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独石口(二)

明军的8门火炮仅是4000斤大炮,不过占据了数量优势,再加上有独石口城墙居高临下的炮击,使得其射程并不会比万斤红衣大炮差多少。

大约是一炷香的炮击战。

独石口中,大约伤亡了100多名士兵,而清兵那边则是伤亡也达到了200多人。不过,绝大多数都是充当炮灰的蒙古人。

“万胜!”

“万胜!”

第一轮炮击占据上风,独石口明军士气大振。

与鞑子野战他们是孬种。

不过,与鞑子炮击,他们总能保持高昂士气,因为**哈赤都是死在明军的大炮之下。

独石口游击熊彪见状心中大呼痛快道:“弟兄们,你们看!鞑子也是血肉之躯。敢于咱炮战,他们伤亡比咱大!敌人数量多,不过,咱独石口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国公爷已经将敌情汇报给后方!只要咱撑住几天,援军会源源不断赶来!”

“将军,打退了鞑子,朝廷拖欠的军饷,是不是就能发全了?”一名新兵询问其心中最关心的问题。参军,原本是因为家里穷,希望能赚点军饷寄给家里。眼见着参军一年多,还没能发饷银,新兵自是非常担心家里的经济情况。

熊游击道:“熊样!在场的弟兄们听着,先不管朝廷给不给补上军饷,咱老熊先给你们垫付军饷。事后,老熊去找朝廷讨饷,兄弟们中不中?”

“中!”

“好既然如此,兔崽子们,这几天给老子拼命一点!”

“拼了!拼了!......”

那金钱刺激,也是明末增加军队士气的主要办法。

明朝文臣领兵,首先要将士兵饿着,不给发军饷。之后,那些文臣上任后,给补上军饷后,用以提振士气。

这种手段,首先是因为明末财政却是匮乏。其次是文臣有意而为,认为这才是驾驭之道。

三天,血战!

独石口中,明军显得非常疲惫,但是军人都是死脑筋,武将不怕死的情况下,很少有士兵怕死。

既然熊游击都给他们垫付了军饷,使得他们纷纷变成一只敢死的军人。

“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

这句口号,哪怕是独石口外的鞑子,也感觉到有点敬畏。以前,他们总觉得明军是不堪一击的羔羊,然而这些羔羊,居然以劣势兵力,将他们挡在关外三天!

这三天之中,鞑子的后方部队远远源源不断赶来,人数已经增加到了2万之众,两万鞑子昼夜不息的攻城。

没有援军,没有休息!

独石口3000多守军,凭着城墙的防御力,杀伤了大约1000多名鞑子。当然了,这里面满洲鞑子数量只有几十个,绝大多数都是被满洲鞑子当做炮灰的蒙古鞑子。

不过,鞑子在战争环境中长大,并且大多数鞑子从小吃肉食、羊奶。因此,身高上有一定的优势。

大明朝的北方人,以素食为主,少量肉食,并且没有喝羊奶、牛奶的习惯,所以平均身高也有1.68米左右。

而以肉食为主食,喝牛奶羊奶长大的鞑子主战部队,普遍身高达到1.75米左右。

冷兵器时代,个子高、身体壮,就代表着战斗力强横!

武林高手的秘密也不外乎是补充营养充分,打架经验丰富,所以能在民间欺负营养不良的普通人。

鞑子主食是肉食、奶,身体素质比武林高手们要强悍,战斗经验更是从战场中获得。因此,民间武林高手,上个战场之后,也抵不上一名鞑子兵的战斗力。

迷信武林高手是脑残!

明朝中期的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等,为了挑选精兵,也曾经招揽了一些武林高手。不过,后来,戚继光、俞大猷等人发现,所谓的武林高手,根本不懂怎么实战,要上了战场,这些家伙只能是自寻死路。最终,还是戚继光、俞大猷等等武将,教那些武林高手怎么去战斗。

最后,经过了戚继光、俞大猷调教的那些武林高手,退伍回到武林,全部都是尼玛的武林宗师了!

因为战斗素质的差距,一个鞑子杀上了城墙,要付出两三名明军的生命,才能将之斩杀。

所以,哪怕是有城墙可以依靠,短短三天之内,城内的明军也只剩下了1800多人,而且,近半带着伤势。

城内。

独石口的军官们忧心忡忡道:“大人,大炮的火药已经消耗殆尽,石块、箭簇也用完来了!”

熊彪故作镇定道:“没关系,估计再守卫两三天,后面的援军就来了!”

“要是没有援军呢......”一名把总轻声道。

“胡说,我独石口是拱卫北直隶的第一道门户。一旦失守,敌人长驱直入,进入北直隶腹地,如此战略重镇,怎么可能不派援军.......”熊彪的推测,是在战略的角度上看。

在原本的历史上,第三次满清入关,朝廷事先没有做任何准备,等到鞑子攻破昌平才知晓。而张凤翼、梁廷栋,在七月份被迫到前线督战,却接受了部将邓林奇的建议的建议,在远离鞑子主要攻略目标的五重安堡垒中,固垒自守。一直到八月份,鞑子陆续的退兵之后,两人听闻鞑子屠了十多县、两百多万人口,掳走人口18万,心知大事不妙,多日连续服用大黄,腹泻脱水而亡。

不过,此时兵部尚书张凤翼、宣大总督梁廷栋五月份便上了前线。所以,准备工作比之前做的更多。

前线的兵力,也比历史上稍微要充足一些。

比如,而昌平县更是调集了天津镇2万官兵前来防守。

成国公朱纯臣逃入了昌平后,自己马不停蹄,又向北京窜逃。不过,好歹成国公,还是令家丁给高起潜、张凤翼、梁廷栋三名前线最高指挥官,送去了独石口的军情。

成国公的信件送达后。

“这次鞑子居然准备从独石口破关?”众人心头一震。

张凤翼心知,独石口一失,那么鞑子兵锋横扫直隶腹地,那么事后,官场肯定有人背黑锅!

