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横刀自尽

金国凤的大儿子在守城之时阵殁,坚守松山不肯投敌的麾下仅有九百余人生还,其中伤者高达一半。

还好“红旗军”准备充分,郭孝等等十几个战场救治经验丰富的医官就在塔山堡救死扶伤。

经过紧急抢救,还用上了刚刚进行临床试验的输血技术,金国凤的命终于保住了,但是这位将军肯定会失去战斗力,以后能不能站起来独立行走还得看恢复情况。

金国凤的二儿子见“红旗军”医官如此尽心尽力救父亲感激涕零,对输血续命的法术敬若神明,下定决心从今往后为“红旗军”效力。

黄沂州在祖大寿跟大明决裂之时把战线推进到了塔山堡一线,此时步兵正兵、卫所军两万几千人都在紧锣密鼓修整壕堑。

山海关骑兵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出动了,憨子亲自领兵疾驰,当天来了足六千骑,后面还有步兵一万两天内能够到达前线。

在薊镇驻扎的杨大年已经提兵一万进入山海关,他不急于赶到塔山前线,留在山海关以防不测,因为确保京畿之地不被流寇和建奴再次荼毒是既定方略.

万一薊镇的长城关隘遭遇建奴攻击,薊镇留守人的五千人马及时增援的同时,杨大年驻扎在山海关的一万人马也必须及时能够赶到战场。

黄沂州何尝不知祖大寿反叛势必牵连黄家,他请兵备道孔闻诗如实上奏朝廷。

孔闻诗这个文官分得清好歹,他已经了解了前因后果,并且跟多位金国凤带回来的兵将长谈,还多次看望重伤卧床休养的金国凤。

文官毕竟心眼多,他在奏疏中淡化祖大寿变节的始末强调“红旗军”的战绩。

描述了宁远总兵官黄沂州出兵把战线往锦州方向推进四十里,完全占领塔山十九座屯堡往西连接到海边笔架山,往东连接到了大兴堡西二十里的磨盘山堡。

他还大书特书“红旗军”成功接应到不肯跟随祖大寿投敌的四千余明军回归大明。

孔闻诗派遣去京师呈送奏疏的人就是金国凤的二儿子金忠邦,想必天子有可能召见他。

兄长战死,父亲重伤,这一切都是叛变投敌的祖大寿所造成,金忠邦恨祖大寿入骨,说出的话当然有利于“红旗军”。

远在京师的黄汉得到祖大寿终于成为了大汉奸的消息毫不震惊,他知道该来的终究要来,祖大寿投降建奴有利于“红旗军”从今往后整个辽西和辽南都是自己的势力范围。

以后几年,大明朝廷的辽饷再也不会养白眼狼,养那些历史上参与屠杀汉民的刽子手。

黄汉在京师做学问,每天都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课、编书忙忙碌碌,成百上千士大夫都瞧在眼里。

这时选择低调、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得到了良好体现,虽然诸多文官武将认为祖大寿变节东平侯难推其咎,但是没有人揪住不放。

不少清流士大夫还振振有词,他们避重就轻强调祖大寿反叛后,宁远兵马没有消极还不失时机把防线往东推进复土三四十里。

果然是官字两张口,上说有理,下说也有理,关键是被说之人是不是有“礼”?很明显东平侯这几个月礼数周到,太多言官愿意妥协。

崇祯皇帝在第一时间召见金忠邦细细询问了祖大寿投降的始末,为了表彰对大明忠心耿耿的金家,皇帝给予金国凤都督同知虚衘荣退,让金忠邦接替父亲的官职成为锦州参将。

如今辽西局势恶化,建奴兵马进驻锦州、松山、杏山诸城,“红旗军”成为了抵抗后金军入侵的中流砥柱。

宁前兵备道孔闻诗和辽东经略都上奏朝廷请求增加兵力增加辽饷,防止后金军发动大规模攻击。

“红旗军”守稳辽西尚且兵力不足,此时怎么能够调入关内远赴河南、山陕打流寇?

