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在本帅面前颤抖服从

北京,紫禁城。

夜色深沉,灯火闪烁,崇祯皇帝坐御书房里,一言不发,沉默地看着奏折,周围伺候的宦官们大气都不敢喘,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怪异气氛。

漠北大雪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数十万大军入侵大明,这场从河西至河东绵延两三千里的长城防线上,狼烟四起,可以说是举国瞩目。

现在蒙古大军距离京城最近的,就是土谢图汗部的大军,现在已经打进了顺天府境内的密云县,距离京城仅仅一百多里,大家都提心吊胆,生怕明军一不留神,又打了个大败仗。

崇祯更是万分关切,让兵部一有消息就以最快的速度上报,万万不可耽搁,长城防线那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焦虑不已。

不幸中的万幸,程世杰还算争气,初到九边总理,便帮助宣府东路挫败了里应外合一举破城的阴谋,虽然乔兆林弃城逃跑,但是这个口子,却被程世杰堵上了。程世杰随后将乔兆林九边示众,随后接手了宣府东路、以及九边战场的指挥权,宣府东路守得跟个铁桶一样,任凭蒙古江大军怎么攻都啃不动分毫,相反还一次次损兵折将,隔三差五的就有一批首级送过来,而且每一次都不在少数。

起初,在靖安堡失陷以后,蒙古大军冲进密云县境内,崇祯皇帝也是非常紧张,好在程世杰率领宁海军顶了上去,五千余名宁海军步兵,硬是顶着数万蒙古大军的进攻,而且隔三差五,把斩首的首级送到京城。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兵部就收到了将近两万级首级,不用说,这段时间,崇祯算是松了口气,程世杰顶在前线,而且是游刃有余!

但朝中大臣可不是这样看的,他们一个劲的指责程世杰畏敌避战,拥有这么多精兵却只敢被动防守,不敢出去跟蒙古人去打,白白糜耗粮饷!

那帮大臣一口气推荐了好几位将领,拍着胸口保证他们推荐的人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比起程世杰那个缩头乌龟来强了十倍,只要用了他们推荐的人,保证能叫蒙古大军有来无回!

这些话说得非常漂亮,问题是崇祯皇帝已经不是刚登基时的那个随便忽悠两句便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毛头小子了。他可没有忘记当初得知蒙古大军四十万人马南下的时候,那些文武百官噤若寒蝉,纷纷扬言要放弃长城防线,南下京城时的丑态,那时何曾有一个人出来给他出过主意,分担一点压力?

现在好了,程世杰稳住了局势,而且小有斩获,马上一个个全跳出来要抢功劳了!对于这种人,崇祯皇帝的态度就是:意见接受,一切照旧!

他虽然生性多疑,但一旦信任哪个人,那就是百分之百的信任,不会轻易动摇的,比如说当初的袁崇焕。现在他对程世杰的信任不比袁崇焕少,甚至,跟那个扬言“五年复辽”的书生相比,憨厚老实、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程世杰得到的信任更多。

虽然说崇祯皇帝对打仗的事情也不是很懂,反正王承恩带回了程世杰的话,这样耗着对大明有利,那就耗着吧。

然而,让崇祯皇帝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太原镇失守,十数万蒙古大军正在沿着太原各关口,一路南下……

这个消息,朝堂更是像往沸油里浇了一瓢水,瞬间炸开来了。

崇祯皇帝目瞪口呆,他想不通好好怎么就失守了呢?

作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更是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他仿佛像是踩着尾巴的猫,瞬间跳了起来:“陛下,程世杰误国啊,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程世杰身边九边总理,边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总理;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力,束手无策,误在枢部,臣有罪,请陛下治臣死罪!”

温体仁率先承认自己作为枢辅的责任,请崇祯皇帝治罪。

这下崇祯皇帝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然而,吴宗达却出列道:“请陛下下旨,将程世杰撤职,将九边军务交由五省总理卢象升接手,调天雄军北上,坚守边城,万万不可出战,蒙古数十万大军,来去如风,与他们野外野地浪战就是找死啊!”

群臣纷纷跪下,连连叩头:“请陛下马上下旨撤了程世杰的职!”

崇祯心里也十分惊慌。宁海军是他手中最可靠的部队了,如果败了,那他就一无所有了!程世杰是怎么回事?

怎么能把太原丢了?

崇祯皇帝犹豫不决,把目光投向徐光启。

在崇祯皇帝眼中,徐光启是大明惟一知兵的阁老,毕竟,徐光启门下不仅出了程世杰,还出了漕运总督孙元化,孙元化也算是大明数得着的名将。

“徐阁老认为如何?”

