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

南明大军已过吕梁山,明军诸将虽然勾心斗角得一塌糊涂,但当所有人都看到博和托押运来的几百万两白银后,全军的士气都马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原本散漫不堪的一支军队,现在居然刹那间就振作了起来。

特别是以高谦、刘良佐为首的两支江北军阀部队,所有将士的眼中都好像能够放出吃人的炽热光芒。

那可是白花花的现银!

是几百万两的现银!

关于大顺军拷掠天下、积银数千万的传说,关于闯王宝库的种种流言,这一刻,在南明将士的眼中当然就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杀去徐州!杀去河南……呸,是北伐中原,北伐去河南!”

刘良佐兴奋得忘乎了所以,好像那山积海涌的金银财宝,已经流淌到了自己的手边。不需要一场激烈的血战,而只用伸出手去,轻轻一推、轻轻一握,就能够将这样一笔富夸于天下的财富掌握在手中。

高谦还显得矜持一些,他只是自得地微笑道:

“古时候晋室和宋室的南渡,岂有我朝这样威武的武功和洪业?北伐军才不过渡淮,兵锋还未一试于中原,可是西寇便已经胆寒,东虏更是未战先怯,以大明的臣属、以大明的藩邦自诩。

万历以来,历代先帝,看到今天北伐的盛况,一定能够瞑目于社稷之完满。”

北伐军将士都因为多尔衮那夸张的许诺目眩,马士英则是陶醉在自己以“外交魔术”就让东虏名酋俯首称臣的伟大。

马士英站在船头上,泗水在徐州城东北与西来的汴水相会后继续东南流出徐州。其间因受两侧山地所限,河道狭窄,形成了数处激流滚滚的险滩。

巨石盘踞,巉岩龌龊,汴泗流经其上,冲激怒号,惊涛奔浪,迅疾而下,大明水师的巨型战船,到了这一段湍急的险滩中,已经再难继续北上。

徐州洪等险滩外洪自东北而西南,水道较宽。水中巨石连亘,其西岸的漫滩上,大石多如羊群。中洪自北而南稍西向,然后又折向东与里洪相会合,水道比较窄,仅能容一船通过。

每年水涨时,巨石淹没于水中,不妨碍行船。至水半消时,三道内皆可行船。

而像如今枯水期这样水全消时,月河、外洪均不可行,只有中洪正流勉强可行,但怪石有的露出水面,有的半隐水中,船只不小心行撞上,就会翻覆沉溺。

明军船只因此都陆陆续续停靠在了徐州城南方的吕梁洪外,马士英在卫兵们的簇拥下下了船,接着北伐军中的诸多将领,还有随行的金陵朝廷百官,也都跟着下船。

明代借黄行运,徐州位于黄运交汇之处,黄河的淤、徙、决对徐州的影响当然很大,往往导致二洪决溢或水流浅涩。

为协调二洪与黄河的关系,保证漕运的畅通,国初时朝廷就采取过一系列措施,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其中徐州有稍水百余人,洪夫近千人名,相识数十人。吕

梁洪的役夫比徐州洪还多,其中吕梁洪上闸有洪夫上千名,稍水数百名名,吕梁洪下闸有洪夫五百名,稍水上百名,都是徐州本地人。

役夫的工作很辛苦,从春到秋迁挽不断。所以大顺军占领徐州,这些辛劳异常的纤夫大多数就直接投奔了闯营,一部分人参加了大顺军的正规军,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被时任山东节度使的马宝留用,成为了大顺运河管理机构的骨干之一。

尽管过去大明朝廷几乎每年都要大兴挑浚之工,对二洪之运道、闸坝、堤防等进行大规模的治理,但终不能根除二洪之险,于是又开泇河。

到万历年间,李化龙开成泇河后,避去了二百多里的黄河二洪之险。

这无疑是一桩善政,但也导致漕船大部分不再经徐、吕二洪北上,只有南下的回空船只经过。其间黄河的决徙泛滥尽管依旧影响二洪,但由于二洪漕运地位的下降,朝廷也就疏于管理了。

天启年间徐州城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水灾,旧城被掩埋,这与泇河的开凿,二洪漕运地位的下降不无关系。

可以说到光中元年为止,大明朝最后二十年对于黄、运交汇的治理完全失败,也使得徐州百姓饱受其苦,天启年间的那场大洪水,本地人至今记忆犹新。

而大部分漕船纤夫也都要么因为漕运改道的关系失业,要么就在忍受着极端的辛劳工作,他们对于此时远道而来的北伐军,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眼光。

更不要提江北军阀的兵马,即便是黄得功所部,大多数也都纪律横暴非常,所过之处烧杀劫掠也就只比清军好上那么一点点罢了。

如今大批船只在吕梁洪靠岸以后,马士英更是下令征发大批的纤夫帮助明军拖拽大船。如果给够钱粮的话,这些苦力纤夫还没有什么怨气,问题又在于明军新得东虏的“岁贡”,可这笔巨款转眼间就被几大藩镇军阀瓜分一空,就连马士英自己的手里都没有剩下多少油水,何况是苦力们?

