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巍巍中华_第538章:占领镇江



崇祯十二年九月二十三日,攻打镇江的部队陆续的集结到了镇江。国防军各部的集结地点是江北,因为原来保护长江航运的镇江驻军就扎营于江北,这里事实上是国防军的占领区。

国防军用于攻打镇江的兵力是:驻上海的第六师第二团(六师的一团、三团都收缩到了宜昌),浦口撤出的第56营就隶属于它。此外就是运河的独立第三团连同他们的水军,他们是奉命收缩到这里的。由东海舰队派来的特遣舰队也参与作战,他们还带来了一个营的陆战队。

兵力是两个团加一个营,水上力量有特遣舰队的六艘大型战舰,独立第三团的两艘炮舰,长江舰队的两艘炮舰都不同程度的负了伤,还在抢修,就不能参战了。

镇江城是沿江城市,城池依地势而建,因此四四方方的城池也是倾斜的。

长江在这里向北绕了一个半圆弧,镇江城在这个半圆弧的起点处。因此,在这个局部,长江是由西南向东北方向流动的,镇江城也就扭转了45度角,它的西北城墙沿江而建,主要的码头也在这里。有码头就有人员的来往,因此,这一面也有城门。镇江是重要的江防城池,城门处必有瓮城。

据探报,城中守军有三四千人,守军人数也不算少了。

国防军预定进攻的就是沿江的这一面城墙,一般的情况下,大军攻城都不会选择这里,因为这一面地域狭窄,只有几十米的宽度,无法展开兵力,并且都在城墙上火炮、弓箭的攻击范围之内,攻城的一方会遭到城墙上的打击,无法组织进攻。但是国防军是靠火炮攻击城墙的,而无论是第六师还是独立三团都没有攻城的重炮,这是因为他们原来的保护航线的任务不需要攻城,此外这里是水网纵横之地,这里的桥梁根本就不适于车辆的通行,重炮过河很困难,完全要靠舟桥兵搭建临时桥梁。现在他们就只能靠东海舰队的舰炮来攻城,因此,就选择沿江的一面城墙。

陆军的攻城重炮就是借用了西洋战舰上的80毫米火炮。

这一次东海舰队派来的舰船中有两艘西洋战舰,西洋战舰上都是类似攻城重炮的那种改造火炮,特别是,每一艘西洋战舰上还有一门120毫米的重炮,在这种重炮面前城墙就像豆腐渣一样不堪一击。有这样的力量,当然他们会选择沿江的一面城墙。

九月二十四日中午,国防军派出了一名使者到镇江劝降,这名使者就是56营的张教官,他在此地驻军多年,对于镇江的官员都很熟悉。

张教官乘坐一艘通信船,过江来到镇江城,镇江的官员和军官在城门处会见了使者。

张教官说道:“我们都算是老熟人了,但是今日有军令在身,也就讲不得往日的交情了。你们也知道曲阜的刺杀案件,前几日朝廷的官军又进攻驱逐我浦口的驻军,使得长江、运河等航运线路全部中断,也使得我方官兵遭受了重大伤亡。朝廷的这些作为已经严重的损害了我联省一方的利益,也严重的损伤了长江、运河等航运沿线黎民百姓的利益。为此,我国防军不得不报复,决定取镇江城。我此来就是希望各位识大体,避免不必要伤亡,也避免伤及镇江民众无辜。我们欢迎贵军投诚,我方定会善待各位以及上下军官兵丁。各位也可以选择弃守镇江城,我军绝不追击。以往的事实也说明我国防军说话算数,绝无谎言。最后,各位如果非要一战,也请城里的衙门差役告诫百

姓,留在家中,不要到处乱跑,以避免误伤。”

从张教官的话就可以听出来,国防军与官军就是亦敌亦友的关系,双方并非仇敌。

一位官员说道:“张教官,我们的确是多年的交情了,但是这一次不同于以往,朝廷已经有了守土守城的命令,我们皇命在身,也是身不由己。只是破城之日,还请你们善待城中的百姓。”

这位官员很明白,镇江是守不住的,但是他也不能做主投降。

这位官员的话尚未说完,旁边一位身着鱼尾服的锦衣卫开口说话了,他指责哪位官员:“你说的什么话?难道想投降不成,你敢背叛皇上,我就杀了你!”

