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备战备荒

黄汉回家几天就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又和父亲一起拉起了十几人的队伍,勉强也算成军。

宋鹏飞和黄勇、黄馨、小薇几个把所有的缴获都已经算清楚了,把棉甲和衣服都清洗出来,铁甲、刀枪当然擦得干干净净,需要修理的已经送去了铁匠杨老实那里。

现在黄汉拥有贵金属以白银计接近六千两,加上黄家的存粮拥有粮食、马料接近八百石,这些钱粮足以支撑一个足额总旗的骑兵一两年的耗用。

两世为人的黄汉不仅仅看淡了生死,还真的不把金银这样的黄白之物放在心上。

因为他知道做个守财奴在这明末乱世根本无法苟且偷生,满清席卷神州之时,倾家荡产后还免不了家破人亡的汉人大地主多不胜数。

如果能够让金银和钱粮转化为战斗力,黄汉会乐此不疲。

成军后集中训练了七天,每天早上负重五十斤跑步越野,不仅仅锻炼了身体,还为九里台村做出贡献。

因为负重的东西是一袋麦子,目的地是乡亲们准备避难的山上,虽然不足以把麦子送到目的地,但是送了十里山路也减轻了其他运粮食青壮的工作量。

往山里运东西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唯有用人力肩挑背扛,用畜力驮运,现在庄子里的牲口包括黄家的一部分战马都在抢运粮食上山。

黄汉训练家丁当然会参照后世军训条例,每天都会有半个时辰站军姿,半个时辰的队列操练。

跑步、队列操练、站军姿和晚上的识字班学习是每一位家丁的必修课,其他科目就会因人而异。

比如说骑术好的杨大年、黄四方几个就苦练骑战,射箭成绩突出的黄峰、杨国恩几个就专业练习射术,杨坚、黄健几个有投掷基础,他们自然跟着憨子练习投枪。

家丁们的耐受力都不简单,每天六个时辰的运动量都能够吃得消,黄汉当然不会亏待他们,每天都争取给大家吃上肉,实在买不到猪肉的日子,也必须保证每个人有两只鸡蛋下肚。

这段时间,总有几个九里台村的年轻人去附近的村庄转悠,他们用现钱收购猪、羊、鸡鸭,还把老百姓积攒的鸡蛋、鸭蛋收购一空。

黄沂州和黄汉在每天傍晚的餐前会上都要进行训话,内容当然是表扬先进,批评落后分子,还会点评训练中的经验教训。

几天时间家丁们就习惯了餐前会上的表扬和批评,认为自己今天表现不错的家丁都希望得到百户官的点评。

十一月二十日,这一天的餐前会一定让所有的家丁印象深刻,因为会上黄沂州宣布预付三个月粮饷给所有的家丁,这就意味着每个家丁都能够拿到三两白银和一石五斗杂粮。

这是黄汉在发动九里台乡亲们去山里修建老辈曾经用来避难的营地、囤积粮食之时,发现老百姓积极性不高,一打听原来如此兴师动众会导致加剧粮食消耗,老百姓担心存粮坚持不到秋收。

这不奇怪,大明升斗小民在农闲之时尽可能多睡少动,基本上一天吃两顿稀的,现在要肩挑背扛运东西上山,没有两顿干的下肚,任谁也吃不消,所以消耗的粮食倍增。

成为家丁的青壮年来自十二个家庭,他们本来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当然也是消耗粮食的主要人物。

现在他们跟着黄家训练,虽然起早摸黑很是辛苦,但是黄家管一日三餐还有一顿荤腥,没有肉也会吃到两个鸡蛋。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要为家里挣回一石五斗杂粮和三两银子,他们的家庭立刻不用为温饱发愁了。

第二天,出现了太多搬迁积极分子,大多数是家丁们的兄弟、叔伯,他们不辞劳苦带头把家里的坛坛罐罐往山上背。

为了充分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为了减轻他们家里粮食的消耗,黄汉布置黄勇按照一家出一丁的原则招募了四十个青壮年。

给这些青壮年劳力开出管三顿干饭,每十天给一斗杂粮一百文铜钱的报酬,让他们在后山的山口修葺简易防御工事,收集石头、滚木以防不时之需。

黄汉认为谁都不可以不劳而获,黄家虽然有钱粮足以支持乡亲们度过眼前危机,但是黄汉没有这样做,而是以工代赈。

让每家每户出劳动力参与修建山口的防御工事,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意识贯彻到升斗小民的内心,争取让大家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

