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最后一战(五)

且不论朝廷到底有没有真的派人实行过什么“两虎相争之策”,反正当高谦打开一箱箱白银,给士兵们分发赏钱的时候,北伐军全军的士气就都沸腾了起来。

一点火星掉进了干草堆中,轰然一声,便成为烈焰夺目,使得明军的气势倍涨。士兵们摇动着兵器,拍击着铠甲和盾牌,狂呼呐喊道:

“镇台万岁!镇台万岁!……”

马士英没有从军队的口中听到自己的名字,各支军队也只是在叫嚷着各自营盘主帅的名字,这让他略感失望,但随即马士英便又陶醉在了中兴告成的美梦里。

当李来亨下达全军总攻击的命令时,明军尚在醉生梦死之中。明明他们距离这一场大会战的战场,只有不足几十里的路程。

可不管是马士英,还是高谦、刘良佐等人,明军上下文武百官,竟然都萌生了一场顺清决战与己无关的错觉。

他们收下了博和托送来的巨额岁贡以后,才在金银财宝的刺激下,跟着那几千名多尔衮派来做向导的清军士兵开始进发了。

北伐军的纪律散漫和队伍松懈,已经到了无以言表的地步。郑森虽然短于戎马,还没有积攒太多的军事眼睛,但即使以他在父亲郑芝龙身旁耳濡目染来的战术眼光,也能看出明军的战线是多么脆弱。

甚至郑森都觉得,此时正在给北伐军做向导的那几千清军,如果突然反戈一击,六万南明大军,就很有可能全部土崩瓦解,直接被不足自己十分之一的清军偏师打垮。

一想到这点,郑森便直咽口水,身后脊背发凉:

我堂堂大明,怎么会在关系天下命运的决战战场上,如此拉胯?

城内有万余顺军,城外有十万清军,在外围还有八万顺军,整个战场的北侧泰山一线,则另有三万顺军与六万清军对峙。

现在又有南明的六万北伐军加入战场,以徐州为中心,南北纵横百里的范围内,已经聚集了多达三十五万控弦负甲的战兵。

这已经是一场几百年来所未有的大会战了。

“叔父……我观北伐军阵伍散漫如此,许多士兵擅离职守,劫掠民间就罢了,甚至还有不少人深入沿途州县,掠夺妇女,整日厮混在花柳之中。

这样的作风,如何北伐、如何恢复,真真是谈何中兴事业啊!”

在南明北伐大军的众将之中,似乎只有郑森一人保持着理智清醒的头脑和较为冷静客观的思路。

郑森又说:“闯孽实力尚存,东虏更不可小觑。二者皆非我羸弱散漫之师所能敌,今日要紧之事,应当在于整理吏治、肃清朝政,而后才能治谷练兵,收江北藩镇之权,练成一支极精之军后,北方寇、虏又已经相继疲乏,我朝再出师北伐。

这样主动权操之于我手,方能收得成效。如今不过事事顾多尔衮之后,为胡虏做嫁衣而已!”

可是郑森的慷慨陈词并没有打动他的叔父镇江总兵郑鸿逵,郑鸿逵反而语重心长道:

“大木你还太年轻了!

我跟随马瑶草北伐,这是你爹嘱咐好的事情。你以为你爹是怎样说的?我们北伐,只要出船将江北、江南藩镇之兵,都运过淮水就好。

至于他们北伐战事到底如何,能否恢复河南山东的土地,又和咱们郑家有什么关系?

如果马瑶草北伐失利,江北、江南的藩镇兵力全部受到重创,那不正好是咱们郑家进入金陵掌握朝政的大好时机吗?”

郑森不可置信地看着自己的叔父,他这才明白原来不光是江北三镇,也不光是江南的浙勇和北来军阀,就算是自己的亲爹和亲叔父,也都根本无心于北伐事业,只是在打着各自的小算盘而已。

如此心怀各异的局面,谈何恢复中原?

他看着郑鸿逵抚须轻笑的模样,倍感荒谬,很想说点什么劝谏一下,但随即便知道自己的话现在根本没有丝毫的分量。

郑森好像被抽调了脊梁柱一样,整个人疲乏无力地走出了营帐。

他的心中怅然若失,耳边听着北伐军士兵为了金银财宝发出的欢呼声,慢慢向前走着。路旁偶尔还有几名士兵抓着年轻貌美的妇女嬉笑,郑森看出他们的旗帜是刘良佐的部下,也只好装作一副充耳不闻的样子。

直到他走到了山东镇驻军的营盘处时,才突然间发现自己已经被一队轻骑包围住了。

“刘镇台?”

刘泽清带着十多名看甲仗精良程度,应该是家丁的骑士,把郑森围住。郑森并不慌张,他两手抱拳问道:

“刘镇台有何贵干?现在各军都争相赶赴徐州,生怕自己落在人后,抢不到那传闻中的闯王宝藏,怎么山东镇还落在全军之后?”