徐光启现也一脸迷茫,事实上他并没有接到太原是如何失守的。他就问道:“太原镇三道六十四堡,固若金汤,何以会失守?”

吴宗达手捧着奏折道:“山西抚府宋统殷上奏,太原镇总兵谢志良畏敌怯战,见蒙古大军来势凶猛,不思抗敌,丢十数万太原军官逃跑,现不知所踪,故而,太原失守……”

王应熊看着崇祯皇帝迟疑,又接着道:“请陛下下旨,撤程世杰的职,择良将御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缘由,反而松了口气。

因为像太原总兵级别将领逃跑,这并不是第一次,更不是唯一,事实上大凌河之战中,如果不是吴襄率先逃跑,何至于功败垂成?原昌平镇总兵尤世威逃跑过,把满桂给坑死了,马世龙也逃跑过,保定刘策也跑过,包括兵部尚书张凤翼也跑过。

如果说没有弃城逃跑的将领,崇祯二年,皇太极就进不了关。

这种事情处置最严重的,不过是罢官,可问题是程世杰现在负的只是领导责任,按说九边总理和孙承宗的蓟辽督师这种级别的高官,不可能直接问责,怎么说程世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问题是,群臣激愤,跪了满满一地。

崇祯皇帝默然良久,无奈之下道:“朕得再想想……先退朝吧!”

说完,不等群臣行礼便走了出去,他确实得好好想想。

然而,温体仁、吴宗达、王应熊却满脸笑容。

徐光启看着三个老狐狸的样子,就知道事情肯定有猫腻,可问题是他身子太差,是个人都看出徐光启没有几年活头了,而且他还崇尚西学,搞得门下也就小猫两三只。

崇祯皇帝有些怂了,却给了吴宗达等人信心,他们相约好,开始弹劾程世杰,这一次弹章连上,崇祯皇帝刚刚走进御书房,后脚,两个小太监就搬了满满一大箩筐奏折。

“这是……”

“回禀皇爷,这些都是弹劾海国公的奏折!”

崇祯皇帝看着这些奏折,满脸苦笑。

看来取暖不用烧炭了。

……

白河防线,望着如同黑色洪流的宁海军将士,土谢图汗衮布感觉手脚发凉,他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输了,彻底的输了。

输给已经结阵的明军,他还可以接受,老祖宗早已留下教训:“列阵不战”,这是数千年以来,中原王朝给游牧民族留下的教训。

因为汉人擅长步战,他们一直以来拥有着先进的科技,可以在科技方面碾压他们这些游牧民族。在他们祖先还在使用骨制箭镞的时候,汉人的祖先已经开始使用青铜器。在他们好不容易使用上青铜器的时候,汉人使用铁器了。

在他们进入铁器时代,汉人已经进入了火器时代,汉人拥有着坚不可摧的铠甲,无坚不摧的马刀弓弩和火器,只要汉人不断粮,不怯战,他们没有半点机会。

可是,在看着宁海军的仅仅三千余骑的骑兵加入战场,他现在想哭,蒙古传承数百年的荣光,真的要结束了吗?长生天已经放弃了他的子孙了吗?不然为什么会让明军拥有如此可怕的装备?

“我们……走!”

衮布艰难的从喉咙里挤出三个字来。

恰克图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汗王,走?现在各部还在与明军激战,我们走了他们怎么办!?”

衮布咆哮道:“激战?激战个屁,明明就是被明军屠杀!我们再不走,就要全军覆没了!赶紧让大家撤,能撤下来多少就撤下多少,我们离开这里,到呼伦贝尔去寻找新的牧场……”

恰克图满脸无奈:“汗王,我们哪儿撤?”

衮布张了张嘴巴,他想喊,想叫,想骂,却发不出声,到最后,千般愤怒,万般鄙夷,都化作一声悲怆的叹息。

让他无奈而又绝望的一幕发现了,原本勇猛的蒙古勇士,在看着明军冲过来的时候,他们不再反抗,双膝跪下,武器扔在地上,高高举起双手。

恰克图两眼红得几欲喷血,发出一声凄厉的嚎叫:“你们这个懦夫,我要杀了你们,你们不配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不配是蒙古人!”

衮布的面色惨白,声音微弱道:“没用的……赶紧逃吧,能逃一个算一个,否则我们都得死在这里……”

衮布的话说到半截,他喉咙发甜,胸口烦恶难当,一口血猛地喷了出来,这位漠北三巨头之一的土谢图汗再也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给气得吐血了!

