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为了争夺中原霸主的地位北伐齐国,调集民夫不惜一切开凿出一条史无前例的大运河。从吴王夫差开凿这条大运河开始,各朝各代的君王便开始了对它不断的挖掘和延伸,从此徐州也就成为了决定南北命运的雄壮古战场。

顺军的大阵在朝阳照耀下若隐若现,连片的蓝色旗帜和军装如海浪般起起伏伏。

落叶发出苍然的声响,万里旷风都顺到了这里。黄、运的水面都蒸腾着雾气,像河在呼吸。

曾经车水马龙的漕运码头,此刻早就空无一人。帆樯林立、舳舻相接的盛况不再,反倒是过去不能行船的吕梁洪险滩一带,聚集了数不清的难民船只。

浑浊嘶哑的呼喊,昂扬长啸的战马,低陷沉转的车轮,清脆响亮的铁甲,轰鸣震动的火炮,昂首眺望的自信。

李来亨骑马屹立在黄龙大纛下,对于即将发动的总攻击充满自信。

“皇太极,你看看吧,我大顺天下无敌啊!”

李世威带着大批经验老道的射手,选择了一块射界相当良好的高地作为炮标的阵地。数百门随州造的新式红夷炮翘首仰望天穹,炮口已经对准了清军的环壕。

士兵们正在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清理干净大炮的炮膛。腰间佩挂着单刀的卫兵们,则手挑肩扛,和许多推车的民夫们一起将火药和炮弹准备妥当。

遥想几年以前,李来亨缴获到一门大炮,还是那样的新奇。现在大顺军却可以集中近千门哪怕在欧洲,也称得上新锐的重型火炮。

火炮阵地排列的密集程度,也完全超过了包括欧洲人在内世界上所有军队的传统惯例和想象力范畴。

一条条黝黑的炮管,斜向指着天空,它们排列得过于密集,以至于让人远远望去,不像是看到一大片红夷炮的阵地,而是误以为那是过分庞大的长矛密林。

大顺军的火炮,威势之大,已到了密集如枪林的地步。

要知道,近千门重型火炮在同一时刻、向同一目标发出怒吼,这在中国几千年的战争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李来亨有幸获得这样的荣誉,大顺军有幸获得这样的光荣,李世威和其他所有炮手也都有分享这个注定将永载史册的瞬间。

“确认一下时间……”

李来亨低声说完以后,顾君恩与他手下的那些参谋官们就又重新跑了一趟,与骑兵部队、步兵部队,还有严阵以待准备展开攻击的炮军确认了一遍进攻的时刻。

跟随在晋王身边的朝廷百官们,都默默凝视着前方的战场。数不尽的清军士兵还在环壕后面加固防御,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灾难就要降临了。

李世威与参军院重做确认以后,终于拔出扬武剑,轻声说:

“开炮!”

近千门重型、中型火炮,就几乎在同一个时刻点燃了火药。橘红色的火焰向炮膛中快速燃烧,开天辟地的爆炸声后,灰白色的烟气像雷雨天的乌云那样密集升腾而起。

炮手们都捂住了自己的耳朵,炮弹飞火流星冲出膛管,直射向苍穹中央。实心的铁弹、铅弹以雷霆万钧的魄力砸进了清军的环壕之中,砸进了清军木栅栏和土墙做成的野战工事之中,砸进了孔有德、尚可喜仓促构筑而成的一座座营盘中。

大地被撕裂了,天地被震颤了,宇宙都在为大顺军的火力发出哀鸣!

一部分失去了落点的炮弹飞入黄河和运河里,把河水、浮冰都掀到空中震天响。徐州城城头上的守军士兵们,远远看到那神明之胄才能拥有的可怕火力,便都以惊雷似的欢呼宣告兴奋之情:

“晋王到了!晋王到了!晋王到了!……大顺军——大顺军——万岁!晋王——万岁——!”

李世威冷漠地指挥着第二波、第三波、第四波……炮击,从此刻开始,大顺军的炮兵们都将没有丝毫保留地倾斜火力,直到清军被像蟑螂一样彻底消灭为止。

李来亨将长长的望远镜架在了孙守法的肩膀上,他仔细观察着战场的形势,微笑道:

“多尔衮数日来精心构筑的防线,看来不比纸片厚实多少啊?”

