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 天津水师的“蛙跳”

Wшw▲ t tkan▲ ¢ ○ 4艘欧洲帆船加入了天津水师,加上之前4艘千料宝船,舰队的规模开始空前的强大,这种强大并不是建立在人多势众的基础上,而是因为在“船坚炮利”的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而此时的天津海防水师,主要是以“何塞号”、“郑和号”两艘大船作为旗舰,其余的两艘欧洲帆船和4艘宝船组成了主战力量。而400料级的座战船,仅能作为补给船、缉私船、引水船之类的辅助船只使用。

天津海防水师的实力被大幅度增强后,郑芝豹便带领8艘主力战舰,加上20艘辅佐船只,继续驶往渤海,继续清剿鞑子水师海上据点。清剿海岛,既是为了战略目的,也是为了让水师官兵更快适应新船。

海面上。

微风吹拂。

前方5里远是一座海岛,郑芝豹等等军官放下望远镜,观测这座海岛的海岸。

大明天津水师的帆船皆排成了横列,露出了侧舷的火炮。这是战列舰时代的“战列线”战术,英国人后来用此战术击败了海上马车夫荷兰人,又后来拿破仑战争时代击败了法国和西班牙海上的联军。

其实,这一套战术与陆军的“排队枪毙”原理是接近的。只不过,排队枪毙是以火枪为主,而风帆战舰则是排成“战列线”,让舰炮集中火力炮轰。

本质上,这是特定年代,特定的武器、特定年代敌人的环境下,最适用的战术。一直到后来铁甲舰时代,战术才逐渐发生了变化。

“开火!”

砰砰砰砰砰……

大明水师仅是在岛屿外横着排列,对着这些并不掌握在大明手中的岛屿,集中火力,轮番的进行炮轰。船只、炮台、兵营等等目标成为了重点,等到将目标摧毁后,水师的部分人员组成“陆战队”,缓缓的对岛上进行搜索、占领……

天津水师威武的登上岛屿。被困在岛上的渔民们,纷纷开始敲锣打鼓,表示自己的喜悦。甚至一些清军,也纷纷表示,自己是被迫的。愿意跟王师回归大明。做一名普通百姓即可。

但是也有一些冥顽不灵之辈。

“明狗,爷爷死也不会投降……”一名二鞑子汉奸撕心裂肺道,“我大清骑射无双,天下无敌。你们这些小贼。在海上偷袭算什么本事。迟早有一天,大清席卷天下。昔日的南宋,哪怕有装载几十万人的舟师,漂浮海上,终究抗衡不了席卷天下元庭。今日大清。比之大元更为强盛,你看昔日建立大元的蒙古人,都投降大清了,尔等早日投降了吧。减少抵抗投降,还能作为顺民,若是抵抗,造成我大清伤亡,必会被屠城灭族……”

天津水师官兵不由露出了厌恶道:“汉奸到你这种程度,真是辱没了你的祖宗!”

“我不是汉奸!我是曲线救国!我要呼吁同胞们都不抵抗。然后大家都是大清顺民,既然都不抵抗了,鞑子也就不会屠城灭族了,保留了我华夏苗裔,我有功啊!我绝对有功的。历史会记住我的功劳……”这名二鞑子面色开始潮红了。

“哼,二鞑子,我切问你,假设鞑子派你们进攻大明。遇到一座城池剧烈抵抗,你等会如何做?”天津水师官兵问。

二鞑子面不改色道:“当然是屠城!屠掉少数城。令更多的明人知道,大清军威不可抵抗,早日投降,作为顺民才是正道,”

“拉去枪毙了吧!”郑芝豹听闻这名二鞑子的事迹后,命令道。一名有理想的汉奸二鞑子,是最可怕的。

清剿岛屿的战役,进行的非常顺利。事实上,谈不上什么战役,鞑子连旅顺水师的据点,也仅是兵力不少,但是缺少大口径的火炮。更别说,这些的岛屿了,每一座海岛上,多则一两千名清军驻守,少则只有几十清军。虽然,清军有一些小型火炮和投石机,但是在37磅舰炮、24磅舰炮这种远程舰炮的攻击下,根本就是明军单方面向对方倾泻炮火。

当然,最具威胁的是清军以敢死队,开着纵火船,冲向大明的舰队。对此,只能不断用炮轰,炮火阻挡不住,便只有令一些小型船只与之对撞,牺牲一些小型船只,保证舰队的8艘主力炮舰,不受袭扰。

总体而言,天津水师在海面上的战斗,也仅付出了十多人伤亡。最大的伤亡,却是登陆海岛上,清军反抗,或者是清军冒充成百姓,突然对明军发动偷袭造成的伤亡。陆上的伤亡,加起来有150多人。

军人打仗,死伤是难免的。而相对于取得的战果而言,伤亡的损失是微不足道的!

