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高起潜投降

大凌河城杀马而食往人吃人发展的惨景一一浮现,不知怎的何可纲的冷笑仿佛又在耳边回响。

祖大寿足够坏,但是不意味着他内心强大,相反,自从杀了相濡以沫的袍泽加好友何可纲后,祖大寿的睡眠质量直线下降。

做了亏心事,自然难以心安。

虽然祖大寿杀人如麻,但绝大多数是在战场上杀敌,杀了正气凛然的何可纲后,祖大寿受到了良心谴责,从此以后何可纲的冷笑就成为了他的梦魇。

锦州的人口十余万,每日需要的粮食太多,万一被建奴围困,又会遭遇吃人惨剧,祖大寿不由得一阵阵心悸。

他道:“献城投降完全可以,只不过本官认为千万莫要声张,咱们可以在暗地里进行。

毕竟祖大弼、祖大成和祖宽等等祖家将领还在大明内地作战,总要悄悄的联络他们率领人马投奔大金国后才能公之于众。”

能够多得几千人马归顺善莫大焉,高鸿中认为祖大寿言之有理,双方协商过后达成共识,但是高鸿中和吴襄不能做主,他们需要请示主子。

于是乎,高起潜自告奋勇亲自前往后金军大营求见奴酋。

临别之时祖大寿拉着吴襄的手道:“虽然是那黄汉把祖家逼得走投无路,但是本帅心里有数,那小子心机缜密又擅长领兵,非池中之物。

日后此人不仅仅是大金国的敌人,也有可能是大明的敌人,你要提醒大汗巧妙利用大明文官的力量,纵然不能杀了那厮,削弱和猜忌自然免不了。”

吴襄何尝不知黄汉野心勃勃,认为大明、大金文官武将中再也没有人比他更加能够认清黄汉。

此人的实力每日都在加强,体系内如同王道乐土。“红旗军”的战船火力无与伦比,即便暂时失利也可以利用强大的水师立于不败之地。

他跟祖大寿的想法截然不同,因为吴家跟黄家不但没有私仇这几年还共同做生意合作愉快。

他们父子是为了保命才委曲求全,如果能够逮到机会投奔黄汉,他倒是很愿意。

吴襄嘴上答应道:“兄长放心,黄汉乃是头号敌人,我们都会不遗余力对付那厮。”

高起潜提前十年主动投降建奴,来到建奴中军之时得到了红歹是礼遇。

因为主动投降的明国大太监乃是稀缺品种,红歹是需要千金市骨,给予了不少赏赐,大多数是这一次从山西抢来奇珍异宝。

死太监顿时觉得骨头轻了几斤,跪下磕头表忠心口呼:“谢主隆恩,万岁!万万岁!”引得红歹是哈哈大笑!

选择卖国的阉货高起潜回禀新主子,祖大寿需要时间对付不肯投诚的将领,也需要时间联络祖大弼等等依旧在关内的祖家军。

故而祖大寿选择暗地里投降,明里依旧打大明旗号一段时间,等到祖大弼安然率领人马归来之时才能够易帜。

红歹是知道还有几千祖家军在祖大弼等等将领率领下,这两年一直在关内平叛、打流寇,如果这彪人马能够叛变毁关而出投奔大金国,政治意义不同凡响。

奴酋原则上同意了祖大寿的请求,让高起潜带话,表示他真心实意对待祖家,希望祖大寿以后能够尽心尽力为大金国效力。

高起潜能说会道还颇有见识,他阐明祖大寿暂时不易帜的好处。

并且表态他一直在想方设法为锦州索要粮饷,一直在写奏折告御状言明黄汉步步紧逼,锦州人马面临生存危机如果投敌完全是拜黄汉所赐。

黄汉已然成为红歹是眼中钉肉中刺,见高起潜为了泄私愤刻意把祖大寿投降大金国的罪责强加于黄汉很高兴。

他赞许道:“高监军计策不错,祖太保选择归顺我大金,那黄汉确实是始作俑者,明国皇帝不算昏聩,应该能够有所察觉。

再有高监军在锦州没有易帜之前多次写奏报提醒皇帝,最后锦州驻军被黄汉逼上绝路不得不选择背叛朝廷,皇帝记恨黄汉理所当然。”

确实如此,不看过程看看结果,祖大寿献锦州投降大明文武百官和皇帝肯定会联想到黄汉在辽西的所作所为,一定把他定性为罪魁祸首。

黄汉自然百口莫辩,总不能跟大明文武讲祖大寿投降建奴是历史的必然?

