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进庐州

崇祯八年一月二十日,在李啸军终于进入南直隶淮安府地界时,高迎祥、张献忠、扫地王、太平王等近十万匪寇,在短短一日时间内,便全歼凤阳守军,占领了中都凤阳。

凤阳随之惨遭浩劫,在一周的时间里,皇陵尽毁,无数珍宝被盗挖,朱元璋出家的龙兴寺亦被烧毁,里面的和尚全部被杀。知府颜容暄,推官戴文英等大批官员被处死,近4万军民百姓惨死于流寇的烧杀抢掠中。流寇随后纵火焚城,要将凤阳烧成白地,以彻底毁掉朱明王朝的龙脉根基。接连数日,凤阳城中火光冲天,光照百里可见。

随后,高迎祥率一半本部兵马,先行离开凤阳,往返河南而去。扫地王、太平王两人也已撤离凤阳,返回河南。凤阳城中,只有张李二人,因率部众抢掠颇多,手下还在清理数目,故尚未撤走。

凤阳城在烈火中挣扎哀嚎,而城外一处高台上,李自成与张献忠二人,却正各坐在一张方桌的两旁,桌上摆满美酒佳肴,两人置酒高乐,好不快活。

在酒桌的旁边,则高高竖立着一面旗帜,上面大书“古元真龙皇帝”六字,在寒风中猎猎招摇,十分显眼醒目。

“张老庚,额打算回返河南了,再从河南入潼关,你却打算率部去何处?”身着一身标志般的蓝布直褂,头戴范阳毡帽,浓眉大眼,脸皮黑红,一只高挺的鹰勾鼻子特别显眼的闯将李自成,已喝得脸泛酡红,他用含糊不清的陕西话向张献忠问道。

李自成与张献忠同年,这时两人关系尚是交好,故彼此间皆互称老庚,而不称名字或官衔。

“李老庚,额却不打算恁快返回关中,这东南膏腴之地,粮钱广布,有如肥羊般的各州各县,正等着俺老张来宰杀吃肉呢,俺却舍不得这般快就离开。”身着紧身武服,面容狰狞凶狠,有如得了肝病一般的褐黄脸皮,络腮胡子浓密的张献忠,张嘴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笑着对李自成说道。

张献忠酒量极好,他喝酒时,喝得愈多,脸上却愈是发黄,故得了个响当当的绰号“黄虎”。

李自成给他满上,又给自已杯中添酒,然后感慨道:“咳,他娘的,这命数造化,如何说得清。想当日,老子在银川驿当驿卒时,填饱肚子尚难,何曾想到会有今日这般得意快活。”

张献忠哼了一声,啜了个牙花,又打了个酒嗝,笑道:“奶奶的,这便是天命如此,这明朝啊,依老子看,这气数怕是要尽喽。现在这乱世之中,正是英雄争逐之时,也该咱们出人头地,逍遥快活啦。”

随后,张献忠又指着那面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帜,大笑说道:“他娘的,就许他朱由检当皇帝,咱们就只能当个平头百姓么?呸,什么玩意!老子们今天也做皇帝了,就差黄龙袍子加身了。哼,将来迟早有一天,老子还要将朱由检这混蛋从北京的龙椅上掀下来,让咱们坐上去,尝尝南面而坐的滋味!哈哈。”

张献忠扎手舞脚地说完,两人大笑,互相劝酒,又一饮而尽。

两人又喝了几杯酒,张献忠忽想起一事,对李自成说道:“李老庚,听说城中百姓说,那城东二十里,有座神祠,可卜前程,甚是灵验,老庚不妨随我前去一占。”

听张献忠这般说词,李自成也来了兴趣:“果真如此?甚好,俺这就和你同去。”

两人吃罢残酒,乘兴而去,不多时,便到了这座名叫盘元观的所谓神祠中。

观中道士,大部早已逃散,只有几个腿脚不灵便的老道,尚在道观中捱守。几名老道,见得李自成张献忠率着亲随部众,烟尘滚滚而来,吓得大惊失色,纷纷四下躲藏。

张李二人到得真武大帝殿中时,手下军士已将躲藏的道人搜出,掼在李自成张献忠面前。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啊。”跪在地上的几名老道,抖如筛糠,各各磕头不止。

李自成大笑一声,一把抓起一名老道,喝问道:“老道,俺且问你,这祠中之神,占卜可是灵验?”