崇祯三年,袁崇焕为什么被凌迟处死?不是因为袁崇焕吹牛“五年平辽”,也不仅仅是他擅杀毛文龙。而是因为袁崇焕坐视皇太极十万大军,路过关宁军防线直奔京城而去,却丝毫没有出城阻挡之意。使得崇祯二年,皇太极轻易的奔袭京城附近,屠戮百万人口。

姗姗而来的袁崇焕,去了北京之后,仓皇战斗。但是,袁崇焕部,却是射死了几个月来,在京师奋勇作战抵御鞑子的总兵满桂。

袁崇焕姗姗来迟,而满桂可是率领8000人,鏖战皇太极十万大军,其英勇被崇祯看在了眼里。结果,奋勇作战的满桂不是死在敌人手中,却被袁崇焕部下给乱箭射死了。

而北直隶一带,数百万家破人亡的百姓,自是对袁崇焕恨不得吃他的肉。所谓,袁崇焕被凌迟时,北京的百姓排队吃他的肉。这并不是愚昧,也不是麻木,为是恩怨分明,对于袁崇焕最纯粹的恨意。

袁崇焕犯下的死罪是一堆堆的,但是杀袁崇焕,也是开启了崇祯杀文臣的序幕。而来,袁崇焕也担任过兵部尚书。

张凤翼可不想成为第二个袁崇焕,不由豁然的拍桌子道:“调兵,去增援独石口!”

梁廷栋悄然看了看高起潜的态度,其实梁廷栋在担任宣大总督之前,便是兵部尚书,算是张凤翼的前任。如果,出问题背黑锅,他显然也躲不过去......

那高起潜一声白胖的面色,气质上看起来如同一名风度翩翩的儒将,半点没有阉人的阴险。在军中,高起潜的威望也颇高,受到不少将士的拥护。

为什么?——因为高起潜怕死!

能够与高起潜搞好关系的军人,不会被派往最危险的最前线战场。而是会被派到保护高起潜安全的位置上。与高起潜在一起的将士,死伤总是很低的。

而更重要的,高起潜一手抓着钱粮,一手抓住士兵将领的军功统计和升迁。无论是为了安全,还是为了升迁着想,军中肯定是尊高起潜为首。

高起潜半晌才睁开眼,道:“增兵,当然要增兵!张尚书与杂家不谋而合!”

张凤翼听到增兵独石口的建议,获得了批准后,喜形于色道:“派军五千,增援独石口?”

高起潜摇头,淡然道:“五千太多了,独石口说不准是敌人的疑兵。派个3000足以。否则,敌人的主力要是从别的冲口突破,咱家到哪里再派人去?”

拱卫北京的宣府、大同,一共有边垣一千一百一十六里,边墩一千二百七十四座,冲口一百九十二处。

独石口仅仅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冲口!

张凤翼闻言也是默然点头道:“那就派3000吧!”

众人皆觉得,3000援军已经不少了。

毕竟独石口最初只有1000人,在朝廷下旨后,宣大总督已经派过了一次2000援军,现在又加派3000人。

对独石口,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众人根本不会想到,八旗兵主力便是选择在独石口攻明!

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153章 迁都之议(三)第48章 银荒第48章 银荒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198章 拍卖、管子思想第240章 问策(二)第79章 虏变(一)第214章 新宝船舰队(一)第218章 水师的战略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25章 女兵们的加入第66章 传教士(一)第79章 虏变(一)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101章 与虎谋皮(三)第280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二)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19章 震动(三)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215章 新宝船舰队(二)第165章 明朝时期的石油化工业(三)第247章 禁教和潜流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264章 新军、旧军第127章 蚯蚓养鸡鸭和逆天的蚯蚓田第189章 漕帮之乱(二)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61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一)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03章 总督(一)第67章 传教士(二)第206章 抗灾灭蝗第100章 与虎谋皮(二)第43章 新军医院第191章 镇压第252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四)第169章 皮岛海战(四)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87章 危险和机遇(一)第75章 粮商(一)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191章 镇压第122章 仗义多屠狗辈第170章 朝鲜布局(一)第121章 驻军、征地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2章 这场戏不能演砸了第226章 钢铁的价值第223章 皇城岛海战第279章 权贵田弘遇和名士钱谦益(一)第42章 追悼会、烈士、抚恤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二)第63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三)第216章 返航、炮击、旅顺第207章 城乡差距背后的阳谋第203章 中朝江华岛协议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205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二)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13章 再战钟钱庄(一)第239章 问策(一)第4章 锦衣卫和东厂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57章 部门改组(一)第89章 危险与机遇(三)第258章 江南和天津的商战(一)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一)第30章 谈判和规范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187章 改进工具(二)第141章 胜了(一)第4章 锦衣卫和东厂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194章 南北朝鲜第60章 棱堡(二)第101章 与虎谋皮(三)第236章 《天工开物》和宋应星第134章 布局(一)第125章 包衣翻身做主子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会死(一)第216章 返航、炮击、旅顺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126章 王启年之死的讨论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52章 《国富论》、《资本论》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134章 布局(一)第264章 新军、旧军第36章 蜂窝煤的暴利(一)第90章 郑芝豹的船队(一)第62章 何塞船长的商品(二)第127章 蚯蚓养鸡鸭和逆天的蚯蚓田第237章 工科学院第123章 葛沽大兴第153章 迁都之议(三)第168章 皮岛海战(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