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

左良玉看着远处乱作一团的大军,双眼渐渐丧失了焦点,他心中恍然失神,这……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比之朱仙镇更为惨淡!

左良玉将手按在剑柄上,想下定决一死战的信心。可是日来养尊处优的生活,朝廷督抚的忌惮,都让平贼将军无法下定一个殊死一斗的决心。

他犹豫再三,眼见吴学礼和李国英的部队,也渐渐要崩溃下来,终于用颤抖的声音法令:

“走……走!我们走!”

董源心中微微窃喜,他不在乎吴学礼、左梦庚、李国英几人的生死,只怕自己大志未酬就死在随州。所以一等左良玉下令,便立即行动了起来,只是他还要装模作样一番问道:

“我们要撤去围城大营吗?那里还有监视随州的金声桓和马进忠。”

金声桓手上还有水师,的确,如果能够乘船撤退,可能会更加方便一些。可现在左良玉已经大大误判了闯军的实力,他左思右想,感到闯军伏兵能够这样快击溃左梦庚,那说明李来亨一定已经和革左五营会师,所以鹰子山下不是几千闯军,而是近三万闯军啊!

平贼大将军心中震颤,他再也顾不上金声桓和马进忠了,甚至想到将他们甩在随州城下。那闯军一定会以解围为优先,闯军一定会先去攻破围城大营——对不住了,但实在还是自己的性命要津!

左良玉向周围环视一圈,估计手头还有五六千兵力,其中不乏精锐的家丁。他想以左系部队一贯的溃亡速度,李来亨即使战胜,也很难歼灭其大部,自己逃回襄阳以后,加以收容,一定还可以恢复个一二万兵力。

兵力减少也好,正少缺粮,减少几张吃饭的嘴巴也好!

“虎臣是良将,他一看战场形势不利,一定能够自己决断,撤回襄阳。不用派人去通知围城大营了,我们直接回襄阳!”

董源早看透了左良玉的心思,所以他才刻意问到围城大营。好,马进忠和金声桓完蛋了,今后自己在左镇的地位也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啦。

左良玉看了看左梦庚所部溃亡的地方,摇头叹息道:

“古来称郭巨埋儿奉母为至孝,梦庚,并不是父亲不救你,只是君父在上、国恩厚重,我不能为一己之私而丧六军!”

他将马鞭一扬,就此头也不回地带中军拔营而走。正在鹰子山阵前挤成一团的吴学礼、左梦庚、李国英三部官兵,突然看到后方中军大旗飘动,大将军左良玉率部逃走,全是心惊胆裂,不明所以。

左梦庚已经被闯军快铳击伤落马,看不到他父帅抛下他独自跑路的样子。吴学礼倒是看得清楚,不过本来他自己也只是一个跑路之辈,除了心中愤恨自己逃跑太慢以外,毫无他法。

只有李国英一心效忠左良玉,他看到中军大旗向西飘动时,心都凉了一半。以李国英对左良玉的了解,又怎么会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李国英是知兵之人,他看到左良玉向西逃走,立刻意识到大将军这是连尚在随州城下的马进忠、金声桓都顾不上了!

他真想冲到左良玉的面前,告诉他闯军至多不过一万人,只要左军镇之以静,此战必胜。可是吴学礼的溃兵已经把李国英困住,他的部队被乱兵冲击得一塌糊涂。

再说,左良玉跑的是这么快,他想追也追不上。

事已至此,尚能何为?

李国英看着眼前的这一片烂摊子,几乎绝望。但他毕竟是意志极坚强的人物,否则后来做汉奸时,也无法在大西军猛烈攻势之下,收拾四川的残局。

虽然兵溃已成定局,可李国英还是希望为左良玉多保存几分元气,竭力收拢着阵中溃逃的家丁和精兵。

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就聚集起了至少上千人的精兵部队。只要能结成一阵,且战且退,左军还不至于到全军覆没的地步。

可就在此时,等候已久的亲军标终于出击。谷可成一见左镇中军大旗飘动,便令张皮绠带着亲军标,自丘陵之后迂回截击。

亲军标休整已久,士马精悍,左良玉的中军则因突然的逃亡,军心士气大为涣散,处在一个致命的低谷中。

逃亡中的部队,本来就易崩溃。何况亲军标充分利用了凹凸不平的地形,隐藏了自身的踪迹,在左良玉看来,这支闯军部队就像从天而降一样,突然杀了出来截道。连左良玉都这样吃惊,其他一般官兵就更毋讨论了。

李国英见状情知不妙,若让亲军标继续追击下去,左镇中军势必在撤退的过程中全军覆没,甚至连左良玉本人也有可能被擒杀。他心中焦急,立即带着刚刚聚拢起来的一千精兵赶去增援。

可是刚巧不巧的,副总兵吴学礼也带着几十名家丁从乱军中挤了出来。他看到李国英已经重整好了上千部队,大喜过望道:

“太好了,有千人之众,我们肯定能全须全尾地逃出去!”

