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雷霆

郝摇旗的那一标骑兵损失惨重,几乎无力再冲。谷可成迅速安排他们退回后队,转以艾卓所部骑兵,在很短的距离内进行反冲锋,稍稍遏制了左镇的攻势。

张皮绠的那支亲军标,则利用鹰子山山脚下的地形,也就是顾君恩选中的那块丘陵地。他们在谷可成的布置下,利用丘陵的遮蔽,躲开了左梦庚和吴学礼的视线,悄然向西侧移动,划过一道美妙的曲线后,骤然出现在了左镇的侧后方。

但攻击的时刻还未到。

吴学礼、左梦庚两部加起来不到一万人,即便李国英那支刚刚被三堵墙骑兵蹂躏的残部,一起投入进攻,左良玉的手中起码还捏着六千人以上的中军预备队。

时机未至。

谷可成屏住了呼吸,他在等待机会——他不能辜负李来亨的信任,也不能辜负刘宗敏的遗言。

谷可成甚至想到,李来亨这样信重他,将刚到随州不久的自己,立即提拔为地位等夷高一功的果毅将军。这是因为自己的才具,还是因为刘宗敏的遗泽?

现在少虎帅将战场上的临阵决机之权,交给了自己。

那就唯有以胜利相报……或者至少不能失败。

两倍的兵力差,要胜利太难了。可只要维持一个均势,插入左镇后方的高一功、郭君镇,必定可以摧垮左良玉的意志。

闯军需要的是时间。

可惜啊……连李来亨都不知道左军是怎么发现了伏兵踪迹,但谷可成已经大约猜测到,或许是节帅此前下令大军先行吃饭,造成的结果。

不过到了此时,再说这些也无甚意义。

谷可成知道李世威那支火器部队,无论器械还是饷粮,都享有湖广闯军之中最好的待遇。毋宁说他们的待遇,甚至比之亲军标还要好。

这支部队,才是李来亨压箱底的杀手锏。

现在到了看看他们成色的时候了。

左镇大军冲在最前面的是骑兵,不过左梦庚倒也不傻,他看到李来亨和李世威架起的栅栏鹿角后,便下令骑兵向两翼迂回。家丁突骑全部下马,把长矛换成大斧长刀一类兵器,准备砍烂闯军的防线。

吴学礼也如法炮制,不过他的部队里还有不少铳炮手。既然闯军蹲在防线后面,那么吴学礼也不介意摧毁这些活靶子——左军的火炮射程超过闯军的鸟铳手,飞铅溅射,数发炮弹飞进鹿角之中,登时便将三四名鸟铳手打成几截。

“不要乱!”

李世威将腰刀拔了出来,不许铳手们乱掉阵型:“所有人都要沉住气,天上的乌鸦天天拉屎,何曾拉到你们头上?左良玉的大炮打不死人!”

话是这样说,左军的火炮命中率也确实不高。可是铳手们要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战友被动挨打,肢体不断被火炮炸碎,哪怕死伤的人数其实不多,可对于士气的打击依旧可怕。

“放铳了……是不是该放铳了?”

左军的步兵越冲越近,李来亨不禁紧张了起来,连手心都捏的死死。他了解火器的战术,可真当置身于战场之中的时候,却难免无法保持全部镇静。

李世威在征讨刘国能的战役中,表现不佳。但自那以后,他痛定思痛,用心拜访方以仁、郭君镇、郝摇旗等人,学习兵书战策、临机决断的本领,此时反较少虎帅冷静许多。

“不,还差一点。”

李世威出身于少虎帅一手训练的米脂乡勇,从来对李来亨言听计从,此时却反驳了李来亨的话。这让李来亨先愣了一下,但又马上意识到,自己部下的青年将领们,已不再需要一个半吊子的自己来指指点点,他们已然步上正轨。

各尽其责,各正其位,便够了。李来亨应当给予李世威足够的信任。

左镇的步兵更加接近,第一排敌人全部着重甲、持大斧铁棒,目标应该是要凿开闯军的防线。到了这时候,李世威才终于将腰刀挥了下去。

“第一队,轮换放铳!”

第一队全是装备了重型鸟铳的射手,重型鸟铳比较笨重,射速也比较一般,但优势是射程更远。由他们先行放铳也在情理之中,为了保持火力,李世威又让第一队火铳手采用轮换队形,令重型鸟铳的火力轮次施放,形成一道绵延不绝的火网。

“碰、碰、碰——”

一片密集的铳响声后,烟雾缭绕,重型鸟铳猛烈发射。但左镇步兵早已有所准备,在连续三轮的鸟铳射击下,虽然有几百人被击毙、击伤,但更多士兵还是冲到了闯军的面前。只要再几个呼吸的时间,他们就能将鹿角、栅栏搬开,到时候闯军单薄的队列,决计无法抵抗左军的冲击。

“来了——”

重型鸟铳的射程虽然很远,但火力密度毕竟不足,还远远不能对左军士气造成很大的打击。直到吴学礼和左梦庚的部队,纷纷进入到其他轻型鸟铳手的射程范围内后,李世威才下令精神高度紧张的铳手们,一齐开火。

“雷——”