皇帝留中了高第、孔闻诗请求增兵、增加粮饷的奏疏,反而从辽饷中抠出八十万两银子用于内地剿寇。

崇祯的想法也有道理,毕竟祖大寿投降了,辽西少了四五万明军,拿出一半原本供给锦州方面的辽饷理所当然。

可是朝廷亏欠兵丁们的粮饷太多,剿寇的明军由于缺粮少饷不断哗变终于出了大事。

四川总兵官邓玘守卫樊城防止流寇突破汉江天险,按理说这个任务对于邓玘这样的百战老将不值一提。

可是偏偏就在这时出大事了,邓玘的川军五六千已经在山陕、河南打了两年有余,人心思归。

偏偏邓玘不体恤兵丁,克扣军饷比较狠,部将王允成以克饷鼓噪,顿时呼应者蔓延全营,百战余生的邓玘居然死于兵变。

大明失去了几千军队还多了几千有一定战斗技能的山贼。估摸着也是因为樊城离四川不远了,太多叛乱的川军翻山越岭往川东而去。

接下来简直是噩耗不断,最能打流寇的总兵官曹文诏在陕西正宁县东南部湫头镇由于冒进被以高迎祥、李自成、马守应为首的流寇打了伏击。

曹文诏率领一千余骑兵奋力杀贼奈何无力回天,在力竭之时不肯被俘受辱横刀自尽。

大明连折两位知名总兵官和十几位参将、游击使得朝廷振动,太多文官武将觉得剿寇形势严峻。

言官怒了,纷纷上书弹劾洪承畴指挥适当导致诸多大将战殁,导致大明损失好几万军队,导致又有几十座城镇被流寇洗劫。

这一次言官不是闻风奏事,而是证据确凿。

可是崇祯不知为何,对洪承畴格外大度,没有派遣缇骑逮拿,仅仅下旨申斥而已。

崇祯看中了卢象升,下旨让他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

剿寇失败的洪承畴被分了权,他现在负责剿杀西北部的贼寇,卢象升负责东南部。

卢象升得到天子信任手握尚方宝剑,他得到任命后率领百十心腹骑兵昼夜兼程飞马进入汝州。

此时流贼人数有三十多万,连营百里,夜晚登高远望,流寇营地篝火点点如同满天繁星,胆怯者难忘项背。

第二百五十章:不离不弃第四百二十三章:旅顺号第六百八十二章:咄咄怪事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三百二十八章:表决也可以这样玩第八百一十五章:以正视听第六百五十五章:金银铜币第三百二十二章: 四面攻打第七百八十七章:围歼多铎第一百一十一章:瞎掰第七百零五章:疾风知劲草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法可依第十四章:缴获第一百六十一章: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第四百八十二章:权衡、制衡第七百五十二章:捕鲸船第三百六十九章:打穿金州第二百一十四章: 讨要公道第五百一十一章:插翅虎第四百一十章:首战告捷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八百一十三章:守稳蜀北第六百八十一章:翻天覆地第八百二十五章:四面突围第九百一十一章:稳扎稳打第一百四十九章:骂祖大寿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战术第六百一十八章: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第六百九十章:打击侵略者第一百七十五章:四城光复第八百二十七章:急怒攻心第四百九十三章:幻想第七百六十章:打出一番天地第九百二十九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五百一十二章:好快刀!第五百九十二章:守望相助第五百九十八章:明争暗斗第四百零三章:吴三桂第八百八十八章:崭露头角第三百二十九章:震慑第八百二十五章:四面突围第八百二十章: 固若金汤第二百零九章: 乐不思蜀第八百四十四章:包围锦州第七百八十八章:层层扒皮第四百九十二章:坤兴公主第一百三十六章:会师第二百零二章:君前奏对第二百三十二章:冷热兵器混搭第八十八章:五湖四海第七百三十五章:赌一把第四百八十四章:过于自信第六百七十六章:胆寒第二百二十八章:鞑子第十八章:占便宜第二百一十九章:以牙还牙第二百八十四章:青年炮兵第八百五十四章:死灰复燃第一百五十八章:四面楚歌第六百九十九章:一网打尽第六十章:出色又出众第四百八十七章:微服私访第八十六章:帅第三百三十九章:炮击金州第七十二章:新鸟铳第七百九十九章:穷凶极恶第六百八十章:半渡而击第二百九十五章:互相支持第五百二十七章:灭了朝鲜第五百二十九章:不破不立第六十四章: 破网第三百四十六章:奴酋也痛苦第一百二十一章:实者虚之第九百一十一章:稳扎稳打第五百五十二章:望川堡第七百九十四章:分歧第一百五十七章:奔袭永平第二百零三章:功过相抵第三百二十三章:打黑枪第七百三十一章:心有余悸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队第三百三十八章: 狙击第八百四十七章: 见异思迁第四百零二章:做加法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八百三十一章:祸不单行第二百零五章:下一步行动第四百九十二章:坤兴公主第九百一十八章:烈火焚城第八百七十三章:孤家寡人第三章:武器第一百五十六章:连降三级第九百零六章:炙手可热第三百四十八章:不等不靠第二百一十四章: 讨要公道第四百四十二章:谈汉色变第六百四十六章:谨慎小心第五百零七章:毛葫芦兵第四百四十五章:五抢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