刘泽清看着那些往北方涌去的人潮,脸上充满不屑:

“寻死的人老子见过,但这样喜不自胜地去寻死,老子还是第一次见到。”

刘泽清的话让郑森心中一动,他知道山东镇的兵马早在北方时就被大顺军和清军基本消灭干净,江南士林之中,经常有流言说现在刘泽清麾下的山东镇军队,其实都是顺军派来的卧底奸细。

只不过因为刘泽清好歹也是江南藩镇之一,军阀跋扈的作风一点不比高谦、刘良佐差。别人就算有所猜测,也绝不敢拿这种流言到刘泽清面前送死去。

但现在郑森听刘泽清这样说话,又觉得山东镇的这些家丁骑兵,气质确实和南明军队格格不入。

郑森不知道怎么形容,但就是在一些微妙的细节上感到不同。

他突然间想到一点:对,山东镇的军纪听闻并不算太好,可郑森并没有听说过刘泽清浮海南下以后,山东镇干过什么烧杀劫掠的坏事。

这就很奇怪了,难道山东镇过了长江,性子就突然改变了?

刘泽清看郑森那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便哈哈大笑道:

“小子别瞎猜了!不错,山东镇中不少骑兵都是李晋王交给本镇的。这有什么不可说的?高谦甚至马士英都收过东虏南使团的贿赂,这谁不知道?

那老子我收受一下李来亨的贿赂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吧!”

郑森额上流下冷汗:“镇台行事洒脱与我何碍?”

刘泽清冷哼道:“郑大木,现在北伐军中一派不知死活的气氛,我看只有你还算清醒一点。老子估计你那做镇江总兵的叔父也在打些小算盘。

竟然都心怀各异,不如咱们一起干一票?”

郑森更加紧张了:“大帅到底在说什么?我不明白!”

刘泽清下马按住郑森的肩膀:“我就直说吧,你回去告诉郑鸿逵……或者就你自己来干!清军绝对不是李来亨的对手,你们以为晋王是何等人物?他是天降神将!多尔衮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

现在去徐州和大顺军为敌,全他妈是在自寻死路。

不管你们怎么想的,反正我是不会去送死的。我已经做好准备,一旦江北三镇与顺军交锋,我就要带着自己的人马杀回南京。

江北三镇和李来亨为敌,下场一定非常惨。到时候万里长江无兵防守,还得要靠本镇来保卫金陵。郑森,你聪明点就跟我走吧!”

刘泽清的话让郑森大惊失色,他绝没想到山东镇已经做好了临阵脱逃的准备,更没想到刘泽清会对自己直接说出这话来。

“镇台如此相信我?”郑森脸上阴晴不定,他自知无法说服郑鸿逵,脑中急速计算着各方面的利害得失,终于咬牙道:

“我听闻闯军的李来亨说过一句话,‘朝廷不会用人,国运不久了’。多尔衮颁布剃发令,马士英盲目信用江北三镇,都是不会用人之辈……镇台,我信你!”

刘泽清呸的骂道:“什么玩意儿?这句话明明是我先说的!”

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四十二章 幼辞第六十九章 刘芳亮畅快出城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八十四章 熔天化地,声震宇宙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顺大总统李过第五十四章 峨眉峰来了第八十五章 纸币第六十二章 东虏真是太弱了第二十五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三)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四十一章 殿前军增援山东(二)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五章 拳碎大明第四十一章 血溅第二十八章 八旗权力斗争第四十三章 高一功的辈分第七十三章 大宁新城第三十六章 流动作战与根据地的条件第九十章 保卫山东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十七章 大顺开国!第一百章 南明的北伐第四十一章 李过的问题第九十七章 闯军李公子第八十二章 尼堪屠杀第八十三章 历史开始了第八十七章 讨贼联军来了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十八章 强攻屏风寨(四)【求收藏和推荐!】第十章 牛铨请罪第二十七章 控制麻城第五十七章 左良玉的打算第一百一十八章 灭顶之灾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九十章 大清已败,快返旆燕都第一百二十六章 奔楚(第二卷完)第一百二十七章 大同之变第二十八章 攻城大营第一百二十七章 誓死保卫晋王妃第一百六十章 最后一战(六)第五十六章 皇太极孤注于一掷第五十四章 贺镇精骑(一)第六十五章 孙可望:大家都是好兄弟第六十二章 添乱小能手第六十三章 帝国特惠制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七十章 挖坑必填第九十三章 青丘故事第一百一十七章 关中有何罪第八十八章 方孔炤之死第一百一十章 超过清廷的大顺诸将第三章 闯营一小卒(上)第十五章 春秋大义第三十九章 真定军议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一百二十六章 汉中制将军贺珍第三十一章 踏过士绅街第四十九章 松尾芭蕉第七十六章 扑夷陵(二)第六十五章 入藏第一百一十章 承天府第一百零三章 长安议第七十章 鹰子山下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五十九章 大清南征闯孽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七十章 联结小袁营第一百三十二章 当立盖世功名第十八章 祝捷第三十章 破阵军岭川(一)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名将姜瓖第五十五章 贺镇精骑(二)第一百二十章 贝勒爷昏招迭出第七十四章 给晋王算一卦第二十九章 官军崩溃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八十八章 顾君恩来了够不够第一百二十章 铁鞭孙守法第七十四章 鸡肋的巨人们第八十九章 白沟河第九十七章 博洛唱歌洪太死第一百三十章 虫豸搞政治第一百零四章 郧阳式结局第一百一十四章 绝北道第一百一十三章 罗颜清绝不苟活于世第三十六章 大顺的水利第一百三十六章 闯军大东征第三十四章 天生神将李随侯第十七章 无派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五十五章 河防四府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一百三十一章 英雄的徐州城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