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烽烟再起(一)

宝坻县,钱钟庄。

钟觉潜笑眯眯的拿着一柄蒲扇,端坐在太师椅上,靠着树荫下一边乘凉,一边看着庄子中的皇家新军和民兵们,在操场中训练。

民兵的老兵军官们,拎着棍棒在后面,不断的教训笨拙的新丁。

“笨的如猪一般!”

“向左转!那边是左也不知道,白吃了这么多年饭?看着,我指的方向,这边是左,那边是右!”

“全体都有,解散.....集合!”

“白痴,解散时一个个生龙活虎,集合时一个个像池塘里面的王八!”

笨拙的民兵新丁,有400人的钱钟庄的子弟。所以,钟觉潜老爷子,嘴里也跟着骂:“榆木脑袋,不争气的东西!”一面骂着,老爷子嘴角却是带着一丝笑意。

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

民兵的这些老兵越是严格的督促操练,便是越是让老爷子满意。而民兵训练的空挡时间,那些抱怨连天、叫苦叫累的民兵,也会纷纷被乡里乡亲的数落,所以一个个也是咬牙争气,逐渐适应挑剔的军官们的要求。

民兵新丁的训练,是如同雕凿玉器一般,将粗陋的毛坯,逐渐雕刻成为精致的成品。乌合之众一般的农民,随着不断的训练,纪律性、配合作战能力,逐渐都在飞速的上升。

大明的普通官兵,哪怕每年仅仅有几次象征性的训练。但是,在镇压农民军起义的时候。两三千的明军便能够击败万人农民军。这便是证明了,只要有过正规训练,再**、堕落的军队,也比纯粹的乌合之众要强悍。

相对于民兵新丁,还是在艰难的学习。

皇家新军在最基本的队列、配合、战术之类的训练,早就达到炉火纯青。最关键之处,不外乎的多打仗。用战争来锤炼军人,这才能让皇家新军从一只合格的正规军,变成精锐的正规军。

至于此时皇家新军每天的常规训练。已经不能增加战斗力,仅仅是为了保持状态,将良好的状态。通过严格的训练,保持更久时间。除了实战之外,皇家新军已经不能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进步。

每天皇家新军士兵的常规射击训练时,训练场中迷雾腾起。之后,前方一排排的木桩上绑着的靶子,便被枪弹击的千疮百孔。

毫无疑问,这些子弹打在人身上,比之刀砍、剑刺的威力,更为强悍。钟老爷感觉到,皇家新军这般的打仗模式。简直如同神仙施法一般。

“神了,神了.....若是我大明,有十万这种军队.....”钟觉潜老爷子也是一位老愤青,不断的幻想道。

肖白浪摇头道:“十万职业化的火器部队?现在的朝廷,哪怕能组建起来。但是却养不起!”

钟觉潜老爷道:“皇上富有四海,普天之下皆为王土,怎么可能没钱.......”

肖白浪道:“普天之下的土地,除了私田之外,皆是皇帝的私产。但是,皇帝想要从自己的私产中弄钱。也未那么容易。”

钟觉潜老爷子道是奇怪了,道:“皇帝在自己私产中搞钱,谁反对?谁又资格反对?”

肖白浪悠然道:“以前的矿监还记得吧?”

钟觉潜咬牙切齿道:“祸国殃民的矿监?”

肖白浪嗤笑道:“矿监不外乎皇帝派出大量的太监,在自己私有的土地中挖矿、冶炼。这算什么祸国殃民?”

钟老爷不假思索道:“矿监欺压官民、掠夺富户、为非作歹,并且矿监贪污,开矿所得银钱,十有**不能落到皇上的内库中,而是被太监们贪污了!”

肖白浪嗤笑道:“矿监开采的是皇帝私有的矿产,如何掠夺富户,欺压官民?不外乎是地方豪门大户与地方官府勾结私自开矿,偷采原本属于皇帝的私产。皇帝自己派人来开矿,自然也会禁止那些小偷的盗采行为。于是,这些小偷们愤怒了,便对于矿监群起而攻之......”