老道双腿直抖,却连连点头:“禀将军,我道观中,真武大帝处抽签甚是灵验,不久前,方有富户还愿,给真武大帝重塑了金身呢。”

张献忠听得双眼一亮,对这老道吼道:“老头,废话休说,且告知我等要如何抽签?”

老道忙道:“将军,可在真武大帝像前,恭敬祝祷,然后取桌上签筒,摇晃三下,有签跃出,便是神签。”

李自成与张献忠对视一眼,李自成抢先道:“若如此,那俺先来抽。”

随后,李自成在真武大帝像前,祝祷一番后,便举起签筒摇了三下,果然,一签从签筒中跳出。

那老道一脸巴结之色,忙从地上拾起签来,一看签语,却是变了脸色。

见老道变了脸色,李自成原本充满期待之情的面孔,瞬时黑了下来。

“老道,上面写的啥,你速速实说。若有欺瞒,定斩不饶!”李自成喝道。

老道扑通一声跪地,颤声念道:“将军,这签语上说,螣蛇乘雾,直上高天。何期一日,坠入深渊。这是,这是。。。。。”

“这是什么!”

“这是说,将军将来必成大事,只是,恐难长久。。。。。。”说到后面,老道的声音细若蚊鸣。

“你这贼厮,满口胡吣,老子今天就剁了你!”李自成大怒,抽刀便欲砍杀这名老道,却被张献忠一把拦住。

“李老庚,且莫动怒,且待俺抽验一番,若不灵验,再杀此人不迟。”

李自成恨恨地将刀入鞘,张献忠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走到真武大帝神像前,默祷一番,便如李自成一般抽出签来。

“老道,签上说的是甚?如实说来。”张献忠斜着眼看了老道一眼,冷哼一声说道。

老道一脸慌张地从地上拾起签来,粗粗一看,大冷的天气里,脸上却迅速地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他张着口,却迟迟不敢说出口。

“念!”张献忠大喝。

那老道闻言,却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张献忠极不耐烦,向自带的随从中,一名书生模样的人示意了一下。

这名书生会意,一把上前,从老道手中抢过签位,迅速地看了一眼,脸上便现苍白之色。

“到底写的什么?”张献忠喝问。

“禀大人,上面写的签语是,天道好还,果报不爽,一时气焰,来日遂亡!”书生大惊说完,随即眼珠一转,便指着那老道说道:“这分明是在说大王的基业难于长久啊,这等狂悖签语,分明是这些臭道士早作了手脚,专门来诅咒大王的!”

张献忠一脸气得紫涨,嗷的一声高叫,随即手起刀落,将正伏跪于地的老道砍了个尸身两处,血流满地。

“奶奶的,敢说本大王来日遂亡,老子先叫你这破神像今天完蛋!”张献忠手中滴血的钢刀,直指真武大帝像,破口大骂。

随后,他下令手下军士将塑像身上的金粉全部刮下,再砍去塑像的头颅。

而在这时,李自成的手下,也纷纷大开杀戒,将其余几名老道全部杀光。

最后,在一把冲天而起的大火中,这座盘龙观神祠化为灰烬。

返回凤阳后,两人皆心气不顺,觉得再多驻留无益,便纷纷率众撤离凤阳。

本来,李自成被告张献忠说得心动,也想和他一并去东南各州县掳掠。结果两人却因为几名会吹拉弹唱的清俊小太监的分配问题,闹了矛盾,李自成一气之下,与张献忠大吵了一架,便拉着队伍直接返回河南,追赶高迎祥本部去了。

