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唯有尽人事听天命

明朝不比后世,在后世资产转移很容易,可是在大明,特别是像锦衣卫这些高官,他们就不容易了。

几百两哪怕几万两银子都不好调查,可是一旦涉及几十万两银子,那调查起来就容易多了,程世杰一直敢向高起潜行贿,因为高起潜超过一大半的家产,都存在辽东银行里,留着吃利息。

现在这个年头不像太平时期,有钱人可以买地,现在买地倒是容易,关键是土地价格在贬值,就像后世的房价走低的时候,除非是刚需买房,否则炒房族绝对不会出手,很容易砸手里,现在大明没完没了的天灾,不是旱灾,就是涝灾,要么蝗灾,十年种地八年欠收,根本就不赚钱。

至于说骆养性收的银子,都记着账呢,将来有机会一起清算。顺便会把骆家几代横征暴敛的银子抄过来。

崇祯皇帝每年都为国库的银子发愁,他不知道的是,他身边的几个宦官,无论是王之心、曹化淳、还是高起潜,哪一个不是身家几十万上百万银子?高起潜这货全部家当算起来,绝对不下两百万两银子。

程世杰判断的其实错了,最先出问题的其实是甘肃,平心而论,甘肃出问题,跟内阁大佬们的关连还真不大。

因为是准葛尔人入侵的兵力多达二十余万,二十余万大军如同蝗虫过境,他们吃光了无数村庄,喝干了无数河流,吞并了无数部落,最终以巨浪吞河之势杀入河西走廊。

这个新任甘肃巡抚刚刚到任不到三个月,上任巡抚张应辰因为流寇冲州撞府,州官被杀,肯定要被问责。于是,这个当了一年六个月的甘肃巡抚张应辰被罢官了。

巡抚虽然是一个肥差,可是像贵州巡抚,甘肃巡抚,以及辽东巡抚这些巡抚其实是烫手山芋,有后台有关系的人,根本不愿意去,愿意去的资历也不够,而汤道衡,字平子。汤三才子。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南昌、东昌知府,有吏才。

他在担任东昌知府期间,宋献策造反,大顺军在攻破兖州府后,就进攻东昌府,东昌府被攻克,汤道衡因而被罢官。

结果汤道衡没有押到京城,就遇到甘肃巡抚张应辰被罢官,偏偏朝廷找不出甘肃巡抚的人选,这个倒霉蛋汤道衡就被踢到甘肃,担任巡抚,而且没有被处罚,反而官升一级,就这样汤道衡到甘肃担任巡抚。

汤道衡在东昌府的时候,被宋献策的大顺军攻破府城,那是因为无人可用,可问题是甘肃镇拥有三万八千余名兵额,实际也有两万七千余人马,在得知准葛尔大军入侵的消息后,汤道衡下令甘肃镇精锐尽出,于武威战准噶尔大军。

甘肃巡抚汤道衡在武威布防,本来这样的部署也没什么错处,武威乃兵家重镇,往南是连绵的雪山,往北是无边的沙漠,想要进攻兰州,武威是必经之地,面对来自西北的威胁,守兰州必守武威。

但是坏就坏在汤道衡这家伙不知道是不是吃错药了,居然在关键时刻想着逃跑,准噶尔人能跟清朝对抗两百年,自有他们的过人之处,论士卒的服从性和吃苦耐劳,论统帅与将领之间的默契,都堪比成吉思汗时代。

在准噶尔大军抵达武威城下时,准葛尔大军树起打造的投石机,还是缴获的大炮,对准武威城狂轰滥炸,然后又组成足足四五万挟裹的部族军,这都是西北各部的部落,他们本来就是炮灰。

四五万炮灰在准葛尔人的驱赶下,如同蚂蚁般攻城,明军依据城池,给这些部族军造成大量的杀伤,短短几天时间,城下的尸体就累积几米高。

看到如此惨景,汤道衡害怕了,他其实完全可以不抵达前线,这样以来,前线的士兵并不知道巡抚大人在哪里,自然会坚决抵抗,可问题是在关键时刻逃跑,对士气打击很大。原本几天的进攻,准噶尔人又是远道而来,早已人困马乏,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偏偏这个汤道衡不知道脑袋怎么想的,居然想着逃跑,他在一千余名骑兵的护卫下出不过十几里,就遇到了准葛尔人的包围,汤道衡看到密密麻麻的准葛尔骑兵吓得大叫道:“快撤,撤回城!”