他又指着张教官说道:“休要啰嗦,再不走我就杀你!”

旁边有人劝说: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这位锦衣卫说道:“斩使以示威!”

说着就拔出刀来,众朝廷官员,赶紧阻挡,劝解。

使臣的目的已经达到,该说的话都说了,于是张教官也就退出城,返回了江北。

九月二十五日早晨,做好了攻城准备的国防军,首先出动了战船,战船距离镇江城六七里之外就停了下来。船只上配备的气球也升起来了。

这里的江面宽度就有六七里,官军岸边的火炮都打不了这么远,他们停在了安全距离以外。

今天国防军打算用西洋战舰上的火炮击毁城墙。这种改造的火炮多数是80毫米口径(每一侧有四到六门炮),射程八里。每一艘西洋战舰上还有一门120毫米火炮,射程12里。西洋战舰吨位大,排水量都在一千吨左右。船身平稳,火炮也就打得准。

“轰!轰!”

炮声震天,终于开炮了!两艘西洋战舰的十几门大炮顺序开炮。

战舰上的大炮尽量不要齐射,而是顺序射击,这是为了避免过大的冲击力造成船只过分的晃动和颠簸。

十几发炮弹先后飞奔城墙上选定的一个点。80毫米的炮弹还夹杂着120毫米的炮弹,只是一轮炮击,20多米宽的一段城墙就被掀掉了一米多高,威力惊人。

古代的城池都不是很大,像镇江这种重要的城池,边长也不过四五里,城内又没有高大的建筑,所以,城内的人也都能看到城墙被炮击的情况。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城墙就被掀掉了一截,城头上守卫的士兵就不要说了,都被炸飞了。城中的官兵们无论在哪个位置都能看到这个情况。哪一个人都要想一想,这城能守住吗?

官军在城墙上就有火炮,但是,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火炮能打多远,现在的距离他们没有还手之力。

这种老式的舰炮的缺点就是发射速度慢,一分钟打一炮,但是比红衣大炮三分钟打一炮还是快一点。

一分钟后,下一轮炮击又开始了,城墙又被掀掉一米。城墙也不是那么牢固的,在强力的打击下,这一段已经是摇摇欲坠了。恐怕经不住几炮,城墙就会坍塌。

城里顿时开始混乱了,原本就信心不足的守军,只是在督战队的督促之下勉强守城,这一来全部军心动摇。督战的锦衣卫也不是瞎子,他们也能看到即将坍塌的城墙。

国防军的气球观测员看到,镇江城东南侧的城门终于打开了,不断的有一群一群的人涌出了城门,距离太远,看的不是很清楚,但是从旗帜判断,起码有一部分是官军。就是

说部分官军、官员开始逃亡了。

国防军还是不紧不慢的轰击城墙,他们不着急,最好用这种方式逼退官军,避免过于激烈的攻防战,这对大家都有好处,毕竟都是中国人,伤亡还是尽量的减少。城墙毁了还能重建,人死不能复生。

终于,那一处城墙经不住反复的轰击,轰然一声倒塌了很长的一段,炮击这才终止下来。据气球观测员估计,退出镇江城的军民已经有三四千之多,城中即便有守军也不会多了。

在两艘护卫舰的掩护下,登陆母船出动了,那上面有一个连的陆战队,后面跟随着两艘武装商船,都满载着士兵向长江对岸行驶过去。

其实这里有码头,武装商船同样可以靠岸。之所以使用登陆艇,是为了以防万一,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城墙上官军的火炮始终没有开炮,估计他们知道反抗毫无意义,或者开炮的人都跑光了。

接下来太顺利了,士兵登陆,从豁口处占领城墙,后续部队入城。官军的确还有不少,都是本地的卫所兵,这里是他们的家,他们能到那里去?他们与国防军也有多年的来往,有的还很熟悉,因此,他们并不惧怕国防军,他们选择留下来,交出武器,投降!

