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孙承宗在榆林

孙承宗了解水泥之后,想到如果水泥用于辽东前线筑城,估计三个月就可以筑起一座坚城,完全不怕清军来攻。水泥完全像是一种魔术一样,先是将石化成粉,再重新将粉变成石。

“这水泥产自哪里?”孙承宗问唐彬。

“产自南洋。”

“多少钱一包?”

“一包要二两银子。”

孙承宗还是被这个高价格给吓住了,如果用人力采石头,铺出水泥一样的面积,估计也只需要一两银子。水泥光是价格就比石头贵一倍,还没算工人的人工以及沙石的钱。

不过,水泥虽贵,但它却有其他的优势,比如它运输方便,可以分成多小一包都可以,普通弱女子也能拿得动。还有就是它的速度,水泥是产品,买来就能用。而石块需要人力开采,开采速度极慢。要将一座城的石块准备好,光采石的时间,差不多需要一年。

如果是买水泥,只要有钱就可以,一个月内可以用船送到任何地方。

水泥的优点虽然多,可孙承宗不得不放弃用它筑城的想法,因为他最清楚,大明不缺人力,缺的是钱。大明也不是富人缺钱,而是皇家缺钱。

唐峰这样的土豪,钱多得可以用水泥铺路,而崇祯却没有钱买水泥去筑城。对于这种情况,孙承宗也没办法解决。总不能劝唐峰将自己辛苦赚来的钱全捐给国库吧,谁也不是傻子。

看完水泥,孙承宗没有再看什么,让唐彬直接将他送回家里。

第二天一早,孙承宗又让唐彬带他去看看昨天才灌的水泥模板,看看是否真的已经硬得踩不出印子。孙承宗到了昨天的地方,选了有昨天自己脚印的那一块变得发白的水泥板,用力踩下去。果然,脚下已经没了软的感觉,仿佛踩到的是一块石头。

唐彬让人带来一把长砍刀,让孙承宗砍水泥板。

孙承宗虽然已经七十六岁,可拿刀的手依然有力。

“喝。”一刀劈在水泥板上。

“咣。”反弹的刀,差一点脱手。

孙承宗看去,水泥板只留下一条浅浅的白印,丝毫没有损坏。

“果然神奇。”孙承宗惊叹道。

看完水泥之后,孙承宗没有去看榆林城的军事力量,而是对唐彬说:“带我去看看学堂。”

“老大人,榆林城有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而大学堂又分文学堂和武学堂,不知老大人想看哪一处?”唐彬问道。

“都想看,先从小学堂看起吧。”孙承宗深思一下说道。

唐彬亲自驾着马车,带孙承宗来到一处小学堂,这里是榆林城第一小学。如今城市变大,人口增多,榆林城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区,每一个区都有一所小学。榆林城第一小学就是城中区的小学,也是榆林城最早的一所小学,冯云和唐峰都曾在这里当过临时教师。

榆林城第一小学有两百多学生,分为十二个班。小学阶段分甲乙丙三个等级,甲级班为刚入学的启蒙班,考试合格升到乙级班,乙级班再升到丙级班。小学学习时间并不定,有些人三年就从小学毕业,而有些人要花五年或六年。小学毕业之后,就升到中学堂学习。

榆林城规定,所有学生必须中学堂毕业才能参加工作。而要参加管理工作或是晋升为军队的中层军官,必须从大学堂的文学堂或武学堂毕业。

唐彬和孙承宗进入第一小学的时候,所有的班级都在上课,有三个班都在上语文课,可以听到班上那些学生整齐地诵读课文的声音。

孙承宗站在一个教室的门外,静静地听着里边学生朗读课文的声音,他觉得这是世界是最好听的声音,他在大明其他地方,从没有听到过这样美好的声音。

“当当当。”

下课铃声响了,十二个班的学生从各自的教室里涌出来,他们都特别喜欢下课活动的这二十分钟的时间。

小学生的课余活动也很丰富,有跳绳、跳格子、扔沙包、爬杆。

小学生人三五成群,玩着他们喜欢的活动,基本都是男孩一堆,女孩一群,也有男女生们混在一起玩的,每一个孩子的脸上,都是无忧无虑的幸福笑容。

有一些学生看到站在一边的唐彬和孙承宗,大家都认识唐彬,所以纷纷上前打招呼。

“唐爷爷好。”

“唐爷爷,我娘给我生了一个小弟弟,你爹爹让我叫你去家喝酒。”

“唐爷爷,我家里的葡萄熟了,过两天拿一些过来,你带回去给东主家里的少爷和小姐们尝尝。”

“唐爷爷,这位老爷爷是谁啊?”