这些甘肃镇骑兵以寡击众,本来就底气不足,被汤道衡这么一嚷,本来就低迷的士气一泄到底,纷纷扔下武器夺路而逃,兵败如山倒。一千余骑兵出城,不足一百人回城,这时准葛尔人也本着炮灰不是人的原则,继续驱赶着部族军攻城,当尸体密密麻麻堆积在城墙下,形成一道缓坡。

这个时候准葛尔人杀上城墙,在攻进威武城后,准葛尔人在城中大开杀戒,无论百姓被屠杀,两万七千余名甘肃军仅八百余步骑逃出武威城,七万多名武威百姓,更是十不足一,仅三四千人逃到兰州。

刚刚抵达大同镇还没有来得及喘口气的赵文才就听到了武威失守,准葛尔大军席卷而来的消息,赵文才无奈之下,只好对身边的蒙古籍出身千总乞颜道:“乞颜!”

乞颜现在已经改成了戚颜,用他自己的话说,他非常崇拜戚少保,跟戚少保姓,认戚少保为祖宗没有问题。

对于乞颜,不,戚颜的逻辑,谁也没有办法反驳,毕竟,无论是蒙古人改姓入籍还是女真的改姓入籍,程世杰都是欢迎的。

扈尔奇改姓胡,成为胡二奇,乞颜成为戚颜同样也没有问题。

“请将军示下!”

“从大同到兰州至少两千里,哪里是骑兵,想要抵达也不容易!”

戚颜道:“我部战马全部换成铁蹄马,末将可以在五天内抵达兰州!”

铁蹄马是蒙古马中的佼佼者,蹄质坚硬如铁,不用钉马常也能在遍地碎石的鬼地方飞奔而不必担心会受伤,它耐力与爆发力并存,在大草原上一昼夜疾驰四五百里那是轻松加愉快。

赵文才道:“好,我给你三千匹铁蹄马,这一次你们一人三马,昼夜不停,尽管可能掩护兰州百姓撤下来!”

甘肃镇主力尽失的情况下,想要守住兰州几乎不可能,可问题是,准葛尔大军太多了,如果赵文才麾下骑兵尽数驰援兰州,非常困难。

首先是他们这些人骑兵的骑术,远不如蒙古人,其次是他们没有超远距离行军的经验,不到两万人困马乏的骑兵抵达兰州,还不一定能打得过准葛尔人,想要打败准葛尔二十万大军,至少集结四五万宁海军,还要有充足的弹药。

可问题是,现在这一切都不现实,相害相较取其轻,唯一的办法还保人命,人活着,家园毁了可以再建,失去的城池,还可以夺回来。

“末将有一个要求!”

戚颜知道这是他的一个机会,如果完成这个任务,他和他的族人就可以完全融入宁海军这个集体中,虽然属异族投靠,他的待遇,远远不如胡二奇,因为胡二奇的族人大都分到了土,还分到的房子,分到了工作。

不用在天寒地冻的冰天雪地里放羊,也不用吃沙子,冬天可以住在温暖的大房子里,不愁吃,不愁喝。

“你说!”

“我要我的族人,归化入籍!”

“本将军没权作主,不过本将军可以替你求情,如果大帅不同意,本将军把我自己的,分给你和你的族人,本将军的地不算多,如果换到吕宋那边,你的每个族人可以分二十亩!”

“谢将军!”

戚颜朝赵文才跪下:“将军,末将保证完成任务,如果完不成任务,我就死在兰州!”

“拜托了!”

……

当兰州的情报,送到程世杰手中的时候,程世杰也感觉棘手了。宁海军可以投入到长城防线战场上的部队不多,只有骑兵部队可以机动,可问题是,他距离兰州三千多里,就算是宁海军每天日行百里的速度,那也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一个多月的时间,程世杰不敢想象,光靠兰州军民,怎么可能守得住?

