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

老府是闯军中一个特有的称谓,自从李自成攻克开封以后,闯军的总部终于有了一个安定的中心。

牛金星就建议把过去开封城里的周王府改头换面一番,将原本一些明朝时期的立碑、牌匾全部拆除或者就地毁去以后,又在这些地方上重新树立起了闯军的种种标识。

周王府也就成为了大元帅府,闯军将士则一般将大元帅府简称为帅府,然后又把这个帅府,和安置在帅府周边的老营,一起合称为老府。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就日渐开始用老府这个词来代指李自成本人,有时候也以老府这个词汇来代指整个闯军总部。

这些事情对李来亨来说都是具备了一种很奇妙的新鲜感,李过、刘芳亮还有李双喜和刘体纯,许许多多的闯军将领带着他走进了开封城里。

这座古老的城市经过闯军的统治,开始散发出一种十分奇特的魅力。这种魅力对于常常在这里生活、工作、战斗着的中原闯军将领而言,是没有什么新奇之处的,可对李来亨来说,却让他看到、感受到了一种可能性。

一种由闯军、由将来的大顺,去实行统治的可能性。

城中秩序井然,商贸百货的繁荣兴旺情况,虽然还不能同完全的太平时期相比,但比起崇祯十三年、十四年时的开封城,已有了相当的好转情况。

街道上的行人,对于这一大群自东城门涌入汴梁的闯军大将,面上没有带有恐慌的神色,反而充满好奇。他们纷纷挤到了路旁,推开挡在前面的人,想冲到更近一点的地方,来看看那位名动豫楚的“李公子”是何样的人物。

因为挤在道旁的行人百姓数量太多,也不免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情况。有一个中年商贩,他手边牵着约莫五六岁的孩子,在人群的推搡挤压下,孩子手里的一支纸花玩具掉落到了大道中间。

小孩子诶呀了一声,就甩开了父亲的大手,凭借娇小的身体和轻快敏捷的动作,穿过人群,一下子跑到了大道的中间,挡在了闯军大队骑兵的前面。

纸花落在了李来亨战马的蹄下,李双喜看有个小孩子挡在路前,环视了一圈四周,皱着眉头,露出了相当不悦的神色。

马蹄隆隆,后排骑兵队伍没有看到前面那一个小小的孩子,依旧在往前走着。李来亨见状,不等李双喜发号施令,就亲身下马,他站在闯军的队列之前,将纸花捡了起来,重新放回孩子的手中。

闯军其余大将看到这样的情景,都露出了不同的神色,李双喜没有做多想,只是耸了耸肩膀,刘体纯则把眼光看向了李过。至于李过则是和刘芳亮相视一笑后,伸出手来,示意后排的骑兵停下脚步。

“大将军,这花给你吧!”

李来亨将纸花捡回到了小孩子的手里,可这个小孩子却反将纸花重新递了出来。孩子的神情是一种自然的仰慕,他看着这一大队骑兵行来壮盛的气象,对身着蓝布箭衣、头戴毡帽的李来亨,升起了向往的心情。

被递回手里的纸花,让李来亨有些无所适从。他只是想在闯军众将的面前,展露一下自己亲和近人的作风——嗯,这便是李来亨——却未曾想到收获了一个孩子,如此真挚的仰慕和向往。

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有些无所适从。

开封的种种氛围,真让李来亨感到了几分开国应有的气象。那不是穿越者依靠天降的技术、制度创新,搭建出来的空中阁楼,而是另一种洋溢着生命力的朝气氛围。

李来亨捏住手里的纸花,回过头去望着其余的闯军大将。众人的目光都聚集在那一朵小小的纸花上,凝滞了几秒钟,又安静了一小会儿,接着,李过、刘芳亮、李双喜、刘体纯……还有许多其他的闯军将佐,所有人的口中都发出了爽朗、清脆、明亮的笑声。

李过失笑道:“鲜花佩英雄,开封城等你很久了呀!”

对这种微妙气氛总是缺乏足够判断力的李双喜,也跟着下马,他凑近到李来亨身边,一把将纸花夺了过来,然后插到了李来亨的耳边,学着那小孩子的语气调笑道:“大将军!把花戴到头上吧!”

其他将领也都轰然大笑起来,李来亨略微感到一丝尴尬。但随即他就看到从大街的另一头,又迎面走来了一队骑兵。

为首的人他也很熟悉了,是曾在上蔡营之战里和李来亨联手作战过的杨承祖。除了杨承祖以外,这一队人马里还有赵应元等曹营的将领,只是没有罗汝才、罗戴恩、罗颜清这三人。

罗颜清既然已经在李自成和罗汝才的商讨下,即将许配给李来亨为妻子,也就确实不适合出现在这样一个迎接的场合。

至于罗汝才和罗戴恩两人,可能是因为身份地位,或者其他方面的一些关系,留在老府之中。

不过曹营派来杨承祖等人迎接李来亨,也确实体现出了十分的诚意。只是不知道这幕后的设计者,是李自成和牛金星,还是罗汝才和吉珪呢?

