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引进流民

天启七年,大明各地天灾不断,流民急剧增多,就连唐峰的家乡宁波府也有不少的流民。唐峰让自己大舅张源带着自己三弟唐仁,一起回宁波府,收留两千多流民,全部送到榆林港。

有了这些流民,唐峰将自己的护卫队增加到三百人,再加原来一百日本武士和一百葡萄牙火枪兵,战力升到五百人。五百人中,有三百人是火枪兵,另两百人是刀兵与长矛兵。

增加流民之后,榆林港的人口一直就升到三千多人,真正的成了集镇,这里需要一个管理人员。这里的人不是唐峰的雇农,就是唐峰的家丁,当然需要一个唐家人来管理,唐峰就将自己二叔唐彬任命为镇长,负责全镇除军事之外的大小事务。

唐峰的盐场赚的钱不多,只是为了增加工作岗位而已。一年多的时间,酒厂的规模却扩大了一倍多,酒厂每年的利润接近六十万两银子。一年多之后,冯云亲自掌管的人工培育珍珠,终于出了第一批产品,看着用箱子装的一整箱的珍珠,冯云、唐青、唐兰都晕了好久。

冯云三人选出几十颗最好的珍珠,余下的交给大华商行,销往大明各地,这个时代,大明是全世界有钱人最多的地方。据冯云估计,这一箱珍珠,可以换回一百万两的银子。想到自己亲手挣到一百万两银子,冯云十分的自豪。

人口增加,村学里的学生也增多起来,从原来的三十多人,一下就增加到一百二十多人,分成六个班。村学里也增加了三位老师,都是秀才。唐峰是村学的校长,他偶尔也会去给村学的学生讲讲课,以增加自己这个管理者的存在感。

陈坚是榆林港引入的第一批流民中的一人,去年妻子染病,他将家里的田地转卖凑钱给妻子治病,可最后妻子还是留不住,家里的田地也没有了。去年天气变化无常,亲朋好友们的粮食都仅够自家糊口,陈坚不好意思去求亲友救济,只好带着两个孩子成了流民。

在宁波府吃了近一个月的免费稀粥之后,看着才七八岁的两个孩子面色饥黄,陈坚一咬牙,就跟着人一起来到榆林港。

陈坚知道榆林港是一位姓唐的宁波府老乡的地盘,他对老乡比较认同,到了这里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刚开始来的时候,陈坚一无所有,东主不仅提供建得很漂亮的红砖水泥房,还提供各种生活用品和生产用具。在没有收成之前,陈坚每个月还可以领到三个人足够的口粮。

让陈坚最满意的是,他的两个孩子,可以免费就读镇学,不收学费,包两餐还能领到免费的书本和校服。

校服是统一的,上边绣着‘大华’两个字,据说唐东主有一家大华商行,做着全世界的生意,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领到校服的那天,陈坚七岁的女儿陈玉和五岁的儿子陈光穿着校服睡觉,不肯脱下来。

这一天,陈玉和陈光放学回家,一到家就对陈坚喊道:“爹爹,镇公所贴告示了,让每一户明天去镇公所那里领猪肉,我们明天又有肉吃了。”

陈坚怎么也想不通,不年不节,为何唐东主要规定每月领一次猪肉。在没成为流民之前,陈坚一年也吃不上几次猪肉,可到了这里,每个月每人都能领一斤猪肉,只要省点吃,可以吃上三四天,这可是原来地主们才有的待遇啊。

榆林港有酒厂,利用酒厂的废料酒渣,唐峰办了一个养猪厂和一个养鸡厂。猪厂和鸡厂的出产,完全能够提供榆林港自足。现在人口虽然增加了,可酒厂的规模也增加了,养猪厂和养鸡厂的规模也跟着扩大。

除了猪肉和鸡肉,身在海边,鱼当然更不会少。港口的四条快船,每天都会派出两条出去打渔,每天收获的海鱼与其它海鲜不少。

这个时代的人不会烹调海鱼,只会加盐之后直接煮,结果难除腥味,一般人不喜欢吃,宁愿吃鸡蛋,也不愿吃海鱼。

唐峰从马尼拉买来不少各种调料,自己亲自创出几种海鱼的做法,结果不久,这些海鱼的吃法就传遍整个镇子,各种调料的商铺生意好了许多。

除了吃新鲜的海鱼,唐峰还让晒盐场的人把剩下的海鱼处理好,用盐腌起,做成鱼干,吃起来也别有滋味。

第二天上学之前,陈玉和陈光就一直提醒父亲,一定要早些去领猪肉,要选肥一些的,瘦肉不香。不过,陈玉又嘟囔一句:“唐青姐和唐兰姐她们不喜欢吃肥肉,怕长胖呢。真怪,吃肥肉就能长胖吗,我怎么吃也不见胖。”

陈坚看着脸上重新长了肉并显得红润的女儿,他微微一笑,并没说什么。他知道女儿说的唐青姐和唐兰姐都是唐东主的妹妹,她们的生活,当然怕长胖了。

看着女儿和儿子背着书包上学之后,陈坚先到自己的地里看了一圈,这才慢慢走到镇公所。

“不用挑不用捡,来这里领一个号牌,对着号领肉,肥瘦都搭着的。来晚了,也不会吃亏。”

