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人老珠黄

淅淅沥沥的春雨还是没有停歇,伴着万家灯火,仿佛一片薄薄的白色雾气,悬浮在低空中微微的荡漾着。

以钱谦益钱老大人的才情,当此夜雨绵绵之际,少不得要吟诗作赋风雅一番,但是今日钱老大人实在没有那个雅兴,他烦着呢。

虽说钱老大人是士林领袖文坛宗师,可这样的虚名终究不能当饭吃。那个“江南学社社首”的身份,乍一听好像很风光,但所谓的“社首”完全就是自封的,属于典型的“社会组织”,与真正的官职相比……根本就没有可比性好不好!

钱谦益钱老大人是个典型的官迷,他那满腹经纶一身才华都是为了当官才准备的敲门砖。作为前任的礼部尚书,怎么说也是部堂级别的朝廷大员了,早已经习惯了前呼后拥众星捧月的排场。但是,官职一丢,所有的这些就全都没有了。

刚刚接替楚华文执掌江南学社的时候,还以为这是重新回到官场的捷径,干的很起劲儿也很卖力气。但是这么长久的时间以来,竟然一点儿起色都没有,还是在做那个所谓的“社首”,整日里和一些不知所云的年轻后辈讨论些狗屁不通的诗词,虽然每次都可以把文坛宗师的架子拿得十足,收获不少年轻书生敬仰的目光,但那有什么用吗?

时间越久,钱谦益钱老大人就感觉越是无趣,真是好没有意思。

还是当官好啊,就算不不必刻意的徇私舞弊刮地皮,也有数不清的各种孝敬,白花花的银子花销出去从来都不心疼。最要紧的是,钱老大人喜欢那种前呼后拥的排场和颐气指使的富贵气。尤其是在罢官之后,不能重新当官,总是觉得这日子过的没有味道。

人这一辈子,无论说的多么慷慨激昂,其实还不是图个功名富贵的么?

原以为做了这个江南学社的社首,就可以攀上大旗军的高枝儿,就可以重新返回官场,昔日的楚华文不就是走的这条路子么?想不到的是,这个社首已经当了好几年,给大旗军鼓吹了好几年,李吴山那边却连一点点的消息都没有,就好像已经把他给忘记了似的。

不当官就浑身上下不舒服,这是钱老大人的老毛病了,既然李吴山李大帅没有提拔他的意思,自然不能这么干等着。所以,钱谦益钱老大人就开始给自己跑官了,反正这金陵宁城有的是故旧的同僚,上下活动一番总能找到机会。

托门子走关系,找昔日的同僚,希望他们可以帮着美言几句,好歹先混个官职再说。

官复原职再做二品朝廷大员,这样的美梦不敢想,想了没有用。作为一个老牌的官僚,钱谦益深知一个道理:官职的高低其实并没有那么要紧,最关键是不能离开官场,尤其是不能长时间的离开。离开是时间一长,以前的关系和人情就会逐渐淡化,逐渐退出众人的视野,那才是最可怕的灾难。好歹先弄一个官职,先在官场里边混着,总是有机会升迁的嘛。

这个算盘确实打的很不错,但现实却没有那么美好!

昔日的那些个故旧同僚已经完全把钱谦益当成了要饭的叫花子,态度好一点的或许还会假情假意的客套几句,说几句“不要着急,从长计议”的话语。有些人干脆就是对他不理不睬,甚至连人家的大门都进不去。

这让钱谦益愈发的窝火,只能讪讪的去找那个刚刚结识的红颜知己,吃了几盏子花酒,听了几首新曲儿,将荷包里的银子花销的干干净净,这才醉醺醺的回到家中。

其实吧,钱老大人很不愿意回家……要不是实在没钱了,他真的不会回来。

只要回到家里,柳如是就没完没了的唠唠叨叨,让他不胜其烦。尤其让钱老大人无法忍耐的是,昔日的秦淮第一美人,已明显的老了,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妩媚艳丽,再也没有了昔日的轻歌曼舞,总是说些柴米油盐的烦心事。

还是刚刚认识的那个红颜知己更好一些,不仅样貌眉眼,还唱的一手好评弹,百依百顺柔媚无比,最要紧的是年轻啊,才刚刚十七岁,嫩的都能掐出水来呢,绝对比家里的那个黄脸婆要鲜嫩百倍……

钱老大人本就已经有了几分醺醺的醉意,心闷郁结,见到这面晚了家里还有客人,愈发的厌烦起来,柳如是只能在一旁低声下气的说着什么。

“钱老大人,好大的脾气呀。”

醉眼惺忪的钱谦益看着眼前这个女人,总是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却又记不起到底是什么地方见过,明显的呆了一下,才猛然记起这个女人是谁。

“顾韵儿?是你么?”

