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故土难离

“红旗军”经常上朝廷邸报,拥有生员功名的族老都有耳闻,听说是东平侯准备借用庄子做善事都满口答应。

一身从三品武官常服的刘在旗拍胸脯保证,留守的“红旗军”会协助庄子上的壮丁坚守孙刘庄。

还可以从流民青壮年中挑选不少人协防,真的有上万流寇来犯也保证他们铩羽而归。

这个时候要粮食就是要了孙刘庄老小的命,“红旗军”不仅仅不要一粒米还准备在庄子里存储粮食,还派几百人守卫庄子。

遇上这样的好事使得这段时间每天担惊受怕的族长、族老们都乐开了花,他们人人都觉得因祸得福。

其实用不着刘在旗介绍,孙刘庄的大部分人都从不间断逃难的乞讨者口中知道流寇已经成了气候,连下不少县城、州城。

他们这个简陋庄子的寨墙只不过两丈高五尺宽而已,连包砖都没有,虽然这两年坚持修补没有缺口,但是远远不如县城坚固。

如果流寇看上了这里出动成千上万人来攻打,以孙刘庄能够组织的人手恐怕根本守不住。

多了几百正规军,再多出几百上千壮劳力参与守卫,真的具备了应对上万流寇攻打的能力。

况且族老们心知肚明,如此强悍的大军看上了哪里还不是手到擒来,孙刘庄有说不的底气吗?

人家“红旗军”没有付诸武力,派来大官来柔声细语的协商已经给足了族人面子,一群族老最后当然是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当天晚上刘家五小和孙家老三就组织了三百青壮年主动来帮助大军搬运存放到庄子里的物资,本来还有许多青壮不情不愿。

谁知人家“红旗军”不白白占老百姓便宜,青壮们干了一个时辰活儿后,接洽的刘大人还安排大家吃了一顿加餐。

农民日子艰难,如今在庄子里空耗只舍得吃两餐稀的,这还是粮食少野菜多。

来干活的三百壮劳力今天居然喝到了精米粥领到了两个炊饼和一条二两左右的海鱼,一个个都有到了大年三十吃上了年夜饭的感觉。

大部分青壮都把一大碗稀粥喝下,只舍得舔了舔那咸滋滋的鱼,然后他们无一例外把分给他们的两个炊饼和一条海鱼小心翼翼藏在怀里。

当天夜里,孙刘庄许多家庭都发出惊呼声,然后是妻儿、老父母小口、小口尝炊饼和海鱼,有些女人居然很夸张的泪流满面。

“爹,这些好吃的炊饼和鱼真的是庄子外面的官军给的吗?以前总是听爹娘说要躲贼兵,更要躲官军,那些都是吃小孩子的恶人。”

“儿啊!庄外的官军不是一般人,他们是打得鞑子、建奴望风而逃的‘红旗军’,他们跟戚爷爷的戚家军一样,都是好人。”

“当家的,那些‘红旗军’真的会长期驻扎在咱们孙刘庄吗?以后咱们庄子岂不是再也不用怕流寇和官军了?”

“是的,以后咱孙刘庄的乡亲们都能够安心种地,那些‘红旗军’人马我是亲眼瞧见了,一个个都是那么精神,好像都能够识文断字,武器和铠甲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区区流寇肯定会绕着咱们这里走。”

“咱家的地离庄子远,十几天没去照应也不知成啥样了,咱们天一亮就去拾掇,还要下力气挑水保苗,这些天太干了。”

Wшw ◆тTk ān ◆CO

“放心吧,我有的是力气,咱家才九亩地都浇一遍用不了几天,可惜今年被耽误了,能够收七八石麦子恐怕都够呛。”

“你就知足吧,真的收这么多麦子,咱家能够落下足三石,再用麦子换些杂粮,咱家五口人隔三差五还能吃一次干的呢!”

