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阎应元

新版图“汉江省”的地方官完全由征虏大将军举荐不太现实。

内阁班底和六部大员在朝堂上跟征虏大将军的代言人张凤翼、梁廷栋、吴襄等等谈判高手讨价还价,终于开始妥协。

最后的结果是同意一小半官员由征虏大将军推荐,朝廷肯定必须委派超过一半以上两榜进士出身的地方官。

大明的办事效率高不起来,总要扯皮一段时间才会落到实处,张凤翼、梁廷栋、吴襄等等早就习惯了。

他们不急于回去,成天呼朋唤友在不夜城聚会,不少文官见卸下兵部尚书担子的张凤翼貌似越活越精神啧啧称奇。

朝廷一下子多出几百上千百实缺,跑官的士大夫趋之若鹜。

这不是夸大其词,“汉江省”从无到有,由军管逐渐向文官治理过度,真会需要成百上千的官员来治理。

这片地盘大着呢,超过二十二万平方公里,纬度和后世的江苏省接近,面积大了两倍有余,

没有官员是傻子,连清流都看上了去新鲜出炉的“汉江省”做官的机会。

他们大多数人曾经参加过“崇祯大字典”的编纂,虽然不喜欢黄汉威逼朝廷的做法,但是都佩服黄汉的统御力和安民养兵的本领。

更加知道黄汉拥有的武力和财力,知道“汉江省”有征虏大将军率领“红旗军”十数万厉兵秣马,安全无虞。

新诞生的“汉江省”经历过战火洗礼百废待兴,那里简直是一张白纸可以实现胸中为国为民的抱负,争取去“汉江省”任职的官员成百上千。

温体仁本来就准备急流勇退,见征虏大将军递来了台阶,当然顺坡下驴,他连续三次送上奏疏请辞,主动要求前往汉江承宣布政使司担任布政使。

崇祯装模作样两次挽留后第三次同意了首辅的请辞,任命温体仁为汉江承宣布政使司第一任左布政使。

黄汉请调卢象升前往“汉江省”任职被崇祯皇帝否决,陈奇瑜被任命为汉江提刑按察使司正三品按察使。

换了首辅,内阁班底也得调整,皇帝批准了何如宠告老的奏折。

征虏大将军的岳父郑国昌也选择急流勇退,干脆写了告老还乡的奏折,可是连续递交三份都没有得到崇祯的批准。

不肯放归郑国昌不是虚情假意,而是崇祯需要这样的人跟征虏大将军沟通。

崇祯十年的内阁班底现在是以首辅张至发为首,阁臣有刘之伦、郑国昌、贺逢圣、薛国观、刘宇亮、黄士俊、孔贞运等等。

宋应星只不过是个从八品教喻,根本没有出彩之处,如何当得正四品知府?经过内阁合议给了征虏大将军面子,宋应星连升三级当上了汉城县正七品知县。

至于阎应元、冯厚敦、陈明遇三个老百姓被提名委任从五品、正六品官员太过儿戏。

介于新领地的山里还有化外刁民,巡检司必不可少,朝廷特事特办给了三人正九品巡检官职往汉江省委派。

至此,黄汉最想搞到手的人才由于在大明一文不名,全部成为了“汉江省”的官员,相信只要“红旗军”有了跟他们打交道的机会,同化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五年平辽计划被“红旗日报”炒作得沸沸扬扬,大明几乎是家喻户晓,阎应元、冯厚敦、陈明遇这三位满腔报国热情的俊杰当然耳熟能详。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会有喜从天降,忽然间就被县太爷、知州亲自登门拜访了。

被征虏大将军点名的官员,高高在上的崇祯皇帝不会去花时间琢磨,但是整个大明官场都在研究。

不少文官武将现在不仅仅揣摩圣意,还提前备课尝试揣摩征虏大将军的意图。

三个老百姓被征虏大将军破格提拔,居然和首辅温体仁、封疆大吏陈奇瑜、卢象升同时出现在新领地“汉江省”选官名册上,足以让天下哗然。

本来任命一个正九品巡检犯不着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皇帝用印,但由于是跟温体仁、陈奇瑜等等同一批选官,因此新任首辅张至发一起办了。

张至发跟温体仁乃是莫逆之交,他之所以走到今天跟温体仁的提携不无关系。

温体仁去“汉江省”担任布政使,张至发何尝不知这是征虏大将军释放的善意,他当然会用好首辅的权力,能够满足征虏大将军意愿尽可能满足。

阎应元哪里想过曾几何时能够接到圣旨,全家七八口人慌成一团,还好知州大人和几位陪同的官员很谦和,没有怪罪阎应元失仪。

可是接下来几位父母官的提问让新鲜出炉的阎巡检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因为他对征虏大将军简直是如雷贯耳,但是全然不知道征虏大将军为何认识自己,为何特意点名要他去汉江省做官?

