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燧石与铜

看完炮后,丁毅接着去看制铳。

铳厂距离炮厂有点远,因为怕试炮影响到他们做工,所以众人走了有十几分钟,中间还有一片丛林用来遮音。

穿过丛林后,率先看到一条河。

河边有新建的厂房,而最显眼的是建在河中的六部大水车。

当初怎么在河中间建水车,工匠们想了好多办法,找了好几条河。

这河太浅不行,太深更不行,太宽不行,太窄也不行。

最后找到眼前这条河,深浅可以,就是窄了点,李忠义和丁毅商量后,动员辽民挖河,硬生生挖出最好的距离。

水车每部都有十米以上宽,中轴用蚬木,坚硬无比,可以带动机床。

做好水车后又在两边覆土建桥,机床放置于桥上,连结水车。

再盖房子,保护机床。

丁毅看着简单,前面不知花了多少人力物力。

若不是他现在治下有几百工匠,比大明朝省城还多,那能做的这么精巧。

眼下不急着赶工,工匠们每天照常休息,晚上六点后就不干活,六部机床日产是22-25根铳管。

如果加班加点,还能更多。

丁毅看了看机床,心中欢喜的不得了,问了下李忠义,在附近又在挖河,硬生生人工挖出来,引流这里的水,然后再建五部新机床,但这,估计要到今年七八月份才能完成。

丁毅点点头,暂时他没打算大战,前期就是苟,囤粮囤物资,爆兵,苟着,埋头发展。

中期才开始发力,慢慢打出去,所以眼下不用加班干。

他现在要是用两三年时间把后金兵打光了怎么办?

崇祯马上像砍袁崇焕似的,要把他干掉。

俺穿越,是为了大明百姓,不是为了大明皇朝,这个目标,丁毅从来没有变过。

他又给了自己一个很好的苟着理由,勉励了一番工匠,然后和李忠义去见周大虎夫妻两人。

两人正在百米外的一幢房子里。

丁毅进去的时候,两人抬头看了眼,纷纷点了下头,马上又低下去。

丁毅就知道他们在专心做东西。

他定睛看去,桌上有堆草料,草料上有一点点火药,周大虎手上有个零件,前面夹着什么东西。

他拿着那零件,用力一拉。

叭,零件弹出火星,哧啦,把那火药点燃,但没有起火,火光一闪而过,草料没点起来。

丁毅大喜,两夫妻在搞燧发枪呢。

“这燧石不行,太小,火星不够。”赵氏低声道。

周大虎点点头,一脸严肃:“质量也不行,最好能用日本的。”

燧石是硅质岩石,是许多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主要产于喷出岩的孔洞中。

燧石特性是易燃,古代用燧石与钢制的火镰击打取火,也称火石。

这玩意日本就多了,日本是海岛国家,火山多发地区,那边盛产优质的燧石。

两夫妻这时对丁毅说了:“燧发枪(丁毅的叫法)和鲁密铳差不多构造,枪体是没什么大问题,现在最重要的就是燧石质量不过关,大人最好去买些日本的优质燧石。”

赵氏点头:“有日本的燧石,最多三个月,咱们能制出第一把燧发枪。”

当然了,两人不保证会比现在鲁密铳强,只是按丁毅的要求先制出燧发枪,然后再看看缺点,逐步改进,如果想应用到实战中,赵氏估计最少还有一到两年。

如果想超过鲁密铳,估计要三年左右。

丁毅左右诸将一听这玩意要三年,那还弄个屁啊,不如用鲁密铳。

丁毅马上道,不急,五年我也能等,

你们慢慢来,千万不要急。

周大虎和赵氏应该是这个时代最强最好的教授级火器专家。

他们说三年能超过鲁密铳,到时肯定会超过鲁密铳,那威力想想都激动。

三年算什么,五年都能等。

周大虎见丁毅不急,自然比较高兴。

他两夫妻潜心好几个月,终于有了成果,现在就差燧石。

而当年毕懋康和赵父都是觉的燧石不行,自生铳打火率不高。

历史上明朝庭后来制造自生铳,同样是这样的问题,所以就不了了之,没有装备这个时代最先进的火器。

丁毅和阮文燕对视一眼,阮文燕道:“看来,日本是必须去的。”

丁毅心中一动:“我们还有什么必须品?日本有?”