李来亨毕竟对闯营、曹营这一年来,实力、地位、人员、关系的变化,缺乏足够的情报,虽然称不上是一无所知,但所知也是在有限。

赵应元是曹营中比较亲近闯军的一个将领,他当然对罗颜清和李来亨的大婚喜闻乐见。所以还离着远远的,就已经主动下了马,步行迎了上来,抱住李来亨的一臂,小声道:

“嗨!今后小老虎就是我们的姑爷了!”

赵应元的热情直把李来亨吓了一大跳,他心中暗道这姑爷本该是指的曹营女婿,可罗颜清分明是罗汝才的妹妹,又不是曹操的女儿,怎么能叫做姑爷呢?

不过李来亨再想想,自从李自成和李过这一对叔侄之间用兄弟相称开始,这义军里辈分,就算是成为了一个倒腾不清的伦理梗。

李自成和李过是叔侄,却以兄弟相处;李双喜是李自成的义子,辈分应该比李来亨大一辈,却也和李来亨兄弟相处;还有高一功,他是李自成的妻弟,按辈分来算其实比李过还高一辈,但实际上却以李过的子侄辈自居,和李来亨、李双喜也同以同辈相处。

老李家的辈分已经很乱了,目下又掺和进来一个老罗家。

罗汝才和李自成是兄弟相处,许多时候还算得上是李自成的大哥。可他的妹妹罗颜清,却嫁给了李自成孙子辈的李来亨!

这一下子,辈分的伦理梗可真的就是彻底捣腾不清楚了。

现在罗汝才该管李来亨叫什么,又该管李自成叫什么?

李来亨若真的娶了他爷爷大哥的妹妹,又该管自己的爷爷叫什么呢!

后世若还有讲究朱子学的理学家,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大顺朝这一波让人眼花缭乱的伦理梗……

要一口气接受下去,对理学大师来说,肯定是很有难度。

李来亨赶紧按住曹营将领赵应元的手,微笑道:“两营已是一家,都是自家人,哪里讲究这些嘛?没必要、没必要,大家还是和以前一样,各论各的。”

赵应元笑道:“好,就各论各的。我和承祖还是叫姑爷,姑爷也还是管承祖叫哥。”

因为这个辈分逻辑实在过于复杂,李来亨一时间也没弄清楚自己是占便宜了还是吃亏了,就笑笑不说话。可那边的杨承祖,看他的脸色好像很是感到吃亏一样。

杨承祖阴着一张脸,始终没有下马步行迎接。直到他率领的这一队兵马全部走过大街,将他一个人甩在队伍后面的时候,杨承祖身边的几个亲兵,看这情况实在不对劲,为了避免尴尬,才扯着他的衣服,小声嘀咕了两句话,才让一脸不知道死了哪个亲戚表情的杨承祖上来迎接李来亨。

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三十七章 摊丁入亩不是必杀技第四章 闯营一小卒(中)第六章 营田使第四十七章 守臣登陴但垂泣第一百三十四章 结束于砀山第八十八章 虏必有诈第一百二十二章 袁时泰的光荣第五十八章 不见洛阳花(一)第四十三章 杨嗣昌的终局(七)第七十二章 洗甲北舞渡(二)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三十二章 新的田制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一百七十九章 入地无门孔有德第三十一章 南都京华第八十一章 土寨整编第八十六章 弊案第一章 湖广节度使第六十四章 大顺使者第八十六章 罗汝才来投第三十三章 容斋随笔只有六笔第四章 女官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二十一章 炮标就位第二十二章 始兴王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二十六章 绝不引虏入邦第七十九章 扑夷陵(五)第三十五章 大清的巴图鲁第八十二章 精明震怒,借师助剿第八十章 太原唐王第八十七章 聊城之战第二十二章 会师商州(下)第九十八章 他来了,李来亨他来了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四十二章 易道三第七十八章 宁武关只打了两天第八十章 乡官体制开始动员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一百一十八章 阎尔梅第二十七章 三方四军,晕头转向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五十七章 漕运整顿第十八章 猛将郝摇旗第一百零一章 谁是泥菩萨呢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七十九章 续顺公第五十五章 奔跑吧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三十七章 真正的新朝雅政第一百章 中心开花第四十章 孙可望第九十一章 我仍然忠于大明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八十九章 不灭此胡,何复为人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二章 顾炎武第二十一章 总结会第六十六章 摧破裕州城(二)第九十章 首都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九章 牛相第一百六十三章 最后一战(九)第九十章 首都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一百二十七章 民气可用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四十三章 公私合营第一百章 扬武蓝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一百零三章 方以仁的困清之策第三十章 洛彬很勇第五十四章 车骑关第九十四章 最后一天第七十三章 洗甲北舞渡(三)第七十八章 红衣发熕之神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十章 太宗病危第八十章 沅兵的大炮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五十八章 中原战局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八十七章 税改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九十二章 皇太极之梦第九十六章 李自成定策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