闯军铳手齐射的口令是“雷霆”,这一道口令由李来亨亲自制定。先是李世威高喊出了一个“雷”字,紧接着全部士兵齐呼道:

“霆——”

轰。

密集的铳声甚至使人产生错觉,好像那已经不是黄豆爆裂般的砰砰声,而是震动山岳的炮响,是一种轰鸣。

这样密集的射击先声夺人,左军士兵在被弹丸击中以前,耳中先听到了“霆”声,继而是一片密集如急鼓的轰鸣声。

本来像波浪一样涌动的大队官兵,在一刹那,像是被寒冰冻结了起来,队伍猛然一滞。数不清的骑兵纷纷堕马,左梦庚被那激烈似雷霆的响声吓了一跳,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便感到大腿上一阵剧痛,一样从马上摔了下去。

“三堵墙——”

谷可成认为战机还未完全纯熟,所以那支隐藏在丘陵之后的亲兵标依旧未动。虽然苦了郝摇旗,但此时也只有郝摇旗这一支骑兵能做突击之用——他们之中不少伤员已和马宝的下马步兵轮换,战马也全都换成了马力余裕的新骑。

刀枪突出,白刃排空,涛翻雪舞,雷霆霹雳,呼声动天地。

这一回三堵墙骑兵的突击,真的只是一掠而过。他们稍稍牵制左军的动作以后,守在栅栏之后的铳手们便准备好了第二发“雷霆”。

吴学礼情知形势不妙,大惊失色,他看左梦庚的部队还傻乎乎地向前冲过去,便打定主意,让左梦庚给他挡枪,自己立即带人后撤。

哪怕事后左良玉要惩处他,也比死在这里强!

吴学礼的兵马在阵前仓促退后,正和向前增援的李国英部挤在一起。而左梦庚被射伤落马以后,他的左右副将、旗鼓也相继被毙杀,部队失去指挥和组织后,立即走向全面崩溃。

因为鹰子山下的战场,本就有一些凹凸不平的丘陵阻挡视线,加上吴学礼、李国英两支部队挤成一团。坐镇中军的左良玉也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因此不敢轻动中军——甚至于他立即产生了跑路的打算。

走,还是战?

左良玉不相信,这支闯军伏兵兵力并不多,怎么可能这么快击溃左梦庚、吴学礼、李国英三支大军?

“要不要全部压上去?还是……还是应该撤下去?现在到底是什么形势!”

从来跋扈不饶人的左良玉终于慌了手脚,他仓皇地问着董源,究竟该走还是该战。董源心中一惊,从自保的角度上立即回答道:“前军大溃,必是中了闯逆之计。小李贼狡如狐,此时不走,更待何时!”

其实李来亨的兵力相当有限,虽然依靠猛烈的短促火力,在极短时间内打垮了左梦庚所部的士气。但这一定程度上也是托了好运气的福,第一时间就把左梦庚本人击落马,使其部队迅速陷入混乱之中。

吴学礼的胆怯,又加速了左军的混乱。如果把吴学礼换成马进忠、金声桓、李国英任何一人,只要他们敢于把部队都压上去,而不是趁闯军集火左梦庚的时候逃跑,那形势都可能立刻扭转。

哪怕到了吴学礼溃逃之后,左良玉也还有翻盘的机会,他只要守住阵地,缓缓收拢吴学礼、左梦庚两部溃兵。便会发现左军的伤亡其实并不很大,只不过是被闯军的“雷霆”吓坏罢了,到时候他以正兵接战,依旧可以稳操胜券。

左良玉终究老了!

第十八章 祝捷第三十六章 崇祯哭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第四十三章 刀伊入寇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尔衮的头发还多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八章 世祖回乡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九十章 首都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尔衮的头发还多第十三章 谁来当皇帝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七章 鸟铳队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一百二十三章 万炮齐发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八十七章 夷陵大捷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三十六章 群鸦嘶鸣于深州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二十八章 血战无名山(下)第一百一十三章 奔楚(三)第八十三章 开国元勋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七章 侯爷的日子第八十二章 西瓦吉大王第三十四章 陈可新被捕第一百二十五章 陕甘大乱,杨承祖难辞其罪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十七章 黄河南岸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九十九章 清军在迂回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二十六章 山东起义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四十六章 绣衣使者出奇算第二十章 先取上游第五十章 义藩藩兵第五十三章 都督府辖区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二章 惠世扬第十八章 祝捷第八十八章 大清的王爷第一百零一章 天气晴朗夏雨正凉第六十一章 小酒宴第十九章 文武百官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九十八章 联军末路(三)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元胤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九章 竹溪突围(上)第一百一十二章 会战徐州第四十六章 李自敬第六十章 中原战事结束第八十八章 基层政权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一百一十八章 金戈铁马之象第二章 惠世扬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三十八章 除夕灯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二十三章 李得胜第六十章 从李双喜到张鼐第十章 竹溪突围(中)第四十九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二)第五章 耿应衢的生意经第一百四十二章 突然武侠化的一章插曲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六十七章 叶尔羌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七十一章 大雪满弓刀第十五章 春秋大义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四十五章 公子献头第一百八十九章 选择第一百四十四章 烫手山芋邢夫人第八十八章 顾君恩来了够不够第四章 于大忠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