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辽泽

才发现昨天两章的章节数重复了……

===

老哈河,西拉沐沦河,乌力吉木仁河等辽河上源水系,流到辽东平原,因地势平坦低洼等原因,流速减缓,河床淤阔,河水漫滥,在这一地区形成大片的河湖沼泽区,就有了辽泽。

所谓“地下多水患,自驿堡墩台而外,居民绝少,四望无烟,惟芦苇萧萧耳”。

广宁在其西,沈阳在其东,辽东边墙在辽泽这个位置向南方深深凹进去了一块,也使得辽西走廊与辽东半岛被分割为了两个地理单元。

这就大大增加了明朝时边军防御辽地的困难度,也使得顺军酝酿之中的北伐计划,出现了许多困苦艰难的因素。

辽泽不仅不利于出行,而且湿地在夏季很适合孳生蚊虫,又难以耕种,在明朝,辽东汉人不愿意往这里迁居。明朝干脆不要这块地区了。

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到明末时辽东降水大部分集中在夏半年的汛期,所以辽泽在夏秋两季才会出现沼泽遍布、泥泞泛滥,蚊虫孳生的景象。而到冬半年,降水稀少且气候干冷,进入枯水期,辽泽不仅会明显收缩,而且水体封冻,地表干涸硬结。所以冬春两季时候,辽泽对明、后金和蒙古三方在这一地区的出行,不会造成任何影响。

自然,对于大顺军的北伐,也不会有多少影响。

努尔哈赤、皇太极两代汗王对内地用兵,都特别注意气候环境的影响。所以清军南下打击东江镇或征伐朝鲜,往往都是选择隆冬时节。

天法四年的春天,由于气温上升,降水增加,辽泽地区又变成了一块难以通行的天险之地。

不过这并不阻碍大顺军对于辽西走廊的攻伐,按照李来亨的计划,顺军首先要在春夏之际,也就是在天法四年的前半年,完成对辽西走廊上广宁一带的光复,将战线的最前沿,推进到辽河一线。

而后再以辽河作为基地,于秋冬辽泽水体封冻以后,向海州、盖州一带进军。如此水陆并进,山东方面亦浮海攻金州、复州,使得清军疲于应对,最终两路军队在水师掩护下,再渐次恢剿辽阳、沈阳、抚顺、铁岭等城。

大的作战计划如此,小的军事准备方面,则以筹集出塞作战需要的棉衣、骡马、粮秣、豆饼、大车、布袋、蓑衣,以至于火药、箭矢、羽毛、钢钉、套索等等为主。

大顺强大的后勤财政基础,使得这一切相关的准备都在天法四年春天的三月以前,就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军队的调动速度也很快,刘芳亮心心念念的北伐军前都排阵使一职,终于花落手中。谷可成则被派到登州,负责组织南路军,浮海进攻辽东半岛南岸的金州、复州一带。

大顺军总的兵力调动,是以原属殿中军、殿左军为主的八个师,总计各色马步精兵九万余人,配属于刘芳亮的麾下,另以原属殿前军的三个师及水师一部,总计战船三百多条、精兵二万余人,配属于谷可成的麾下。

经过天法初年的改制以后,大顺军已经完全取消了五殿野战军的常设编制,使得顺军最高的野战单位为师一级,仅在大战时,才临时编组野战军的编制,并贯之以某某道兵团及某某道行军总理的名义。

例如刘芳亮所部,即为辽东道兵团,谷可成部则称为渤海道兵团。

只有兵团下属的各师,为常设编制,享有固定的番号和将兵搭配。

不过兵团的总理镇台中,充斥有大量从各师升迁上来的参谋官。这些参谋官都是先在中枢参军院为官,升到一定级别后即转任各师,之后积累一定的行伍经验后,又会转隶回参军院本部。

临时编组的兵团总理镇台,就是由参军院本部这些在边防师中有过行伍经验的参谋官,组建而成。

所以兵团虽然为临时建立的单位,但是总理镇台里负责实际军务的参谋官们,和兵团下属的各师制将军、果毅将军、威武将军、左右都尉和参谋官们,却往往有很深的打交道经验。

双方互相之间,都非常熟悉。所以并不存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情况。

只有渤海道兵团方面,由于下辖有一支规模庞大的水师——而水师部队的编制水平,落后于野战军各师,也较缺少来自各省讲武堂和各军随营学堂的参谋官,所以在兵团配合上,存在较多的沟通问题。

