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七章:战术高手

黄汉经常以工代赈发动军民修建、维护官道,不少城池之间甚至于修通了能够并排跑五辆四轮马车的混凝土大马路。

山海关到黄河边不足两千里,大部分地区路况良好,小三万人马用了足七天时间赶到。

由于不是急行军,没有出现减员,也没有人掉队,所有的军人体力都很足。

这就是平时不懈怠一直刻苦训练的结果,“红旗军”训练每天十里的长跑那是家常便饭,一般情况下都是负重六十斤越野十里。

因此步兵骑单车,哪怕一天骑六个时辰都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拥有两匹战马转乘的骑兵一天跑二百几十里能够坚持半个月以上,才跑了七天而已,当然人人精力充沛,优选的战马状态也毋庸置疑。

满朝文武都在关注“红旗军”,许多大员、勋贵甚至于换上便服带着心腹家丁等在必经之路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的目的就是亲眼瞧瞧这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不是这些人关心国事,当然也有一部分官员是以国事为重,想亲眼瞧瞧传说中的文明之师、仁义之师。

但是绝大多数文官武将都是想押对宝,亲眼见过“红旗军”实力才能够放心大胆投资,才会寻找机会投奔“汉江郡王”。

人如虎马如龙的骑兵队伍以前在京师之时就有不少文官武将亲眼瞧见过,只不过一次性瞧见一两万还是头一回,留给大家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骑车步兵。

当汉人军队机动不依赖战马之时,汉人骑术不佳的短板就再也不存在,也就省去了花五六年时间把汉人农民训练成为骑兵。

五六年的训练中不知会造成多少伤残,不仅仅是兵丁需要付出血和汗,朝廷还需要付出大量粮饷,总而言之,训练汉人骑兵费时、费力、费钱粮,最后的骑战能力还是比不上建奴和鞑子。

现在好了,有了一天可以轻轻鬆鬆运动二三百里的骑车步兵,一切变得那么简单。

只要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步兵不紧不慢骑着单车尾随敌军骑兵,跟三五天无伤大雅,跟十天半个月会让敌军的战马疲惫不堪,再坚持十天半个月,敌军战马会累死一小半。

这不是夸夸其谈,战马的耐力无法跟人比,人骑着单车短时间内追不上战马,但是跑一两天只要不跟错了方向,肯定能够跟得上。

以后的战术当然是骑车步兵配备一成左右的精锐骑兵,由骑兵进行跟蹤、进行斥候战。

敌军骑兵敢于决战,骑车步兵把单车全部挡在军阵前方,迟缓敌骑冲刺速度,然后在车阵后面排枪齐射,只要人数拥有绝对优势,打赢战争不在话下。

太多达官贵人亲眼瞧见了“红旗军”的新兵种骑车步兵后兴奋莫名,他们能够肯定押对了宝,单车真是如孙元化、吴襄、张凤翼等等介绍得那么好,大规模列装部队必不可少。

这样的好东西拿到市场上销售也肯定是抢手货,单车主体结构都是钢铁,由此可见投资钢铁厂、焦化厂、车辆厂一定能够获利丰厚。

也有不少达官贵人肠子都悔青了,他们存了等待观望的心思,谁知没几天“汉江郡王”募集的第一批资本就到位了,如果现在想要投资,就必须等待下一批的项目。

至于下一批的项目是什么,谁都说不准,这得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接待诸位大人的“四方钱庄”职员不能给予准确答覆,只能猜测应该还是以炼钢、造船、铸炮为主流。

开始后悔没有拿出银子认购股权的显贵中就有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田弘遇,周奎是个守财奴不见兔子不撒鹰,田弘遇是过于精明做事瞻前顾后。

外戚周奎乃是苏州人,当朝皇后的父亲,早年曾在街头依靠行医,占卜赚钱为生,是个吝啬鬼,鼠目寸光,一毛不拔,自认为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后气得在家里捶胸顿足。

这位被册封为嘉定伯的当朝国丈有太多文官武将捧臭脚,可是黄汉从来没鸟他,他也不敢惹强势的“汉江郡王”,只能自己在家里发脾气。

田弘遇是田妃的父亲,拥有锦衣卫指挥使虚衔,有相当于锦衣卫签事的实职,介于他外戚的身份,实授指挥使李若琏平时让他三分。

此人比周奎好一些,最起码人家有特长,比较擅长少女养成,他因为精心培养了田秀英而一步登天。

田弘遇惯于钻营,见“汉江郡王”如日中天,心里有了想法,他不辞劳苦亲自南下扬州、苏州欲寻觅才貌双绝的佳人调教一段时间,作为大礼送给汉江郡王。

黄汉率领大军到达黄河北岸之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腊月十三晌午,穀如山派来联络的斥候队三十骑终于见到了“汉江郡王”。

