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分治

顺治八年(1651年),即位八年的顺治帝开始亲政,顺治帝与摄政王多尔衮的矛盾开始显现。多尔衮入驻北京的皇宫,被一些人批为自立为帝,不尊皇上。最后,多尔衮只能搬出原大明皇宫,住到皇宫的边上。

顺治帝亲政之后,开始慢慢削弱多尔衮的权势,并让其他几位亲王分掌兵权,不能让多尔衮一家独大。多尔衮自己并没有叛逆之心,虽然知道顺治的行动,只能忍气配合。

在军事上,顺治帝还是要依赖多尔衮,可在经济发展与人事管理上,顺治帝慢慢依重于降清的汉人。为了让汉人全心依附,顺治帝还出台了抬旗新政,受到重用的汉人,可以入满族成为旗人。抬旗新政让顺治帝收纳了不少原大明的读书人,这些读书人原本就是为皇家服务的,现在只是换一个皇家而已,有人常识自己的才能,当然就为他服务。

长江以北的民众,在接受大清的统治之后,一开始也觉得大清就是比大明好,因为大清接收地盘之后,将大明原来众多的税全都废除,并将一些无人的土地免费分给了没有土地的人。一时间,大清治下的民众安定下来,比原大明少了很多流民与流贼。

民众安定了,如果以唐峰的明君标准来衡量,顺治仍是达不到明君的标准,因为民众虽然安定了,可他们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只是不挨饿,不会被兵匪抢掠而已。

在长江以南,大华的地盘上,这里民众的生活,却在两三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

唐峰将长江以南分为六大片区,派出六组工作人员以及一大批的实习生。大华历来以建设拉动经济,在六大片区内,分别建一个示范点,进行建设开发,从而辐射整个片区。

六个经济开发区在两年内建了很多工厂,工业带动商业并吸收多余的农业人口。工人与商人们手中有了钱,就会增加农产品的消费,农业人员也能感觉到自己收入增加了,再加上大华同样取消各种税收,农民手中就有了余钱,可以买一个商品与工业品,从而也带动工商业的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唐峰并没有一开始就在原大明的土地上就实行海南这边农业补贴的政策,那是因为这一片土地辽阔,大华财政还承担不起这一笔费用。但是唐峰相信,只要再过十年,这一片土地上,同样可以做到农业不但不收税,还有补贴。

大华五年秋,唐峰带着陈圆圆、朱由检,以及一批警卫,悄悄对大华治下的长江以南这片地盘进行巡视。

朱由检当了大明十七年的皇帝,可他一次也没对这一片土地真正的巡视。

在六个经济开发区中,每一个地方,按规定都建设了两纵两横四条宽大的水泥大道,水泥大道上,除了少辆的四轮汽车,大多数仍是马车。

在任何一个地方,朱由检看到的人,都是行走如风,来去匆匆,好像有忙不完的事。他们的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没有一个懒散的人。

朱由检记得唐峰对明君的标准,所以,他在一个晚上独自一人来到一家农家院。

这一家人口不少,约有十多口人,男女分桌,男人坐一桌,女人坐一桌,两桌上的饭菜都是一样的,没有看不起女人。大明现在多数普通家庭还没能完全适应男女同桌吃饭的习惯,人口多的家庭,多是男女分桌吃饭。这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以前女人是不上桌吃饭的。人口少一些的家庭,现在大多也都适应男女一桌吃饭了。

看到一个陌生人进入家院,家里的男人们并不害怕,而是热情留客,因为现在是饭点。

“客人,一定要留下来一起喝一杯,今晚可是刚打了两斤海南新酒。”男主人拉着朱由检的人大声说道。

朱由检推托了一下,就留了下来。

虽然是普通农家,也是普通的一餐,可饭桌上竟然有炒鸡蛋与腊肉。

“今天可是家里有喜事?”朱由检问道。

男主人愣了一下,看到朱由检盯着桌上的腊肉,他有些醒悟,朗声笑道:“自从这里归了唐家,可以说天天有喜事。客人莫不是想问,平时我们是否也有肉吃?”

朱由检点了点头,等男主人的回答。

男主人先是唉的叹了一声,抽出自己的旱烟筒吧答地抽了两口,这才说道:“如今的日子啊,老汉我以前可是做梦也想不到啊。虽不能天天吃肉,但隔三差五吃一餐肉,却是不难。这里没归唐家之前,我这一家,一天能吃上一顿干饭就不错了,一年也就清明与过年能吃一次肉。家里二十年都没添一件家具。可如今,唐家才管了两年,我们不但天天吃干饭,两三天吃一次肉,家里劳力多的,能抢到一份工作或是自己干一份小生意,家里也就有了余钱。现在,家里三个小的都读了书,今年也添两件家具,明年小儿结婚的房子今年冬也可以建了,听说我们建砖房官府还要贴钱。怎么会有这么好的官府啊,当今圣上,一定是上天赐给我们的。”

朱由检想一下问道:“老哥,你说原来朱家为什么就做不到这么好呢?”