高起潜趁机表忠心道:“大汗,咱家跟黄汉没有过节,但是咱家既然选择为大金国效忠,那黄汉就是咱家的敌人,明国就是敌国,能够为大金国除去黄汉这个强敌,咱家愿意付诸努力。”

红歹是赞许道:“朕对于有功之人从来不吝赏赐,高监军如果真的能够告倒黄汉,朕一定厚加封赏。”

高起潜急急忙忙跪下磕头道:“大汗,咱家身有残疾,不求高官厚禄,只求以后能够伺候在大汗左右。”

此时后金还没有形成太监群体,因此老奴的妃嫔们能够偷汉子,红歹是的女人也给他戴了不少绿帽子。

奴酋见这个明国的大太监准备投靠,他觉得以后大金国的宫廷里也大可以如同明国那样以任用太监为主。

他答应道:“高监军愿意效忠朕欢迎之至,以后大可以成为朕的内务总管。”

高起潜何尝不知成天在主子面前晃悠的近臣能够得到太多好处,见红歹是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很夸张的做喜极而泣状。

奴酋同意了锦州依旧打大明旗帜,带领人马回了盛京,在三岔河一线留下了八旗军和蒙古兵一万,由阿巴泰指挥随时策应祖大寿反正。

留下高鸿中、鲍承先负责协调,在必要的时候,大金军跟祖家军可以联合剿杀不肯跟着祖大寿投奔大金国的文官武将。

红歹是率领人马走了,没有擅取锦州一粒麦子,七天后所有的后金军全部退回辽东,此次入寇大明掳掠回人口十几万,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男女。

建奴在山西之时基本上没有刻意屠杀,而是采取抢光大牲口和粮食烧了老百姓房子的做派大量制造流民。

后金军损失八旗正兵,余丁四千余人使得奴酋心疼不已,还好有了新归附的察哈尔蒙古骑兵三万余聊胜于无。

第三百一十三章:会攻金州第九百一十二章:放手一搏第六百八十四章: 朕需要大炮第一百九十二章:执着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平攻防战第六百六十四章:大行天下第五百四十四章:黄河冰封第七百七十一章:直冲平壤城第九百二十四章:禅让第六百一十八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第九百三十八章:何处容身第五百五十四章:家族蒙羞第三百二十四章:杀俘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三百六十八章:并肩作战第九十章: 瓦克达第四百七十四章:细菌战开始第四百五十八章:击毙李九成第十章:遭遇战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第三章:武器第二百四十七章:只是未到伤心处第二百三十八章:骑兵对冲第三百三十四章:复州大捷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二百五十二章:死心塌地第六百章:日落西山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快人心第一百八十一章:东奴不灭无以家为第四百四十六章:哑火第三百五十二章: 时机第六十章:出色又出众第九百五十三章:围住高迎祥第五百一十九章:恍如隔世第六章:到手的鸭子飞了第八百三十章: 慷慨赴义第八百六十七章:各凭本事第八十九章:再来遵化第九百二十九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七百二十八章:拿下江华岛第四百九十五章:宁死不从贼第二百零六章:为人民服务第一百二十三章:南门有活路第一百六十二章:选择题第三百八十一章: 东平侯第三百五十二章: 时机第三百三十章:等待第六百九十二章:整兵再战第五百五十九章:封建教条第七百三十二章:开疆拓土第二百六十一章:说走咱就走第六百八十六章:全线反击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报复第九十章: 瓦克达第六百零三章:毛遂自荐第二十五章:教育第一百九十章:全钢胸甲第一百六十四章:联手第二百六十九章:朕貌似管不着第六百八十二章:咄咄怪事第一百七十六章:补充兵额第四百零四章:馊主意第八百九十章:一身是胆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七百二十二章:辽沈郡王第一百六十四章:联手第二百二十五章:跑错地方了第六百二十二章:发财第一百一十七章:破城第四百一十章:首战告捷第九百一十一章:稳扎稳打第一百零四章:裴家西沟村第八百二十四章:天亡我也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汉帝国第七百八十四章:摊上坏事第七百二十六章:十面张网第二百二十四章:御马监第四百六十七章:孔有德跑了第五百二十六章:无招胜有招第五百一十七章:玉碎第一百九十六章:莫以恶小而为之第七百六十五章:双重祸害第五百三十三章:曲意逢迎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还牙第八百一十八章:割地为王第六百四十五章:少年施琅第九百二十六章:卖直取名第九百四十一章:扶摇直上九万里第五百九十一章:义州燃起战火第二百三十五章:鞑子应战第八百三十六章:硬碰硬第一百三十五章:骄傲第八百八十一章:缴械不杀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历史第八百七十八章:曹州攻防战第九百四十二章:冰火两重天第九百零四章:蠢如猪第二百三十六章:巍然不动第五百二十六章:无招胜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