负责前敌总指挥的郭君镇则下达了各军各部具体的攻击命令,位于最前线的刘芳亮已经率领骑兵部队冲出阵线出击了。

大顺军的骑士们高高举起冲锋号,高亢又尖锐的号子声充斥战场。

伴随着那死亡般的嘟嘟声,大片大片的骑兵已经以娴熟的动作组成了无数个楔形密集阵。

刘芳亮没有使用扬武剑,他依旧手握一杆亮银色涂漆的马槊长矛,双层铠甲的保护下身先士卒也毫无畏惧。

大顺军的磁侯、保定公想象过许多最后一战的画面,刘芳亮曾有一次做过一个梦:

那场梦境十分奇怪,在他的梦里,大顺军没有走到今天这样光荣雄壮的地步。而是在遥远的幽燕大地上,遭到清军的横击偷袭,付出了十分惨痛的代价。

他自己勉力带着左营兵马杀出重围,可随即独木难支的大顺军就只好放弃北京城。从那以后,刘芳亮的人生里就只剩下了一场场力尽而亡的惨烈苦战。

他好像在潼关发动了一场夜袭,却被多铎堵了回去。他在扬武州奋力一搏,想挡住阿济格追击的步伐,也因为寡不敌众而失败。

到最后,刘芳亮好像眼睁睁看到了李自成的牺牲——直到他也见证了自己的死亡,一队清军铁骑在他全力攻城的时候,突然从后背杀出,被万箭穿心的刘芳亮最后将落入楚地的江水里,结束自己的人生。

大顺军中有些人还不足够称为英雄,还也有一些人,却是十分合格的英雄。

在这之中,刘芳亮就是英雄成色最足的人物之一。

他扯动战马的缰绳,向前奔驰,两耳被烈风灌满,一瞬间什么声音都听不到了。

英雄在沙场上最完美的归宿,是死于最后一场战争的最后一根流矢。

“冲过去——”

密如飞蝗的箭雨布满了天空,可惜大顺军严密的盔甲防护不能给刘芳亮一个英雄的死法!

三堵墙骑士们昂首挺立,甚至战马都在马衣的保护下无所畏惧地继续冲锋。

清军的大炮也如梦方醒地开火了,可他们刚刚经历过与徐州守军的一场炮战,火力远远不似大顺军强悍,在任何方面,都处在下风。

清军的火铳制式并不统一,但除了极少数他们从明军手中缴获来的舶来品外,多数火铳的射程也还不能杀伤到顺军的大队兵马。

位于环壕阵地外围两翼的清军游骑,根本不是大顺军铁骑的对手。在墙式冲锋和簧轮手枪的威力下,摧古拉朽地被成建制毁灭。

刘芳亮心满意足,又怅然若失,他在狂奔中摇了摇头:自己是没办法在最后一场战争里跟随闯王而去了!

第七十一章 洗甲北舞渡(一)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二十三章 龙驹寨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十八章 后西明第八十三章 李过回来啦第五十九章 亡国之道第十章 军官匮乏第十六章 巩尚书的好文章第四十二章 杨嗣昌的终局(六)第六十二章 后勤策第七十六章 我的大腿呀第七十四章 郭巨埋儿第六十二章 都营田使白旺第二十三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一)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七十八章 黄河岿然不动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三十九章 天父之教第一百八十四章 爱新觉罗杀无赦第一百三十三章 雁门之战以后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六十三章 三人行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一百五十二章 紫薇在宫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一百四十一章 狙杀李来亨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十九章 清田驰禁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四十一章 左跑跑第二十五章 大战将至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一章 满洲入寇(上)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二十七章 血战无名山(中)第六十一章 进士馆第五章 矿徒军第一百七十章 四海之内皆兄弟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八章 着佃交粮第九十二章 焦大冲啊第一百二十三章 铁马收取兴庆府第七十二章 花关索(中)第六十四章 我们这一年第四十二章 多尔衮放弃太原第二十章 即将定于一尊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十九章 东西并进第六十七章 摧破裕州城(三)第一百一十四章 李来亨冲向微山湖第九十六章 扫清胡尘第二十八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七)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十三章 随州夜第七十四章 给晋王算一卦第六十九章 安北大都督府第六十六章 生吞随州第十二章 两大寇第六十三章 情报流才是战场的本质第十四章 碗口铳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零九章 顾君恩在此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十六章 李自成(上)第十七章 强攻屏风寨(三)第二十八章 洛阳春光好(五)第十七章 李自成(下)第十九章 强攻屏风寨(五)【求收藏!】第二十章 郝标骑兵第七十五章 崇祯的四字宗旨第一百零二章 九条龙谷可成第二十七章 换将第七十九章 杀左良玉啊第二十四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二)第十二章 废两改元第六十一章 孤的底牌比多尔衮的头发还多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九十一章 李辅明第三十七章 顺与清各擅胜场第八十一章 闯献曹会师第七十三章 花关索(下)第八十九章 张献忠第三十五章 元戎与花头第八十四章 范永斗第十三章 清军俘虏第六十六章 伦理梗第一百零五章 直抵汝阳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五十四章 开科万言书第八十六章 刘芳亮做出决策第十三章 老营改革(上)第十四章 明国西地诸帅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