而张献忠部,则全部直接南下,直奔庐州而去。

这时,李啸军才终于越过淮安府,又过了滁州府,一行军马直插庐州府地界。

李啸原想,率军进入庐州城(今安徽省合肥市),与当地守军合兵一处,一同守城,待敌疲之际,再乘机杀出,就在庐州城下将张献忠部流寇击溃。

只是,李啸等人,虽拼命赶行,还是晚了一步。

等他们到达庐州府地界时,远远派出的哨骑已探得,张献忠约五万多名流寇,正在全力合攻府城庐州多日。

“可恶,我们这般苦赶,终是晚了一步!”赤凤总总长田威,一脸风尘仆仆,却满是不甘之色。

“既然计划有变,立刻实施第二计划。”李啸迅速应变。

李啸知道,历史上,因为庐州城极其坚固,张献忠部攻之不下,最终撤兵。

在敌军撤兵时,张献忠为了泄恨,纵兵大掠庐州府周边村镇,将除了庐州城外的庐州地界,掳掠成一片白地。

李啸的第二计划,就是要抓这个机会。

毕竟,真要面对面与五万之众的张献忠全部人马对干,李啸不认为自已这五千多名新兵居多的兵马,真能有多少胜算。

要知道,在历史上,号称明朝第一勇将的曹文诏,便是在追击张献忠部的战斗中,不慎中了埋伏,最后军败身死。可见,这张献忠部的战力,还是相当可以的。

所以,李啸的计划便是,趁张献忠因攻庐州不下,分兵抢掠四下村落泄愤之际,抓住机会,诱歼其一部兵马。

这种战法,很象一只机灵而勇悍的小兽,趁猛兽分神之际,狠狠地咬他一口,撕下它一大块血肉,便立刻撤退逃开,以保全自身。

如果,能在这样的偷袭伏击战斗中,有机会诱捕得张献忠手下重要将领的话,李啸还有进一步的后续作战计划。

现在,李啸选定的伏击作战地点,便是庐州东面的浮槎山。

浮槎山,位于今日合肥东面肥东县境内,海拔五百多米,是庐州境内最高的山脉。浮槎山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怪石峥嵘,旁有拓皋河环流而过,素有合肥第一险山之誉。

而浮槎山入山的盘谷山道,险峻非常,陡峭难行,实是伏击的最佳地点。

李啸将部队在山谷中埋伏好后,张献忠已围攻庐州近一周,一直难以攻克。

张献忠大怒之下,下令除保留少数围城兵马外,手下军兵分掠各村落,以充实军用。待掳灭附近村落后,再一同南下进攻舒城。

张献忠万万不会想到的是,明末的历史,会在这里,因为穿越客李啸的到来,走入了一个新的拐点。

。。。。。。

初春的阳光,穿过灰色的云层,将淡淡的金黄,涂抹在滚滚南去的拓皋河两岸。

一名身穿掩心镜铁甲,头戴六瓣缨盔的少年将领,丹凤眼,卧蚕眉,一张国字脸英气非凡,体魄极其雄壮,此时的他,正率着一众亲随骑兵,沐浴着初春暖阳,在波光粼粼的拓皋河西岸处,驻马向对岸不远处的浮槎山观望。

这名少年将领,便是张献忠手下四名义子之中,排名第二,却是最为勇敢善战,也最为仁义忠心的少年将军,李定国。

李定国,字宁宇,陕西榆林人,崇祯初年时,张献忠发动陕北饥民反抗官府,当时只有十一岁的李定国,被其收为义子,并改名姓张。(注:为符合大多数读者口味,接下来,作者还是用李定国来称呼他)。到了崇祯八年,李定国刚刚十七岁。

现在,只有十七岁的李定国,虽然年少,却因阵战英勇,每次作战皆是一马当先,颇受张献忠喜爱,在张献忠军中已经斩露头角,成为了三千部众的主将,人称少将军,并得外号“小尉迟”。

他的部众,刚刚抢掠完这拓皋河西岸的大小村落,在那些村民跪地捶胸的痛哭声中,他那三千部众,却是人人大包小包地从村中三三两两而出,脸上满是得意而快活的神情。

看到那些被抢村民的凄惨状况,李定国一脸悲悯状地摇了摇头,然后长长地叹了口气。

纵兵抢掠,以资军用,这是养父张献忠下的严令,毕竟军无粮则乱,这数万人的流寇兵马,一天要消耗的粮食,却是惊人。李定虽心下对张献忠这抢掠政策极为不满,却也只能默默遵行。

在攻不下庐州的情况下,李定国部,被张献忠派到这拓皋河处,抢掠两岸村落的钱粮。

只不过,与张献忠部其他的那些大肆屠.杀.奸.淫百姓的部下不同,李定国的部众,虽然也从事抢掠,却鲜有屠杀百姓与奸.淫妇女之事发生,这皆是因为性格仁厚宽慈的李定国,能严格约束部下之故。