现在唯一的希望,只能寄托在三边总督洪承畴身上了,好在不幸中的万幸,洪承畴似乎没有与朝廷中大佬有过份的接触,他收到朝廷中信件锦衣卫都有备份。

事实上,洪承畴对于朝中大佬的面子,他可不是随便给的。因为洪承畴自己就大佬,他现在还不想进入内阁,陷入那个烂泥潭里,被温体仁视为逆鳞的内阁位子,洪承畴还真看不上。

正如程世杰猜测的判断的那样,那帮文臣影响力最大的其实在宣府东路,其次是大同镇,对于甘肃、宁夏的影响力更小,现在的三边总督洪承畴加了兵部尚书和太子太保衔,在他的经营下,三边军队还算拥有不错的战斗力。

而且洪承畴对下面的将领控制极为严格,一旦越过他,与朝廷大佬搭上线的将领,别说升官,肯定会被洪承畴先收拾,升官没门,洪承畴会找个机会阴死对方。原神木参将艾万年,这个家伙是武举出身,升为神木参将,随后升为副总将。

因为他走的是兵部尚书张凤翼的门路,于是,在崇祯八年五月,洪承畴命令艾万年与与副将刘成功等率三千人马与李自成交兵。在宁州襄乐镇甘家寨陷入重围,战败身死。

平心而论,艾万年也算是大明忠君爱国的将领,可问题是,只要跟洪承畴不对路,那就没有好下场。

程世杰给洪承畴写了一封言辞诚恳的信,希望洪承畴能够大局为重,并且向洪承畴表示,为了表示他的诚意,向三边军队免费赠送精钢铠甲八千副,弩机两万具,横刀和长枪各一万支,足够洪承畴用这些装备武装三万军队。

写完信后,程世杰望着孟恩道:“孟恩,白河河畔防线暂时无忧,本帅实在不放心河套那边!”

看着洪承畴没有理会朝中大佬,程世杰也可以推断出,那些内阁大佬在发现走上层路线走不通,那就走中下层路线,收买官员士绅,在他们的策应下,虽然说三边军官都不敢惹洪承畴,可是他们明着不敢反,却敢暗地里使着小手段,比如说,该运输的粮饷,延迟运输,原本还能守住的关口,因为断粮不得不撤退。

这样以来,三边的形势瞬间紧张起来。

然而,事实上,兰州军官也被武威城被屠给吓坏了,他们都知道两条腿的人跑不过准葛尔的骑兵,仅仅兰州卫残部兵力不过一千八百余人,不过兰州卫经过多年发展有一万五千余军户,带领全城军官居然爆发出了极强在战斗力。

在兰州卫指挥使在武威阵亡以后,兰州卫指挥使司全军覆没,兰州卫指挥佥事张继武募集军士,率领四千余孤军苦守兰州。

在很快兰州粮食陷入危机,他们就喝着血水,嚼着树皮草根凭坚城死守,炮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石头扔完了就把房层的砖头拆下来往敌军脑袋猛扔。剽悍的西凉子弟在墙上与准噶尔人短兵相接,杀得血肉横飞。

张继武将一千八百精兵分成四队,哪里出现缺口就往哪里墙,准噶尔人昼夜围攻,数次冲进城里,又被打了出去,城里城外都是死尸枕籍,一层叠着一层,其惨烈程度无法形容。

准噶尔人十几万锐气方张的大军四面围攻,精兵强将尽数压上,一次次被张继武和兰州军官击退,一次次被张继武压制。

这场实力悬殊之极的血战持续了整整二十天,准噶尔人在付出了死伤三万人的惨重代价之后,终于兰州城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兰州的援军到了,毫无防备的准葛尔大军被戚颜所部轻易突破,抵达兰州城内,而此时,兰州城里只剩下几百名又累又饿,连站都站不起来的伤兵了。

一千八百残兵死伤殆尽,兰州百姓青壮也死伤万余,好在宁海军的到来,给了兰州军官极大的信心。

戚颜朝兰州军官说了一个谎言:“宁海军统领程世杰,率领大军正在火速赶来,他们已经抵达大同……他们是先头部队!”

戚颜带到兰州的不仅仅是信心,还有三千多匹铁蹄马,要知道宁海军总共铁蹄马只有六七千匹,可是为了让兰州军民守下去,只能咬牙杀马充饥。

孟恩道:“大帅,把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他们调过来!”

“调他们过来?”

“他们本是陕西人,对于陕西有着本能的依赖,面对蒙古人进攻,他们肯定会出死力,而且那些老贼……”

“不,经过小日子之战,他们已经不是贼了,是咱们自己人!”

程世杰道:“以后说话要注意,影响团结的话可不要说了!”

“是,大帅!”

孟恩道:“辽东方面现在有周总参谋坐阵,加上有张裕张大将军,建奴翻不起浪,可是现在大帅您最缺的就是擅长使用骑兵的将领,赵文才赵大将军虽然能力不错,他只是一个人,难以兼顾周全,末将认为,可以调孙可望他们参战!”

