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云山雾罩

至今为止,愿意被集中起来赶去天津卫乘船出海的只不过四百余户两千四百多人,其中丁口不足八百。

一路上能够遇上的流民不止这么多,应该有十倍以上。

可是原本成群结队的流民远远的听见马蹄声就如同受惊的兔子般到处乱窜,为了不加剧这些可怜百姓的恐惧,“红旗军”根本不予追赶。

也难怪这些老百姓看到明军如同看到流寇山贼一样仓皇逃跑,因为有些明军其实比流寇还要坏三分,他们不仅仅抢劫金银财宝、衣服、粮食、强奸妇女,还要刻意屠杀老百姓杀良冒功。

流寇只要粮食和钱财,基本上不刻意杀死不反抗的流民,而是裹挟他们从贼。

在官军眼里不仅仅粮食、财帛、女人是收获,还加上了流民的人头,这不是个别现象,不少将领的麾下烂得很,这些兵痞打不过流寇专门挑流民下手。

所以流民们见到官军、听见马蹄声响就如同惊弓之鸟。

后来有些腿脚慢或者实在饿得跑不动的流民选择听天由命,不跑了。

猜想中被明军砍下脑袋的惨事没有发生,那些彪悍的明军骑兵貌似在执行任务,根本没有离开官道追杀任何人。

老百姓见到了这一支不一样的队伍,能够体会到“红旗军”貌似没有恶意,他们的胆子大了起来再也不四散奔逃,选择离大军不远的地方露营。

流民也有了流浪的经验,靠近大军的地方流寇基本上不太愿意主动接近,相对安全许多,这其实就是狐假虎威而已。

晚上宿营之时,刘在旗带着宣传队前出营地一里搭建了一个大棚子,熬了香喷喷的粥。

春天万物复苏充满了希望不假,但是对于最穷苦的老百姓而言及其难捱,青黄不接也是指春天啊!

粥香随着春风飘荡,饥肠辘辘的流民闻到了一个个更加饥渴难耐。

终于有一个三十出头叫做罗名士的童生看着怀中五岁的幼女不住吞咽口水,看着一大家子十一口人眼中流露出的期盼决定用一块祖传的玉佩换一顿饱食。

他不顾自家娘子死死地拉着他的衣衫不肯他冒险去招惹军队,毅然决然向粥香飘来的方向前进。

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十几口三尺有余直径的粥锅里白花花的精米在翻滚,几十盏马灯把这里照得亮如白昼。

马灯乃是去年大规模生产装备部队的新生事物,顾名思义骑马夜行时能挂在马身上照明。

这种可以手提的、能防风雨的以猛火油为燃料的灯具制造不算复杂,下端有全封闭不滴漏的黄铜油皿,上端有分层空隙的两个镀锡铁盖,便于进出气,中间是一块玻璃罩。

有了这种大杀器照明,以后组织夜行军就会省了不间断换火把的麻烦,还能够解放出举着火把的一只手,因为马灯可以悬挂,黄铜油皿里注满猛火油可以点五个时辰。

得以有大量黄铜生产马灯、猛火油灯和座钟当然是得益于从倭国进口了大量铜锭,倭国的提炼技术拿大明比相差了一个世纪,铜锭不纯含有大量杂质,甚至于还含有白银和黄金。

倭国铜锭运达青泥洼的提炼厂再次经过高温提炼后完全能够满足质量要求。

去年春天,从缴获的乌德沃特号和芬洛号这两艘东印度公司战船上找到了十几个大小不等的西洋座钟,大工匠彭家旺得到了这些好东西如获至宝。

黄汉又通过方正化和王承恩的关系从隶属于大明二十四衙门的兵仗局、银作局挖来了以陈可大、李贵和、归有光三个为首的十个专门为皇家制造奇淫技巧的能工巧匠,大匠师。

天启年,由于皇帝喜爱做手工,喜欢新奇玩意儿,魏忠贤投其所好找来了不少能工巧匠为皇家服务,可是到了崇祯年随着魏忠贤的倒台,皇城里的风气完全变了。

再加上大明国力每况愈下,崇祯又比较勤俭节约,也难怪他的名字叫做朱由检,真是个比较律己的皇帝。因此手工活儿无与伦比的能工巧匠再也得不到重视。

黄汉经过旗卫明察暗访锁定了陈可大、李贵和、归有光等等十个技艺超群的大匠师,请方正化和王承恩帮忙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到手。

