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子弟兵

黄汉当着王家屯村的族老和村长以及送亲人当兵的老百姓对十个汉子朗声道:

“苍天可鉴日月昭昭,本官黄汉这辈子都会跟建奴死战到底,你们跟着本官当兵,总有一天,本官会带领你们杀往辽东以血还血,把建奴杀得鸡犬不留。”

王志诚一脸真诚道:“大人,小的信您,小的以后跟着您上刀山下火海不皱眉头。”

自愿从军的汉子们都庄严宣誓,一定跟后金军血战到底,得不到斩首功绝不回家。

村长和族老都看见黄汉带着骑兵冲杀,村里想从军的后生其实有几十人,他们选了有武艺会骑马的十人追随黄汉。

其中有王兆祥、王福全这两个好猎手,他俩箭术一流,能够做到八十步内速射十中八九。

黄汉带着人马离开王家屯的时候,整个村子来了几百人送行,许多后生还嘱咐跟着从军的几人,要是在军中混得好千万别忘了回乡带上兄弟们。

看到此情此景黄汉不由得心中一动,自己为何不趁此机会刻意在被建奴祸害过的永平府周边村庄招募壮汉培养家丁?

这些人跟建奴仇深似海,战斗意志肯定没问题,好好训练他们教育他们,这些人以后会成为自己依仗的子弟兵。

正月初四,黄汉带着人马回到了九里台村,把三个牺牲的袍泽安葬在后山腰,把四个重伤员送上山养伤,把缴获的破损铠甲交给已经转移到山上的杨老实修补。

后金军现在应该是忙着攻打永平府,目前还没有来九里台劫掠,其实他们即便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这里已经几乎搬空了,有可能建奴放火都需要特意去找柴火,否则不是草屋的房子未必会火烧连营。

黄汉安排了明岗暗哨后来到黄家大院的临时教室开会总结这一次突袭战的经验教训。

会上黄汉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许多战士都发现不幸战死和重伤的袍泽如果有坚甲在身很可能会避免这样的恶果。

介于铁甲不足以装备每一位战士,黄汉和大家商议后做出规定,以后作战,装备铁甲和面甲的战士发动正面冲锋,甲胄不齐全的战士尾随攻击还要习惯使用皮盾保护身体。

会上黄汉郑重其事记下了三个明军烈士的名字。

他告诉所有人,以后阵亡烈士都会安葬在后山,等到后金军被打退之时,黄家会出银两在那里修建忠烈祠供奉烈士牌位,让烈士英灵享受香火、享受后人祭奠。

黄汉还当众承诺,建奴一旦退兵就会让同乡战友给烈士家属送去三十两银子,要是烈士家属在家乡日子过不下去,可以接他们来黄家安置。

这些承诺太惊人,本来已经有了认同感的明军对黄汉的信任度又增加许多。

他们还看到了黄汉对待伤员的态度,四个重伤员中一个名叫胡大山的战士半截手臂被砍掉胸口还被战马踩了,伤势严重能够救活也是废人一个。

黄汉不仅仅积极施救,还承诺落下伤残的所有战士都可以留在九里台村,黄家保证饿不着每一个人。

“万众一心兮,群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会后是学习文化的时间,当黄汉教战士们吟唱戚继光所作的军歌之时,居然有人热泪盈眶。

想必是黄汉对待战士们的态度感染了他们,基层兵丁其实活得简单,他们得到了尊重在面临敌人之时会更加奋不顾身。

骑兵队因伤亡减员七人,在王家屯补充了十人后,人数还多出三个。

由于全歼顽敌得到了大量缴获,黄汉拥有的马匹数量已经翻了倍。

虽然补充的新人不足以骑战,但是给他们装备了皮甲、棉甲和冷兵器,以他们的体力和武艺在肉搏之时还是能够发挥作用。

反正接下来还会以战练兵,当这些有武力值的汉子在战场上获得面对面杀死敌人的经历,成长的速度应该是惊人的。

经历血战的明军认可了黄汉,并肩战斗的男子汉最容易相互掏心掏肺,伤亡减员后剩下的二十三位明军已经跟家丁们融为一体。

黄汉认为无需厚此薄彼,询问明军兄弟们是否愿意成为家丁,今后荣辱与共一起搏前程。

几次战斗中黄汉的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这些天的讲课又让明军们懂了许多道理,跟着这样文武全才的家主当然有奔头。

