人,这又是何意?我们只是一些读书人和田主,耕读传家,若是诗书或躬耕田亩的事情,我想我们还能帮上使君一二,可这殖货之道,我们就全不懂了。”

李来亨并不相信这些人真的就不懂经商了,说什么耕读传家,其实无非是买田是自然经济条件下回报率最稳定、相对收益也最高的投资渠道。可其他盐铁百货、钱庄米粮的生意,这些人难道就没插手过?

那才叫骗鬼。

不过李来亨也并不打算用易道三这些人来帮助自己办理工商百业,这群人田产收入被自己派营田庄使截留,一个个隐恨未发,李来亨岂敢重用?

少虎帅给众人解释道:“你们全都误会了!这个嘛,我并没有要你们来掺和工商生意的事情,毕竟你们也应该稍微了解过一点,闯军在百货行销的方面,很有自己的渠道,不需要你们来办这件事。”

耿应衢更加不解:“使君大人既然不打算让我等帮闯军经营百业,又搬出这些文书做何解?”

李来亨随手拾起一本他的“投资计划书”,笑道:“你们已经同闯军的庄使十分熟悉了吧?我是想如今推行营庄新法,田地和粮食价格一天比一天低,你们把田息攥在手里也没什么用不是嘛?我就干脆帮着你们做一个主,将一半的田息当成股本,入股这些工商百业。你们不懂殖货之道没有关系啊!闯军这边自然有懂得的人,诸位乡贤搢绅,只要安心待在家里,自然有闯军的掌柜们帮你们将股本翻个番。”

嘿!

这时候大家才会过意来,原来李来亨是来借钱做无本生意的啊。

众人不知如何回答,这田息本来就是闯军把他们应得的地租,吃掉一半后剩下来的收益。现在李来亨这是什么意思?还打算把这剩下的一半田息,再吃掉一半,拿去做闯军自己经营工商的股本?

这岂不是巧取豪夺!

李来亨又半笑不笑,语带威胁,阴沉沉地说:“诸位不要怕蚀了本,这个我一定为诸位兜个底。不管有没有亏本,一年以后,你们全都可以将现在入的股本连息拿回。我听说河南的官军缺饷,都是直接找人助饷的,我是不打算用助饷这个法子,坏了大家的和气,也希望大家不要坏了同我的和气……易先生,你看怎么样?”

李来亨的威胁已很明显,这摆明了就是士绅们若不识相,不同他合作,他就真能拉下脸来,给你们一个叫敬酒不吃吃罚酒的招,直接用助饷的办法抄没财产。

现在闯军给出这个田息入股、公私合办的主意,也算是给士绅们半条出路。

实际上依照李来亨的估计,闯军的行政架构全是从一张白纸上建立起来的,丝毫不受朝廷几百年腐朽之气的影响,又有许多官方销赃货源和渠道。那肯定是上比朝廷效率高,下比民商靠山硬,决计不会亏本。

若非谷可成带来了左良玉撤军回楚的消息,丁启睿也将要率领兵马回到武昌,李来亨给予扩军备战,他岂能让这群士绅占到这样大的便宜?

只好先用公私合营的政策,应急过度咯。

张玉衡也跟着劝道:“诸位要知道,从古以来做官府买卖、皇商生意的人,岂有蚀本之说?不赚的盆满钵满才叫奇怪!我们府主要大家用田息入股,同闯军一起做买卖,这桩事情摊开了说,就是为了让你们能够安下心来,能有更多收入,岂有他哉?”

这话说的,李来亨真是俨然把自己当成正统的官府、皇家了。但易道三等人也没办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桩事情若不答应下来,他都还不知道众人能否走出帅府呢。

何况他和耿应衢细细思虑,公私合营之事未必无利可图。反正田息攥在手中,也可能惹得闯军眼红,到时候反而因横财而得罪,还不如现在就把钱财交出去,想来李来亨所图甚大,不至于不肯将股息分红给众人。

就算最为糟糕的情况,李来亨其实是铁了心来勒索敲诈,拿了股本以后一毛钱也不返给他们,易道三等人难道还有什么反制的办法吗?

要知道他们自己可是收不到田租的,全都是营田使、庄使、庄司收到钱粮以后,再通过闯军的手将田息交到易道三这些人手中的。

不管他们同意不同意,李来亨直接从庄使那一层面上扣钱,诸如易道三、耿应衢之流,又有什么法子?

第二十三章 沈庄军事变第三十八章 八旗的逆袭第一百七十二章 最后的明军第十三章 申靖邦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六十六章 卜人宋献策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六十八章 皇太极自有安排第二十一章 繁峙伯姜瓖第一百零五章 竹溪一节帅(上)第一百六十二章 最后一战(八)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四十九章 伏兵山阳(四)第四十四章 满城之战故智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四十二章 中国的衣冠肝胆第八十三章 五行旗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九十四章 大行不顾细谨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八十三章 方以仁失策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一百章 扬武蓝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十一章 兖州军民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八十五章 随州的全面胜利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一百三十五章 人生无处不青山第九十八章 方太师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十一章 龙沙谶第七十八章 治隆汉唐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二十三章 福建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九十五章 马绍愉使团第一百零三章 马三宝第五十九章 不见洛阳花(二)第九十六章 联军末路(一)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六十八章 南水门第三十章 清鲜战争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七十章 奇袭雪域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四章 小徽柔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五十二章 谢明弦第二十四章 李来亨的处置第六十四章 徐徐为阵,夏风乱舞第一百三十八章 中兴大明啊第三十四章 鳌拜震惊了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五十九章 亡国之道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七十一章 花关索(上)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四十八章 中夜决堤使南灌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五十八章 暴毙之忧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一百四十一章 多尔衮不如皇太极第六十八章 皇太极自有安排第一章 李公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四十三章 姜大将军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一百八十八章 复仇第二十六章 血战无名山(上)第三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十一)第三十章 洛阳春光好(七)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二十九章 谁想被李来亨斩杀第七十五章 尚可喜第八十六章 全世界都想知道李来亨在哪里第四十章 再议老营改革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六十三章 山中岂桃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