程世杰其实内心里不喜欢孙可望,纵观孙可望的一生,他先是跟着张献忠四处征战,在张死后因欲求不满而反叛,失败之后降清,出卖了永历朝廷,最终导致了永历政权被清军彻底消灭。如果不是他的叛变,清军未必就能这么轻易地打败永历,而历史可能就会彻底改变了。

但是不可否认,孙可望这个家伙能力很强,他能被收为张献忠的养子和他再战场上的勇猛表现是分不开的。他再战场上勇敢,又不失机灵,每次遇到敌人总能沉着应对,化险为夷,在军中享有“一堵墙”的称号。

等到张献忠在一次战斗中中箭而亡之后,孙可望成为了事实上的军队首领。他率领着起义军南下,在贵州轻取了当地的武装力量,之后又进入云南,平定了沙定州的叛乱。就这样占领了整个云南和贵州。之后又确定了“联明抗清”的策略,归顺了南明朝廷。

在云贵那样艰苦的环境中,孙可望居然还能扒拉出二十余万大军,孙可望打出了“共扶明室,恢复江山”的口号招揽人心,获得云南绝大多数地区的原明势力的支持,顺便打击地方反叛土司,得以云南建立了稳定的政治基础。

其次就是进行土地改革,虽然和云南旧官绅合作,但在经济上则不遗余力的打击他们的经济基础,把清整出来的沐府庄田、被侵占的卫所军田乃至少沙定州等反叛土司占据的土地全部改造为按章纳税的民田。

另外孙可望还在云南兴修水利,发行铜钱,开发盐井,整治贪腐,短时间让云南经济得到恢复的同时还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日后北伐奠定了基础,这些成果以至于吴三桂到了三藩之乱的时候还享受到。

在后世,甚至有人戏称孙可望为孙内政,这个打仗和内政都是一把好手,至少说,随着孙可望的投降,南明局势瞬间崩盘,也足可以证明,孙可望的能力。

能力虽然好,可是人品却不行。然而,问题是,程世杰现在无人可用,陈大勇在大员,刘庆松在吕宋,沈明遇准备南征安南。吕宋那边正在清除计划的关键时刻,一旦撤回吕宋驻军,吕宋那边肯定会死灰复燃。

现在没有办法了,只能延迟安南战略。

程世杰想了想道:“传本帅命令,原计划安南军团即可北上,安南军团以沈明遇为首、孙可望为副,李定国和刘文秀次之。”

然而,让程世杰没有预料的是,他调宁海军安南军团北上抗敌的调令,在兵部却被卡住了。

温体仁表示,现在局面一切良好,程世杰调动五六万大军北上,意欲何为?

崇祯皇帝倒是没有偏听偏信,不过他其实也有些不安,毕竟在崇祯皇帝眼中,宁海军可以打败建奴,那五六万名建奴可以杀得二十多万明军畏敌怯战,那岂不是意味着,程世杰的大兵也有能力危机京师?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派王承恩而是询问程世杰。

“王公公,你怎么来了?”

“哎呦,我的好国公唉,你知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好事?就因为你,整个京城都吵翻了!”

程世杰一头雾水:“本帅干了什么,让京城起了这么大的风波?”

“你要调宁海军五万精锐北上,这事,干得可谓惊世骇俗,京城能不吵,不闹么!”

程世杰感觉莫名奇妙:“这有什么好吵的?蒙古几十万大军南下,现在从宣府东路,再到大同,甚至包括甘肃,已经打成一团乱麻,武威已经失陷,甘肃十六城尽管被屠,都火烧眉毛了,调宁海军北上怎么了?如果不是怕李自成死灰复燃,本帅还想调天雄军北上呢!”

王承恩一脸惊讶:“局势这么严峻?”

“比这你想的更严峻!”

程世杰将接到的军情放在王承恩面前。

王承恩看到以后,良久无语:“这……怎么会这样?”

“漠北遭遇罕见雪灾,哈气成冰,他们漠北蒙古人活不下去了,只好南下求活,千百年来,不都是一直这样吗?”

程世杰苦笑道:“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王承恩道:“可是,理是这么个理,但是有人就是看不到!他们疯了似的反对,口口声声说国公有不臣之心,国公爷此举有造反的嫌疑,要国公进京,御前自辩!”

