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独石口(三)

“大人......援军!”

“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独石口南面,一只数千人的援军,风尘仆仆的赶来。援军,带来了大量的箭簇、兵器、粮食、药品。

这使得独石口内开始充满了生气!

士气,不但来自于军饷、伤亡等等情况,更来自于信心。支撑独石口守军的最大信心是——朝廷会派援军!

现在苦苦等候的援军终于来了,不少人激动的泪流满面。

熊彪感觉到终于松了口气道:“总算盼来援军了!”

率领援军的,是巡关御史王肇坤,战争爆发后,朝廷派遣了大量的勋贵、文臣、太监上前线慰问、巡视,王肇坤也是其中之一。

王肇坤是崇祯四年的进士,原在刑部任职,后改为御史。崇祯八年流贼破凤阳后,王肇坤上书,指出兵骄将悍,对于剿匪行动过于儿戏,没有认真对待。使得原本陷入包围圈的流贼,度过黄河,逃脱了包围圈,南下攻破凤阳。因此,王肇坤略懂军事,指出了军队的弊政,因此被委派成为在军队中巡视的御史。

今年,清兵入关不久,王肇坤被委派为巡关御史,在各处关口巡视军情。张凤翼、高起潜派援军时,便让王肇坤统领这只援军,并且接管独石口的防御。

王肇坤摇头道:“不知道,本官仅是负责帅三千援军,前来独石口支援。后面会不会派援军,要看高监军和朝廷的旨意了!”

熊彪心中不以为意笑道:“高监军,是内廷知兵第一人,想必还会派援军的吧?”

王肇坤闻言,也点了点头道:“整体战略部署,让大人们伤脑筋,咱们是任务是守住独石口!”

熊彪说道:“王大人您是御史,既您来了,就由您指挥吧!”

以文驭武,这是大明的传统。

巡关御史王肇坤率领援军增援后,独石口游击熊彪,也是非常爽快的将指挥权让给王肇坤。

王肇坤点头道:“军情紧急,本官就不客气了!”

随着援军的到来,独石口大明守军增加到了4500人!

不过,城外的满蒙骑兵,已经越来越多,光是帐篷已经绵延几十里。人沸马嘶之声,已经足以令人感觉到头疼。

望着绵延的敌军,王肇坤、熊彪等人深深的感觉到巨大的心理压力。但是,独石口内的大明士兵,却是因为援军的到来,显得非常的乐观。

————————

“大明朝来援军了!”

独石口获得了增援后,关外的鞑子们,显然有点骚动。

脾气暴躁的武英郡王阿济格,更是暴怒的指着阿巴泰鼻子怒道:“阿巴泰,你是怎么搞的。几万人三天楞是没有攻下独石口,还让明军的援军赶至?”

阿济格是**哈赤的十二子,其战功仅次于多尔衮,而被誉为八旗第一勇将。而那阿巴泰是**哈赤的第七子,照说是阿济格的哥哥,不过,阿巴泰属于**哈赤诸子中比较不得志的一位。

因为,皇太极继位后,仅仅封阿巴泰为贝勒,其手下也只有6个牛录。连后辈,比如豪格也成为八旗旗主之后,便时常抱怨。而且,随着蒙古人,也开始八旗化,满清出现了不少的蒙古旗主、贝勒。阿巴泰更是摆线他的资历、血统,更是对蒙古的那些旗主、贝勒,横鼻子竖眼,因此更是令皇太极多次训斥。

总而言之,阿巴泰自己对于地位非常不满,抱怨连绵,而满清内部,旗主、贝勒们,也多是不待见阿巴泰。

“老十二,你.......”阿巴泰显得有点怒气上涌。阿巴泰作为一名兄长,被弟弟训斥,自是不满!

“我是就事论事,你凭你的这三天的表现,骂你几句,就骂不得了?”阿济格冷冷道。

阿巴泰愤然道:“独石口的明军早就做好了准备!”