冷兵器时代,据险而守之时,只要收集到足够的石头和滚木,不仅仅壮丁可以参与守土,连健妇都能够往山下扔石头砸敌人。

后金军要是来少了根本做不到突破山口袭扰到躲藏在山上的老百姓。

至于建奴会不会发动千军万马而来?这个问题应该不存在。

这里又不是战略要地,山上也没有重要人物,更加没有可观的缴获,建奴难道得了失心疯?唾手可得的地方不去抢劫,非要在这深山老林跟一帮刁民拼命?

九里台村里的妇孺和行动不便的老人都听从劝告转移到了山上的避难所,这个地方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山洞,山路崎岖要到达这里唯有靠步行。

据村里的老人所说,这个避难所早在宋元之时就曾经庇护过杨、黄两家的先祖,土木堡之变那一年,瓦刺蒙古围京师,九里台的乡亲们也是靠这个避难所逃过一劫。

后金军打下了薊镇总兵府所在地三屯营,永平府四乡八壤的老百姓都惶恐不安,九里台的老百姓也不例外。

现在有黄家牵头还补贴钱粮早早的让村子里的老弱妇孺躲进避难所,在忙着干活儿的青壮年和参加训练的家丁都安心不少。

黄沂州本来在乡里就有威望,黄、杨两个家族的族长要决定什么大事都会找他协商。

虽然杨家族长是九里台村的村长,但是从来没有欺负过黄姓族人,总而言之九里台村虽然不富裕还算和睦。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计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祯痛哭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六十一章:直达天听第二百五十六章:没有援军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哗然第四十九章:跑不死第二百一十七章:出大安口第九百二十七章:重见天日第一百三十章:取经第五百七十六章:感动崇祯第七十四章:显摆第八百二十三章:逐鹿中原第七百九十八章:设伏第九百零四章:蠢如猪第七百四十六章: 汉江省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第一百六十二章:选择题第三百一十三章:会攻金州第九百章:三叩九拜第八百二十五章:四面突围第七百二十六章:十面张网第二百七十九章:打预防针第六百一十八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祯痛哭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平攻防战第一百三十六章:会师第八百九十一章:暗藏杀机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七十七章:妖娆第八百四十七章: 见异思迁第四百九十三章:幻想第四百零一章:猜忌第五百四十二章:挥汗如雨第四十章:伤亡第四十八章: 奔袭第九十九章:补战损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七百三十二章:开疆拓土第三百五十五章:突入防线第四百一十七章:对轰第三百零九章:宣传很重要第七百四十三章:封锁消息第七百六十五章:双重祸害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九十章: 瓦克达第六十四章: 破网第二百九十章:抄家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计第二百三十三章:准备野战第八百四十六章:化为焦土第三百六十三章:空余恨第七百六十七章:建奴日子不好过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七十二章:新鸟铳第一百零七章:各怀鬼胎第三百二十五章:再接再厉第三百六十六章:短兵相接第九十章: 瓦克达第九十章: 瓦克达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给事中第三百零五章:复州攻防战第三章:武器第四百九十四章:匪过如梳第四百三十六章:教唆第五百六十八章:孔闻诗第一百一十四章:孰不可忍第五百四十六章:洛阳第一百一十章:一网打尽第一章:崇祯二年第八百二十七章:急怒攻心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九百零三章:站队很重要第二百一十一章:佳期如梦第五百一十章:打入流寇核心层第四百八十二章:权衡、制衡第三百三十章:等待第八百七十五章: 男儿应是重危行第六百三十一章:孙传庭第九百零五章:永世不得翻身第四百零四章:馊主意第九百三十九章:安全归来第四百七十八章:杀光第六百七十七章:战机第五百六十二章:暗杀第三百六十七章:喋血城头第七百五十六章:势大难制第三百三十三章:遗民泪尽胡尘里第九百三十六章:卷土重来第三百九十六章:“官不聊生”第四百一十章:首战告捷第四百六十八章:皇帝的脸面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马昭之心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一百七十一章:颜如玉第三百四十章:挨天谴第一百八十七章:基础建设第四百六十四章:算计孔有德第五百八十八章:活捉武纳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