国防军只是打了一批炮弹,炸毁一段城墙,兵不血刃占领了镇江城。

这一次占领与以往长江沿岸开辟航路时完全不同了。国防军入城后,立即发告示,实行军管,上报大都督府,请求调配官员。同时对于周围的府县全部占领,解除官方的、非官方的一切武装,并开始筹备组建地方武警部队,建立警察局,保安镖局,稳定地方。

北部的占领徐州之战也同时打响,山东的第三师也顺利的占领徐州(类似的战斗从略)。

有了徐州、镇江两地的呼应,国防军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长江以北的直隶地区也就陆续被占领,这一段运河航运重新开通。

从镇江到上海,同样被陆续占领,并且与浙江连成了一片,现代属于江苏省的这一片地区,就只剩下了南京周围还在朝廷的手中。

国防军没有对南京采取进一步的军事措施,还是顾虑到影响,怕震动太大,担心民心不稳。因为,毕竟新朝尚未建国,新皇尚未登基。大明的皇帝还不能一下子就废除掉。

联省的政策变化还是有的,例如:在报纸上公开宣布,从现在起,联省终止对朝廷的纳税,终止对朝廷军火工厂的援助,终止对朝廷的粮食援助。

粮食的一项,该收获价格之战的成果了,朝廷一方的农业已经严重的退化了,大批的田地荒芜,现在秋收已过,距离明年的夏收还有半年多,联省的粮食贸易一中断,朝廷一方立即就会进入严重的粮荒。仅此一项就足以摧垮朝廷,用不着大动刀兵。

还有一项政策变化:在联省的范围之内,还有大明的数十位朱姓的王爷,从现在起,联省不再承认他们的王爷地位,王爷的名号不能再用了。当然联省也不会没收、清算他们的财产,他们就等同于民间的地主士绅。他们的王宫就变成了私宅,还是他们的产业,但是失去了王府的地位。如果有罪行,那是另一个问题,有律法,有法院,自然会秉公办理。

联省对于王爷们的措施很温和,这就避免了大规模的反抗,同时这也是按照联省的律法,依法办事。

--- 第538章完 ---

(本章完)