在皇太极时代,两次成功的进入大明腹地,都是靠着骑兵的机动力,突然在某个关隘处,投入了优势兵力,从这些长城的缺口处,攻入大明腹地。

一旦大明做好了准备,在关口出集中了大量的兵力,靠着突然袭击,破关而入的军事行动必然变成无功而返。

而这一次皇太极令阿济格攻明,给予了厚望。不但是为了抢劫物资、人口,更主要是通过给大明京城附近造成大肆破坏,损伤大明的元气,使得大明短期内自顾不暇,需要长时间舔伤口。

而等到阿济格班师而回后,皇太极的计划是,再次征讨朝鲜,将朝鲜的仁宗大王给抓到手,并将朝鲜亲明的文武大臣给屠掉,换一批更听满清话的走狗上台。与此同时,大明布置在鸭绿江皮岛上的东江镇十万军民显得非常的碍眼,皇太极也准备彻底将之消灭。

所以,阿济格这次攻明,为的是造成北直隶大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秩序,才符合满清的战略利益,为下半年再次攻朝、攻打皮岛等等行动做铺垫。

如果,灰溜溜的回去,那么众人皆没有好果子吃!

阿济格冷冷命令,道:“阿巴泰,我再给一天时间,必要攻破独石口!否则,别怪我无情!”

“哼!”虽然阿巴泰非常不满阿济格的态度,不过,依然不得不承认,自己怕了。如果,因为作战不利,而被押回盛京,虽然不会杀了他,但是今后别想受到重用了。

此时的八旗贵族虽然讲究血统出身,但是更讲究本事。**哈赤生前,曾经许诺给阿巴泰成为八旗的一个旗主。不过,阿巴泰的战功很一般,因此一直没有能够实现梦想。而皇太极登基后,则是拉拢年纪比他小的弟弟们,打压阿巴泰之类的哥哥们,更让阿巴泰等人显得很悲催!

阿巴泰相信,如果这次他犯下足够多的错误,回去后,甚至连手下6个牛录的兵权,也未必保得住......

“杀,一天之内,不惜一切代价,攻破独石口!”

阿巴泰开始动员了。不但是作为炮灰的蒙古旗人,甚至连他手下的正蓝旗兵丁,也开始被派上了战场。

第34章 阴谋第5章 总顾问衙门、庄田拍卖第265章 重农第203章 中朝江华岛协议第186章 改进工具(一)第142章 胜了(二)第70章 丰收(一)第150章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219章 整风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167章 皮岛海战(二)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73章 民心沸腾第268章 科技、经济、内政(二)第200章 体制、工业、渤海公司第27章 顾问党利益集团第254章 军火倾销第6章 科技创新,从珍妮机开始第60章 棱堡(二)第80章 虏变(二)第75章 粮商(一)第135章 布局(二)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03章 中朝江华岛协议第45章 葛沽镇的新生活第156章 简单机械之滑轮组(二)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84章 独石口(二)第56章 建党(一)第250章 商人、枪炮、十字架(二)第272章 幕府使者(一)第177章 年假第16章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68章 传教士(三)第161章 自由民第192章 整顿漕帮第144章 虏退(一)第247章 禁教和潜流第74章 抢修棱堡第283章 医院、防疫、显微镜第70章 丰收(一)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243章 福利、户口、尚武之风第4章 锦衣卫和东厂第205章 耽罗岛殖民经营(二)第147章 鞑子窜逃了第141章 胜了(一)第210章 扩军、银行第209章 班师、建设、丰收第33章 仙肥、女兵、农庄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舆论宣传第66章 传教士(一)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220章 为了当官,读书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77章 年假第20章 巡抚、东林党、市舶司第79章 虏变(一)第43章 新军医院第277章 皇帝养成计划(二)第245章 长崎(一)第132章 烽烟再起(四)第141章 胜了(一)第176章 买办(二)第110章 为乡亲们报仇(二)第78章 创刊(二)第74章 抢修棱堡第42章 追悼会、烈士、抚恤第256章 锦衣夜行,贱人矫情第281章 轰动的造势,更疯狂的暴利第171章 朝鲜布局(二)第216章 返航、炮击、旅顺第81章 虏变(三)第41章 枪毙进行曲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抚第69章 忽悠就是力量第181章 暗流(二)第260章 松江、复社、张溥第140章 绞肉机(三)第49章 皇家布第10章 荒地、兵营、练兵第12章 阶段性训练成果第137章 探病第199章 漕、海之争第190章 漕帮之乱(三)第121章 驻军、征地第42章 追悼会、烈士、抚恤第160章 宝坻县令的求援第97章 葛沽炒房记(二)第49章 皇家布第138章 绞肉机(一)第273章 幕府使者(二)第149章 玻璃产业第38章 刘泽清诡异的“剿匪”第270章 科技、经济、内政(四)第182章 暗流(三)第245章 长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