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重返大凌河

松山堡之战,几乎可以说是此次大凌河之战的转折点,从最初后金占尽便宜,几乎压着各路明军打,到如今的双方势均力敌,明军在气势上甚至还高了一头,这在开战之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皇太极原本觉得,自己已经将情况估计的够客观,对明军也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将所有一切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力量全都考虑到了,却还是没想到如今这个局面。

归根结底,还是那个宋庆闹的。

对这个人,皇太极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态度,仇恨是肯定的,毕竟宋庆毁掉了他太多次机会,之前在京城的时候还好,那时候虽然兵威日盛,但他自己都没想过攻下北京,只是在那边炫耀一下武力,让新即位的崇祯皇帝感到害怕而已。

那时候被宋庆击退,虽然让自己的目的没有达成,但也只是一部分而已,毕竟他打到了大明的京城,给明国那边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哪怕最后收尾阶段出了点问题,却不会造成什么太大影响,勉强也就可以不提。

但这次不同,攻打大凌城可是他统一辽东既定战略中很重要的环节,原本一直都顺风顺水,自从宋庆来了之后,整个局面一下子变了,虽然还没到真正威胁他们的程度,可却也将他的计划完全打破,原本的围点打援竟然用不上了,他不得不跟孙承宗手下的大队明军来次正面对决。这是丁口不多的后金所极力避免的事情,现在却成为了必须要做的事情。

没办法,因为他不能放弃,这次劳师远征,耗费多少粮米就不说了,辽东毕竟不是关内,这里到处都是明军屯堡,城池大部分还在他的手上,他没什么东西可抢的,所以出征除了战略目的之外。没有其他可以赚到的东西。若是无法达到自己预订的目标,等于是白白耗费资源,加上如今死了这么多人,几场大战下来竟然损失上万。就此放弃可就亏出血了。

对面的大凌城依然在被包围状态。但城中的人却一点都不慌乱了。毕竟外头还有近一万明军,之前也小规模打了几次,那吴襄虽说不堪战。可儿子吴三桂却是个敢打的,竟是带着几百骑兵就敢出来,虽然比不上宋庆勇猛,却也有点本事,加上还有秦良玉的白杆兵,几次下来后金这边也没占什么便宜,杀了对方快一千人,自己这边也损失了两三百。

如果就这么耗下去还好,后金兵的素质终归远超明军,早晚能把对方给耗死,关键是松山堡那边的目的根本没达到,多铎和莽古尔泰几乎是狼狈不堪逃回来的,被宋庆打的灰头土脸,如今大营里面也弥漫着一股颓丧气息,皇太极有心想要打个漂亮仗,先把对面的吴三桂父子和秦良玉赶走,却又怕孙承宗乘势杀过来,只得暂时放弃这种想法,静静等待大战。

到了第三日正午时分,明军终于到了,孙承宗的大旗迎风招展,宋庆的狗旗更是趾高气昂,四万明军浩荡而行,几乎是明目张胆的通过后金兵防区,来到大凌河城池下面,祖大寿在城中被憋了一个多月,如今总算是松了口气,毫不犹豫开了城门,自己领着几百人出来,老远便滚鞍下马,一路膝行到孙承宗面前,泣不成声道:“督师,您老人家可来了,末将这一个来月过得苦啊,城里头粮食越来越少,您若是再晚来几日,怕是就要吃人了!”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历史上大凌城被困四月,最后真的就是靠吃人度过的,前脚打完了仗,后脚就把战死者割了吃肉,虽说这挺反人类的,可也是真被逼到没办法了,祖大寿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了自己第一次假投向,然后骗皇太极说自己家人都在锦州,让他回去把家人借来,结果到了锦州便闭门不出,一副严防死守的模样,这才算是得脱大难。

他倒是逃出去了,大凌城中的人却几乎死绝了,城外援兵的损失比城内还大,六万增援部队几乎被打到断子绝孙,辽东形势也从此急转直下,吴襄被夺去了总兵的头衔,改由吴三桂接任,祖大寿自此一蹶不振,崇祯皇帝想要召见他,他每次都拖着不去,皇太极想要招降他,他同样也是不肯答应,在辽东过着多一天是一天日子,算是彻底苟延残喘了。

过了崇祯五年,整个关宁军的势力大幅度缩水,最差时候只能退到山海关沿线,除了吴三桂一支兵马还在活动之外,其余几乎都失去了作用,甚至直接被人家灭掉,这也是后来清军出关如此容易的原因,因为只要吴三桂投降了,山海关外根本就没有其他明军力量可以阻止他们,况且那时候还是跟李闯的流寇打,关宁军最后的选择也是没办法了。

当然,说这些有些远了,如今局面比历史上好太多,至少大凌城这边还可以一战,按照宋庆的估计,只要明军不犯太大的错误,这仗会以两败俱伤收场,关宁军固然损失惨重,但皇太极的损失也不会小,估计能消停个一年半载。

至于他的狗营,他已经决定省着用了,邳州卫那三百来人自然是种子,他如今手下这一千出头,同样也是将来扩军的基层军官,孙承宗昨日便已经将他此战功劳记下,怕人飞马送去京师了,只要打完了仗他不死,升官是指日可待的事情,而且恐怕还是升大官,宋庆虽说写不了什么古文,但看还是能看懂的,孙承宗那份报功文书上写的他都看过,又是什么亲冒矢石所向睥睨,又是纵横来去,血染征鞍,总而言之他宋庆就是如今的岳武穆了,皇帝看到之后的反应可想而知。

孙承宗当然不知他如何想头,这会儿正忙着安抚祖大寿,不远处吴三桂父子和秦良玉也是闻讯赶来,明军三股势力竟是在此来了大会师,见兵马已经达到了五万来人,还有两万民夫,顿时气势也跟着高了一截,有些脾气大的营头甚至开始大声朝着后金那边叫嚣,估计这会儿要是真打起来,很多人都会借着这股豪气冲一冲的,宋庆从来都很擅长抓住机会,立刻建议道:“督师,眼下军心可用,不如叫末将带着冲一阵,也让那些建奴知道督师的威风!”