李国英想的却是另一个问题,他忙道:“大将军受到闯军衔尾追击,我们必须立即赶去增援。走,现在都跟我走,同闯逆再拼一场!”

吴学礼大惊失色,现在军心士气都崩溃成这样了,还要去拼?何况这一切的根源,不都是因为左良玉最先跑路吗?

吴学礼倒不觉得战败原因是自己擅自转进的缘故,他深恨左良玉比自己跑得快,此时怎么可能愿意搭上性命去救左良玉?

“好、好,我们现在就去救大将军……”吴学礼作势点头,他仔细观察了一下李国英聚拢的部队,发现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自己的部下,立即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打算。

“我还有一招奇策,只要用此计,一定能扭转大局!”

李国英“咦”了一声,不明所以,他看吴学礼招了招手,便凑近了过去。

“这一策就是……壮士断腕啊!”

噗的一声,吴学礼手中的尖刀贯穿了李国英腹部,他又狠厉地转动刀柄,李国英满脸迷茫和仓惶,吐出一口鲜血,指着吴学礼想说些什么。可是鲜血涌满喉头,让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李国英愤懑,怨怼,更多的是不服气,他是有能力又忠心的人,凭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他缺什么?对,缺了一个更好的主子,恨只恨左良玉是个无能的主子。如果他有一个像皇太极那般的好主子,李来亨岂是他的对手?

吴学礼随即将刀把抽出,李国英便如一条狗似地惨死倒毙。周围一圈李国英的部下,见状既吃惊又愤然,很多人都将刀枪对准了吴学礼,可吴学礼却不慌不忙道:

“闯军大兵就要追上来了,你们现在是要跟我一起逃,还是要跟李国英一起死?有胆子死的,一会儿闯贼就来杀光你们!”

这句话使得李国英的部下面面向觎,是啊,闯贼马上就要攻过来了。现在他们要是和吴学礼拼命,那肯定是逃不出闯贼之手,几名游击没有办法,只好收起兵器,跟着吴学礼一起突围逃跑。

李国英死在了吴学礼的刀下,好歹死的痛快。左梦庚被闯军铳手射伤落马以后,虽然运气极好,没有被溃兵踩死,可却让两名铳手给绑了起来。

消息传到李来亨和谷可成那里,将士们都群情激愤,要求立即处死左良玉的这个儿子。但李来亨则摇摇头,他要等待大局确定以后,在随州召开一场盛大的公审大会,好好整治这班残民以逞的独夫民贼!

现在左军看起来是兵败如山倒,可其实实力犹存,闯军在阵前真正消灭的敌人不过三四千人罢了。大部分官兵尚在溃逃,左良玉的风声鹤唳之众,虽然被张皮绠黑虎掏心截击,但也还有五六千人,旦夕不能解决,李来亨始终感到危险。

更不要说马进忠和金声桓的一万人,也还在随州城下。

如果不是左良玉乱了手脚,只要镇之以静,在高一功、郭君镇带兵抵达战场以前,左军其实还是占有优势的。

“时不我待,全军弃垒追击!”

谷可成断然下令火铳手们放弃防线,跟着其他部队一起进行追击。李来亨对此也大为认同,左军胆寒,更要抓住时机,对其士气进行连续打击,决不能给左良玉留下重振旗鼓的机会。

“全师追击!”

第六十五章 朕不为寡人第一百一十二章 流贼兵势,强悍至此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八十章 呆迷儿帝国崛起第十一章 随营学堂第三十九章 朱仙镇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一百四十章 密集阵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七十章 放弃关中第九十四章 天下与我何加焉第一百三十章 毁灭满洲人第二十四章 一天不学习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三十五章 河南的土地改革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五十二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五)第一百二十八章 晋王李来亨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十一章 非晋王不可第九十二章 庆功宴(上)第三十九章 李定国案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二十二章 西宁公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七十八章 扑夷陵(四)第七十二章 厚重的骑兵第七十四章 羊角山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二十五章 溃围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六十章 反对第一百二十九章 徐州徐州第三章 楚闯这一年第七章 顺兵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九十四章 阿巴泰在行动第十六章 李过和高一功是一种人第一百零七章 闯军一诸侯(上)第一百二十三章 奔楚(十三)【三更】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一百零二章 解围太原城第二十章 李来亨为谁前驱第七十九章 满洲大兵博览会第三章 李天下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二十章 明末顺初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七章 九江之战第五十章 满城之战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二十一章 宋一鹤守在四境第七十九章 华南海盗第三十八章 云南第二十五章 世子李玄烨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一十四章 小太师其七十五章 远征天山第一百四十一章 李成栋第二十四章 洛阳春光好(一)第五十五章 东坡赤壁第七十四章 旅蒙商第八十五章 请君入瓮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六章 纯良的双喜哥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九章 整治三河第五十五章 复兴陕西第八十三章 郭升第四十四章 黄河之冬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五十一章 义王的实力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第三十一章 踏过士绅街第一百三十四章 天已厌弃我家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