本来,蒙古军虽然一头撞在铁板上,他们的兵力是明军的十数倍以上,然而,明军的武器装备优势,弥补上数量上的不足。

就算反败为胜是不可能的了,但如果冷静应付的话,至少可以撤出一大半的人马,明军就算想追,三千余铁骑也不大可能放手追击,他们回到草原的希望还是相当大的。

然而,他们占领的靖安堡这条后路,却被宁海军一个突袭给抢走了,前有强敌,后有追兵,当然,明军趁机发动排山倒海的攻势,白河河谷内一片血海……

越来越多的蒙古骑兵惊恐地发现到处都是明军的身影,他们只要结阵,明军的火炮就打过来,一炮炸得他们死伤一片,他们甚至连明军的影子都看不见着了。

如此绝望的形势,即便是最坚韧最顽强的人也泄气了,纷纷扔掉武器下马,一屁股坐在地上直喘粗气,冲冲杀过来的宁海军士兵嘶声叫:“我们输了,要杀要剐你们随便!”

都已经大获全胜了,宁海军士兵也没兴趣继续杀下去,冲着仍在有气无力地抵抗着的蒙古军怒吼:“不想死的话就下马投降,老子不稀罕你们这条烂命!”

蒙古籍战士则用蒙古语叫:“你们干嘛还要拼命?降者免死!”

最终,被包围在白河河谷内的蒙古军放下了武器,他们神情呆滞而茫然的看着往来奔驰的明军骑兵或步兵,想不明白自成祖之后就一直只能退缩到边墙后面,放任他们占领都个河套平原而无能为力的明军怎么突然间变得如此强悍了,强悍到他们几万人都奈何不了区区三四千步兵的程度!

这是军事理念和军事技术上的双重辗压,军事理念他们或许知道一些,但是军事技术……恐怕他们真没什么概念,所以他们当然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几万人都打不过三四千宁海军步兵的时候,就像两百多年之后的中国人不明白为什么号称拥有百万大军的煌煌大清打不过区区两万英法联军,然后又被三万七拼八凑凑起来的八国联军打到北京一样。

李定国兴奋地冲在程世杰面前道:“大帅,我们赢了!”

程世杰淡淡一笑道:“赢是必然的,战果如何?”

孟恩笑道:“初步统计,斩首至少两万级以上,还有一万多人投降!光缴获的战马足足一万五千余匹,只是非常可惜,这些战马都太瘦了,而且很多战马都废了!这战果太辉煌了……”

当王承恩带着锦衣卫的一百多骑兵来到白河战场上的时候,他看到的则是宁海军数千步骑,看押着一万余名蒙古俘虏,还有无数蒙古伤兵在痛苦地的哀嚎着。

这一次宁海军取得的战果辉煌,却伤亡却很少,不过数百名伤兵,安置起来也非常容易,宁海军的医护兵救治宁海军士兵倒不麻烦,可问题是要救治这些蒙古俘虏却非常困难,投降的一万余蒙古士兵超过三分之一都是伤兵。

更为关键的是,在他们的大营里还有将近万名伤兵,想要救治一万多名伤兵,肯定是力不从心。

他们对伤者进行分级,那些断手断脚、肚破肠流的一看就不用救了,唯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吸入乙醚,然后昏睡过去,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死神的怀抱,然后集中全力救治那些四肢健全的。

这样做当然不公平,但是不失为人道,那些伤势过重的救也救不活,只会浪费原本就紧缺的人手、药物和其他伤员救治的时间,还不如放弃,让他们死的时候少一点痛苦。

那些被弹片击伤、被刀砍伤的则集中全力救治,止血、麻醉、清洗、缝合,一气呵成,效率极高。

不过那些被弹片打进胸腔或者腹腔的伤兵救治非常困难,军医也只能拿他们当实验品开膛剖腹取弹片,然后缝合,这种手术难度极高,死亡率高得吓人,不过十几例里总有那么一两例能成功的,对于蒙古伤兵来说已经是赚了,死掉了算是理所应当,被救活就是长生天保佑。