看着钱谦益这幅醉醺醺的样子,顾韵儿很是反感,本想说他几句,奈何当着柳如是的面前有些不好看,也就懒得再说什么了,直接掏出一封书信给他。

“尊钱者讳谦益台鉴”,下面的落款则简单明了,只有三个字:李吴山!

见到李吴山的名号,那几分酒意登时就消散到了九霄云外,立刻就明白了眼前这个女人的身份:她早已不是在秦淮河上卖笑的顾韵儿了,而是得到大旗军寻找的人,是李吴山的信使。

虽说这江南学社是大旗军的外围组织,但是作为一把手的钱谦益从来都没有和李吴山有过任何直接的接触。作为一个官场上的老油条,钱谦益立刻就意识到了点什么。

他真的很想马上拆开书信,看看李大帅到底说了些什么,但他没有那么做,而是先把书信放下,然后对柳如是说道:“韵姑娘远来是客,怎也不多摆几色点心?去,到九味斋去买些像样的吃食回来……”

李吴山李大帅的书信虽然要紧,终究李大帅远在天边,而这位信使却近在眼前,必须心仔细的伺候好了才行。

“不必了,”柳如是喝住正要出门去买点心的柳如是:“你先看信,然后我有话说……”

“韵姑娘有什么话,老朽洗耳恭听。”

“不是我的话,是要代大帅问你几句的话,你先看信吧。”

雷厉风行直接干脆,果然是李吴山的作风。

“好,好,好,我这就看。”钱谦益没口子的答应着,拆开那封书信先是走马观花草草的看了一遍,然后有仔仔细细的逐字逐段阅读……

“李帅之书信,老朽已经看完,不知大帅有什么要问的?”

“大帅问你,这宣讲鼓吹之事,当以何为要?”

“反复宣讲,话语盈耳,则可。”

李吴山问的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宣传力量开足马力。

钱谦益回答的是:反反复复不停地灌输同一个声音,就可以了。

至于说李吴山到底要宣讲什么,那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宣传手段,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哪怕是谎言,只要说了千万遍,也会让很多人相信。

李吴山要的就是开足马力使劲宣传,不论李吴山说的话是对还是错是真还是假,都要让人们相信。

而钱谦益的回答无疑是最无耻也最正确的。

这就是李吴山想要的答案。

虽然都是江南学社的领导人,但钱谦益和楚华文不一样。

楚华文是个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是个有风骨有底线的君子,在他看来真理就是真理谎言就是谎言,这两者就如同冰炭不可同炉一样,是永远的对立状态。而钱谦益则是唯利是图之辈,他不在乎什么是非对错,心中只有功利二字。

虽然如钱谦益这样的人,可以归属到“势利人”的范畴之内,但势利人也有势利人的用处,很多正人君子做不到的事情,他却可以做到。

“大帅说,你在江南这些年,虽然没有什么功劳,苦劳还是有的,委屈你了。”

“为国为民,不敢居功。”钱谦益说的慷慨激昂义正辞严:“为社稷苍生计,何来委屈之说?”

“大帅还说了,你是个能人,只在学社当个微不足道的社首,就是大材用,总要放到合适的地方才好。”顾韵儿说道:“大帅想着为你谋个差遣,现如今也就只有部堂和法司衙门那边有空缺,你想到哪边去只管明说。”

听了这话,钱谦益顿时心花怒放,通身上下的骨头都轻了几两。

钱谦益是何等精明之人,立刻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这是要给个正式的官职了。

自从罢官之后,这么长久的时日当中,钱谦益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重返官场,为此托门子走关系伏低做的赔笑脸,却全都徒劳无功。现如今,这机会终于送到了家门口。

虽然心中狂喜,但钱谦益却依旧拿捏着沉稳如山的神态,保持着正襟危坐的样子,似乎对出仕为官并没有多大兴趣似的:“既是大帅差遣,说不得老朽也得勉为其难的再次出山,好歹也要奋力一效,将这胸中所学报效朝廷……报效大帅才是……”

刚刚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场面话,钱谦益就开始说起自己最关心的事情了。在这个事情,他一点都不客套,甚至最基本的遮掩都不要了,而是说的非常直接:“现如今的内阁虽已形同虚设,但六部的各司各衙,还是要受内阁辖制,做起事来少不得会有很多牵绊。不如法司衙门更好一些……”

“好,我会把你的话一字不漏的转达给大帅,你也做一做准备,免得上任之时手忙脚乱……”

朝廷委任官员,早就有一套成熟的制度,就算是皇帝本人,也不能说让谁当官谁就可以当官,流程还是要走的,规矩还是有守的。但是到了李吴山李大帅这里,那就不一样了。

李吴山李大帅想要举荐什么人,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尤其是在眼下这个局面当中,连当今天子都和李大帅一个鼻孔出气了,皇帝会反对李大帅的举荐?

