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日落西山

红歹是率领大军刚刚回到盛京,朝鲜就有捷报送达。

“都元帅”率领汉军和高丽兵八九万跟东江兵和朝鲜军激战半个多月战损一万余杀敌超过一万,现在已经全取义州。

东江兵和朝鲜军逃到了皮岛、深弥岛等等十几个海岛上苟延残喘,可惜我大金没有强大的水师无法夺取那些岛屿彻底消灭东江镇。

红歹是见孔有德、张存仁等等再立新功又给参战的几十员将领加官进爵,把不少从山西抢来的奇巧赏赐给了孔有德、耿仲明等等。

为了制衡,红歹是把从山西掳掠回辽东的大部分人口汉人往平壤输送,派遣了一万新归顺的察哈尔蒙古骑兵携家带口去朝鲜定居。

奴酋采取八旗子弟伙同蒙古人驱使汉人管理高丽人的办法控制整个朝鲜。

锦州的祖大寿这一次没有准备再次骗红歹是,他在已经得不到大明粮饷的情况下破罐子破摔,紧锣密鼓进行投降准备,当务之急就是要算计不肯追随的文官武将。

祖家在锦州之所以权势熏天,是因为祖大寿是大明挂前锋将军印的左都督总兵官。

祖家子侄、心腹在军中担任副将、参将、游击、守备的有几十个,不仅仅拥有朝廷大义,还拥有绝对实力。

可是在他准备叛变投敌的情况下真的不能确保所有人都追随,他甚至于不认为嫡系将领都肯选择投降建奴。

当前锦州的情况跟崇祯十七年吴三桂在山海关率领人马投降建奴大大不同。

那时大明已经日落西山民不聊生,京城丢了、皇帝吊死了,将士们早就对朝廷失去了信心,认为大明已经没有未来。

此时才崇祯七年,大明还没有到众叛亲离被流寇打入京师的绝境。

况且还有一枝独秀的“红旗军”在宁远、塔山一线秀肌肉拉拢祖大寿节制的人马。

惯性思维不简单,大明毕竟是个存在了二百大几十年的泱泱大国,该是多么无耻下作的文官武将才会自甘堕落投降一个野蛮人的部落?