“在矿监还存在时,国家的赈灾、用兵,皆是有钱的。哪怕的张居正执政时期,也从来不同意取缔矿监。但是,万历爷临终前,偏偏下旨取缔矿监,从而给天启、崇祯两朝的烂摊子埋下了伏笔。而到了天启、崇祯朝,矿监制度已经被取消,天下的矿产,继续被各地的土豪,私自的盗采。这些小偷,每年能够从这些矿产中窃取数千万两的利益,但是朝廷却一分钱也拿不到!而盗采矿产的那些商人、土豪,有着东林党撑腰,谁要是敢质疑他们的非法行为,反倒会受到他们在朝中的靠山打压。东林党人便是那些自私自利,为非作歹之辈最大的靠山。而东林党人对于正人君子的迫害,比之阉党时有过之而无不及!”

钟觉潜闻言半晌,道:“这话有理!阉党与东林党之争,在袁可立老大人在世时,便说是狗咬狗,一嘴毛。”

钟觉潜老爷子这种缙绅,思想立场是处于摇摆不定的。东林党讲一些道理,他觉得有理,便不假思索的信了。顾问党人,说一番道理,钟老爷子感觉比东林党更有理,于是改信顾问党人。当然了,这种信念并不是坚信,仅仅属于耳根子软而已。

肖白浪点头道:“阉党当权,专政但不祸国殃民。东林当权,专政而且祸国殃民!阉党真小人,不惧流言,清流敢骂阉党,阉党也不过淡然处之。而东林党皆伪君子,不但祸国殃民,还不能容忍别人说出来。东林党执政,像袁可立这种真君子,在朝中便无立足之地。”

钟觉潜恍然大悟道:“如果当年崇祯爷用魏阉执政,而不让东林党专政。今日国势不至于沦落到这般。话说。阉党执政便能养十万皇家新军吗?”

肖白浪摇头道:“不能!哪怕是恢复了矿监、税监,一年最多能给朝廷多弄个两三百万两银子。我皇家新军3000多官兵,一年军饷要十五万两,武器弹药消耗四十万两,再加上军服、饮食,还有战功的激励、战损的抚恤。3000人便要百万两消耗。十万大军则是3000万两年军费开支,阉党能力超过东林党。也不能弄出那么一大笔财政!”

钟觉潜失望道:“如果皇家新军只有3000人,如何能搅动大局?”

肖白浪道:“要用发展中眼光看待问题,如今只能养3000人。未来未必不能扩军至三万,甚至十万!国师爷除了精通练兵之外,更精通的是工商经营之道。传统经营一县。朝廷也就能获得万把两税收,也能弄的天怒人怨。而国师爷经营一县,只需五到十年,穷乡僻壤便能变成富裕名城,一年可贡献百万财政。国师也所经营的一县之地能比肩一省。按照国师爷如能有一省之地,养十万皇家新军三十万民兵,也是轻而易举!”

“善哉!”钟觉潜道,“老夫盼有生之年,国师爷练出十万大军,扫平北方虏患!”

肖白浪笑道:“这得看将来的局势。我党我军势力扩张,最大的制约,不是皇帝肯不肯支持,而是东林党、阉党两大既得利益群体,不愿意坐视顾问党人与皇家新军这个新兴利益集团不断发展而已。”

说到党争。钟觉潜连连摇头。历朝末期党争加剧,也是亡国的一大重要因素之一,大明诸公怎么就不能吸取教训,相忍为国呢?

钟老爷子目光深深的看了看正在跑操的皇家新军士兵,问道:“肖营长,我想让孙儿钟涛入伍。你看如何?”

肖白浪差异道:“令孙儿不是已经考中秀才了?”

钟老爷道:“他十四岁中秀才,至今二十五岁,依然还是秀才,我看他走科举报效国家,恐怕是不成了。所以,老夫打算让他投笔从戎,将来靠着军功谋取富贵!”

肖白浪沉吟半晌道:“我军的军规戒律森严,令孙儿入伍,只能从民兵做起。现在我军的体制,是民兵、皇家新军预备役、皇家新军,这三个阶段。民兵中能够读写300汉字、各项训练达标,即可入预备役。而预备役中,每月综合成绩最好的100人,可以入皇家新军。而入了皇家新军之后,先要从小兵做起。之后凭着战功,逐渐的晋升.......”

