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明灭亡

大清占了京城与山海关,唐家留在成都,南明只能守住中部,夹在大清与大华之间,变得进退两难。不过,经此一战,唐峰在海上和陆上都受到了打击,一时也难以对南明发难,倒是让南明有段喘息的时间。

唐峰的海军出不去,陆上实力也不足,只能继续埋头发展,等待机会。大清占了北边,需要时间消化,所以,东亚局势一时平静下来。

唐峰并没有等多久,反击机会就送到了面前。

大华三年二月,大清派人与唐峰接触,希望联手出兵,瓜分南明。

虽然唐峰接受宏兴帝的禅位,大华是华夏国土的正统,南明名义上也是大华的地盘,可唐峰并没有这么看,没到手的东西就不是自己的。所以,对大清与自己联合一起瓜分南明,他并不反对。

顺治帝给出的条件很简单,灭掉南明之后,长江以北归大清,长江以南归大华。

唐峰与身边核心人员统一意见之后,同意了顺治的条件,两家悄悄签订了盟约。

当初大清与南明结盟计算大华,现在是大清与大华结盟,瓜分南明。这两次行动,都是大清受益,这也说明,在三方的关系之中,大清一直掌握着主动权。

大华与大清结盟,并没有公开。不过,四月初,唐家用海军将一万陆军与五千炮兵送往成都被南明监查到了,南明一方马上反应过来,大华可能已经与大清有盟约,因为没有大清的暗许,大华的海军没有可能这么快就能出海。

南明的高层猜到大清与大华暗中结盟,他们都慌了,马上派出史可法去盛京。

这一次,史可法没有见到顺治或多尔衮,只是见到了洪承畴。

洪承畴没有隐瞒大清与大华的结盟情况,只是诚恳地对史可法说道:“宪之,南明很快就要灭亡了,你要考虑一下自己的退路。你是来大清,还是想去大华,这两条路都没有问题。”

“我,我哪条路都不想选。”史可法悲声说道。

“宪之,难道你想为南明殉国吗?它不值得你这么做。这些年我一直在观察大清,大清的确比原来的大明要清明许多。我没有去过海南,但从海南传回的一些信息看,大华也很不错。所以,就算你投大华,我也是赞成的,只是别死吊在南明这颗朽木上。”

史可法沉默无语,洪承畴也没有再劝。

大华三年三月,大清与大华同时出兵,一北一南,向南明发起进攻。

南明从一年前与大华一战之后,根本就没什么军事实力。听到大清、大华同时出兵,左良玉、李定国没有犹豫投向了大清。史可法在大华出兵的那一晚,自杀于家中。

左良玉、李定国都投了大清,福王最后也投向大清,去盛京当了一个米虫。

南明的军队虽然在名义上还是大华的军队,可最后大部分都投向大清,只有少部分投向大华。

大华三年七月,唐勇进入南京,标志着南明的灭亡。

大清的军队按约定,停在长江以北,没有继续前进。

大清与大华以雷霆之势,只用四个月就灭掉南明,两方都没有遭到太多的抵抗,唐家军只进行了两场小规模的战斗就推到了长江南岸。

这一次灭南明,得利最大的依然是大清。大清不仅占有大明原长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还接收了原大明近七成的兵力。按大华军部估计,在接收大明的降兵之后,大清现有的陆军人数已经超过二十五万。当然,有近十万还是刚纳降的士兵,未能形成战力。

大华在接收原大明近三成约九万的士兵之后,从中只挑出两万的精兵,其它全都转到海南去搞开发。到目前为止,大华陆军的人数,也超过了十万人。

在成都的孙传庭、秦家军、唐家军约有八万,在海南的唐家军约有四万,再加如今接收的大明降兵两万,大华陆军人数总共为十四万。

灭掉南明之后,大华与大清一样,需要时间消化兵力与管理占地。两方都默契地加紧时间筑固自己的地盘,加强自己的实力。大清与大华终会有开战的一天,这一天何时到来,双方心里都有数。

盛京,有不少人劝顺治帝将京都迁往北京,可顺治帝没有同意。以唐家军的实力,一旦双方开战,如果大清一方失利,唐家军推进到京城只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北京现在还不是安全的地方。

同样,海南也有不少人劝唐峰将都城迁到南京,唐峰也没有同意。大清骑兵到目前为止,还是全世界实力最强的陆军,南京太靠近前线,唐峰可不敢拿自己的家小冒险。

唐峰没有迁到南京,却定南京为陪都,由唐勇管理,在南京驻兵五万。再将唐义派往成都,配合秦家军驻守成都。

顺治也将北京定为陪都,命多尔衮进驻皇宫。

大清在长江以北的阵线上,驻兵达十万。

此时如果大清趁着灭南明之势继续向南推进,大华也是守不住南京的,只能后退,最后也许要退到成都。大华就算最终退回海南,也是有退路的。可是大清占了太多的地盘,自己又没有太多的兵力把守,也没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去管理,那么占多了地盘反而是拖累。所以,在推到长江以北之后,顺治就按约定停下了。大清比大华更需要时间消化刚刚取得的地盘。

大华也需要时间,此时,大华的陆战秘密武器刚刚成型,才大批量列装。大华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在大华三年六月成立,这一支部队叫坦克营,全营共五千人,共有坦克五百辆,每一辆坦克配备人员十人,包括两名后备人员。