“铜。”阮文燕笑道。

听着阮文燕一解释,丁毅就明白了。

阮文燕经常行商,所以她知道,眼下大明朝境内,流行一种铜钱,叫宽永通宝。

宽永通宝是日本历史上铸量最大、铸期最长、版别最多的一种铜钱,同时也是流入我国数量最多的外国钱币之一。

它始铸于日本第108代后水尾天皇宽永三年(1626年),从1636年开始大量铸造。当时日本各地的钱炉均有铸造,至明治初年还在使用,前后流通长达240余年,后因德川幕府灭亡而废止。

宽永通宝钱在长期的中日贸易及交往中不断流入我国,在国内各地均有发现,一直到清朝乾隆年代,由江苏巡抚庄有恭的幕僚指出来后,清政府才决定禁止日本的铜钱在国内使用。

而这国外的铜钱到大明朝能用,主要是有两个原因。

一是大明朝代施行钞、银、铜钱并行制度, 但铜钱的铸行严重不足,在明朝的十七帝中,只有九代帝王铸过币(如明宣宗时自宣德年后的几十年间没铸过币)。于是便允许唐、宋旧铜钱入流,这便为民间的私铸钱和流入中国的日本仿制钱的流通提供了条件。

现在想想也是不可思议,唐,宋朝的铜钱在明朝还能用?

这就是当时的社会现实,大明朝真缺铜。

第二个原因是明朝中晚期资本主义的萌芽,社会财富急剧增长,私自造的铜钱也不够用了。那怎么办?那就用“外汇”啊,这里的“外汇”指的就是当时日本的仿制铜钱。

毕竟在很多人眼里,铜钱不就是一个圆中间一个孔,上面写啥字不重要,只要能用就行了。于是在明朝晚期,在日本流通的宽永通宝,通过海路,漂洋过海来到了大明。

而大明老百姓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大多数人压根不识字,所以上面写的什么字,他们也不知道,反正都一个样,稀里糊涂就用了。

日本人也挺乐意把宽永通宝用到大明,可以换他们急需的各种物资,比如他们最喜欢的生丝,丝织品,砂糖、陶瓷等。

这个时期,正是日本国内大发开采铜矿,铸宽永通宝销向明朝的时期。

所以这时期日本铜矿特多的。

回来的路上,丁毅和阮文燕开始谋划着,什么时候去日本了。

按丁毅的想法,未末皮岛会有大变,等皮岛变故稳定下来,立马要去日本。

或者,阮思青从福州回来,也可以先派去。

燧发枪和野战炮,都是他未来着重的发展方向。

第1008章 抓住机会第466章 筑城第49章 期待第174章 朝庭无德第743章 落井下石的丁毅第293章 没多少豪强还活着了第241章 堆积如山的物资第250章 攻城,明军攻城第734章 皇太极死,孙传庭疯第42章 揣摩上意第222章 兀突三错第190章 小弟吴三桂第852章 丧心病狂的法典第469章 人人皆能成兵第110章 再见第607章 你要多谢丁大人第674章 普利尔归来第719章 兄弟们共诛之第696章 血战松锦第939章 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第537章 共同的敌人第938章 一群疯子第90章 运动第71章 要说法第923章 尘封的秘密第171章 都是历史名人第199章 儒将丁毅第959章 讲不讲规矩?第211章 必须野战第97章 学堂和药局第827章 富可敌国的财富第493章 我要产量翻倍第205章 郑大哥是可以讲道理的第961章 有机会升级第115章 他服吗?第1013章 狗改不了第846章 最安全的爵位第132章 挺牛的第980章 天王老子也帮不了你第359章 四万精兵第67章 打仗要动脑子第289章 尼娘的丁毅,真是狠第625章 欢呼的海洋第1003章 一群大妈?第736章 看看咱们怎么打仗的第368章 海沧船第282章 二破复州第868章 正当防卫?第39章 铜墙铁壁(6)第239章 建船厂第524章 敢于反抗的,皆斩第423章 还是我大金厉害?第474章 丁大人仁义第130章 暴利第679章 五十六倍的惊天利润第970章 移动通讯第290章 丁兄弟,你太老实了第43章 驱明人填坑第827章 富可敌国的财富第265章 坚不可摧第352章 征服的快感第950章 逆转第545章 只有上帝能救西勒第406章 上次也是白天呐第590章 不管他们有没有这么干第317章 三十万人口第282章 二破复州第504章 势如破竹第796章 灭国之战第239章 建船厂第526章 全是我的第713章 天灾遍地第57章 阮姑娘很可爱第79章 丁毅挑兵第306章 东江陷阵营第833章 黄金般的香料第732章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第700章 一路烧过去第317章 三十万人口第250章 攻城,明军攻城第410章 你去嫂子房里干什么?第655章 愿为丁大人效死第246章 丁老鼠第183章 比我还不要脸第646章 崇祯又出妙招第523章 全是我的第300章 一万二不贵第577章 天助我大清第321章 灾民如流第748章 君临天下的话语权第307章 东江人不打东江人第334章 决战樱花之国(8)第554章 咱们明朝,礼仪之邦第450章 疯狂的炮击第906章 金毛虎的威胁第892章 把他踢出去第828章 雨中攻城第21章 最公平的决定第652章 不见棺材不落泪第712章 议和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