只要是李大帅提出的人员,皇帝就一定会同意,至于其他人……他们的态度到底是反对还是同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钱谦益一点都不在乎。

其实,钱谦益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到什么地方去当官。

地方官肯定不去,至于说京官嘛……他原本就是从部堂系统出来的,作为前任的礼部尚书,他甚至六部堂官的难处。除了六部的尚书和左右侍郎之外,其他那些个杂七杂八的官吏基本就是个打杂的,有了功劳属于上司,上司有了过错还要当替罪羊出来背黑锅,而且方方面面都是盯着六部,一举一动都会是万众瞩目的情形,简直就是受气的媳妇,随便什么阿猫阿狗的都可以弹劾他们,稍微有点过错就会被撸下来。

相对而言,法司衙门可就安稳多了。

风闻奏事的职责,大明朝又有不因言获罪的传统,说错了没事,若是说对了就是大功一件。自从崇祯初年魏忠贤完蛋之后,法司衙门几乎就是一家独大了,素有“内阁”之称。

作为官场上年老成精的人物,钱谦益很清楚的知道不可能一下子就官复原职重新回到尚书的高位上,需要一步一步的来。而法司衙门显然比六部堂官更适合作为自己在官场上的跳板。

因为做官的事情已经落实了,就差些时间走马上任而已,钱谦益的心情顿时大好,顾韵儿的称呼改为韵姑娘之后,再一次升格了:“贵使曾受过大帅的勋章,这份忠义天下皆知,老朽虽是文人,亦对贵使崇敬有加。这一番贵使在军校之内,定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其实,钱谦益并不知道顾韵儿在吴山军校是做什么工作的,但她能作为李吴山的信使,肯定就是李吴山身边的红人儿,那是一定要好好的巴结巴结的。

巴结逢迎,也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不能太过于肉麻,又不能太过于轻忽,一定要入羚羊挂角一般无迹可寻,却又要对付很清楚的感觉到这一丝巴结的韵味,那才算是到了火候,才算是恰到好处了呢。

“巾帼英雄女中丈夫,能称得起此殊荣者,自从秦忠贞之后,贵使可为国朝第一人……”

钱谦益说的这个“秦忠贞”,就是大明第一女将秦良玉。这个秦良玉相当的了不起,两次带着川兵北上勤王,平定奢乱,大战清军,与张大贼交手争锋很多次,是崇祯年间少有的几个真正能打的将领之一,后来被追封为忠贞候,是大明朝唯一的一个女性侯爵。

把顾韵儿比作当年的秦忠贞,虽然有点言过其实,但是钱谦益相信顾韵儿听了之后一定会非常高兴。

“我没有那么大的功劳,不敢自比忠贞侯,钱文宗也不必如此谬赞。”顾韵儿看了看柳如是,柳如是却低下了头去。

顾韵儿知道柳如是性情懦弱,索性就自己主动开口了:“这正事办完了,还有一桩私事儿,却是要与钱文忠好好的说道说道……”

“贵使请讲。”

“我与柳姐姐早就是闺中密友,你知道的吧?”

“早有耳闻,时常听她提起贵使的大名。”

“我在军校,现在大帅身边任职,你也知道了。”顾韵儿说道:“我想把柳姐姐带到军校去,只是怕你钱文宗舍不得。”

柳如是?去军校?

这是唱的哪一出啊?

钱谦益立刻就懵了。

还不等他表示出任何同意或者是反对的意思,顾韵儿就紧接着说道:“军校中素有女班,且不在少数,绝死勇士之中巾帼菁英更多。当此国家用人之际,当人无分男女,人人皆应为国出力,钱文宗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道理么……是没有错的,但她……她终究是个女子,且又……且又……”

“且又什么?”不等钱谦益把话说完,顾韵儿就打断了他的话头儿,有些不高兴的说道:“你是不是想说她是风尘女子出身不好?我希望钱文宗不要忘了,我与柳姐姐是一样的出身……莫非钱文宗对柳姐姐有什么轻贱之意?”