离开京师渡海来到金州半岛的十个大匠师人人悲愤莫名,他们有高超的手艺即便日子过得不如天启年风光也算过得去,犯不着渡海带着一大家子跑到辽南讨生活。

可是大匠师也是匠户,朝廷往哪儿指派可由不得他们。

见到了这些脸色死灰的匠师,黄汉没有过多解释什么,安排彭家旺牵头做仿制西洋座钟的负责人,派遣了以潘桂、秦嘉楫等等为首的新学毕业生三十人和十个大匠师组成团队。

黄汉抽时间给四十一人的钟表研发团队上了三堂课,把自己对钟表的理解和认识以及钟表运行的原理讲明白了。

十个大匠师已经通过彭家旺这个负责人之口得知“红旗军”体系匠户们的待遇,又见到了平辽将军准备让他们制造的东西后,一个个都来了精神。

很快大明自主研发的座钟就形成了产品,由于发条是用优质弹簧钢精心制造,内部主要构件都是质量上乘的黄铜,座钟的质量甩西夷货半条街。

这段时间团队正在进行技术公关,相信不久的将来怀表应该能够横空出世。

十个大匠师住上了带院子的小楼,得到了尊重,每个月的报酬加上技术革新奖励不低于五两银子,他们都爆发出工作热情,甚至于主动送孩子们读新学争取成为“红旗军”正兵。

“红旗军”营地外粥香诱人,用来照明的几十盏马灯远远看去仿佛夜空中的明星,熬粥大锅升腾的热气宛如云山雾罩,使得罗名士觉得前方如梦似幻如同到了仙境。

他接近到了熬粥处没有楞柯柯直接上前要求交易,担心遇上纪律败坏的明军不仅仅会抢了他家仅剩的值钱东西,还会砍下他的脑袋算作流寇冒领军功。

第五百四十章:一针见血第九百四十三章:争夺潼关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阴第二百八十六章:抓捕第三百五十七章:一只鸡第五百零七章:毛葫芦兵第四百二十五章:收获巨大第六百五十六章:侯恂下狱第一百二十六章:不再沉默第一百六十八章: 左冲右突第八百零三章:顺我者昌第六百九十章:打击侵略者第一百二十七章:感恩戴德第八百七十五章: 男儿应是重危行第九章:哀其不幸第四十八章: 奔袭第五百三十一章: 宁折不弯第九百二十五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第八百零三章:顺我者昌第一百零二章:揭过去了第十八章:占便宜第五百七十一章:京师再次戒严第四百六十章:越打越弱第五百七十七章:“活秦桧”陈洪范第七十九章:高家第六百六十七章 :改变历史第六百九十三章: 截杀第七百五十六章:势大难制第四百一十二章:赶缯船第十九章:杀建奴第五百零五章: 初战告捷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战第一百八十一章:东奴不灭无以家为第六百四十五章:少年施琅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战第一百三十章:取经第六百二十五章:不敢懈怠第三百九十四章:辽西走廊第二百六十五章:彻底崩塌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四百二十章:点儿背第八十七章:守备营第八百八十章:战而胜之第八百八十四章:末路狂飙第二百零一章: 渗透第六百五十一章:可乘之机第一百八十二章:推广第六百九十六章:不忘初心第八百一十一章:资本的力量第三百五十八章:叛乱第一百九十二章:执着第三百六十一章:靖海第五百九十五章:归来第七百八十七章:围歼多铎第四百零四章:馊主意第五十七章: 遵化大捷第一百八十二章:推广第十六章:暗箭难防第五百二十七章:灭了朝鲜第三百四十七章: 加速逼近第一百二十五章:对射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祯七年第五百四十八章:单打独斗第四百七十六章:脓水和尸液第二百九十一章:联合东江镇第二百四十三章:大暴动第四百二十八章:害人不浅第三百九十六章:“官不聊生”第五百三十七章:军犬兵第一百零三章:罗家寨第五百七十三章:疾驰入援第三百零八章:缴获丰厚第六百六十三章:一鼓而下第二百四十一章:惊愕莫名第八百四十五章:松锦大战第三百四十一章:一片狼藉第四百五十章:炮火纷飞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七百一十三章:春季攻势第七百八十二章:不可饶恕第一百四十五章:拼爹第四百零六章:毛承禄第四十章:伤亡第七百零三章:控制山西、宣大第七百六十三章:开战第八百五十六章:封无可封第一百五十七章:奔袭永平第九百四十五章:整编锦衣卫第四百章:暗战第三百九十章:控制宁远第六百八十六章:暴怒第九百三十七章:求心所安第二百八十二章:天佑助威大将军第八百四十三章:闭关锁国第六百二十四章:立锥之地第三百一十一章:忧思郁难排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百三十八章: 狙击第四百零三章:吴三桂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