伤得那么重,长生天都不见得能救他们呢。

直到蒙古士兵投降后,他们发现,他们老老实实按照明军的按排接受治疗,没受伤的则在明军的监督之下挖坑埋葬死者,工作虽然辛苦,但好歹能吃上饱饭。

手下留情,其实是强者的权力,一个队五十名士兵,有胆量和自信看着上千名蒙古俘虏处理尸体,打扫战场。

当王承恩来到程世杰面前的时候,程世杰已经进入了梦乡之中。

程世杰这段时间也累坏了,毕竟官职越大,责任越大,他白天指挥战斗,晚上要查看来自各地的军情军报,这里缺粮,那里缺药,还有缺少棉衣。

皇帝还不差饿死兵呢,更何况这个九边总理?程世杰虽然没有召见九边各镇总兵,但是对于一千多名参将、守备,三千多名游击,还有九镇总兵,数十个副总兵,光看他们的资料和履历,就让程世杰耗费大量的精力。

看着程世杰穿着靴子,靠在软床榻上睡着了,王承恩一脸不善的盯着大帐里的亲兵,他的眼神是真不会办事。

王承恩上前非常小心地脱下程世杰的靴子,程世杰本来就是大汗脚,半个月都没有洗脚,那味道,甭提多酸爽了。

可是王承恩却仿佛失去嗅觉一般,脱下程世杰的袜子,然后让人拿来热水,泡上毛巾,给程世杰洗脚。

王承恩的动作非常轻,程世杰的睡眠质量不错,也不算太死,可问题是,王承恩一直没有弄醒程世杰。

等忙完这一切,王承恩蹑手蹑脚的走到门外道,望着几名亲兵道:“咱家要跟在万岁爷身边伺候着,你们也学着点……”

“是是……”

程世杰的亲兵这下算是真正服气了,太监这活一般人还真干不来。

等程世杰醒来的时候,发现王承恩坐在火炉前,小心翼翼地在温着酒,泡着茶。

程世杰醒来也有些渴了,拿起旁边的茶杯一喝,居然是不热不凉正好。

当然,程世杰并不知道,在程世杰睡觉的这段时间里,王承恩已经泡了足足九次茶,热了五次饭。

程世杰发现他的手现在干干净净,自然是已经被王承恩拿着毛巾仔仔细细擦拭过了。

程世杰问道:“王公公,你怎么来了?”

“恭国公爷,这战绩实在是太辉煌了!自蓝玉将军之后,就再没有人能把鞑子打得这么惨了!”

程世杰没有接这茬,问道:“京城里出了什么事?”

王承恩就将太原失守,文武百官弹劾程世杰以及崇祯皇帝被群臣逼得快要上吊的事情告诉程世杰。

程世杰其实很想引兵南下,进京城把那帮王八蛋全砍了,可问题是,他不可能这么做,就像西安事变的光头一样,现在崇祯还是光明正大的大明天子。

还是大明两京十三省的皇帝,就算程世杰引兵南下,杀得再痛快一些,可是问题还是存在的,那帮士绅其实拥有着强大的力量,这个力量被大明皇权关在笼子里了。可是一旦释放出来这个野兽,那就真要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了。

程世杰想得非常清楚,他真敢这么做,那些士绅敢马上投靠皇太极,而整个天下,整个大明的所有余力,都会冲着他来。

这就像三国时期的曹操一样,在汉献帝没有败光刘氏大汉四百余余辉之前,谁敢称帝,天下共讨之。

袁术又能如何?四世三公又能如何?

现在程世杰只能先打退蒙古大军,再跟他们算总账。

程世杰道:“你说什么,太原失守了?”

“回禀国公爷,这事闹得太大,万岁爷的意思是,请您回京一趟!”

程世杰将筷子拍在案上:“来人!”

孟恩道:“大帅,有何吩咐!”

“你在这里善后!”

“是!”

“等沈明遇抵达这里以后,让他率领安南军团步兵,沿宣府东路一路向西,持本帅手令,沿途巡视各镇,胆敢不执行本帅将领,立斩无赦!”

程世杰接着道:“安南军团孙可望部和刘文秀部立即沿大同至榆林布防,本帅要让蒙古鞑子有来无回!”

程世杰说着,拿起笔赶紧写下命令,他连下三道命令,分别是给沈明遇、孙可望和刘文秀。

程世杰的命令写完,抬头道:“命令侦察骑兵马上准备!”

王承恩急了:“国公爷,您这是……”

“本帅前往山西!”

“可是万岁爷那边……”

“土谢图汗部已经全军覆没,方圆三百里之内已经没有蒙古鞑子了!京城可以安心了!”

程世杰道:“可是山西百姓,本帅不能不管!”