斥候的任务是把中原方面军发动进攻的计划彙报,并且希望得到入援人马的配合。

黄汉看了看计划方案,交给战术高手孙传庭组织随军赞画进行完善,一个时辰后中军擂鼓聚将。

情报表明,流寇、清军兵分几路往东攻击,很明显是想打到南直隶劫掠大运河沿线。

清军貌似比较谨慎刻意离开黄河附近,他们打下了许昌周围的几座县城,现在联合老回回马守应、蝎子块拓养坤、革里眼贺一龙、扫地王张一川这一路流寇夺取了鹿邑。

由此可见,入援人马奔袭曹州之时一两天内不会遭遇六万满蒙骑兵,敌人仅仅是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等等率领的乌合之众。

流寇的战斗力孙传庭还真看不上,他建议速战速决,入援人马一刻也不停留直接杀往曹州。

接近三万“红旗军”精锐在此,即便清军就在附近也没什么大不了,孙传庭的建议得到了黄汉和众将支援。

布置任务前黄汉特意召集宣传员、百总以上级镇抚官开了一个简短的传达会。

命令镇抚官、宣传员要加大劝降力度,还要督促将士们莫要杀红了眼,儘可能多抓俘虏,言明此战不以斩获多少记功,而是以俘获计算。

第二章:来到大明第四百四十六章:哑火第八百零二章: 冬季突袭第一百一十七章:破城第五百八十四章:败北第一百四十二章: 火器部队第一百七十九章: 种田第三百七十三章:杀一儆百第一百三十六章:会师第八十九章:再来遵化第一百五十六章:连降三级第七百二十五章:灭许定国满门第五百七十章:劝降第五百二十章:何以为报第三百五十四章:初战告捷第六百四十八章:狼烟滚滚第八百六十六章:异域扬威第一百零八章:混战第四百七十五章:囚笼战术第五百零一章:出工不出力第七百七十八章:傻鸟第一百一十九章:龙颜大悦第四十三章:以战养战第五十二章:夺城第四百一十三章:施大瑄第六百二十六章:连抢带赚第八百四十六章:化为焦土第六百二十三章:跳邦接舷第七百七十七章:驱虎吞狼第六十章:出色又出众第七百四十九章:大汉帝国第四百七十一章: 突出包围圈第九百五十一章:击毙李闯贼第六百八十一章:翻天覆地第八百三十九章:琉球王国第二百六十一章:说走咱就走第四百三十九章:皇帝入股第五十八章:皇帝长了面子第四百零二章:做加法第一百一十一章:瞎掰第二百八十九章:击毙耿仲裕第七百五十三章:各怀鬼胎第六百九十三章: 截杀第三百九十九章:封锁第一百零五章:投名状第三十五章:人脉第五百七十四章:封闭内三关第六百四十一章:点兵排将第四百零五章:心事重重第七章: 热血沸腾第九百三十五章:事在人为第二百四十二章:树倒猢狲散第八百零九章:崇祯十一年第二百七十四章:绝户计第五百四十五章:南下第七百五十九章:郑芝虎第二百一十五章:抬杠第四百九十二章:坤兴公主第二百二十八章:鞑子第七百零二章:忍气吞声第九百章:三叩九拜第四百三十章:近水楼台第六百七十七章:战机第五百二十四章:忠义堡第九百一十六章:架空第四百零九章:弱肉强食第四百八十章:策反第四百七十四章:细菌战开始第七百七十七章:驱虎吞狼第七十六章:出手了第七百二十章:算计郑芝龙第六百八十二章:咄咄怪事第一百八十章:天造地设第七百零一章:天翻地覆第七百七十章:别来无恙第二百二十五章:跑错地方了第七百五十一章:各显神通第一百四十章:与有荣焉第三百六十三章:空余恨第八百零三章:顺我者昌第八百五十五章:垂拱而治第九百二十一章:传国玉玺第七百一十五章:去帝号第三十一章:投军第七百八十五章:公平第八百二十二章:土崩瓦解第五百七十一章:京师再次戒严第五百二十三章:至死不渝第八百六十八章:离心离德第一百零二章:揭过去了第二百九十六章:赏罚分明第四百五十二章: 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第二百九十四章:固若金汤第七百一十八章: 力量悬殊第一百七十九章: 种田第一百五十三章:太野蛮了第三百八十八章:点将平叛第七百二十八章:拿下江华岛第四百四十七章:天知道第一百八十八章:炼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