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民心沸腾

[ ~][ ~]【叶*】【*】

除了马铃薯获得了惊人的收成之外,那红薯的总产量也是达到了93万石ww 我搜小说网]肖图白知道,相比马铃薯来说,红薯由于口感差,不适宜作为主食所以,被引进大明很长时间,一直被当做是猪食

哪怕是最早引进红薯的福建,也实在是遇到灾荒,才会有人吃红薯

щщщ¤ttκǎ n¤¢ 〇

不过,吃过红薯的都知道,连续吃几个月吃红薯会面黄肌瘦,用来减肥倒是非常有效,但是长期吃这种食品,身体肯定会很快垮掉

因为,红薯里面缺少脂肪和蛋白质,营养成分也非常不均衡,主要的优点不过是产量大而已

而在清朝时,由于红薯、玉米之类的粗粮已经变成了主食,使得人均蛋白质摄入量大减,中国的人均人均身高从明末的1.65米降低到了清末时期的1.5米

欧洲人在17世纪的时候,身高莫约是1.6米左右,比明朝人身高要略微矮一些要是根据元朝时《马可波罗游记》,觉得中国是巨人国而从欧洲挖掘的一些古代以身高惊人称著者的古墓,却发现在古代的欧洲1.7米左右,便是巨人了

在后世,欧洲人通过海外殖民,圈养了大批的牛、羊等等肉食,肉食的摄入量大增之后到了19世纪时,欧洲人平均身高才逐渐提升到了1.7米以上

清末时,中国人被讥笑为东亚病夫,这也是由于清廷的200多年统治,使得人均身高一代代降低,显得远低于欧洲人的身高ww 我搜小说网]

而同期的日本在幕府时期,也以大量的玉米、马铃薯、红薯为主食,使得日本在近代很荣幸的获得了“矮国”的称呼

而日本近代史上,打赢了甲午战争,获得了清廷2亿多两白银的赔款后除了利用这些财富进行工业化之外,也是为日本的一些军事小学的儿童补充牛奶从而启动了补充蛋白质,提升全民后代身高的计划坚持了百年之后,日本的平均身高达到1.76米左右

马铃薯、红薯吃多了会营养不良不过,葛沽的普通的百姓,也有廉价的海鱼作为肉食,补充营养

而皇家军的营养方面,是比地主家庭为丰盛在大鱼大肉之下,皇家军甚至开始挑食了,要求有名厨烹饪

对于这一点要求,肖图白也是满足了他们,特意从宫中请来了50名御厨,充当军队的厨师不过,御厨们年纪都比较大,只能在军营中给他们烧菜煮饭,至于随军作战是不可能的所以,长远计划还是让御厨去培训火头兵在行军打仗的时候,由火头兵负责做饭菜

暂时而言,葛沽镇决定自己保留10万石马铃薯、10万石红薯留作种此外,还有30万石马铃薯,10万石红薯作为储备粮

其余的100万石马铃薯和73万石红薯,准备用于销售,换取发展城市工商业的资金

“大人,这马铃薯还好说,红薯在北方很少有人吃这玩意......”将岸显然有点担忧说道

肖图白沉思道:“没关系,能卖掉多少算多少,哪怕是卖不掉也无妨手里有粮,心不慌”

事实上,真要是卖不出去,肖图白也有一些办法比如,红薯可以加工成为粉丝,而马铃薯也可以油炸成为薯片......

————————

葛沽的丰收数据,很快开始在全镇中传开了

葛沽的50万亩田,居然产出了将近260万石粮食,平均亩产达到了5石以上

这种恐怖的亩产,哪怕是在江南鱼米之乡,也是不多见的,何况给人予土地贫瘠印象的北方

令人感觉到震惊的是,施了肖图白提供的“仙家肥”的土地,亩产居然过了20石

这年头,百姓不知道有“美洲高产作物”,不知道有“化学肥料”这种逆天的存在事实上,哪怕是在现代化学发源地的欧洲,但是也要等到19世纪才会出现了化肥厂

化肥的发明,意义比之美洲高产作物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后人类的粮食产量,便开始不断的创纪录