因此祖大寿也有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危机,如今开始整夜失眠。

锦州方面人马号称五六万,实际兵马不会超过四万,由于这两年连续抽调骑兵入关,使得骑兵比例降低了,如今有骑兵不足一万。

锦州驻守的人马绝大多数算得上是祖家军,是绝对的嫡系,数量有两万,骑兵有六千。

由于大部分心腹和兄弟、子侄或已经降了建奴,又或在关内打仗。

直接导致祖大寿控制嫡系人马的大将少了,如今只有族弟祖大权和养子祖泽远等等几个可堪一用,祖大寿实在担心宣布投降之时发生哗变。

主要原因就是“红旗军”太坏了,使得锦州明军心中有一方净土。

恐怕有不少明军根本不在意有没有祖大寿这个当家人,可能有些已经觉悟的明军认为没有了祖家,锦州军民在“红旗军”率领下日子应该更加好。

后金军兵临锦州城下却没有发生战斗,连破坏都没搞就退兵了,这违背常理。

绝大多数明军将领都察觉到了什么,许多随军赞画、给事中、御史、屯粮通判之类的文官有了大难临头的预感。

潜伏在锦州军中的锦衣卫和旗卫都已经得到了确切情报,开始收集监军太监和祖太保联合卖国的罪证。

旗卫在活动,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多争取锦州人马投奔宁远。

驻防松山一线的锦州参将金国凤就是旗卫们争取的对象,如今金家两个跟随父亲在军中效力的儿子已经被旗卫蛊惑生出投奔宁远的心思。

只不过耿直的金国凤性格有些类似于何可纲,他根本不相信祖大寿会投降建奴。

毕竟黄汉跟祖家有私仇大多数明军将士都知道,他认为“红旗军”有刻意污蔑祖太保的嫌疑。

这些年“红旗军”跟祖家军明争暗斗摩擦不断,金国凤认为归根结底还是利益在作祟,是因为辽饷比例导致两军内斗不已。

金国凤不肯因私废公,不愿意介入宁远和锦州两大阵营的争权夺利,选择做好本职工作带好归属于他指挥的不足三千人马固守松山。

塔山南堡防线距离金国凤驻守的松山六十余里,祖大寿为了严防锦州人马投奔宁远,已经在塔山堡增加了兵力,祖家铁甲家丁队不定期巡逻。

九月底,黄汉再次进京,身边的“红旗军”人马只有一个百总少年骑兵火枪手和十一个亲卫。

锦衣卫和京营骑兵折损三成有余,其中一小半人战死一大半人还在养伤是,只有两千八百余人载誉归来。

英雄凯旋,京师再次万人空巷那是必然,武纳格果然被千刀万剐,太多京师军民争食其肉。

出兵一万余,斩首数也高达一万余,出击的将领居功至伟。

皇帝论功行赏,司礼监秉笔之一方正化成为提督京营人马的首席大太监,是最当红的宦官。

周遇吉、黄得功、孙应元这三位京营游击将军当上了从二品参将,而且是实授,麾下人马能够多出一千余。

李若琏成为加了右都督衔的锦衣卫指挥使,负责整个北镇抚司,还有一个卫指挥使骆养性被打发到南京负责南镇抚司。

娄允升职为锦衣卫同知,艾国栋、游存青、张超被委任为锦衣卫签事,各实际控制两个锦衣卫千户所。

刘之纶被皇帝任命为兵部左侍郎,这一次不是虚职,而是实授,以后就是兵部的二把手,兵部尚书的虚衘还加了太子太保。

第一功臣黄汉这一次得到了世袭罔替的侯爵,留在京师任京营提督,还在襁褓里的儿子黄谨就被小侯爷了,成为朝廷承认在册的世子。

黄沂州被册封为加了左都督衘的前锋将军,憨子加衘左都督,杨大年加衔右都督,杨国恩、宋鹏飞、杨汉威、桑羽、刘奋勇、张扬等等将领都得到一两级不等的提拔。

高有谋不仅仅经营登州有功还主动率领骑兵及时入援京师,麾下人马斩获丰厚,高升了,朝廷又恢复了登莱巡抚这个职务,高有谋以左佥都御史巡抚登莱。

第六百七十九章:反水第三百一十七章:开了先河第五百二十四章:忠义堡第六百九十八章:伤筋动骨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访第四百五十二章: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第四百九十五章:宁死不从贼第三百九十一章: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第五百一十八章:营啸第四十三章:以战养战第八百一十一章:资本的力量第七百二十九章:轰击前进第五百一十七章:玉碎第八百四十章:人心惶惶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平攻防战第二百七十九章:打预防针第五章:一个倒霉鬼第六百八十章:半渡而击第一百六十五章: 痛打落水狗第四百六十七章:孔有德跑了第七百五十五章:流寇闹得欢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齿第六百八十六章:全线反击第二百二十九章:活捉第二百零四章:天子口谕第九百一十三章:人比人气死人第四百九十八章:留者自愿,去者自由第五十七章: 遵化大捷第二百三十八章:骑兵对冲第二百一十一章:佳期如梦第七百八十五章:公平第八百七十一章:中原方面军第四百八十一章:皇帝惦记着第二百九十七章:永平副将第五百三十一章: 宁折不弯第一百四十四章:秦良玉第五百四十九章:剑指襄阳第七百零五章:疾风知劲草第二百一十章: 纳妾第九百三十八章:何处容身第九十八章:救命粮第八百六十章:有口皆碑第七百四十五章:千刀万剐第七百九十五章:为何而战第三百七十四章:杀人比赛第九百一十二章:放手一搏第七百七十二章:高下立判第二百六十五章:彻底崩塌第七百二十一章:安有人在第八百五十章:孤城难守第六百七十一章:无视第五百七十九章:狮子搏兔第六百四十二章:一攻一守相得益彰第四百八十九章: 去河南剿寇第二百五十四章:舍命不舍财第五百零二章:危如累卵第八百九十一章:暗藏杀机第一百零七章:各怀鬼胎第五十七章: 遵化大捷第四百一十八章:心悦诚服第十三章:杀敌第三百九十章:控制宁远第九百四十七章:图穷匕见第八百七十九章:兵败如山倒第七百九十九章:穷凶极恶第四十五章:忠义千秋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战先怯第六百一十八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第六百八十九章:飞行军第八百九十七章:立锥之地第八百九十六章:巴拿马第九百五十五章:洪承畴来投第八百六十七章:各凭本事第三百六十六章:短兵相接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法可依第五百一十章:打入流寇核心层第五百二十二章:知恩图报第三百三十九章:炮击金州第四百五十五章:燕北大捷第四百零七章:船坚炮猛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马昭之心第九章:哀其不幸第五百九十四章:光荣牺牲第二百四十一章:惊愕莫名第一百九十二章:执着第一百四十六章:出风头第七百一十五章:去帝号第十四章:缴获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报复第六百零二章:崇祯大字典第二百八十一章:米尼枪第八百七十四章:刻薄第三百四十三章:假炮位第五百零九章:饿殍枕藉第八百三十五章:选择第六百八十八章:爆发了第一百零六章:抓舌头第一百八十七章:基础建设第五百一十一章:插翅虎第六百一十一章:崇祯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