现在拓皋河西岸的村落已全部抢完,按原计划,该再去抢掠东岸那些村民百姓的粮食了。

现在的李定国,正在河边,耐心地等待派去对岸打探消息的哨骑们,传递消息回来。

不多时,几名哨骑打马从拓皋河上的浮桥上快速返回。

“奇怪,不是派了十多名骑兵么,怎么只有四五人回来了?”旁边一名副将模样的将领,用一种奇怪的语气自问道。

这名将领,名叫靳统武,约二十五六岁,虽比李定国大了八九岁,却对极富才干与智谋的李定国相当佩服,心甘情愿当他部下。因此,此人成了李定国最为亲密的下属部将,后来,在原本的历史上,李定国在云南孟艮府病逝时,还把儿子李嗣兴托孤给他,足见两人之间的感情,相当深厚真诚。

李定国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很快,这四五名哨骑,喘着粗气打马跑到李定国等人面前,立刻下马跪禀消息。

“禀少将军,我等在对岸哨探时,行至浮槎山口,却没想到,竟被数十名土匪骑兵抄袭,我等猝不及防,死了十名兄弟,只有我等拼死逃回啊。”

一脸哀色的哨骑,声音刚落,李定国旁边的副将靳统武,便大声怒喝起来:“岂有此理!我大军一路打来,遍地明军皆畏我如虎,这般土匪竟敢偷袭我军,真真野鬼欺家神,天包了他们的狗胆!少将军,请速下令,让我带领兄弟们杀上浮槎山去,灭了这股匪兵,为死去的兄弟报仇!”

(多谢wangang9349a兄弟月票,感谢支持)

第二百九十二章 生死搏杀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战(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君命有所不受第八百五十六章 押桂王一家上城头第五百一十七章 联合楯车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汤城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啸不死,大清难安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满疆界划定第三百零四章 锡林城危急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荡识忠臣第四百七十章 猎杀游戏第六百零八章 拥立顺治第三百五十三章 欲除李啸 必先诛心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开眼界第九十七章 出征第八十六章 车马行第七百一十九章 两面围击第五章 夜遇第四百三十三章 秦良玉投李啸第八百零七章 突袭与诱敌第五百四十八章 一念天堂 一念地狱第一百零八章 寻仇第一百七十七章 海岛规划第六百二十三章 割让旅顺,为见面礼第七百零五章 鲸吞江南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报丧第六百六十三章 突劫法场第八百二十一章 诱歼郝摇旗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诱降第六百三十八章 君可自代之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远射第七百九十四章 红河平原决战第四百零四章 两片式胸甲第十章 门第第七百五十二章 模式化屠杀第三百九十三章 准你自尽第六百四十二章 强掳陈圆圆第十四章 考校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关头 援兵终至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报丧第四十四章 暗计第四百零六章 初到吕宋第九百四十八章 反目成仇,叛军来攻第四百六十五章 澳洲见闻第五百四十四章 铁心叛逃第一百六十四章 平妻之请第三百一十章 明人来袭第二百零六章 长子诞生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国运命之战第七百七十八章 先断水,再下毒第八百三十七章 大西国灭 西川一统第三百一十三章 栽赃陷害第四百五十一章 联楯攻城,燃煤烧之第六百零五章 和谈初议第四百八十二章 夜破满清龙脉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四百五十七章 澳洲之主第七百三十九章 此时不降,更待何时第七百零四章 兵不血刃下南京第八百零九章 炸药包上的城池第五百六十六章 外满疆界划定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二十四章 报功第三百三十二章 兵不厌诈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汤城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岩城破,正面对决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进庐州第九百零七章 大获全胜,兵进吐鲁番第八百二十二章 三面夹击,一鼓而灭第二百五十六章 生擒阿巴泰第六百一十七章 搏命堑壕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遗嘱第九百零五章 危急关头 援兵终至第四百四十四章 大婚之夜第二章 伏击第七百六十章 说动郑芝龙第六百一十八章 撼山易,撼唐军难第一百二十二章 金汤城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寻仇第二百七十八章 下马威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复台北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天听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龙城第八百七十五章 雨夜血战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一百三十章 盐碱地也是宝第七百三十二章 残军立溃第四百七十三章 狂暴火力第一百四十六章 颗粒火药 震天雷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一百五十七章 壮阔规划第七十章 攻山第四百三十六章 各有安排第五百八十九章 北攻海城第七十二章 终胜第五百零七章 敌我皆杀第三百六十章 唐明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