海上一连串类似于“蛙跳”的战术攻击,双岛、鹿岛、长生岛、麻洋岛、茶润岛、中岛等等原被鞑子掌控了的岛屿,纷纷被大明天津水师逐个收复。

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击毙和俘虏鞑子和汉奸伪军3000余人,解救列岛上被奴役的大明子民2.5万多人,并且大大巩固了大明的海防。

更重要的是,天津与关宁军在海上的交通线,也开始建立。获得海上补给的锦州等地前线,不会像历史上那么脆弱,动不动就被鞑子围困一年两时间。而历次大明本土援军,从陆上千里迢迢的支援,筋疲力竭赶到前线,基本皆是被鞑子狡猾的“围点打援”了。

海上支援则不同,仅需在海上向陆地开炮,用炮火去犁几遍鞑子的军营,其援助的效果,比之陆上派军更为有效。

其实,关宁军的残存据点——锦州、松山、塔山、宁远、觉华岛等等地区,都是靠近海岸线排成一字长蛇。满清可以轻易的绕到中间,皆之截成数段。

其实这些城池守住了意义也不大,清军也很容易绕过去,而不能作为大明本土的屏障。放弃这几座城市,收缩兵力反而更有利于本土防卫。

当然,单单以陆地的地理形式而言是积累,配合海上的力量,关宁军的这些城池,战略作用却是提升十倍。

因为,关宁军这个钉子不被拔除,满清就必须要布置几万精锐提防关宁军。而关宁军虽不善于进攻,防守能力却是可圈可点。毕竟,关宁军的军费,很多一部分是用来加固城墙的高度和厚度。

比如,历史上的大凌河、锦州等等战役,满清皆是调集超过十万大军,进行一年以上围困。直到关宁军的粮食、弹药消耗完毕,满清才能逼迫关宁军投降。

加强关宁军的战力,利用这些城池与满清打消耗战,拖垮满清的经济、人口、物资方面的潜力。利用宁锦前线的血肉磨盘,磨掉满清大量人口。等于以大明的长处,比拼满清的短处!

当然了,关宁军有点像欧洲的雇佣军!让他们打仗,他们很认真,只要能打下去的战争,他们都会坚持下去。

一旦大势已去,关宁军往往选择干净利落的投降。之所以会这样,原因是关宁军是成分复杂,虽然主要人员是汉人,也有一些蒙古人、朝鲜人,这使得关宁军充满了草原部落的气息。而自古以来,部落民族皆是打不过就投降,被强大的部落兼并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

八月末,郑芝豹从海上来到了锦州,与祖大寿见面,商议天津特区与关宁军加强战略上的默契和经济往来。

关宁军的锦州等地,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可以晒盐、捕捞海鱼。并且,当地的药材、煤矿、石油、木材等等资源丰富,很多都是特区急缺的生产原料。

而锦州等地拥有80万人口,急缺粮食、钢铁、布匹、国师白药等等商品,可以成为天津特区的商品倾销地。

从海上打通与关宁军前线的联系,军事、经济等等各方面,都是拥有积极作用。

郑芝豹表明了来意后。

祖大寿皱眉道:“非我祖某胆怯,但是我锦州百姓,多是不堪满清苦役,逃回大明的子民。让他们守城,或许还可以,但是让他们进攻,恐怕这些军民也没有能力!”

郑芝豹笑道:“国师大人的意思,并非是让祖总兵您去做炮灰!实际上,关宁军只要能像钉子一般,牢牢守卫住锦州,已是对国家和民族作出巨大贡献。若是满清来攻,我军可以保证在海上用舰炮炮轰满清的军营!”

祖大寿面色舒缓,本质上他守锦州,主要是辽东前线一带几百万亩的农田,都是祖家的私产,更有近半的锦州百姓是祖家佃农。他舍不得放弃这片基业,所以才顽固的守在锦州。此时不愿意投降满清,是祖大寿这个财主嫌弃满清穷,投降后满清给的条件,还不如祖家现有的条件。当然,这种投机分子,真遇到弹尽粮绝,恐怕投降会很干脆。

祖大寿身边一名青年忽问道:“郑将军,我锦州的城墙,离海岸过远,以红衣大炮的射程尚不能从城墙上射到海中。若清军攻城,贵军从海上射来的炮弹,能打到清军?”

郑芝豹道:“这位小将军是?”

“这是老夫的不肖侄儿吴三桂,也没有什么本事。就是几年前,大凌河战役,其父吴襄被困,三桂率领几十个家丁杀入敌阵,救下了其父。因此,蒙受天子召见,获得一些薄名!”祖大寿梳着几根胡子,露出了矜持的得意。

郑芝豹微笑道:“原来是吴三桂将军,鄙人听说过!”

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7章 从海洋中获取食物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16章 返航、炮击、旅顺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130章 烽烟再起(二)第205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二)第78章 创刊(二)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41章 枪毙进行曲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104章 总督(二)第13章 统一思想、军歌第136章 送别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238章 乱中取利计划第203章 中朝江华岛协议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35章 蜂窝煤和煤炉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120章 震动(四)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200章 体制、工业、渤海公司第201章 香水第113章 再战钟钱庄(一)第63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三)第198章 拍卖、管子思想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舆论宣传第241章 问策(三)第191章 镇压第148章 蚯蚓满仓、家禽成群第278章 皇帝养成计划(三)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93章 葛沽的规矩(二)第155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一)第90章 郑芝豹的船队(一)第219章 整风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闻时代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112章 战后余波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99章 与虎谋皮(一)第183章 暗流(四)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130章 烽烟再起(二)第183章 暗流(四)第84章 独石口(二)第26章 拜年第37章 蜂窝煤的暴利(二)第56章 建党(一)第82章 不怕对手神,就怕队友猪第139章 绞肉机(二)第263章 返航第107章 誓师——必胜的信念!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217章 美味的辣椒第104章 总督(二)第282章 流民、天津梦、安置第265章 重农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66章 传教士(一)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64章 新军、旧军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68章 传教士(三)第34章 阴谋第232章 经济合作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241章 问策(三)第145章 虏退(二)第113章 再战钟钱庄(一)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205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二)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82章 不怕对手神,就怕队友猪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277章 皇帝养成计划(二)第9章 皇家新军第246章 长崎(二)第104章 总督(二)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184章 兵器制造(一)第66章 传教士(一)第179章 游街第241章 问策(三)第66章 传教士(一)第136章 送别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