“绝无此意。”

“没有最好。”顾韵儿和柳如是不同,没有丝毫柔弱娇怯之意,反而果断凌厉不让须眉:“大帅对你的提拔重用之心想必你已经知道了,若是柳姐姐能都军校那边,不论能学到多少本事,至少也是一个态度,代表了你钱文宗的态度……”

钱谦益顿时就明白了,这是一个政治态度的问题。

钱谦益和柳如是的风流韵事天下皆知,而吴山军校又是李大帅的心头肉,若是柳如是能进入军校,就表示自己对李吴山李大帅的最大支持力度。虽然这本身没有什么实际作用,但却有着很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自己马上就要当官的时候,而且这个官职还是李吴山李大帅给的,钱谦益当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拂了李大帅的面子。

更何况,喜新厌旧是钱谦益的本性,他早已经厌烦了人老珠黄的柳如是,转而喜欢那个更加年轻貌美温柔可人的红颜知己了。柳如是远走北方最好,刚好可以成全自己的另外一段风流佳话……

“既是为国为民的好事,当然无分男女,当此大是大非之前,老朽焉敢不从?”钱谦益很心的追问了一句:“不知贵使和……和她什么时候北上?老朽也好相送一程!”

钱谦益竟然没有丝毫要挽留的意思,直接就说出了“相送一程”话语,这让原本还有些三心二意的柳如是顿时心灰意冷,瞬间就打定了离开江南离开钱谦益的念头……

第八十九章 双簧第四百一十八章 钻空子第三百九十三章 求和第一百五十四章 恐怖威慑第五百五十六章 谜底揭开第五百四十一章 虎父犬子第四百二十二章 神的诞生第四百七十七章 拔钉子第八十七章 联弱抗强第四百三十五章 神的使命第二百七十六章 父与子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闻道第五百五十八章 九天揽月第二百三十七章 拒不配合第一媒婆第二百一十二章 记录者第四百一十二章 骑兵冲阵第二百一十四章 报名第二百二十五章 驰援远方第四百一十三章 神仙日子第五百九十六章 最终归宿第四十二章 糟老头子第六十七章 先礼后兵第二百一十八章 别想太多第三百一十六章 星星之火第一百八十八章 朝野期待第五百三十四章 朝闻道第二百四十章 殿试第三百二十八章 乌云压城第四百二十七章 手法粗糙第五百三十七章 神奇之物第四百九十五章 改良时代第五百三十三章 忘年交第一百零三章 穴攻凤阳第七十九章 有死无生第三百五十六章 怕啥来啥第一百三十三章 会师第四百五十三章 上天之子第七章 姐妹第一百四十九章 以身相殉第二百四十七章 你们和我们第五百六十四章 时代变革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四十六章 勤王之士第三十三章 陛见第四百三十七章 自力更生第五百二十八章 风尘女第一百零一章 最是交情见面初第一百七十三章 内忧外患第一百零五章 李帅的破绽第四百七十八章 祥瑞之鹿第二百一十一章 操控舆论第三百九十八章 十万天兵第一百零五章 李帅的破绽第五百一十六章 学堂内外第三百八十二章 私心杂念第三百五十八章 江湖之远第三百零六章 架空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想多了第三百九十章 铜墙铁壁第一百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第五百一十七章 地理课第三百四十章 知府人选第四百二十六章 天家觉悟第二百零八章 神仙救不了送死的鬼第二百二十八章 自行其是第四十七章 最后的安排第一百四十三章 树碑建庙第二百三十六章 重大影响第三百三十七章 复仇之火第二百一十三章 军校第七十八章 刺杀行动第一百章 金风玉露一相逢第一百六十二章 吴楚帝王气第一百六十一章 交易第七十八章 刺杀行动第一百零七章 君臣失和第二百八十二章 考卷第四百八十五章 兄弟之间第五百九十章 不惧恶名第一百一十八章 无辜的船夫第一百四十六章 永世不忘第四百五十章 小小物件第五百六十章 后世子孙第五百八十五章 万国来朝第一百三十五章 小小皇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岌岌可危第一百二十二章 内因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起发疯第四百三十六章 恩断义绝第五十七章 恳请成军第一百二十七章 你们死了我上第一百七十二章 一起发疯第五百五十一章 余泽犹在第二百九十八章 溃流第三百三十六章 恩仇第二百零四章 上天之子第二百八十章 兄弟之间第五百五十六章 谜底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