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归来

汉奸们集思广益,最后决定利用海边沙滩松软的便利,采取挖壕堑的办法接近明军滩头阵地。

这样能够使得明军火炮的射程优势发挥不出,接近到了五十步内,就不是比鸟铳手的质量和效率,而是比绝对的数量。

很明显大金军有接近两万鸟铳手可以出动,明军那里恐怕连三千人都不足。

本来孔有德是准备蛊惑大家如同东江兵那样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夜袭夺取明军的滩头阵地。

他认为只要陷入混战,在己方绝对兵力优势下,歼灭一大半滩头阵地的“红旗军”完全做得到。

谁知事与愿违,其他将佐见到红旗飘飘就发怵,此时兵行险招不会有哪个将领肯追随,如今只能选择按部就班。

没等到后金军挖掘到滩头阵地,三天后,明军主动放弃后上船走了,至此后金军全取朝鲜半岛。

阿济格是军人,心底里对能战之人有好感。

他验看过义州防线层层叠叠的尸体,亲眼查看了马光远、马光辉俩兄弟和几十个家丁经过激烈厮杀后阵殁的惨烈。

他上书八哥很公正的阐述了义州的恶战是打得如何艰苦,为孔有德等等夸功,为马家兄弟讨要抚恤和追赠。

九月初三,古北口关城方向出来的一支大概六七百人规模的骑兵队伍找到了家主。

这彪人马是“红旗军”骑兵正兵,他们因为出现意外在从夔州府疾驰京师的几千里路上掉队了。

他们在孙刘庄集结后得到旗卫传达的消息,然后在裴大能亲自带领下于八月底赶到已经有李若琏带着一个把总锦衣卫参与驻守的古北口。

得知家主的计划是从古北口关城外的山道回师,“红旗军”骑兵哪里肯坐等,他们一致要求出关接应家主得到了李若琏的放行。

没几天,他们遇上了大部队,使得跟随黄汉回家的队伍又多了两千匹战马、挽马参与托运物资,老百姓中不少实在走不动的小脚女人和体弱者骑上了战马。

裴大能见到家主后把这段时间在中原经营的情况详细回禀。

建奴从宣大退兵,大功在手的保安州知州阎生斗和诸多官吏投桃报李,他们举荐拥有从六品试百户虚衔的“红旗军”猛士沈思孝连升三级。

判官李师圣带队,沈思孝率领他的三十六个骑兵八十步兵押着俘获的鞑子建奴五十三人赶去京师献俘。

保安州官吏有守土大功还抓到了后金军俘虏几十个,举荐沈思孝成为正五品守备营千总不可能被兵部驳回。

建奴退了,接下来的工作重点就是应对流寇肆虐,负责保障中原屯田收成的谷如山在八月底带领人马离开竹帛口回到侯家庄、“忠义堡”。

彰德府屯田正在进行秋收,千万要保证颗粒归仓。

虽然中原屯田只达到中下年景,但是由于种植了五十万亩马铃薯、甘薯、玉蜀黍,和五十万亩麦子、黍米等等,估摸着收获的粮食能够养活百十万人。

没有知识的军人是愚蠢的,要使得汉人不会被野蛮人征服,必须建立一支有文化有见解的军队。

为此黄汉不遗余力强化教育,经常召集将佐学习、开会讨论当下大明形势,每一位将佐必须给麾下上课进行并且组织讨论。

流寇的形成如今“红旗军”将士们人人都了解得透彻,流寇不是一次决定性大战后就能够剿灭是“红旗军”将士们的共识。

只要还存在大量频临死亡边缘的饥民,流寇就会死灰复燃。

经营河南彰德府“忠义堡”屯区积累的成功经验使得将士们都知道剿灭流寇的第一要素就是消灭饥饿,使得流民定居能够耕种自食其力,尽可能做到耕者有其田。

旗卫河南军情处负责人裴大能知道“红旗军”沿着长江布置根据地的五年计划,已经获知长江北岸的安庆府将要经营成为堡垒城池。

他主动请缨在已经如臂使指的“忠义堡”和开辟的新堡垒安庆府城之间选一地苦心经营。

有粮食、地盘和十几万人口,有强大的武备支持,谷如山在“忠义堡”已经具备了实力,裴大能的旗卫也得到了发展,越过黄河联通长江势在必行。

“红旗军”以后有可能不间断进入中原剿寇,那里会被流寇反复蹂躏民不聊生,官军进入中原腹地也会面临饿肚子的大问题。

未雨绸缪很重要,偏离洛阳、开封、庐州这些名城、大城选择一座土地资源雄厚的城池染指,把那里经营起来囤积粮食,组织流民屯田善莫大焉。

裴大能和黄汉共同商议之后看上了颍州这个隶属于中都凤阳府的州城,此地离安庆府八百余里,离彰德府一千余里,恰到好处。

九月十二日,黄汉率领主力进入古北口,后面还会有老百姓陆陆续续到来,断后的憨子和杨大年不急着入关,他们总要等到没有成群的汉民依旧被发现时才会结束断后任务。

高有谋如今真的很精明,他留守居庸关没几天就得到建奴人马出关的消息。

后金军全部退出关外,内山关安全无虞,高有谋立刻离开居庸关赶到古北口,目的当然是等待黄汉归来也分润到一些功劳。

果然,没几天主力就满载而归,高有谋这个品级最高的文官理所当然成为统计缴获上报军功的负责人。