正是美洲作物加上肥效不低于化肥的“仙家肥”作用下,使得葛沽创造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农业丰收奇迹

亩产数据传遍了整个葛沽之后

不但整个镇上军民士气大振,肖图白在民间声望暴增而且,在顾问党人的党政军系统中,肖图白的形象已经越发的接近于神人

在古代,常胜将军只能获得军心;文章举世无双的状元郎,至多只能在同一届赶考的文人中取得一些口碑、名声;刚正不阿的清官,也并不是讨所有人喜欢

哪怕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有百姓不屑产生“皇帝老儿”,或是“帝王将相、宁有种乎”、“彼可取而代之”之类的想法......

真正能够让百姓们发自内心敬仰的,是对于粮食收成的崇拜为了期盼丰收,百姓们拜龙王、拜妈祖、拜土地、拜河伯......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使得他们靠天吃饭,稍微遇到天灾,便有可能令其破产正是因为这种脆弱性,使得他们只能求神拜佛,希望风调雨顺

在小冰河天气肆虐下,北方几乎十年九旱,哪怕年景好的时候,一亩田能够收获1石粮食,已经是老天爷的恩赐了

葛沽的粮食最高亩产达到了20多石这些神话一般的数据,使得百姓们纷纷颤抖起来,感觉到自己简直活在神话世界里面

一名葛沽的老瞎,听闻了这个消息后,居然跑到了街上,大叫道:“我看到了,我看到了未来盛世的场面,我看到了国师大人高举全能的双手,我看到到了万国来朝,我看到了天庭的大门,正在向我徐徐开放.......”

当天晚上,那名复明的瞎,带着一丝幸福的微笑,离开的人世

有人说,那瞎,因为沾了国师爷的仙气,飞升至天庭,享受那神仙之福......

第52章 《国富论》、《资本论》第109章 为乡亲们报仇(一)第182章 暗流(三)第81章 虏变(三)第284章 天津巡抚的忧郁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军助剿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卫国第90章 郑芝豹的船队(一)第77章 创刊(一)第131章 烽烟再起(三)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269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247章 禁教和潜流第99章 与虎谋皮(一)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183章 暗流(四)第277章 皇帝养成计划(二)第260章 松江、复社、张溥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263章 返航第58章 变得更好,还是更坏?第97章 葛沽炒房记(二)第208章 人定胜天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269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第111章 铁与血的碰撞第159章 廉政风暴(一)第249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一)第63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三)第175章 买办(一)第103章 总督(一)第105章 华人髡为夷,苟活不如死第68章 传教士(三)第25章 女兵们的加入第17章 军营、搬家、书第176章 买办(二)第168章 皮岛海战(三)第196章 郑芝豹的生意第143章 小萝莉公主第167章 皮岛海战(二)第158章 部门改组(二)第253章 愿赌服输第163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一)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66章 传教士(一)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170章 朝鲜布局(一)第107章 誓师——必胜的信念!第175章 买办(一)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260章 松江、复社、张溥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41章 问策(三)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269章 科技、经济、内政(三)第148章 蚯蚓满仓、家禽成群第45章 葛沽镇的新生活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284章 天津巡抚的忧郁第4章 锦衣卫和东厂第178章 风俗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179章 游街第46章 圣旨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98章 情报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86章 独石口(四)第24章 文工团、书社、股份制第20章 巡抚、东林党、市舶司第135章 布局(二)第161章 自由民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44章 剿匪、劳动力、国家资本主义第101章 与虎谋皮(三)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乱第268章 科技、经济、内政(二)第130章 烽烟再起(二)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32章 打铁还要自身硬第95章 郑芝豹的葛沽见闻(二)第259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二)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05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二)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200章 体制、工业、渤海公司第71章 丰收(二)第277章 皇帝养成计划(二)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144章 虏退(一)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283章 医院、防疫、显微镜第91章 郑芝豹的船队(二)第180章 暗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