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黎族人来袭

天启七年过去,迎来崇祯元年。

紫禁城内,崇祯帝办公的房子里,只摆了一盆碳火。贴身太监王承恩看到崇祯帝好像冷得有些发抖,他劝道:“陛下,还是加一盆碳吧。”

崇祯帝却摇了摇头说:“不用,久了就会习惯了,我听说很多百姓房间里都是没有碳盆的,他们能顶得过,我一个碳盆怎么就不行。”

其实内心里,崇祯帝是很想多加一个碳盆,让整个房间暖乎乎的。但想到自己空空的内库,每个月要算着花的一点点余钱,他放弃了想暖和的想法,冷的感觉,让他时刻记住,他要做一名勤奋的明君。

与喜欢做木工的哥哥不同,崇祯帝非常勤政,所有的奏章都亲自批复,宫内的内相,也只是帮助他处理一些杂事而已,大事情他从来都是抓在手中。

在亲政之后,崇祯帝才知道,其实每一项政事的背后,都是银子。而现在的大明皇家,缺的正是银子。崇祯帝这才理解为何自己爷爷要收矿税,自己哥哥为何放纵魏忠贤。但是,崇祯帝想要与爷爷和哥哥不一样,他想靠自己的努力,将大明重新振兴。

崇祯帝的勤政,却让内阁大臣们很无奈,因为崇祯帝还年轻,办事经常会热血冲动,现在国事艰难,内阁大臣们已经没有时间再去培养年轻的皇帝了。

在除去魏忠贤之后,崇祯帝知道大明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东北崛起的后金。在与大臣和帝师孙承宗商量之后,他们一致推举袁崇焕。

袁崇焕因不满魏忠贤插手边关,去年愤而辞官,崇祯帝重新起用袁崇焕,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回京城述职时,崇祯帝在平台召见袁崇焕,想听听他对辽东的想法。

四十多岁的袁崇焕,正处于他人生事业的最巅峰,全身充满着自信,他知道崇祯帝想听的是什么,他豪情满怀地对崇祯帝说道:“圣上,臣保证五年平辽。”

果然,崇祯帝对袁崇焕的表态很满意,因为辽东战事是整个帝国最吃钱的地方,越快解决辽东,帝国就能尽早进行中兴。

内阁大臣们对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豪言无人评论,这句话传到后金汗王皇太极的耳朵里,他哈哈一笑说道:“我喜欢袁大嘴这个人。”

除了皇太极对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豪言做了一句评价,身在东江,被后金与朝鲜压得越发难过的毛文龙,也说了一句:“袁蛮子五十年他也平不了辽东。”

毛文龙这一句话传到袁崇焕耳朵里,让早就对毛文龙不满的袁崇焕记恨在心。

榆林港口从一个荒芜的海港,经三年时间,就变成了一个繁华富裕的小镇,当地的黎族人都看在眼里。

黎族人视榆林港这些人为入侵者,早想将他们赶走,可在没有摸清情况之前,他们也不敢动手。而且,他们还想着海盗们肯定会出手的,那就用不着他们去拼命。让黎族人没有想到的是,榆林港这些人实力很强,不但想偷袭的赵七一伙全军覆没,附近几百里海面上的几股海盗,也都被他们一一扫除。

海盗们靠不住,黎族人只能自己动手,他们不能再等,因为再等下去,不知榆林港会发展到什么样的地步。

黎族人聚居,以峒为单位,每一峒约有四五百人,附近二十四峒共推红米峒的姚峒主为头,组织壮男,准备袭击榆林港,将这些人赶走并抢了他们的东西。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姚峒主已经摸清,榆林港的兵力只有五百人,其中多是火枪兵。对于火枪兵,姚峒主并不陌生,他觉得火枪还不如弓箭有效。自己一方,可以聚起两千多壮男,其中约有三百弓手,实力上,姚峒主觉得自己一方占有优势。

在观察了地形之后,姚峒主又想出一个确保自己取胜的办法,那就是使用火牛冲阵。二十四峒一起凑出一百多头比较爆的公牛,到时在公牛的尾上点上火,一定可以冲破对方的阵脚。

姚峒主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峒主商量,大家都认同他的想法,决定四月初七早上发起袭击。

崇祯元年四月初七早上五点,天刚蒙蒙亮,两千多黎族壮男手里着着长矛或是砍刀,带着一百多头尾巴上绑着布条的公牛,悄悄摸向榆林港。

黎族人的行动,在两里之外,就被唐峰布的暗哨发现,马上将消息传回榆林港。

自来到榆林港,唐峰从来都是将安全放在第一位。除海盗之外,黎族人也是唐峰要防备的对象,就连附近的大明军队,也是唐峰防备的对象。所以,在各个能进攻的路线上,他早已布有暗哨,而且触角伸出去很远。

敌人来袭的消息传回榆林港,唐峰知道敌人离自己还有一里多距离,并不紧张。只是他没想到,从传回来的消息中,黎族人带有一百多头牛。可以推断,黎族人想用火牛冲阵。

对付火牛冲阵,唐峰也有办法,在唐峰的各种预案中,就有对付骑兵的办法。对付火牛冲阵,就用对付骑兵的方法,同样有效。

各种命令不断传下去,榆林港的护卫队没有一个人感到害怕,只有紧张与兴奋,因为又有实战的机会了。

近了,榆林港那些红砖房已经可以看得清楚,离榆林港警戒线还有五百米的时候,黎族人点着公牛尾巴上绑着的沾有火油的布条。

公牛尾巴着火,只能愤怒向前冲,要撞碎一切能碰到的东西。

“轰轰轰。”