出关之战前前后后整整一个月,计斩杀后金军六七千,其中真奴一千五百,鞑子三千余,旗丁和包衣奴才接近三千。

擒拿制造觉华岛大屠杀的元凶武纳格,缴获战马和大牲口超过三万头。

这些还不足以夸功,关键是解救了十几万汉民带回关内,捷报送达京师之时,朝堂上在这之前已经吵翻了天。

主要原因是黄汉率领人马进入山西抗击后金军入侵,而这彪人马特立独行,居然在保安州大胜建奴后不声不响从张家口出关了,从此以后了无音讯。

哪有放着关内的建奴不打,跑出关外后无影无踪的道理?大明朝堂上,文官武将一片哗然!

第七百四十三章:封锁消息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银铜币第六百七十二章:步炮攻坚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视第四百三十二章:细菌战第三百一十四章:清洗第四百七十四章:细菌战开始第一百七十八章:拷饷第九十九章:补战损第一百三十五章:骄傲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战第七百七十九章:可笑、可悲第六百八十九章:飞行军第四百八十章:策反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夺登州城第四百八十八章: 迎合圣意第五百一十六章:崭露头角第三百三十二章:浪得虚名第一百八十二章:推广第四百四十八章:征途第六百九十三章: 截杀第五百九十章:惨不忍睹第一百一十九章:龙颜大悦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马昭之心第三百三十二章:浪得虚名第四十一章:子弟兵第四百三十七章:争功第八百七十五章: 男儿应是重危行第一百四十八章:打祖可法第四百零一章:猜忌第一百四十七章:杀良冒功第七十八章:扯张虎皮做大旗第一百五十八章:四面楚歌第九百零四章:蠢如猪第四百七十四章:细菌战开始第四百八十一章:皇帝惦记着第七百三十四章:呆若木鸡第三百四十五章:鹰巢墩第八百零八章:等待观望第七百零五章:疾风知劲草第二百五十八章:变故第八百一十一章:资本的力量第一百九十六章:莫以恶小而为之第四百九十二章:坤兴公主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五百七十章:劝降第六百二十七章:有口皆碑第二百二十八章:鞑子第七章: 热血沸腾第四百零八章:海上猎场第六百七十九章:反水第八百五十七章:一举拿下沈阳第七百六十章:打出一番天地第四百六十六章:夜夺登州城第九百一十八章:烈火焚城第五百五十五章:崇祯七年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还牙第四百三十六章:教唆第三百八十四章:有枪就是草头王第一百一十四章:孰不可忍第五百三十五章: 权衡第七百三十五章:赌一把第二百一十四章: 讨要公道第七百零九章:报仇雪恨第六百零二章:崇祯大字典第六百零七章:兔子不吃窝边草第七十二章:新鸟铳第六百一十七章:三年不杀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访第八百九十一章:暗藏杀机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怀鬼胎第七百二十八章:拿下江华岛第二百四十八章:撤退第七百四十八章:实业兴国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蛮了第八百三十一章:祸不单行第七百六十六章:逼退第七百五十六章:势大难制第九百四十六章:人尽其才第七十三章: 分麾下炙第五百六十章:量力而行第二百零五章:下一步行动第四十二章:逃过一劫第五百六十九章:吴襄父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宁折不弯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战术第八百四十三章:闭关锁国第七百七十三章:自焚第三百六十章:脉门第三百二十一章:攻击岫岩堡第二百五十三章:皇帝重视第二百三十九章:活捉大台吉第九百三十三章:夺取热兰遮城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国第七百八十八章:层层扒皮第二十六章:搏军功第二百二十八章:鞑子第五百九十一章:义州燃起战火第四百五十八章:击毙李九成第八百八十三章:逼降闯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