程世杰眸中迸出一丝怒意:“又是那帮言官干的好事?”

“不仅仅是那帮言官,连王应熊、吴宗达都闹开了。唉,当道诸公的私心啊,真是太重了!”

王承恩苦笑道:“那些言官说,正是因为你们这些武夫狂妄自大,穷兵黜武,妄开战端,招来蒙古人和建奴疯狂反扑,国事何至于败坏至此!如今大厦将倾,大明危如叠卵,如今杀程世杰,与蒙古和建奴议和……”

听到这话,程世杰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什么是颠倒黑白?

什么是指鹿为马?

这就是。

程世杰藏在袖子中的拳头已经捏紧:“那陛下怎么说?”

“皇爷还是支持国公爷的,否则就不会让咱家亲自跑一趟了。”

王承恩说到这里,他露出欣慰的笑容:“皇爷派国公爷驻守九边,真的是选对人了。”

程世杰变得有些忧虑:“唉,如果陛下能一直信任下官就好了,只要给本帅两年年时间,本帅完全可能整个西北,包括蒙古草原稳定下来!”

“天威难测,谁也不知道圣眷能否长久,唯有尽人事听天命而已。”(本章完)

第465章 极端社会问题第370章 把死马当活马医第372章 老子蜀道山第188章 乐安公主女凭夫贵第58章 咱们有人质咱怕啥第11章 搅黄孔有德的好事第206章 辽南土地改革试点第486章 大明工业帝国第403章 腰带断了砒霜苦第306章 用舰炮轰斩首算谁的第65章 提高弩机生产速度第129章 草台班子搭起来了第144章 程世杰是想学刘寄奴第181章 关键时刻掉链子第30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第4章 眼泪才是最关键的第288章 程大公子被上了一课第62章 向心力是怎么凝成的第241章 完蛋了我要破产了第163章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第442章 不臣之心昭然若揭第281章 皇后凤驾驾临辽东第288章 程大公子被上了一课第178章 你就不怕功高震主第323章 以其身之道还施彼身第151章 这死太监想搞事啊第409章 比剥皮充草更狠第56章 那场面妙不可言第489章 送给程世杰的礼物第195章 最终还是禽兽不如第318章 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第216章 杀进去不留活口第6章 先吃饱有力再赚钱第454章 提前到来的金融危机第77章 孔有德就要成精了第431章 闹剧是时候结束了第317章 大金幸亏没有南下第389章 一不小心打崩了第466章 实力决定地位第41章 一步登天第416章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第407章 给崇祯戴了绿帽子第120章 陈子龙还有来的必要吗第317章 大金幸亏没有南下第133章 有实力就掀桌子砸锅第89章 判断失误建奴来了第449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170章 一炮腰斩莽古尔泰第369章 崇祯也给程世杰封王第59章 宁海军的唯一短板第79章 集结部队我要报仇第127章 辽南发展的良性循环第312章 狂犬军团的用处第172章 多尔衮你要振作起来第322章 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第387章 理想中战争的样子第13章 第一个效忠的属下第252章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149章 把建奴留下来肥地第85章 崇祯皇帝上坟哭错人第119章 程世杰的大手笔第229章 赶鸭子上架提前决战第383章 帝国落日血色黄昏第349章 主宰自己的命运第300章 西班牙人的代理人战争第6章 先吃饱有力再赚钱第368章 封程世杰为辽王第175章 他必须给银子面子第202章 缠足罚得倾家荡产第315章 平静的日子到头了第435章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第55章 可以组建炮兵部队了第378章 如此栋梁大明焉能不亡第258章 我等拜见夫人第100章 朕的赵子龙好样的第1章 欢迎收藏第455章 被文明遗忘的土地第179章 明军满饷不可力敌第445章 必须强烈抗议第125章 杀人容易善后很难第179章 明军满饷不可力敌第444章 给这块地换个主人第333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第440章 美洲大都督第44章 格局打开天下自来第302章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第260章 火龙出水废物利用第288章 程大公子被上了一课第474章 用大炮给他们回复第385章 建奴的好运气到头了第7章 用金子来试探人心第231章 郑芝龙无比的憋屈第14章 登州卫右千户副千户第371章 绝地反击反方向突围第292章 山东兖州星火燎原第180章 他们敢死本帅就敢埋第177章 建奴最后的援军第228章 驸马外面有人了第227章 请接受我们体面的投降第111章 没钱了咱们就去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