何止是阎应元摸不着头脑,当时来汇报工作的旗卫头子黄四方贸然接到黄汉交代查访宋应星、阎应元等等四个人的任务之时,也是云里雾里。

黄四方自认为是征虏大将军的最心腹之人,他都无法得知黄汉怎么就会想起打探这四个人的消息,是从什么渠道得知有这样的人?太神秘了!

几位地方官见阎应元不像刻意隐瞒真相,也都觉得茫然,但是他们都想着交好征虏大将军,给了阎应元一些仪程,助他带着一大家子上路。

这是黄汉与众不同的做法,理由是新领地条件艰苦人口太少,要求所有的官员必须举家前来赴任,有条件的还可以劝亲朋好友、街坊四邻来‘汉江省’发展。

接下来还要特意组织人手开赴京畿之地、南直隶、浙江、福建等等省份招商引资。

有人才、有资本、有人口、有技术再有相对先进的法律法规,还有最起码十几年内都能够保持廉洁奉公的管理层,“汉江省”兴旺发达指日可待。

跟阎应元一样被搞糊涂了的还有冯厚敦和陈明遇,但是他们都无比激动,他们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朝廷给予的官职高兴,最大原因是能够参与到五年平辽,能够为了国家出力流汗。

第六百九十七章:浑身浴血第七百五十四章:形势一片大好第三百八十章:堂而皇之第七十五章:死生同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三百二十四章:杀俘第一百三十六章:会师第八百零五章:功亏一篑第一百零八章:混战第七百零八章:怕啥来啥第八百三十七章:拓土第九百二十八章:司马昭之心第七百九十七章:妙计第七百九十二章:征西将军第四十四章:疾驰第四百一十五章:未战先怯第八百二十四章:天亡我也第四百六十七章:孔有德跑了第一百七十四章:皇帝的代入感第五百九十四章:光荣牺牲第九百零三章:站队很重要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马嘶第九十四章:双鱼村第五百六十八章:孔闻诗第一百一十九章:龙颜大悦第八百四十二章:厚积薄发第四百三十五章:拉出去见见血第四百二十七章:运粮第一百三十七章:空耗光阴第九百零一章:秦淮八艳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五百八十七章:肆意报复第二百一十一章:佳期如梦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笼战术第五百四十三章:莫要从贼第四百零一章:猜忌第二百一十一章:佳期如梦第六百八十八章:爆发了第三百四十四章:爆破第五百零一章:出工不出力第四百八十二章:权衡、制衡第八百八十五章:拼了第六百七十八章:亢奋第四百七十六章:脓水和尸液第六百九十章:打击侵略者第八百八十七章:忘乎所以第六百三十四章:一语点醒梦中人第四百六十五章:天亡大明第四百六十一章:屡剿不绝第五百六十四章:利益再分配第六百三十三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七百六十一章:裂土封王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第六百零六章:分兵定所向第七百二十四章:人喊马嘶第六百一十六章:检第一百三十八章:里应外合第六十四章: 破网第六百三十一章:孙传庭第九百四十章: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第一百五十五章:竖子敢尔第六百五十章:清兵入寇第五百三十七章:军犬兵第九十四章:双鱼村第四百六十章:越打越弱第四百三十一章:忠诚度第七十七章:妖娆第九百二十九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六百一十二章:兵丁闹饷第四百二十章:点儿背第四百八十三章:锄奸去恶第八百三十六章:硬碰硬第五百九十五章:归来第一百九十八章:靠山第四百五十五章:燕北大捷第三百三十七章:宣读圣旨第四百七十三章:咬牙切齿第二百零一章: 渗透第五百八十八章:活捉武纳格第五百零七章:毛葫芦兵第五百八十五章:干瞪眼第五百七十八章:鹰犬第三百六十九章:打穿金州第二百二十章:踏平青城第二十九章:坠马第八百三十四章:威望扫地第八百四十六章:化为焦土第五十一章:先声夺人第三百七十九章:皇帝愁苦第七百一十七章:煽动性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第八百四十二章:厚积薄发第二百九十九章:成竹在胸第八百九十九章:汉文明之光第五百三十章:消失在历史第一百七十一章:颜如玉第二百三十一章:既定战术第五百三十七章:军犬兵第九百四十八章:血雨腥风第十九章:杀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