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长崎(一)

十月。郑芝豹率领天津水师2艘主力舰,率着20多艘武装商船,以贸易的名义从天津港出发,中途经过皇城岛、耽罗岛等等中转站补给,驶往日本的长崎港……

郑芝豹在投奔肖图白前,就曾往来日本、南洋各地进行贸易。

日本日趋闭关锁国政策下,往来日本的文书叫做“朱印”,没有朱印资格的船主,便不可以在日本进行贸易。

此时,郑芝豹率领的船队,有7艘已经拥取得朱印船文书。剩下的,没有取得朱印文书的商船,也可以在长崎港停泊,顺带向日本幕府申请朱印船资格。

这个年代,作为中华上国在亚洲各地的特权是一大堆的!比如在日本,中国就充分享受特权。

众所周知,日本德川幕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能与日本做生意的境内外商船,需要取得朱印资格。而朱印船资格,对于众多西方商人和日本商人来说,都是很难获得的。

日本幕府对于日本的本国商人仅发个30多个朱印,也就是说,这有30多个日本船只,有资格出国贸易。剩下的敢出国,要么别回来,回来后会被判处各种刑罚。

而德川幕府对荷兰人也仅发放了5艘朱印船资格。对于其他西方商人,则已经不再发给朱印船资格。

中国商人,未获朱印船的,可以在长崎或者江户申请。而很多其他国家的船主,没有朱印文书。便会直接被没收货物,驱逐出境。日本国内的武士、大名。甚至连造500料以上的船只,都是非严禁的。限制日本国内子民出海,也是幕府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批准少量日本的船主出海经商,其实也多是幕府官方的背景。比如,从大明进口丝绸、棉布的日本朱印船商人,十有**都是为德川幕府办事。

由此可见,17世纪想要和日本做生意,最好要拥有中国国籍。因为中国国籍是最容易获得幕府幕府颁发朱印船资格的。

事实上,日本锁国政策,对于中国商人是大大有利的。

因为,日本的这一项政策,使得西方国家与日本贸易量大减,而中国商人乘机占领了日本市场的贸易份额。

比如,澳门的葡萄牙人。从大明进口商品,卖到日本赚银子。再用日本赚的银子,到大明廉价拿商品!通过这种“广州、澳门、长崎”航线的贸易,葡萄牙人每年可获利数百万。而这种技术含量很低的二道贩子,中国商人完全可以自己做,何须葡萄牙人?

日本市场向葡萄牙人关闭后。葡萄牙人只好去做“中欧贸易”。这个贸易,周期更长,一年仅往返一次。而做中欧贸易后,则会带来大量西方的书籍、商品,对大明经济科技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大多数的西方人。被排斥出了日本市场。这块市场的大部分的利益,几乎被大明商人独占。对于促进大明沿海地区的资本积累和城市化。非常有利!

只有该死的荷兰人,非常奸诈、狡猾,不知道使用什么办法,居然继续保持了与日本通商的资格。

——————

“这就是日本?倒是有一点唐风!”

吴三桂望着长崎港,这座日本唯一的对外海港,经过了数百年发展,并且垄断日本对外贸易,每天流进流出的物资数千万两计,市面的繁华并不比此时天津港逊色多少。

将道子不屑道:“日本?唐风?大唐时期,万国来朝的风气,岂是日本小国这点皮毛可以比拟?”

唐风!是大唐国力昌盛形成的发自内心的自信,自信凝聚了特有的风俗。

在唐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未成型,中国的陆上丝绸之路,还连接欧洲、非洲、印度等地。那时候,唐朝的长安城无疑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中心。

大唐盛世时疆域无比,巅峰时本土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公里,唐朝李白出身之地碎叶城,位置便是后世的吉尔吉斯坦,那时候,中亚大部份土地,都曾是大唐国土。而唐帝国辐射、控制的藩属国,面积不下于本土面积。可惜,唐朝国力极盛不久,境内发生安史之乱,大量精锐被抽调回国镇压叛乱,也顾不上万里之遥的中亚地区,以至于中亚国土被伊斯兰文明吞并,全盘的伊斯兰化了。

而宋、明时期,中国在气质上,是不如大唐的。唐朝的万国来朝,包括欧洲、非洲藩国前来朝拜。这种档次,比明朝的百多个藩国更为高级。明朝的藩国追求一个数量,很多的藩国甚至仅仅是人口几千人的部落。大一点的藩国日本、朝鲜、越南,都是两面三刀,向中国朝贡时,称王国。关上门后,自称帝国。

朝鲜人还本份一些,虽然也自称朝鲜小中华,但是没有关上门称帝。日本关上门可是自称大日本帝国,越南关上门,其内部也自称大越帝国。

吴三桂淡然道:“难道将先生的自信,仅表现在歧视日本人身上?有本事,像西班牙、荷兰人一般,打下大片殖民地呀!”