王承恩劝不动程世杰,只得作罢。

程世杰披着风衣,来到帐外。

此时的宁海军安南军团三千侦察骑兵除去阵亡的六十三,重伤一百二十二人之外,包括李定国在内,共计两千八百余人骑着战马,列阵而立。

“禀告大帅,安南军团侦察骑兵集合完毕,请指示!”

程世杰看着李定国,此时的李定国也是满脸血污,一脸疲惫。

程世杰望着众将士道:“本帅现在添为九边总理,整整三千里江山,都掌握在本帅手中,这三千里江山就是本帅的江山,谁想在这里搞事,要问问本帅答应不答应?要问问咱们宁海军答应不答应。”

“愿为大帅效死!”

李定国等两千八百余名侦察骑兵一片低沉的嘶吼着。

程世杰淡淡地笑道:“一千里山路,本帅要尔等两天两夜,抵达太原,本帅只要太原,本帅只要蒙古人在本帅的铁骑面前颤抖服从。”

现在的程世杰,就是要再次重演靖安堡的奇迹,如果抢先占领太原,南下的蒙古人肯定会回头,就算他们不想回头,也会回头。

当然,更重要的是,程世杰现在只能相信赵文才,相信赵文才不会让他失望。

只要熬过了这道难关,才能真正柳暗花明。(本章完)

第231章 郑芝龙无比的憋屈第206章 辽南土地改革试点第440章 美洲大都督第52章 实战练兵以战代练第206章 辽南土地改革试点第399章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第35章 只有利益才是永恒的第310章 让他们继续狗咬狗第67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187章 惊恐万状大炮恐惧症第329章 太原失守直转而下第373章 弹尽粮绝何去何从第75章 一盘死棋可以走活了第115章 建奴主动千里送人头第480章 大明气度大国气象第44章 格局打开天下自来第6章 先吃饱有力再赚钱第472章 大明解决问题的方式第90章 全军列阵火力压制第461章 效仿王玄策故智第114章 我们死他们可以活第130章 东厂新财路层层加码第169章 学李卫公夜袭阴山第305章 更省钱的打法第191章 不能让人牵着鼻子走第424章 皇家海军准备出击第375章 多杀几个人而已第267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第171章 再杀德格类建奴崩溃第80章 界河大决战序幕第88章 骑兵冲阵就是笑话第82章 尘埃落定痛并快乐着第392章 鬼才知道是怎么回事第23章 做十套试题不玩游戏第52章 实战练兵以战代练第89章 判断失误建奴来了第234章 朝廷跟咱们有关系吗第343章 非常可惜大帅不允许第69章 大冤种孙元化第109章 保险柜里的毛瑟二十响第155章 一言既出血流成河第461章 效仿王玄策故智第74章 孔二咱们也造反吧第245章 世界第一陆军易主第389章 一不小心打崩了第160章 这个活我最拿手了第68章 守备大人被巡抚抓了第490章 海上马夫的末日第477章 你对大明的实力一无所知第486章 大明工业帝国第276章 第275没点手段可不行第140章 程大帅真了不起第153章 什么程大帅又不见了第314章 应付领导他是专业的第446章 来吧相互伤害第178章 你就不怕功高震主第12章 城里城外地狱人间第79章 集结部队我要报仇第400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第474章 用大炮给他们回复第411章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跟对人第71章 握草进错门了咋办第146章 商业机密谢绝打听第176章 煮熟的鸭子飞了第181章 关键时刻掉链子第449章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426章 史督师就这水平第270章 本帅带着你们抢地盘第276章 第275没点手段可不行第457章 老程你太保守了第460章 大明的二愣子官员第92章 阿济格的绝户之计第482章 追封七庙正式祭天第432章 不听话就用大炮打屁股第104章 这是谁的部将如此勇猛第362章 卢象升这是恩将仇报第98章 拥有吸引反贼的体质第54章 全民皆兵宁海城第48章 历史记载中的军队第37章 废品收购站赚钱了第446章 来吧相互伤害第215章 火炮居然可以打这么远第354章 自毁长城自断双臂第325章 大明最不缺乔兆林第331章 谢志良本帅保了第329章 太原失守直转而下第285章第117章 宁海军第二轮暴兵第334章 总算堵住了口子第411章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跟对人第125章 杀人容易善后很难第420章 格局打开问题就不存在第330章 在本帅面前颤抖服从第433章 尘埃落定终于结束了第445章 必须强烈抗议第18章 追上去不要留活口第127章 辽南发展的良性循环第4章 眼泪才是最关键的第169章 学李卫公夜袭阴山第65章 提高弩机生产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