“好主意,就冲他一阵,耗了这么久,也该叫皇太极知道老夫到了!”孙承宗虽说是文人,也没有卢象升那种大砍大杀的本事,不过多年在辽东苦寒之地跟后金周旋,也是练出一副铁蛋,见军心士气极高,当即也是有些意动,立刻调兵了数千骑兵给宋庆,加上吴三桂主动请缨,两边并在一起,七八千关宁铁骑呼啸而出,直扑后金大营外围的队伍而去。

明军突然出击,后金那边也觉得蹊跷,不过回应倒是很及时,多铎带上没能出来,德格类在外头绕了一圈,虽说被孙承宗驱赶走,可脾气倒是涨了不少,他在后金地位原本就不太高,这次也想找机会扬扬威风,听说宋庆在外头叫阵,也不去通知后面的皇太极,直接领着几千骑兵杀了出来,与冲上来的关宁铁骑战在一处,片刻之后便主动找上宋庆。

两军撒开混战,宋庆原本只顾着杀人,却不想迎面冲来个衣甲鲜亮的,一看就知道是大人物,当即便迎了上去,不过十几个回合之后,德格类便觉得气力不支,这才明白多铎为何败的那么惨,有心想要退回去,却被吴三桂赶上前来,与宋庆一左一右夹击,杀的他汗透重甲,喘息连连,正在危机时刻,却见皇太极那边大营发兵过来,看样子是瞧出这边吃紧,特意过来增援,宋庆和吴三桂见对方大军到来,根本没有退却的意思,直接领人又冲杀一阵,直到将德格类击退,这才收兵回去。

皇太极亲帅大军前来,却连个戏尾巴都没赶上,也是有些郁闷,见德格类灰头土脸,有心要训斥几句,终归顾念着是自己兄弟,没再多说什么,将莽古尔泰派到前沿,把德格类替换下去,戒备也加强了几重,谨防明军再来。

可明军那边却没打算再来了,今日打了这么一仗,算是个很好的开头,接下来便是两军对峙,决定大凌河之战胜负的时候,双方没有完全把握,自然不会主动出击,孙承宗带的粮食也足够多,干脆跟他们对耗起来。

连续耗了几天,皇太极首先坐不住了,他这次来的时候倒是带了些粮食,本想着一边围城一边去周围抢,将明军各处屯堡屯卫的粮食抢来,可如今孙承宗到了,抢劫成为了危险系数极大的事情,这样一来粮食自然不够用,若是不能在十日之内分出胜负,只怕到时候就只有原路撤回一条路可走,否则真没了粮食,军心涣散起来,天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未完待续。。)

第175章 前锋第402章 遭遇第135章 重整第302章 升官第248章 风靡第109章 满桂第135章 重整第168章 扫荡北直隶(上)第102章 终于到来的战斗(上)第33章 投靠第374章 谈判第87章 数月第102章 终于到来的战斗(上)第470章 被追击的文宣队(下)第115章 呸!第53章 准备工作第465章 猛击第110章 申甫第216章 十日杀(上)第75章 破财免灾(上)第165章 练兵(上)第443章 入营第309章 逃亡第457章 北进第358章 出笼第234章 商业调查第3章 大不一样第132章 失散第103章 终于到来的战斗(下)第287章 战后第168章 扫荡北直隶(上)第191章 家乡(下)第189章 归途众生第160章 再聚第1章 初来乍到第19章 吴老黑第256章 临时职务第460章 火铳之威第34章 观察第463章 两军之内第241章 胡同知来了第92章 临别众生(一)第296章 尘埃落定4第389章 偶遇第154章 旗风猎猎(四)第457章 北进第244章 畏罪自尽第162章 追你可好?第6章 大功告成第189章 归途众生第29章 众人来投第451章 原地扩充第278章 鏖战松锦(三)第279章 鏖战松锦(四)第148章 乌云压顶(一)第9章 王坚第124章 沥血(一)第455章 战争准备第57章 开张大吉(上)第259章 抵达第266章 兄弟相见第23章 花太岁第136章 野狗(一)第68章 筹划第211章 果然是邳州卫第282章 胡捷的坚持上(3)第268章 大战多铎(下)第72章 打的就是你(上)第111章 深宫第325章 海路进军(上)第4章 百户第275章 城池拉锯(四)第235章 招兵买马第321章 三败九成第388章 果然不同第476章 撤回第200章 打劫上(4)第4章 百户第466章 各部进攻(一)第58章 开张大吉(中)第462章 会师第401章 亲戚第121章 贼兵临城第367章 邳州议第327章 海路进军(下)第112章 赵满熊第129章 霹雳第126章 沥血(三)第375章 边谈边打第240章 邳州事(下)第101章 士气第181章 衙门第367章 邳州议第204章 事情闹大了(上)第392章 单挑第97章 北上勤王(三)第266章 兄弟相见第369章 报复开始第86章 狗营成型第237章 第一批火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