陈坚远远就听到镇长唐彬的声音,每次发猪肉,他都会在场的。大家都知道唐镇长是唐东主的二叔,所以对他都很尊重,他的话没人敢不听。

陈坚交了自己的户牌,领到一个号牌,对着号牌,他领到一份三斤重的猪肉,果然是肥瘦都搭着。

陈坚领了肉之后刚要离开,却不料听到镇长唐彬叫他:“陈坚,你等一下,我有事跟你聊聊。”

唐彬把陈坚领到自己的办公室,还给陈坚倒了一杯茶。

陈坚有些感动地对唐彬连声道谢。

唐彬与陈坚聊了几句农事之后,开口说道:“陈坚,你一个大男人带着两个孩子生活,有些不易。为了解决像你这个单身男人的问题,镇上准备开一场相亲会,到时会有未婚女子到场,如果你们相互看顺眼,就可以在镇公所登记成亲,镇上还会给每一对成亲的新人二十两银子的喜钱。”

“镇长,真的有这等好事?”陈坚激动地问。

“当然,你们唐东主就是要让你们每一个人在这里安居乐业,家里没有女人怎么行。”唐彬说道。

“唐东主是个好人。”

“这还用说,整个大明,我还没见过像我家侄子这样的好人。”

“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

晚上,陈玉和陈光高兴地吃着肉,而陈坚心里却想着过几天开展的相亲会。

等女儿和儿子吃饱之后,陈坚试着问道:“玉儿,小光,爹爹给你们找一个娘好不好?”

陈玉和陈光先是愣一下,然后齐声说道:“好,爹爹,我们要娘,你一定要娶一个好看的,要跟冯夫人一样好看。”

陈坚知道女儿和儿子说的冯夫人是唐东主的二夫人,大夫人听说是洋女人呢。

三天后,陈坚在相亲会上看中一位朝鲜姑娘,那位朝鲜姑娘也看上了他。两人对上眼之后,在镇公所进行登记,又过了四天,镇上开办一场集体婚礼,共有二十七对新人一起成亲,整个榆林港都处在欢乐的海洋中,最让陈坚激动的是,唐东主就是自己的证婚人。

唐峰亲手将一封封二十两的喜钱递到新人的手中,并送上自己的祝福。

朝鲜姑娘勤劳而且性格温顺,陈坚对自己的新娘很满意,陈玉和陈光对自己这个新加入自己家的娘,也很满意,一家人的生活,更加美满。

陈坚经常对女儿和儿子说:“玉儿,小光,我们家能有今天的好日子,不要忘了唐东主的恩情。”

陈玉和陈光嘟着嘴齐声答道:“爹爹,这还用你说,学校老师一天说好几遍呢。”

唐峰知道,人才要从娃娃抓起,所以,镇学的学生每天都要进行洗脑。

第六章 安全火柴第四十六章 张壮归来第六十二章 文武学院第八十五章 近战利器亮相第五十五章 欧洲战场第六十七章 张献忠的末路第九十三章 教新帝赚钱第十章 巨舰战船第七十五章 大顺覆没第四十二章 与秦家结亲第二十一章 唐郑两家结亲第四十九章 料罗湾海战第二十章 水泥与爵位第九章 黑夜杀机第十章 巨舰战船第四十七章 转战山西第六十二章 文武学院第四十六章 张壮归来第一百零二章 《南巡语录》第一百一十一章 明君与饭桌第二十六章 引进流民第五章 蝴蝶翅膀第二十六章 引进流民第三十八章 龙场决战第四十七章 转战山西第九章 黑夜杀机第七十六章 都来摘桃子第六十九章 固伦永安长公主第四十章 刘香偷袭第七十三章 连失三城第五十六章 西北战况第九十五章 大华钱庄第五十七章 清军第四次入侵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海南第七十五章 大顺覆没第五十三章 第一道罪己诏第七十五章 大顺覆没第二十九章 毛文龙被斩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面收缩第三十五章 锦衣卫并不可怕第六章 安全火柴第一百零五章 士子集团的胜利第一百零二章 《南巡语录》第六十二章 文武学院第八十八章 成都突围第六章 安全火柴第二十六章 引进流民第九十八章 民事审判第九十一章 吴三桂降清第九十六章 郑家投清第四十六章 张壮归来第八十四章 兵围兖州第五十八章 救下卢象升第六十八章 征南伯第七十三章 连失三城第四十六章 张壮归来第一百零二章 《南巡语录》第十三章 欧洲美女,茱莉第五十三章 第一道罪己诏第四十五章 陕甘初战第八十七章 离开宁远第一百零四章 士兵王铁蛋第一章 万历四十八年第一百零一章 期待坦克问世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海南第十三章 欧洲美女,茱莉第四十六章 张壮归来第八十五章 近战利器亮相第八十一章 拐带皇子和公主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明与大清结盟第八十八章 成都突围第六十七章 张献忠的末路第六十六章 纳第二房小妾第四十一章 完败刘香第二十一章 唐郑两家结亲第二十八章 喜得贵子第五十章 卢象升与车厢峡第四十六章 张壮归来第四十五章 陕甘初战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夺海上霸权第四十五章 陕甘初战第六十七章 张献忠的末路第八十二章 海南大建设第六十六章 纳第二房小妾第六十九章 固伦永安长公主第九十章 最原始的航母第八十四章 兵围兖州第二十六章 引进流民第二十三章 清理海盗第四十五章 陕甘初战第九十四章 京营挑兵第九十一章 吴三桂降清第六章 安全火柴第七十九章 皇家家宴第一百零二章 《南巡语录》第四十六章 张壮归来第八十六章 海龙王之战第三十四章 美女救英雄第九十四章 京营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