“那便让我孙儿入民兵,让他自己努力,跻身皇家新军!”钟老爷子目光中露出了一丝决然。

乱世气象已显,有野心的地主缙绅皆在下注、投机。钟老爷子家族有10多房孙儿,将长孙钟涛送入一只朝气蓬勃的军队中历练,如果运气好,钟涛逐渐在军队中出人头地,钟家便能够借此,从地方的普通缙绅,一跃变成豪门大族。

肖白浪一眼看穿了钟老爷的意图,但是不揭穿道:“好!明日令贵孙儿去民兵训练营地报名!”

钟老爷子显得颇为高兴,知道皇家新军的将领不接受贿赂,却是了解到肖白浪二十九岁却未娶妻,便又笑眯眯道:“肖将军觉得我那几个孙女如何?”

肖白浪面色微微一红,道:“都很好,斯文贤淑、花容月貌!”

钟觉潜笑眯眯道:“肖营长看上哪个?老夫做主,可以将任意一名未婚配的孙女许给你!”

肖白浪闻言脸色赤红,狼狈而逃。

钟觉潜老爷子也并不气馁,反而像一只经验丰富的猎人一般,狡猾道:“肖营长啊肖营长,只要你驻军宝坻县,迟早逃不掉老夫的手掌心。”

孙儿入伍,孙女想办法嫁给军中将领,这便是传统缙绅的最佳投机手段。封建时代的投机,上品是货与帝王家,中品是政治联姻,下品才是商人低买高卖。

——————

“一二一,嘿哟!”

“一二一,嘿哟!”

民夫和士兵们,喝着号子。投入了高效率的土木建设工程中。钱钟庄中面积达一万亩的军营,每天除了训练之外,便是不断进行赶工,加速建起一座防御力强悍的军营。

“结硬寨、打呆仗、用鸟铳”,这个肖白浪心中牢牢记住的国师爷的嘱托。每占据一地,不求用奇谋妙计歼灭敌人,首先建立安全的营地。如同一根钉子一般,占据战略要地。等待敌人来攻。

一旦敌人来攻,依托大量防御工事。充分利用火器的远程杀伤能力。必然能够让敌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此时钱钟庄的皇家新军的军营,仅仅是在外围,挖上了三道壕沟。每个壕沟皆是有一丈宽、两米多深,坑内插入大量的尖木桩,用以抵御骑兵突击。

除了三道壕沟之外,军营中更的垒成一道道的土墙。

这些土墙的目的,功用可以抵御敌人远程的弓箭射击,与此同时,也能够方便士兵站在矮墙后,进行排枪射击。

皇家新军的第二营700名官兵派驻钱钟庄,并且在宝坻县当地招募了3000名当地人作为民兵。

由于民兵吃住在军营,原则上每月能获得1两银子的薪酬。当地百姓的参军意愿非常强烈。而指导宝坻县民兵训练的,则是葛沽民兵部队的老兵,这些老兵皆是因为之前的战斗表现不俗,已经晋升为军官,与此同时。原本是契约奴的民兵,也随着成为民兵的军官之后,奴隶契约提前到期。

契约奴合同到期的民兵老兵,每年的基本军饷1两银子,加上军官有额外的津贴,普通能月挣到1.5两银子左右的军饷。

民兵部队的军饷也是从无拖欠。也不打折扣。一名民兵的待遇,也大致与和京营、关宁军等等部队的基层官军的真实待遇接近。

由于宝坻县之前就遭遇了鞑子的侵略,不少缙绅遭到灭门。剩余的地主、缙绅,留在县内的,皆的出钱出力,组织了大量的团练。

宝坻县尚武之风,骤然掀起。

整个宝坻县的团练数量,莫约达到1万人,虽然不能做到人人持有制式兵器。但是用毛竹削成竹枪,也是能够做到的。竹枪对付鞑子的骑兵,效果不见得有在南方沿海对付倭寇那么有效,但是竹枪排成方阵,也是被证明,能够有效捅死人。

竹枪阵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这也是与戚继光爷爷的传说有关。岳武穆之类古代的人物名声虽响,但是岳武穆到底怎么练兵、打仗的,大多数人都说不出名堂。