“红旗军”准备驻防使得孙刘庄成百上千农户对未来有了憧憬,想必今夜他们再也不会被恶梦惊醒,能够睡个踏实觉。

黄汉带着主力会一直向西南前进,有可能由于“红旗军”在成立之初就一贯自主作战频频袭击建奴带给皇帝许多惊喜。

这一次调入内地剿寇,皇帝没有明确这支部队归属于哪一路文官指挥,只是指明目的地是河南。

黄汉猜测无非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自己已经是超品侯爵,还是为数不多的挂印将军总兵官,按照大明礼制二三品文官都得叩拜。

哪个文官武将谁能够指挥得了这么大谱的平辽将军?为了避免矛盾干脆让“红旗军”独立作战。

第二个原因肯定是崇祯其实打心底信任黄汉肯为国而战的态度,认为“红旗军”进入河南不可能消极怠战,总要有一番作为,说不定能够再次给皇帝惊喜。

第三个原因是皇帝不急,不明确“红旗军”的任务也就使得黄汉无法快速完成任务请求回驻地,先把黄汉扔在内地让“红旗军”在河南打上一两年再说。

皇帝没有具体任务,黄汉给自己的任务相当明确,增强“红旗军”的影响力的同时尽可能蛊惑几十万河南老百姓进入辽西走廊屯垦。

此消彼长会使自己实力大增,使得粮食结余更多,以后就有拥有吃下并且消化百万人口的能力。

这不是凭空想象,因为平均一户屯民耕种五十亩麦田能够在自给自足后贡献出十几石麦子,在一日两餐的情况下,平均两石麦子就能够勉强养活一个成年人。

目前辽西走廊和不断进行小流域治理的燕山大小盆地拥有的田亩数量足够增加十万户屯民,他们安定下来安心参与屯垦一两年后,生产的粮食肯定能够满足再接纳十几万户的需要。

至于如何打流寇也有了章程,竭尽所能杀积年老匪最大化解救刚刚被裹挟的炮灰。

处置这些已经成为流寇的老百姓就简单多了,不会交给他们选择题,直接以充军的判罚装船运去辽西走廊屯垦。

初时的待遇还可以减半,只要让他们吃八成饱有体力做农活就可以,用不着给六钱银子和五斗杂粮一个月。

故土难离,也是因为“红旗军”的知名度在大明腹地不太高,一路上黄汉看到了宣传队蛊惑流民是多么的不容易。

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第六百七十一章:无视第一百一十二章:榜样第四百五十四章:震慑第四百五十二章: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第七十二章:新鸟铳第七十五章:死生同第七百零七章:穷疯了第七百一十二章:窝囊废第三百八十七章: 耍无赖第六百一十八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六百二十六章:连抢带赚第一百八十四章:原动力第一百一十三章:爆发边缘第四百七十二章:冲滩登陆第一百一十八章:横冲直撞第二百四十四章:屈人之兵第六十八章: 报答第九章:哀其不幸第五百七十二章:羞辱大明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七百七十六章: 惹毛了大明第五百八十五章:干瞪眼第二百二十九章:活捉第七十二章:新鸟铳第七百八十六章:憋闷第二百八十章:燧发枪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阴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九百三十二章:广左福地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奋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第六百五十八章:晋商大出血第九十八章:救命粮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艳第二百二十四章:御马监第四百三十四章:挂炉烤鸭第四百零四章:馊主意第六百一十八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第八百七十二章:大战一场第三十三章:鸟铳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第八十五章:朝天阙第七十七章:妖娆第五百六十五章:车厢峡第一百零五章:投名状第六百六十章:杀来了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第三百七十五章:青泥洼第八章:林子太大第四百七十四章:细菌战开始第八百八十八章:崭露头角第八百三十四章:威望扫地第三百六十八章:并肩作战第四百四十一章:请旨出击第三百零一章:结硬寨打呆仗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汤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战术第八百七十九章:兵败如山倒第七百八十一章:体面的投降第三百二十五章:再接再厉第四百七十六章:脓水和尸液第一百五十八章:四面楚歌第一百五十六章:连降三级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第六百四十一章:点兵排将第九百二十四章:禅让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历史第四百章:暗战第九百零八章:不辱使命第二百四十七章:只是未到伤心处第七百五十五章:流寇闹得欢第八百四十章:人心惶惶第一百五十六章:连降三级第九百四十九章:潼关攻防战第七百六十三章:开战第七百九十三章:解围第七百一十一章:扫荡河套第三百三十章:等待第三百四十九章: 中计第一百三十九章:巧取榛子镇第八百八十四章:末路狂飙第五百八十九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第五百五十六章:夔州城第四百二十四章:夺岛之战第七百七十七章:驱虎吞狼第二百七十四章:绝户计第四百二十七章:运粮第三百六十一章:靖海第一百五十五章:竖子敢尔第五百五十七章:石柱第八百八十二章:奋起直追第八百八十五章:拼了第三百八十五章:赚钱第九百零四章:蠢如猪第四百一十二章:赶缯船第六十四章: 破网第三百一十章:步炮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