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

关于沥青路,以沥青和石子混合铺成,具备表面平整、坚实、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能够吸水,适宜于分期修建等等优点。

沥青路的成本略高于三合土路,低于以砖石路。葛沽城市内的主干宽5米,每公里需要1000吨沥青、2万吨石子和矿粉,一公里长材料成本1500两银子、人工成本500两。

整个葛沽市区,公里总里长大约是17公里,需要3.4万两银子,即可将市区所有的公路,改造成沥青路面。

刘遵宪见到一些工人泼水于路面上、用马车载重着大炮驶过,见到沥青路面,丝毫的损坏痕迹都没有,不由惊叹道:“好路面啊!”

肖图白笑道:“沥青其实不过是制造石蜡和猛火油之后的废料。不过,用作建材修建道路,却远胜砖石和三合土等等材料,价钱相对较为低廉,每里路只需1000两银子便可以修筑完成。若是全国的官道,皆是铺成这种路面。运输粮食、补给,传递军情,更为快捷方便!!”

刘遵宪摇头道:“1里至少要1000两虽然不贵,但是全国官道加起来何止10万里,加起来便是1亿两,朝廷如何拿得出修路的钱?!”

“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官道呢?”肖图白笑道。

刘遵宪一亮,点头道:“京师和天津官道不过300里,可以一试!”

迁都金陵过程中。北京大量的物资,皆是要先运输到天津,再通过天津的海运、漕运,运输到江南地区。

如此庞大的运输量,传统的官道,显得不堪使用。

若是在天津和北京之间,修一条更坚实。更平坦的沥青官道,材料成本30万两,加上人工成本。预算可以控制在40万两。不但有利于此次的南迁运输,今后也更有利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商品交易。

葛沽获得的沥青,原是林深河的工厂加工而到。光靠林记蜡烛厂的沥青。恐怕是远远不能够满足300里长的官道重修。

为此,肖图白与工部联合在天津成立“天津军械厂”,用以生产包括猛火油在内的军用产品。

其中,石蜡卖给林记蜡烛厂,猛火油由皇家新军收购,沥青卖给工部用于修路。

北京与天津之间,300里长的官道,需求沥青15万吨。而如此数量的沥青,至少要加工100万吨石油。

沥青公路的需求,足以提供万人就业岗位以上。与此同时。大明的石油开采冶炼事业,也将进入崭新的阶段。

后世的工业化经验是——“量变推动质变”。先堆砌工业规模,各大车间中,需要海量的技术工人,这些低端的技术工人。偶尔灵机一动,想出一点技术创新。整个工业体系,千千万万的技术工人,积累起来的技术创新,往往就非常可观了。

明朝的石油化工业,此时的技术上。还是比较简陋,连煤油也不能加工出来。

不过,肖图白相信,只要有条不紊的推动工业化,相关的技术,必然会快速的积累。能够制造石蜡的大明匠人,迟早也能够提炼出煤油.......

除了工业规模,带来的就业和创新的前景之外,加工100万吨石油,本身就已经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一百多万吨的石油,成本价不过是100万两。而加工而成30万吨猛火油,价值已经超过百万两银子。此外生产出来的10多万吨的石蜡价值也是超过150万两白银。至于15万吨的沥青,价值15万两白银。

猛火油自是军用,不但能够在战场上纵火,冬天用以取暖也是比煤炭廉价。而沥青的用于很明显——用以修建沥青道路。

至于石蜡,明朝最主要的用途,自是用来制造蜡烛。这批蜡烛,肖图白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准备让林记蜡烛厂吃进。

十万吨的石蜡,全部制造成蜡烛的话,林记恐怕是将会是全世界最大的蜡烛生产工厂了。哪怕是官营的蜡烛作坊的产量,也会显得微不足道。

肖图白对林深河道:“石蜡可以赊给你,蜡烛生产出来,销售之后再付款。”

林深河有点傻眼了,说道:“价值150万两的石蜡,至少要制造出10亿多根蜡烛,做出来后卖给谁呀?”

肖图白骂道:“笨蛋,1只蜡烛最低的生产成本是多少?你不会降价抢夺市场吗?”