而戚继光中后期骑兵、火器的战术运用过于复杂,民间并不是太了解。反倒是当年戚继光年轻气盛时,在南方沿海剿灭海盗倭寇的那种速成的“竹枪阵”,却是在整个天下影响深远。

农民起义学习戚继光的竹枪阵,秦良玉的白杆兵战术也是竹枪阵的变种,地主团练们缺乏制式兵器,也只能搞竹枪阵。

竹枪方阵战术的关键,不外乎是队列整齐,纪律严明。步调一致、整齐划一的向左刺、向右刺。这种技术含量最低的兵种,三天之内就能速成,一个月之内就能训练合格。

只不过,竹枪阵由于战术呆板,未来发展潜力有限,只能作为速成练兵的权宜之计。如果,练成一直长枪方阵,便以为天下无敌,那只能是大错特错。满蒙骑兵式的骑射,以及皇家新军的火器攻击,皆是竹枪方阵战术的克星。

而在宝坻县练兵如火如荼时,敌情也不断传来......

“马信庄遇袭,据悉为满清正黄旗贝勒扬古利亲自率军,兵马超过一万人,来势汹汹......”

“鞑子骑兵四处,宝坻县各村庄,四处烽火!”

“宝坻县城再次被围,赵国鼎县令组织2000团练据城而守,派人求援!”

“鞑子一部,已临钱钟庄,数百村民被害,大多数村民已经开始退守庄内!钟老爷组织家丁团练守在宅中,并向我军求援。”

肖白浪冷静发布命令道:“各部队准备战斗!”

钱钟庄是作为皇家新军最前线的战略基地经营。各种战略物资充裕,拥有4000斤大炮十门、百虎齐奔箭50具,并且还调拨了200门虎蹲炮,增强整个军事基地的防御能力。

虎蹲炮是戚继光从明朝传统的“不堪用”的小型火炮进行技术改造,逐渐造出了便与野战的小型火炮。一具虎蹲炮仅仅36斤重,一次性可以发射是十多枚铅子,或者百多片碎石子。明军造数千斤的大炮,一年也不过造出一两百门。而造虎蹲炮,巅峰时期一年能造出数千门。

虎蹲炮到底算不算炮,后世有争论。从威力上讲,虎蹲炮大约是介于火枪与火炮之间,说是大号的火铳,也算说得过去。

而虎蹲炮说起来,也能算是后世的掷弹筒、迫击炮的单兵火炮的鼻祖。可惜在明朝灭亡之后,这种便携式的小炮逐渐便不再生产,并未改进成为掷弹筒、迫击炮。

为了弥补肖白浪前线的人数劣势、火力劣势。肖图白在天津府库中找到300多门虎蹲炮,直接给宝坻县送去了200门。

所以说,此时的肖白浪军队人数虽少,但是火器数量、质量之高,已经令人咂舌,钱钟庄的军寨中,早就被肖白浪经营成了一座钢铁一般坚固的堡垒.......

第268章 科技、经济、内政(二)第34章 阴谋第35章 蜂窝煤和煤炉第37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74章 抢修棱堡第123章 葛沽大兴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136章 送别第244章 互别苗头的青年将领们第31章 土化肥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151章 迁都之议(一)第66章 传教士(一)第13章 统一思想、军歌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135章 布局(二)第41章 枪毙进行曲第26章 拜年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244章 互别苗头的青年将领们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00章 体制、工业、渤海公司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43章 新军医院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37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第103章 总督(一)第120章 震动(四)第215章 新宝船舰队(二)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55章 党报(二)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92章 葛沽的规矩(一)第151章 迁都之议(一)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231章 舰炮之威第195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70章 丰收(一)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184章 兵器制造(一)第57章 建党(二)第45章 葛沽镇的新生活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47章 收容难民第137章 探病第77章 创刊(一)第277章 皇帝养成计划(二)第119章 震动(三)第50章 日本的闭关锁国和朱印船第247章 禁教和潜流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276章 皇帝养成计划(一)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280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二)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77章 创刊(一)第59章 棱堡(一)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118章 震动(二)第99章 与虎谋皮(一)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115章 再战钱钟庄(三)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闻时代第191章 镇压第242章 邻居无好人啊第142章 胜了(二)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169章 皮岛海战(四)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96章 葛沽炒房记(一)第155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一)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43章 小萝莉公主第55章 党报(二)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175章 买办(一)第229章 四艘新舰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278章 皇帝养成计划(三)第257章 经济发展为先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149章 玻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