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铸炮

上岛后就迎面看到巷子,没错,这里一上岛,左右都是山林,中间修了一条巷子。

谁要上来进攻,就算攻破炮台,上来后就直接进入巷战。

徐威看过后曾说,这里放两百兵马,两千人都攻不下来。

巷子都是工人用大块的山石堆彻而成,宽八米,高也有八米,最上面全是堆着石头,一旦有人进攻,可以把石头推倒,立马能堵住这巷子,或让这巷子变的更窄。

中间路很平整,两侧铺石板,如果重炮造好了,可以用车推出来,非常省力。

经过三百多米弯弯扭扭的巷子后,就进入岛中间,眼前也霍然开朗。

最中间有几百亩良田,眼下已是种了小麦,平时田边放养着一些鸡,眼下天冷,鸡都在窝里没出来。

岛上加守军,工匠学徒家属,超过千人,基本能靠种地,自给自足,旅顺偶而运点生活物资过来。

刚到岛中心,轰,就听到一声炮响。

丁毅脸上露出喜色。

炮场在岛的最南边,主要为了距离近,方便运输。

这边原是两座低山夹着一片树林,眼下树林已经全部被砍了,变成了炭。

地面也很平整,靠北的山用来作靶场。

南边是炮厂,目前工匠二十多人。

主要是葡萄牙人鲁末略和王又安在负责。

鲁末略和西劳经是同学,一起看过铸炮,而且见过欧州各种火炮,理论水平高,王又安在工部铸过炮,跟过赵士祯,经验更足。

两人在一个翻译下充分勾通,相互配合,这几个月还配合的挺好。

丁毅几人到时,两人好像在争论着什么。

看丁毅来了,赶紧停下,分别与丁毅开始汇报。

原来两人在争论用铜来铸炮,还是铁来铸炮。

王又安的意思是用铁来铸,因为铜太贵,而且外面都是用铁炮。

鲁末略要求用铜来做,他说铜炮不易锈,伸展性好,能放的火药也多,精度高,威力强,铁炮还容易炸膛,铜炮不易炸膛,最多炮膛会扩张。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都缺铜,王又安跟在赵士祯身边,还识字,很有经验,所以认定大明不能造铜炮,因为造不起。

鲁末略则坚持要造铜炮,他说,要造就要造最好的炮。

“将军你还要造野战炮,必竟要用铜炮,炮越小,越难铸,威力也越小,只有铜炮能把威力放到最大。”

丁毅听完,断然点头,野战炮,必须造铜炮。

他与两人商定,守城大炮用铁铸,野战炮,必须造铜炮。

但,那来这么多铜?

丁毅的野战炮,按鲁末略来说,造两种即可,6磅和12磅,另造守城用24磅炮,配合红夷大炮一起用。

24磅的炮,可用来守城,也可借用来野战,称之为野战守城两用炮。

6磅炮造好后,重量大概相当于现在三百斤,两三个战兵可以抬起来。

12磅铁炮重量大概六百斤左右,四个战兵也能抬起来,铜炮的话500斤左右更轻便。谷

丁毅想想,别那么复杂,统一,要么6磅,要么12磅。

鲁末略问丁毅野战目标主要是那些?

步兵,骑兵,可能有时会有盾车什么的,攻城的话,会用24磅的。

考虑到有骑兵,鲁末略建议增加射程,用12磅炮。

12磅铜炮全重五百斤,炮管长度1.2米,口径114毫米,装火药0.45公斤。

射程根据仰角,最小1度,最大5度,距离为310米---970米。

丁毅听完,马上问:“能不能减轻分量,增加射程?”

鲁末略和西劳经面面相觑,

这已经是欧州同时期的标配。

但欧州这种炮,基本是放在船上用的。

两人皱着眉,似乎在想可能性。

还是王又安想了想:“可以试试。”

“增长炮管长度,1.2米太短了,做野战炮,必须要加长,炮管加长,放细,就能缩小重量,具体放多长,要做了试验才知道。”

“仰角可以提高。”

“我预计,我们争取吧,把重量放到400-450斤以内,射程达到1100米以上,有大人发明的颗粒火药,射程我觉的完全没问题,可能还会变远。”

“但是,大人,炮管细了,射程长了,火药用的多了,炮管耐用量会降低,更费钱呐。”