唐彬和孙承宗被一大群的男孩女孩们围住,男孩女孩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话,像是一群小喜鹊。

等这些男孩女孩们静下来,唐彬这才说道:“孩子们,这位是爷爷的长辈,大家叫他孙太爷就行。”

“孙太爷好。”

“孙太爷,你的胡子真好看。”

“孙太爷你今年有多少岁了。”

孙承宗乐呵呵地回答着孩子们的问话,脸上笑容不断。

“当当当。”

上课的钟声响起,操场上所有的学生都回到教室里,这里又安静下来。

孙承宗来到一个教数学的教室,悄悄站在后边听课。上课的老师虽然看到唐彬和孙承宗,他只是轻轻点了一下头,并没有停下讲课。

有些学生回头看到唐彬和孙承宗,他们也只看了一眼,然后就又专心听课。

唐彬借了一个同学的课本拿给孙承宗,孙承宗仔细翻看着。孙承宗看出,小学的数学教材是参考了西方的,与现在大明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孙承宗当然知道唐峰从海贸起家,娶的还是一个西洋妻子,所以对小学教材与西方接轨并不觉得意外。

从小学堂出来,唐彬带着孙承宗去了第一中学。这里的学生年龄都在十二岁以上,每一个人脸上都带着红润,他们穿着相同的校服,眼里可以看到整个世界。

在第一中学,孙承宗听了一节物理课,又看了物理的课本,没有发表什么看法。

离开第一中学,唐彬和孙承宗来到榆林城文学院,这里的环境很好,只是规模却不如第一中学,因为从中学升到文学堂的人并不多,大多数的人中学毕业后都参加工作或加入军队。

文学院只有一百多学生,并不分班,而是由每个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和老师。

唐彬是文学院中城市管理课的老师,他的课有一半学生都来听。

才到文学院,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唐彬请孙承宗一起到食堂吃饭。

孙承宗知道,榆林城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生们中餐全都是免费的。

唐彬领了两份饭,孙承宗看到这菜是荤素搭配,味道也不错。

很多学生看到唐彬,都上来打招呼。

“唐老师好。”

“市长好。”

唐彬一一点头回应,然后看着那边两位年青人叫道:“孙祥、王岳,你们过来。”

孙祥和王岳拿着饭盒过来,并没有紧张与害羞,他们也常与唐彬一起吃饭,一起讨论各种问题。

“这位是我的长辈,你们叫他孙老吧。”唐彬说道。

“孙老好。”孙祥和王岳起身行礼。

“你们好,坐下一起吃饭吧。”孙承宗和气地说道。

孙祥和王岳都能感觉到这位孙老身上有一种上位者的气场,但他们并不怕,因为唐峰曾跟他们说过,天下人人平等,即使面对皇帝,也没什么可怕的。

“市长,我听说我们要建第三座新城了,是不是?”孙祥对这个问题很关心,因为他的哥哥就是孙默,是三亚城的市长,他也想学哥哥一样,能参与一座新城的建设。

“嗯,三亚城的容量已差不多达到极限,我们正在设计第三座新城,红湾城。”唐彬说道。

“市长,我和王岳想参加新城的设计与建设。”孙祥马上说道。

“行,你们先申请,要考核的。”

第三十八章 龙场决战第四十五章 陕甘初战第四十四章 孙默回归第五十五章 欧洲战场第三十三章 再临马尼拉第二十二章 榆林港的崛起第二十三章 清理海盗第十章 巨舰战船第九十四章 京营挑兵第三十九章 西班牙方阵第四十八章 炮营与海军第五十二章 受伤回归第五十二章 受伤回归第二十六章 引进流民第十一章 超级猛人,郑一官第七十七章 三王并封第九十五章 大华钱庄第七十七章 三王并封第九十五章 大华钱庄第九十八章 民事审判第二十二章 榆林港的崛起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海南第五章 蝴蝶翅膀第二章 卖地送女第五十五章 欧洲战场第九十九章 公务员考试第四十七章 转战山西第九十六章 郑家投清第十五章 唐家大郎大婚第五十九章 劫走孙承宗第八十五章 近战利器亮相第三十二章 袁崇焕下狱第十三章 欧洲美女,茱莉第九十二章 崇祯十七年第二十九章 毛文龙被斩第一百一十四章 南明灭亡第五十六章 西北战况第三十七章 出兵贵州第六十八章 征南伯第二十七章 黎族人来袭第七十八章 郑家父子第九十七章 唐家二代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海南第七十二章 松锦之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面收缩第四章 九十两银子第五十二章 受伤回归第六十一章 孙承宗在榆林第八十九章 岷江口炮战第五章 蝴蝶翅膀第四十九章 料罗湾海战第四十一章 完败刘香第三十七章 出兵贵州第十四章 哥的魅力无限第二十九章 毛文龙被斩第五十六章 西北战况第一百零三章 移民海南第四十七章 转战山西第四十九章 料罗湾海战第十五章 唐家大郎大婚第四十六章 张壮归来第四十四章 孙默回归第四十章 刘香偷袭第九十六章 郑家投清第二十七章 黎族人来袭第五十章 卢象升与车厢峡第一百一十一章 明君与饭桌第七十三章 连失三城第七十章 李自成的选择第四十章 刘香偷袭第九十章 最原始的航母第八十七章 离开宁远第六十二章 文武学院第二十八章 喜得贵子第一章 万历四十八年第四十五章 陕甘初战第十四章 哥的魅力无限第五十七章 清军第四次入侵第九十七章 唐家二代第一百零八章 剩下最后一门火炮第三十七章 出兵贵州第三十四章 美女救英雄第二十八章 喜得贵子第八十七章 离开宁远第十二章 第一房小妾,冯云第十七章 残酷的接船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全面收缩第七十五章 大顺覆没第一百零四章 士兵王铁蛋第三十九章 西班牙方阵第二十五章 九千岁的末日第四十四章 孙默回归第二十三章 清理海盗第一百零六章 唐家的反转第八十八章 成都突围第一百零一章 期待坦克问世第二十三章 清理海盗第一百一十一章 明君与饭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