谷可成回到山东以后,花了很多功夫来调整水师和陆师之间的协调问题。他一度还上书朝廷,希望调遣自己熟悉的许都、马宝等部将,回到麾下协助作战。

只是由于许都在江南担任封疆大吏,不可轻动,马宝又远在西南,根本赶不过来,所以李来亨也只好亲笔书信,百般慰问了一番谷可成。

由于清军撤离关内的时候,曾经在幽燕畿辅一带,进行过系统性的破坏。大量城市被平毁,水利沟渠被填埋,农田也被毁坏。

经过几年的恢复和移民实边的工作以后,河北民力稍有恢复,可要支撑九万战兵,加上后勤的民夫,已经是将近二十万的人力作战,还是非常困难。

李来亨不得不委任高一功和白旺两人亲自负责后勤统筹的工作,他们在山东的临清州设立了专门负责北伐军后勤的大本营。

高、白两人,长期搭伙工作,又都有坐镇湖广大本营的行政工作经验。办起事来,效率非常惊人,也让李来亨相当满意。

毕竟这种综合性的军政人才,是比郭君镇、刘芳亮、谷可成、袁宗第、刘体纯、陈永福、郝摇旗、张皮绠这样的帅才,更加稀少。

顺朝不缺帅才、将才,但是如高、白二人这般,让李来亨用得称心应手的综合性军政人才,确实比较少。

即便是被李来亨特别看重的李定国,在行政方面的能力,也是稍欠火候。

他有时候也感叹:“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唯西南一孙遗漏方外,可惜可叹。若孙可望与朕同享太平,则朕何吝真王之礼?”

===

《明末不求生》这边快完结了,推荐票可以都投宇文的新书《蒸汽后浪》嗷。

第一百四十章 延安使者第六章 裕州人第五十七章 燧发枪成军第七章 左镇第五十二章 搜杀第三十九章 爆头骑士鳌拜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五十六章 三生投闯第四章 节帅幕府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七章 顺兵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七十二章 鹿角线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七十七章 西域屯田第八十一章 降矣哉,终身夷狄;战矣哉,暴骨沙砾第五十章 三百年帝统第六十六章 西北第三十三章 推行营庄制第一百二十一章 秦人不暇自哀第四十六章 风起潼关第一百五十四章 中华的大家庭第八十章 囚车行第五十三章 出秦第四章 耿应衢的棉布工坊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十二章 李来亨没有离婚第三十六章 约翰王孙可望第三十八章 必要的“暴行”第四十二章 真鞑首级的京观(二)第六十八章 罗老帅别这样第一百一十一章 历史转动起来了第九十五章 前营的黑色大纛第一百四十六章 忠贞营第二十六章 张献忠的天国建国记(四)第二十九章 会战时刻第一百三十八章 妇孺与王者之师争道第一百二十八章 不累吾民一年第八十章 南阳入楚策第五十五章 杨嗣昌第一百二十一章 飞云桥南岸第六十二章 山中岂桃源(一)第七十三章 军官造成的骑墙第五章 公审杀人第一百零九章 拜谢李过第三十三章 破阵军岭川(四)第二十八章 方太师的议论第三十四章 大加封赏第八十一章 马进忠欲降第六十七章 军议(下)第一百零四章 官军炮火(三更)第一百零六章 崇王吊宫灯第六章 裕州人第七章 顺兵第十四章 老营改革(中)第二十一章 会师商州(上)第一百零六章 竹溪一节帅(下)第八十五章 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第三十九章 杨嗣昌的终局(三)第七十七章 不辱使命第一百零一章 陈永福增援上来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九十三章 皇太极在哪里第六十八章 大战的气氛第四十六章 李来亨的秘策(三)第三十三章 李来亨政权诞生第五十一章 猛士许都第六十二章 夺嫡之争第一百零一章 同心圆第四十四章 义送袁时中第一百零六章 扬武剑第二十九章 自取灭亡第八十四章 金声桓的忠告第六十七章 老府第一百五十八章 最后一战(四)第四十章 懦夫畏死终须死第八十七章 代天抚民威德副元帅第二十二章 吾乃官军敌为贼第八十二章 狗鞑子不过如此第五十三章 顾君恩第三十章 江南多士第十一章 制式银币第六十五章 小虎回汴第三章 林猫猫第五十九章 剿左之策第四十八章 尼堪人第一百八十二章 噫!我中了!第二章 惠世扬第六十七章 青羊宫之变第七十七章 勿以多杀为虑第一百三十二章 人心离解第五十八章 使徒来袭第八十二章 依旧大顺第六十三章 河南的大逃荒第一百章 中心开花第五十二章 陕西遭了二茬罪第一百六十一章 最后一战(七)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顺军万胜(二)第三十三章 迷雾里的号子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