王又安心痛用铜,念念不忘费钱。

丁毅琢磨着后金和流民骑兵冲锋,1100米的话,也就打两到三炮。

但野战炮在这个时代,这已经算是最强的了。

“好,你们好好研究,搞出来后,我重重有赏。”丁毅一锤定音,最后大伙商定。

野战炮为12磅左右,尽量能减少炮重,提升射程,如果实在不行,就12磅的欧州标准。

丁毅想减少炮重,是希望在有些地方, 4个步兵能轻松的抬起12磅炮移动。

接着丁毅又看了他们的铸炮方式。

鲁末略和王又安都是采用的失蜡法。

这个时代主要有两种铸炮方法,一是失蜡法,一是泥型铸法。

前者是用蜡制成与铸件相同的模,外敷以造型材料,成为整体铸型,然后通过加热将蜡融掉,形成空腔铸范,浇入液态金属,冷却后即得成型铸件。

泥模铸造法则属于中国古代范铸工艺的一种,其法先用干久之楠木照炮体之外形旋成木芯,再将统耳、锐箍、纹饰等模安上,接着分次上泥,待其干透后,将木芯敲出,次用炭火烧炼泥模,同时亦将锐耳、统箍和纹饰之模化成灰,最后并依前法制成尾珠之泥模,在圆柱铁芯表面上用泥制成与炮管内腔等模芯,如此,即可合成完整的铣模,以浇注金属液体。

前者更效率,铸出的炮体浑然一体,也明显更好。

但是夏天天气热的时候,失蜡法不怎么好用,眼下这季节到是正好。

历史上明年的这个时候,皇太极重用工匠,把汉人匠籍废除,提升为千总把总,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汉人王天相和金世昌,终于为后金打造了第一门红夷大炮,取名“天佑助威大将军炮”,自此以后,后金军在火炮上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远远超过明军,为统一天下奠定基础。

相比于明朝低微的匠籍身份,终身不能脱籍的典法,皇太极不拘一格的重用,很快就得到了大量工匠的忠心。

所以有时候,一个古老而不合理的制度,真的能影响国家大计和皇朝的兴衰。

第255章 不战而下第171章 都是历史名人第296章 祖宽要马第109章 囤木第538章 兵临城下第326章 打鬼子去第262章 吴桥兵变第911章 这叫炒作第369章 学区房第783章 天下事第895章 啤酒生意第850章 太上,下知有之第368章 海沧船第739章 一战灭了他第394章 战马不易第201章 我真不是海王第744章 皆由诸臣误朕第875章 还想再活五百年第527章 真正的领主是丁毅第326章 打鬼子去第648章 吃相太难看第990章 乖老婆第866章 新马省第127章 跨越时代的机器第374章 6磅野战炮第929章 坏东西第434章 光杆司令第185章 赚笔大的第938章 一群疯子第305章 七日破城第301章 丁毅的妙计第824章 非要晚上教?第368章 海沧船第400章 济州大后方第523章 全是我的第67章 打仗要动脑子第839章 京都之战第911章 这叫炒作第951章 辽东F4第693章 害死全军第5章 你们信不信我?第736章 看看咱们怎么打仗的第657章 加饷一千六百万第657章 加饷一千六百万第224章 大汗圣明第741章 义旗一举,海宇归心第945章 总是如此第962章 吞自己家的钱?第383章 不能打太痛第804章 骗死人不偿命第960章 大案第14章 斩杀白甲第54章 大胜的理由第534章 明升暗讽第476章 收税小能手第346章 全面崩溃第123章 惊艳的开业第637章 对捅第427章 连升二级第850章 太上,下知有之第445章 近战之王第61章 攻伐明国第822章 都是聪明人第85章 收获满满第459章 堡民不好惹第209章 历史的改变第746章 大军云集第821章 江南的反对之声第744章 皆由诸臣误朕第794章 这仗没法打第340章 决战樱花之国(14)第946章 被逼上贼船第337章 决战樱花之国(11)第460章 明人胆小第604章 大金早亡了第759章 卧龙凤雏第927章 撸羊毛第864章 一定不会后悔第905章 低俗第875章 还想再活五百年第346章 全面崩溃第819章 投诉无门的解决办法第828章 雨中攻城第185章 赚笔大的第735章 投靠东江镇?第15章 临阵后退者,斩第42章 揣摩上意第681章 老套路,偷袭第671章 流水线造船第382章 好好教训他们第40章 铜墙铁壁(7)第495章 甘薯和土豆第404章 做死第153章 打特娘的第962章 吞自己家的钱?第228章 一万年第415章 我想换个东西第842章 南北对抗第578章 不好,真是明军第107章 花钱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