卷六:杨威天下_第474章:谷贱伤农卷一:藏龙卧虎_第40章:打靶场上卷二:初露峥嵘_第78章:气球的威力卷一:藏龙卧虎_第3章:起步(修改)卷三:崭露头角_第171章:大海战(二)卷五:纵横天下_第336章:册封哲布尊丹巴卷四:九州风云_第284章:占领川北卷六:杨威天下_第453章:高等级婆罗门卷七:巍巍中华_第571章:靠山吃山卷二:初露峥嵘_第132章:收复台湾(一)卷六:杨威天下_第490章:李定国述职卷二:初露峥嵘_第100章:水利是农业之本卷二:初露峥嵘_第145章:占领金门卷七:巍巍中华_第531章:火攻卷二:初露峥嵘_第96章:水火无情卷六:杨威天下_第505章:草原烽烟又起卷四:九州风云_第301章:杀富济贫卷六:杨威天下_第432章:入山西救灾民卷三:崭露头角_第153章:斗智斗勇卷一:藏龙卧虎_第15章:火烧海盗船(二)卷一:藏龙卧虎_第30章:新产品卷三:崭露头角_第202章:官军变强盗卷六:杨威天下_第458章:述职续卷七:巍巍中华_第566章:山西修铁路卷二:初露峥嵘_第113章:攻克萨尔瓦多城卷三:崭露头角_第233章:琉球卷四:九州风云_第255章:跋扈的太监卷五:纵横天下_第349章:就任督军卷三:崭露头角_第152章:东北的疆界卷三:崭露头角_第164章:朝鲜军收复江界卷六:杨威天下_第482章:绥查之变卷五:纵横天下_第407章:遭遇战卷五:纵横天下_第409章:包围之势卷六:杨威天下_第471章:开辟雅江航路卷七:巍巍中华_第536章:遭遇战卷二:初露峥嵘_第73章:备战卷三:崭露头角_第196章:西路分兵卷四:九州风云_第287章:占领北九州卷五:纵横天下_第401章:济宁北接驾卷六:杨威天下_第448章:锡兰府卷四:九州风云_第322章:首战岳西军卷四:九州风云_第292章:栈道上的战斗卷三:崭露头角_第234章:灭了一个船队卷二:初露峥嵘_第63章:遵化战的攻略卷三:崭露头角_第169章:舰队奔袭广州湾卷四:九州风云_第260章:浦口剿匪卷三:崭露头角_第239章:李岩是何人卷三:崭露头角_第196章:西路分兵卷四:九州风云_第293章:醒悟的太晚了卷五:纵横天下_第382章:安定北疆的要诀卷六:杨威天下_第462章:钢索斜拉桥卷五:纵横天下_第394章:北海道的内斗卷三:崭露头角_第151章:粮食之战来势汹汹卷六:杨威天下_第460章:长远布局卷六:杨威天下_第466章:以毒攻毒卷三:崭露头角_第154章:背水一战卷二:初露峥嵘_第115章:闻香教余孽许汤卷五:纵横天下_第345章:要精于计算卷五:纵横天下_第372章:进军雅安卷六:杨威天下_第474章:谷贱伤农卷二:初露峥嵘_第89章:布局永平府卷六:杨威天下_第488章:朝廷的转机卷三:崭露头角_第194章:奇怪的战争卷六:杨威天下_第507章:刺杀卷六:杨威天下_第462章:钢索斜拉桥卷二:初露峥嵘_第107章:政治平乱卷四:九州风云_第290章:兵至汉中卷三:崭露头角_第172章:大海战(三)卷六:杨威天下_第447章:科伦坡会谈卷五:纵横天下_第367章:转机卷七:巍巍中华_第543章:富饶的康南省卷六:杨威天下_第443章:愤怒卷六:杨威天下_第503章:新年晚会卷五:纵横天下_第385章:福王朱常洵卷三:崭露头角_第177章:河南的改革步伐卷二:初露峥嵘_第61章:建设舟山卷三:崭露头角_第152章:东北的疆界卷二:初露峥嵘_第81章:救援赵率教(三)卷三:崭露头角_第207章:王朴台南之行卷六:杨威天下_第443章:愤怒卷三:崭露头角_第219章:金兰湾卷七:巍巍中华_第550章:又一个圣亲王卷六:杨威天下_第502章:南京的改革卷二:初露峥嵘_第77章:平原游击战卷三:崭露头角_第154章:背水一战卷五:纵横天下_第361章:秦良玉(续)卷三:崭露头角_第198章:意外的战斗卷五:纵横天下_第405章:想亲征不容易卷二:初露峥嵘_第66章:后勤准备卷六:杨威天下_第428章:衙门装电话卷七:巍巍中华_第545章:和平取襄阳卷七:巍巍中华_第539章:粮荒卷一:藏龙卧虎_第22章:过大年(二)卷七:巍巍中华_第573章:进军苏伊士卷五:纵横天下_第337章:向雅库茨克前进卷三:崭露头角_第170章:大海战(一)卷五:纵横天下_第338章:阚城谋略卷四:九州风云_第319章:辽宁怎么了?卷四:九州风云_第250章:占领宜昌卷七:巍巍中华_第534章: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