正常情况下,要成为武官的家丁不太容易,武官选家丁不仅仅挑选战斗技能出众之人,还大多数选择乡党,有的干脆就是武官从老家带出来的族人。

黄汉大大方方留下所有明军骑兵做家丁,每人每月至少会多出五钱银子的饷银,他们哪里会有不乐意的可能性,都高高兴兴成为了黄汉的家丁战士。

郑国昌被黄汉诓到山上避难所过年,整个九里台的乡亲们都知道来的这位大人比知县大老爷的官儿不知大了多少倍,他们对郑家人都很尊敬。

跟郑国昌同来的一对儿女是嫡出,哥哥郑孝文二十二岁是嫡次子,妻妾都留在老家不在身边。

他是准备去京师国子监读书时遭逢后金军劫掠京畿延误了行程,留在永平府陪父母过年。

郑秀娥过了年十六岁,是郑国昌的唯一嫡女一直跟在父母身边。

兄妹二人久居深宅大院,来到避难所觉得什么都有趣,他们在山上走走看看跟村民们拉拉话,很快就知道了九里台村的男女老幼为何要在山上过年。

郑国昌听儿女说了听到的一切若有所思,建奴在京畿之地肆掠如入无人之境,他们要来攻打永平府也未可知。

黄家那小子难道是预判永平府守不住故而有意激自己来九里台暂避一时?

本来接近暴怒边缘的郑国昌再次强压怒火,他决定耐着性子等到正月初四再说。

时光荏苒,眨眼间郑国昌已经在山上住满了跟黄汉约定的五天,还没有等他开始发飙,黄沂州就派黄勇来请郑大人去看点东西。

第三百四十五章:鹰巢墩第二百六十章:掐时间第四百一十章:首战告捷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台吉第九十六章:鸟铳手第八十五章:朝天阙第五百二十章:何以为报第五百一十三章:替天行道第二百三十章:拿下蒙古包第六百零七章:兔子不吃窝边草第四百三十三章:充军发配第五百七十章:劝降第七百章:束手就擒第八百一十七章: 夜长梦多第五百八十三章:腐朽得发臭第三百五十二章: 时机第五百三十四章:彻底服软第八百七十六章:和平演变第四百零一章:猜忌第七百七十五章:臭名昭著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八百零五章:功亏一篑第二百三十章:拿下蒙古包第八百四十章:人心惶惶第八十章:龌蹉第五百二十章:何以为报第五百五十四章:家族蒙羞第五百九十四章:光荣牺牲第二百四十四章:屈人之兵第四百一十章:首战告捷第三百六十五章:攻防战第八百八十六章:兵败身亡第五百一十六章:崭露头角第九十章: 瓦克达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锁第六百五十九章:人马第四百九十七章:云山雾罩第八百二十五章:四面突围第一百七十章: 老卒发威第一百一十一章:瞎掰第八百九十二章:暹逻湾第一百八十五章:兵科给事中第七百零八章:怕啥来啥第七十九章:高家第六百零八章:英雄气短第四百七十七章:维稳东江镇第三百二十七章: 凤凰堡第二百一十八章:扔进昭狱第二百零八章:贵人来第五百四十六章:洛阳第三百二十四章:杀俘第四百七十一章: 突出包围圈第四百九十三章:幻想第三十三章:鸟铳第四百九十二章:坤兴公主第六百五十二章:朔州城第八百三十一章:祸不单行第七百八十二章:不可饶恕第六百三十七章:一片哗然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第五十七章: 遵化大捷第七百八十八章:层层扒皮第一百四十三章:舍我其谁第五百九十四章:光荣牺牲第八十二章:广渠门第五百六十四章:利益再分配第三百八十六章:大凌河城攻防战第七百六十八章:铁了心第一百八十六章:躺着中枪第一百八十三章:体察民情第二百五十九章:值得第七百零八章:怕啥来啥第七百八十八章:层层扒皮第三百二十四章:杀俘第五百九十三章:同室操戈第四百九十七章:云山雾罩第二百八十六章:抓捕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第四章:想打劫建奴第二百六十三章:神佛庇佑第五百三十二章:一槌定音第二百七十一章:顺水推舟第五百二十九章:不破不立第八百二十九章: 尴尬第七百五十章:自立为王第二百九十六章:赏罚分明第十一章:远程武器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马昭之心第七百零五章:疾风知劲草第九百二十二章:自杀式冲锋第六百一十三章:一哄而散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报复第一百八十三章:体察民情第二百三十五章:鞑子应战第一百九十八章:靠山第七百二十一章:安有人在第八百七十七章:战术高手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第九十二章:谆谆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