一百多头愤怒的公牛,造出几百骑奔袭的效果,姚峒主对这个效果很满意,他幻想着一个时辰之后,这片地方的一切东西,都在他掌控之下,他双眼都发红了。

黎族人都没有看到,宽大的路面上,在榆林港警戒线处,突然竖起三面一人高厚厚的灰铁板,完全将这条路堵死。灰铁板不仅是立在地下深处的轨道上,而且背后还有无数的支架支撑着,就算是有一千骑同时冲击,也能保证这三块铁板不会倒下。

铁板后边,有十几个长梯,可以让士兵登到铁板高处,通过射击孔向外射击。

每一个长梯都有十名火枪手排着队,等着轮流射击。

一百名日本武士,穿着重甲拿着***,等着短兵相接的那一刻。

三十米,可以看得见公牛通红的双眼,唐峰亲自打响了第一枪。

“砰。”

“砰砰砰。”

枪声连成一片,打完一枪之后退下,另一个接上去继续开枪。

三十米的距离,只够开三枪的时间,这三轮射击,一百多公牛中倒下十多头,引起公牛阵的混乱,可余下的公牛仍是不顾一切冲了过来。

“轰轰轰。”

公牛们连续撞在厚厚的铁板上,巨大的反作用力,将它们弹了出去,多数都已非死即伤,可后边的公牛继续冲来,将受伤的公牛踩死。

几十头公牛,连续冲击约有一分多钟,可铁板却纹丝不动,公牛们全军覆没。

姚峒主惊愕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愣了一会才一挥手喝道:“冲上去,他们只有十几条枪。”

靠近到五十米距离,姚峒主手一挥,让三百多名弓手来三轮齐射。

箭如雨点般向唐峰护卫队人员落下,打在他们的钢盔上,发出叮当的响声。对于全副武装,连面罩都有的护卫队来说,黎族人连铁箭头都没有的箭支,根本破不了防。

三十米,二十米,火枪手已经没有机会发最后一枪了,这时中间两块铁板慢慢滑开,一百名穿着重甲拿着***的日本武士,像是从地狱里被放出的魔鬼,一步步走向冲上来的黎族人,一步一挥刀,刀刀杀人,他们就是杀人的机器。

第八十八章 成都突围第三十一章 己巳之变第一百一十章 宏兴帝禅位第四十四章 孙默回归第二十章 水泥与爵位第八十一章 拐带皇子和公主第八十九章 岷江口炮战第二十一章 唐郑两家结亲第一百一十二章 南明与大清结盟第八十章 身价百倍第六十一章 孙承宗在榆林第七十一章 兄弟团聚第一百一十一章 明君与饭桌第八十五章 近战利器亮相第九十七章 唐家二代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明灭亡第二十章 水泥与爵位第八十九章 岷江口炮战第七十一章 兄弟团聚第四十一章 完败刘香第十四章 哥的魅力无限第三十九章 西班牙方阵第六十七章 张献忠的末路第七十四章 唐家军出击第九十七章 唐家二代第二十二章 榆林港的崛起第八章 三年目标第二十三章 清理海盗第五十四章 前往欧洲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海南第四十八章 炮营与海军第九十三章 教新帝赚钱第九十章 最原始的航母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面收缩第一章 万历四十八年第八十二章 海南大建设第六十章 卢象升的选择第一章 万历四十八年第三十二章 袁崇焕下狱第十五章 唐家大郎大婚第七十六章 都来摘桃子第一百零五章 士子集团的胜利第一百零一章 期待坦克问世第四十九章 料罗湾海战第八章 三年目标第一百零二章 《南巡语录》第七十四章 唐家军出击第五十五章 欧洲战场第一百零九章 城外之战第十章 巨舰战船第八十章 身价百倍第六十五章 这是我的城第二十九章 毛文龙被斩第一百一十七章 重夺海上霸权第九十三章 教新帝赚钱第二十五章 九千岁的末日第七十二章 松锦之战第八十八章 成都突围第四十八章 炮营与海军第一百一十章 宏兴帝禅位第六十四章 陈圆圆第三十五章 锦衣卫并不可怕第八十八章 成都突围第二十七章 黎族人来袭第十四章 哥的魅力无限第三十三章 再临马尼拉第九十四章 京营挑兵第九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第六章 安全火柴第二十章 水泥与爵位第三十八章 龙场决战第十八章 首登马尼拉第七十九章 皇家家宴第一百零四章 士兵王铁蛋第七十三章 连失三城第十六章 蚂蚁般的海盗第六十六章 纳第二房小妾第一百零六章 唐家的反转第九十六章 郑家投清第七十一章 兄弟团聚第二十三章 清理海盗第七十六章 都来摘桃子第七十七章 三王并封第八十四章 兵围兖州第五十一章 对上李自成第三十六章 乱世出英豪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明灭亡第八十九章 岷江口炮战第一百零九章 城外之战第四十八章 炮营与海军第八十一章 拐带皇子和公主第六十六章 纳第二房小妾第十二章 第一房小妾,冯云第六十五章 这是我的城第三十七章 出兵贵州第四十五章 陕甘初战第四十四章 孙默回归第八十九章 岷江口炮战第七十一章 兄弟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