坦克营刚刚列装完成,但还不能马上投入前线之中。要先经半年的训练与实战,然后再分批次悄悄运往前线,不能被大清一方发现。

完成了坦克列装,唐峰给科技部下了另一个秘密研发计划,就是开发飞机。

现在有了四缸的发动机,最简单的飞机也许可以飞起来了。上一次的海战中,热气球已经被对方防住,只有开发出飞机,这才能让唐家海军,重新夺回海上霸主的地位。

唐峰给了科技部一个设想与一个草图,就等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架飞机的诞生。

飞机的设想,让科技部那一批技术狂们红了眼,兴奋得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有了热气球与四轮汽车,他们对飞机这个想法就不难想像,这不就是开在天上的车子么。

唐峰的三个小舅子,朱慈烺去当了炮兵,朱慈炯当上了坦克兵而朱慈照最后竟然成了飞行员。

唐峰的几个儿子中,唐瑜喜欢骑兵,唐瑚喜欢坦克,唐琦喜欢军舰,唐珧喜欢飞机,唐玮喜欢火炮。

唐勇的大儿子唐珏只比唐瑜小三岁,他也跟着朱慈炯当了坦克兵。

不管家里孩子们怎么选,唐峰希望等飞机正式列装之后,大华的海陆空三军就能完成成型,就算对上西方最强的军队,大华也不会害怕。

战争其实最核心打的就是经济,大清联合南明与大华打了一仗,然后再联合大华灭了南明。虽然灭南明的战争中大清赚了不少,可是也因此背上原大明约几千万的人口。因此,在灭南明之后,大清的经济也开始紧张起来,再也没有后力继续南推。

大华的经济状况也很紧张,但是比大清还是要好上一些。海南的开发已经接近尾声,现在的海南,已经开始良性发展,能够给大华的扩展提供足够的资源。

在取得大明长江以南的地盘之后,唐峰再一次加速人口移民,海南的人口,从原来一百一十多万,一下就超过了两百万。而人口发展部的估算数值是,海南人口达三百万以上,才能达到极限。

有了海南开发的经济,同时也培养出一大批的经济发展与管理的人才,唐峰对大明南边的开发充满信心。

与大华有十足的信心不同,大清对于刚占的地盘与几千万的人口,一时觉得有些手忙脚乱。

大清以军事管理起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不足,最后也只能用原大明的官员,以及通过科举选出新的人才。海南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大清是无法复制的。

第三章 制纸秘法第八十五章 近战利器亮相第三十六章 乱世出英豪第三十九章 西班牙方阵第二十五章 九千岁的末日第一章 万历四十八年第九十四章 京营挑兵第四十二章 与秦家结亲第七十一章 兄弟团聚第四十五章 陕甘初战第三十六章 乱世出英豪第八十六章 海龙王之战第七十三章 连失三城第七十五章 大顺覆没第十章 巨舰战船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面收缩第七十七章 三王并封第十九章 各方抢开发台湾第九十八章 民事审判第十五章 唐家大郎大婚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海南第五十九章 劫走孙承宗第四十四章 孙默回归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分治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分治第五章 蝴蝶翅膀第九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分治第十六章 蚂蚁般的海盗第十三章 欧洲美女,茱莉第二十六章 引进流民第三十章 表弟的西洋女友第七十九章 皇家家宴第二十七章 黎族人来袭第六十章 卢象升的选择第四十章 刘香偷袭第七十五章 大顺覆没第三十四章 美女救英雄第三十四章 美女救英雄第一百零二章 《南巡语录》第二十四章 天启七年第二十五章 九千岁的末日第四十二章 与秦家结亲第三十一章 己巳之变第一百零六章 唐家的反转第三十二章 袁崇焕下狱第八十四章 兵围兖州第七十章 李自成的选择第二十二章 榆林港的崛起第四十三章 登莱兵变第六十章 卢象升的选择第九十八章 民事审判第一百章 清官与好官第五十九章 劫走孙承宗第六章 安全火柴第七十二章 松锦之战第七十五章 大顺覆没第四十八章 炮营与海军第十九章 各方抢开发台湾第六十七章 张献忠的末路第一百一十章 宏兴帝禅位第一百一十章 宏兴帝禅位第五十一章 对上李自成第三章 制纸秘法第十三章 欧洲美女,茱莉第七十四章 唐家军出击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分治第五十三章 第一道罪己诏第九十七章 唐家二代第五十一章 对上李自成第七十五章 大顺覆没第九十六章 郑家投清第四十章 刘香偷袭第六十九章 固伦永安长公主第九十八章 民事审判第五十八章 救下卢象升第一百一十章 宏兴帝禅位第四十八章 炮营与海军第一百一十六章 七艳齐聚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面收缩第九十章 最原始的航母第一百零四章 士兵王铁蛋第六十章 卢象升的选择第一百零五章 士子集团的胜利第八十四章 兵围兖州第十四章 哥的魅力无限第三十七章 出兵贵州第七十五章 大顺覆没第七十三章 连失三城第六十四章 陈圆圆第五十七章 清军第四次入侵第五十五章 欧洲战场第五十八章 救下卢象升第七十五章 大顺覆没第八十八章 成都突围第九十九章 公务员考试第十二章 第一房小妾,冯云第五十五章 欧洲战场第二十二章 榆林港的崛起第二十二章 榆林港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