皇家新军的全军,都是有理想的年轻人,经过了民族主义、殖民主义等等大国沙文主义思想熏陶。全天下,除了肖图白令这些热血军官们尊敬,全天下任何一股势力,皆被他们轻视。试想,控制辽西、蒙古、**和半个朝鲜的清廷,也被皇家新军军官蔑视,更何况小小的日本。

这个年代日本人的战斗力,也没有什么值得重视的。大明传统旧式军队,曾经的辽东李家军——大明关宁军和满清八旗都是和当年李家军是一个套路弄出来的货色。这种大明旧式的李家军,都能四万胜十七万日军。

皇家新军认为旧式军队皆土鸡瓦狗。战斗力还不如大明旧式军队的日本军队,自是被蔑视。而连带着,日本人也被新军的青年军官们视为可殖民的土著地区。

可惜,肖图白在天津经济、军事根基并不牢固时,压制众多青年军官们的扩张**。

“哼!”将道子冷笑,“殖民是为了统治吗?不!是利益!殖民日本,付出的治安、统治、同化成本何等昂贵?德川幕府,岁入3000万石粮食和大量金银,但是,分配给藩主、武士们的钱财,足以让德川幕府所剩无几。而现在我大明与日本贸易,每年的利润盈余,达到数百万两白银,并且还在不断扩大。有德川幕府帮我们维持日本的秩序,并敞开日本市场让我们赚钱,何须直接派军殖民统治?”

将道子解释也是皇家新军主流的看法,德川幕府存在有利于大明贸易利益,所以保持现状,比之推翻更能获利。而如果德川幕府,不能保证天津特区,能从日本不断攫取利益,才考虑直接殖民。当然,实际上将道子明白这些道理不假,却依然认为大明的军事力量,完全由殖民日本的能力。

吴三桂在殖民、统治等等新式理论方面,不如将道子透彻。但是与将道子的争辩中,吴三桂不仅眼前一亮,一股茅塞顿开之感!

统治是为什么?为利益!不统治,能获得利益,何须通贩统治者取而代之?

“古人说的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吴三桂不由感慨到。

郑芝豹缓和气氛道:“两位,日本幕府很忌惮‘被殖民’!当年丰成秀吉时代,便驱逐欧洲人、禁止天主教,是因为日本幕府怕被欧洲人殖民化!若我们在日本人地盘,大肆谈什么‘殖民’,被一些有心人士听到了,恐怕日本人会像驱逐西方传教士一般,将我们列入不欢迎人群!”

日本也有类似大明锦衣卫的系统,名曰“幕府密探”。德川幕府在整个日本布置了数千名密探,监视地方的领主,以及各种叛乱迹象,不断向幕府汇报这些情况。一旦打听到风吹草动,幕府就会及时派军镇压各种叛乱。

当然,幕府的密探,也监视外国商人,防止其余日本境内势力勾结,策划威胁幕府统治的事宜。

“知道了!”

众人下了船后,在长崎郑家购入的宅院居住。并且将一部分丝绸、茶叶、棉布类的货物,委托给郑家在日本的商栈代为联系买家。

而船上的还有8000只火铳、5000把钢制武器,则是待价而沽,等待恰当的时间段,才会卖出。

日本德川幕府禁止外国人购买房产、田地。当然,郑家产业是通过长崎定居日本的华侨购买。

明朝时期华侨海盗,在日本居住的,至少有十万人以上。这些人,有的经商,也有学者、武士,皆购置了大量的产业,在日本拥有举足轻重的能量。

而且,欧洲人在长崎,是不可能长期停留。而一般中国商人,则可以获许在日本境内长期停留。

不过,一下子来了3000多人,还是不能全部找到华桥们购置的民宅安置。一些士兵们,不得不住到客栈中,或是在长崎的日本人家中租房借宿。

第278章 皇帝养成计划(三)第107章 誓师——必胜的信念!第151章 迁都之议(一)第94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一)第241章 问策(三)第83章 独石口(一)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28章 矛与盾:鸟铳和棉甲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108章 战略藐视,战术重视第179章 游街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252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四)第215章 新宝船舰队(二)第19章 建镇、开荒、马铃薯第163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一)第53章 政治经济学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281章 轰动的造势,更疯狂的暴利第49章 皇家布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01章 与虎谋皮(三)第180章 暗流(一)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166章 皮岛海战(一)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271章 银币风暴第137章 探病第53章 政治经济学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21章 渔政、造船、海权第211章 大明首位银行家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275章 军火订单第278章 皇帝养成计划(三)第81章 虏变(三)第234章 铁轨路、昆仑奴第75章 粮商(一)第40章 皇家新军的三段射第117章 震动(一)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67章 传教士(二)第74章 抢修棱堡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112章 战后余波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213章 新兴工商势力、宝船、郑家叔侄第160章 廉政风暴(二)第65章 去钦天监挖人才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53章 政治经济学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143章 小萝莉公主第171章 朝鲜布局(二)第283章 医院、防疫、显微镜第174章 赤字第77章 创刊(一)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态变迁第83章 独石口(一)第139章 绞肉机(二)第225章 独门垄断带来暴利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73章 民心沸腾第277章 皇帝养成计划(二)第201章 香水第130章 烽烟再起(二)第47章 收容难民第14章 飞将、鹅毛、铅笔第102章 与虎谋皮(四)第74章 抢修棱堡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240章 问策(二)第285章 天津卫商户骚乱第145章 虏退(二)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281章 轰动的造势,更疯狂的暴利第81章 虏变(三)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188章 漕帮之乱(一)第180章 暗流(一)第57章 建党(二)第281章 轰动的造势,更疯狂的暴利第191章 镇压第119章 震动(三)第245章 长崎(一)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252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四)第78章 创刊(二)第153章 迁都之议(三)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115章 再战钱钟庄(三)第210章 扩军、银行第215章 新宝船舰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