“等等!”林深河询问自己家中的老匠人,用算盘苦算半晌道,“最好的状况,一只蜡烛的成本,可以压低到2.5文钱!”

肖图白道:“你3文钱一根卖给商人,会没有市场?”

国内市场中的蜡烛,普遍是10文钱20文钱一根。如果晚上以蜡烛读书,一个时辰一根蜡烛,一晚便要消耗两三只蜡烛。能够常年消费蜡烛的,往往都是不缺钱的富户。普通的读书人,哪怕晚上也刻苦用功,往往也是用暗淡的油灯,而舍不得用蜡烛。

而一只蜡烛降低到5文钱的市场价,普通家庭的读书人,也能够用得起蜡烛。通过降价,事实上也扩大的消费人群,进而扩大了市场规模。

而且,除了国内市场可以销售之外,海外的市场同样可以开辟。比如,日本的市场上,也是有蜡烛需求的。

此时,天津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不断升温,平均每月有十多艘朱印船,航向天津港口。而平均每艘船,大约要进购价值10万两以上的货物。日本的朱印船主,显然并不满足与天津的纺织品、瓷器、纸张之类高附加值的产品。多一项中国的蜡烛,多半也能够获得朱印船主们的青睐。

3文钱一根蜡烛出厂价,林记公司依然能赚取0.5文钱的毛利润。每根蜡烛赚的少,但是若是10亿根蜡烛卖出去,那可就是50万两利润的大生意。

林深河再次兴奋的口水直流,其妹林深叶连连扇他十多个巴掌,才将其扇醒。

“妹妹,你为什么打我?”林深河显得有点微微恼怒。

“笨蛋哥哥,还不感谢肖大人!”林深叶显得更为精明。

“才不,他一定有大阴谋......”林深河叫嚷道。

“什么阴谋?”林深叶好奇道。

林深河深深的看着自己的妹子,心中滴血道:“那个肖色狼,看上的一定是我可爱的妹子。”

肖图白自是不知道林深河的想法,简单的与其签了一分供货合同。

未来的一年内,天津军械厂加工原油的产品之一——石蜡将会批量供货给林记蜡烛厂。而林记蜡烛厂,此时拥有80名蜡烛工人,一天的产能是4万只蜡烛。相对于将来天文数字一般的石蜡供应,这样的产量还是不足的。

为此,林记蜡烛厂准备将规模扩建到3000人以上,升级为大明王朝最大的蜡烛托拉斯。

第265章 重农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265章 重农第157章 部门改组(一)第119章 震动(三)第56章 建党(一)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59章 棱堡(一)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249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一)第172章 朝鲜布局(三)第135章 布局(二)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40章 皇家新军的三段射第9章 皇家新军第236章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第66章 传教士(一)第72章 丰收(三)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舆论宣传第200章 体制、工业、渤海公司第128章 整军备战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52章 《国富论》、《资本论》第25章 女兵们的加入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57章 建党(二)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83章 暗流(四)第268章 科技、经济、内政(二)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59章 棱堡(一)第78章 创刊(二)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267章 科技、经济、内政(一)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舆论宣传第269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第121章 驻军、征地第143章 小萝莉公主第263章 返航第185章 兵器制造(二)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244章 互别苗头的青年将领们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95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71章 丰收(二)第160章 宝坻县令的求援第74章 抢修棱堡第197章 地产热、海军计划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108章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第52章 《国富论》、《资本论》第135章 布局(二)第264章 新军、旧军第50章 日本的闭关锁国和朱印船第36章 蜂窝煤的暴利(一)第54章 党报(一)第82章 不怕对手神,就怕队友猪第178章 风俗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215章 新宝船舰队(二)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136章 送别第72章 丰收(三)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264章 新军、旧军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3章 计划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142章 胜了(二)第103章 总督(一)第29章 店铺、出租、青楼第84章 独石口(二)第86章 独石口(四)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113章 再战钟钱庄(一)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236章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第35章 蜂窝煤和煤炉第276章 皇帝养成计划(一)第43章 新军医院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39章 匪军的竹枪阵第271章 银币风暴第195章 军火倾销、耽罗岛半殖民地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23章 郑芝豹、招商局、公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