运河旁人头攒动,人影闪烁,每条战舰上都陆续走下数十、百人,军队越聚越多,声势越来越浩大,马士英没有发觉明军远道而来、备受敌视的不利,反而因为使得东虏称臣又获得岁贡,慷慨自得的气势已经达至巅峰。

他情难自己的咏诵道:

“禹凿犹存滟滪根,彼苍设险壮彭门。山形奔过黄河怒,水气阴来白日昏。

贾客经营随雁集,舟人祭祀识龙尊。时平四渎无波浪,笑指青帘买酒樽。”

初春的吕梁山和吕梁洪附近,峰峦起伏,林相整齐。高谦已经派了一部分士兵抢占吕梁山高岗处的制高点,在险峻的地方修建营盘,微风吹过山林,诸将士登高远眺,林海茫茫一望无际,松涛呼啸,极为壮观。

“自古以来,南渡之国,从来没有像我朝今日这样北伐的盛况。”马士英感叹道,“东虏已经向朝廷称臣,还要每年给我们数百万两白银、几十万两黄金的岁贡,这岂非是宋朝太平兴国、雍熙北伐全盛的时期,都所未有的成功吗?”

“中兴已经告成,阁老当居首功啊!”

跟随马士英北伐的一群朝臣,无不欢快地向他道喜,几个监军的宦官也都喜笑颜开。在明军看来,清军当然要比大顺军强大,但清顺两军相持不下的局面,自然是最好,现在多尔衮送来这样多金银,看来朝廷的“两虎相争之策”已经完全成功啦。

第七十二章 李来亨的大婚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一百二十六章 慈不掌兵田见秀第六十五章 摧破裕州城(一)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十七章 强攻屏风寨(三)第六十一章 行军司马第八十六章 左良玉,斩立决第四十七章 李来亨的秘策(四)第一百一十章 坑尽胡虏第九章 竹溪突围(上)第四十章 万历以来所未有的大捷第一百零八章 阿山疯了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第四十五章 李来亨的秘策(二)第一百零四章 大顺古长安第一百四十四章 交锋第八十九章 搢绅降为编户,衿佩等于仆隶第十五章 强攻屏风寨(一)第五十章 河南巡抚的稻草(三)第一百七十四章 绝境白狐第九十六章 扫清胡尘第一百二十四章 多尔衮的首级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九十六章 鸟铳对轻炮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第一百零三章 东虏丑类第一章 幼辞在开封第四十七章 开国无大案第二十三章 授节钺于晋王第三十四章 两班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四十五章 雷霆一棒第五十九章 刀马旦(中)第七十一章 多尔衮的行踪第六十四章 曹营第四十七章 流贼投降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一百章 东方既白,大顺中兴第三十九章 小虎队第八十二章 三马少一马第四十章 杨嗣昌的终局(四)第一百八十七章 献祭第六十三章 别动军出城第七十九章 夹河之役的第一胜第一百六十九章 杀掉李来亨啊第九十章 十八子主神器第三章 李天下第三十一章 踏过士绅街第三十一章 钮钴禄·陈泰不够勇第六十六章 军议(上)第九十章 方从哲第七十八章 刘国能自刎第七十三章 磁州第十章 狼真的来了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七十五章 高达天下无敌啊第五十二章 谢明弦第二十九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完)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师已入燕京城第十三章 复套与捣巢第九十三章 冲出洛阳城第一百三十六章 南明是盟友,需要五十个师保护第一百二十二章 奔楚(十二)【二更】第五十七章 贺镇精骑(四)第九十章 处置士绅第一百四十章 苍髯老贼第九十四章 闯贼残杀崇祯皇帝第四章 女官第一百二十五章 孙传庭在西线第二十一章 总结会第六十八章 罗老帅别这样第九十二章 解决革回两营的办法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四十三章 青丘的历史第二十六章 天降闯军第五十七章 遏必隆满口天话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决战名台词第一百四十七章 炮手就位第六十章 不见洛阳花(三)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第七十六章 跑跑跑第九十七章 天下名镇第五十一章 收辽第四十四章 李来亨的秘策(一)第一百四十二章 传庭死,大明中兴矣第一百一十七章 大清忠臣洪承畴和大明忠臣吴三桂第三十二章 公子郑成功第五十六章 夷陵寨第四十五章 甲申年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四十五章 山阳县中第四十九章 棒打鞑酋第一百七十六章 丑陋的辫子第九十七章 东师出动第十一章 竹溪突围(下)第五十九章 程朱大义第三十一章 南都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