男主人想了很久才说道:“这问题我可不懂了,我们普通老百姓,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生活,也从自己的生活中得出自己的判断。至于其中的原因,我可是怎么也想不明白。”

这时,男主人边上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插嘴说道:“爹,当今圣上可是说过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去看过,现在很多大厂子里,不用人,不用牛马,人家用的是机器,比人力或马力要快很多。机器一小时生产的东西,比我们一百个人一小时生产的还要多。”

朱由检听罢,点了点头说道:“小哥这个解释有些意思。”

男主人见客人夸了自己儿子,脸上有了红光,但他还是瞪一下儿子说道:“就你知道得多,当今圣上是仙宿下凡,他做的事,岂是普通人能看透的。”

年轻人不敢顶嘴,只好埋头扒饭。

男主人见儿子听话,很是满意,举杯对朱由检说道:“客人,来,喝酒,海南的新酒就是醇厚,没有一丝杂味,也不顶贵,我们普通人也能喝得起,我听说当今圣上也常喝这种酒咧。”

朱由检举杯与男主人碰了一下,喝了一口说道:“唔,好酒,果然是海南新酒。”

男主人竖起大拇指赞道:“客人好见识。”

朱由检含笑不语。

这时,女人那一桌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站了起来对男主人说道:“爷爷,我也要去读书。”

男主人瞪一眼那女娃,大声说道:“女娃读什么书,识字多了,心思太活,容易出事。”

女娃是因有客人在旁,知道爷爷不会当客人面打她,所以壮着胆说道:“爷爷,当今圣上说过,女人也顶半边天,女人也要读书识字。”

男主人见孙女敢顶撞他,拿起旱烟筒就要打过去,抬眼看到客人正盯着他,只好将手中的武器放下,骂道:“迟早你是别家的人,我只管你吃饱,可不管你读书。”

朱由检知道,大华统治这里之后,并没马上推行小学义务教育,但却只收书本费,其它一切杂费均免。如果家里前边有人读书,后边的弟弟妹妹们拿着哥哥姐姐的课本去读小学,那就一文钱也不用花了。

女娃见爷爷果然不敢打她,再次说道:“我自己卖干金银花赚了一两多银子,我自己去买课本读书,不花家里的钱。”

男主人瞪一眼女娃说道:“家里人没有私产,你的钱就是家里的钱。这钱不能给你买书,你把钱交给你娘。”

女娃一听自己读不了书,手中的私房钱也要保不住了,一下慌了,哇的哭了起来。

女人们怎么劝,女娃都停不下来,男主人在客人面前丢了脸,正在发怒,朱由检开口说道:“老哥,我去过海南。那里男孩女孩到了七岁,都是要求上学的,如果没有去上学,官府是会来问话的。”

男主人听说女孩不读书官府还会来问话,他惊讶地啊了一声。

朱由检接着说道:“老哥,无论男女,读书识字都可以让人明智。今天我碰到这女娃就是有缘,她读书的钱,就由我出。”

说完,朱由检从怀里摸出一张一百两的银票放在桌上并说道:“这是一百两,可以让女娃读到高中毕业了。如果她读书有天赋,能考上大学,大学不但全免费,还可以领补贴,与一个工人的一半工资差不多。”

男主人把银票推了回来并说道:“客人,如何能收你的钱呢。等明年家里余钱多了,我让女娃去读书便是了。”

朱由检最后还是将钱留了下来。

十五年后,朱由检资助的这位女孩成为一名大学生,她在一次公开场合中认出了当年资助自己的恩人,同时也知道朱由检的身份:大明原来的太上皇,当今圣上的岳父。

第十九章 各方抢开发台湾第二十四章 天启七年第七十四章 唐家军出击第十章 巨舰战船第五十章 卢象升与车厢峡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面收缩第六十二章 文武学院第三章 制纸秘法第五十九章 劫走孙承宗第二十七章 黎族人来袭第八十章 身价百倍第一百零一章 期待坦克问世第五十八章 救下卢象升第五十一章 对上李自成第七十章 李自成的选择第七十三章 连失三城第九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第二十六章 引进流民第九十章 最原始的航母第六十三章 秦淮八艳第三十一章 己巳之变第十九章 各方抢开发台湾第二十六章 引进流民第九十六章 郑家投清第五十章 卢象升与车厢峡第三十二章 袁崇焕下狱第四十二章 与秦家结亲第二十五章 九千岁的末日第六十八章 征南伯第七十三章 连失三城第十八章 首登马尼拉第六十三章 秦淮八艳第三十四章 美女救英雄第九十章 最原始的航母第五十六章 西北战况第六十八章 征南伯第二十四章 天启七年第七十四章 唐家军出击第五十九章 劫走孙承宗第四十四章 孙默回归第七十九章 皇家家宴第九十一章 吴三桂降清第六十章 卢象升的选择第一百零五章 士子集团的胜利第三十二章 袁崇焕下狱第七十九章 皇家家宴第七十一章 兄弟团聚第五十四章 前往欧洲第四十七章 转战山西第七十九章 皇家家宴第六十七章 张献忠的末路第五十七章 清军第四次入侵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面收缩第一百一十一章 明君与饭桌第五十二章 受伤回归第四十四章 孙默回归第五十一章 对上李自成第一百章 清官与好官第五十八章 救下卢象升第八十四章 兵围兖州第四十九章 料罗湾海战第七十六章 都来摘桃子第二十章 水泥与爵位第二十九章 毛文龙被斩第六十三章 秦淮八艳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明与大清结盟第三十四章 美女救英雄第十二章 第一房小妾,冯云第一百一十五章 南北分治第二十六章 引进流民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海南第七十八章 郑家父子第二十二章 榆林港的崛起第三十七章 出兵贵州第一百零一章 期待坦克问世第八十八章 成都突围第三十九章 西班牙方阵第四十七章 转战山西第三十九章 西班牙方阵第三十四章 美女救英雄第四十章 刘香偷袭第二十六章 引进流民第六十五章 这是我的城第四十章 刘香偷袭第五章 蝴蝶翅膀第一百一十六章 七艳齐聚第一百一十一章 明君与饭桌第八十九章 岷江口炮战第二十八章 喜得贵子第四十七章 转战山西第七十五章 大顺覆没第四十三章 登莱兵变第五十三章 第一道罪己诏第九十七章 唐家二代第二十三章 清理海盗第四十八章 炮营与海军第八章 三年目标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明与大清结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