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

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

王英淡淡说道:“尔撮小国,也敢称皇?”

随即王英一挥手,几个人上前就要压着天皇走。

“住手。”足利义政大步上前,手按在刀上,说道:“王将军,你这是为何?”

王英淡淡一笑,说道:“为国王着想,天无二主,有我大明大皇帝,自然没有这个所谓天皇的,有足利家的日本国王,也没有另外一个日本国王。这个不伦不累的东西,我就代日本国王处置了如何?”

足利义政气的跳脚。

这是他万万不能允许的。

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的国情,足利家也是出自天皇一脉。这是足利幕府的法统之一。

太祖之后,足利义满接了日本国王印,都引得很多人不满。

只是形式比人强而已。

足利义政的权威比不上足利义满,大明对日本加大干预,更是让很多日本人反感。而今只是因为明军势大,不敢显示出来而已。

足利义政如果真让明军带走了天皇。

Wшw▪тTk án▪CΟ

他就要真正的绑在大明的船上了。

足利义政说道:“万万不可,此乃日本国内之事,不劳上国将军操心。”

王英淡淡一笑,说道:“如果他是自称日本国王,自然不关朝廷的事情,但是敢自称天皇,却未必了。”

“怎么,日本国王准备,在京都再打一仗?”

足利义政一瞬间感到飞雪吹进衣服之中,一股冷意透彻心扉。足利义政很想说狠话。但是如何能说的出口。

他知道,大明第二批援军,已经到了,没有去清州,问是直接从大阪登陆,就在京都城外。

而今明军在京都地区的军队已经到了五万之多。

而足利义政麾下的实力有多少?

虽然号称十万,但遣散了不少。

原因很简单。

足利义政是养不起这些军队的,只能让各家家主留下一部分旗本武士,数量不多,其他的军队都回家。

足利义政整顿京畿的目的,也是练出三万旗本。有这三万旗本为核心战斗力,再加上附从的大名。足利义政拉出十万大军,甚至十几万大军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足利家族对日本的控制权,就大大增加了。

想想办,足利义政的目标才三万旗本。

而今义政麾下的能战之辈能有多少人?

他怎么敢与明军五万大军对阵。

明军五万才是明军一小部分。一根手指头,但是对于日本来说,他已经是不可承受之重了。

足利义政不管心中多愤怒,只能说道:“借一步说话。”

有些话总是不好在天皇面前说的,不比王英,足利义政对天皇还有基本的尊重。

王英与足利义政撇开各自的亲卫,来到一处残破的亭子之中。足利义政说道:“将军到底准备做些什么?”

王英说道:“我与国主这番交情,也就不瞒你了,这是上喻,要怪就怪你们称呼太过犯忌讳了。”

足利义政有些怀疑。

虽然这个天皇的称呼,看上去有些犯忌讳。但是大明不是今天才知道这里有一个天皇,而且在朝鲜,安南内部,他们也都称皇帝的。

这都是常事了。

即便在南洋各国,他们对外称臣,但是对内,从来自称最高称呼的,因为文化不同,未必是皇帝罢了。

这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

而且在足利义政心目之中,大明这位大皇帝,并不是一个太在乎虚名的人。因为朱祁镇下过好几道诏书,就是避讳的事情。

朱祁镇废除了避讳制度,不管他的名字,还是皇后,皇太子的名字,都要临文不讳。

当然了,朱祁镇怎么下令是一回事,下面的人怎么办却是另外一回事了。

毕竟这是表示对皇帝的尊重。皇帝说不要就不要了。

朱祁镇的命令,不过是将明规则变为了潜规则而已。

足利义政忽然想起了什么,倒吸一口冷气,暗道:“朝鲜,安南何在?”

朝鲜与安南已经灭国,分别是海西省与交趾省。

一想到这里,他忽然有些信。

莫非安南与朝鲜之灭,就是在这方面被明朝惦记上了。

只是,他心中还有一丝犹疑。他担心这是大明逼迫他的手段之一。

只是即便是又如何?

足利义政想来想去,都知道他已经没有任何拒绝的办法了,他说道:“航海伯,正如你所说,你我也是经历过生死的。”

“你给说句实话,这事情真不可挽回了吗?”

王英点点头。没有说话。

为了完成这一件事情,王英先占据了兵力优势之后,然后还用突然袭击,先将天皇控制在手,再与足利义政谈。

可见,王英已经做好了与足利义政在京都城之中再打一仗了。

最坏的情况已经准备了。还谈什么挽回的余地了。

足利义政说道:“那将军允许我三事,这一件事情我放过了。”

王英说道:“请讲。”

足利义政说道:“天皇可以被航海伯带走,但是悄悄的走,不许惊动太多。”

王英说道:“可以。但是天皇这两个字,不准在日本出现。否则再次惊动了陛下,可就不是如此这么简单了。”

王英要的不是一个天皇,而是要断绝天皇一脉。

如果他带走一个天皇,没有几年足利义政在立一个,那就没有意思了。

足利义政不敢玩这个花招,他只是想给自己一些回旋的余地而已。这消息能封锁多长时间,就封锁多长时间。

足利义政说道:“我明白,第二,就是天皇一家到了天朝,还望朝廷善待。”

王英说道:“那是自然。”

王英也没有想要天皇小命的意思,至于到了京师之后,就不归王英管了。

足利义政说道:“还有一件事情,请大明留一营兵马在京都常驻。”

足利义政此刻也想清楚了,既然已经下不了这艘大船,就绑得紧一些。他虽然不舒服但也顾不得了。先保住性命再说。

天皇一废,就是幕府大义名分的基石被挖空了。

只能靠武力维持了。

而足利义政比谁都清楚,而今的幕府根本不足以镇压日本。只能让明军进驻了。

“此事,我做不得住。”王英说道:“需要上报朝廷,我不过我可以让大军撤得慢一点,到明年再撤完,想来那个时候朝廷就有所决断了。”

足利义政还能怎么办?只能装着看不见了。

于是日本天皇就在这一日成为了历史。

不过,这对这位日本后土御门天皇来说,未必不是好事。毕竟大明对亡国-之君,大体来是比较客气的。

他到了北京之后,就按照亡国-之君的待遇,封了一个空头的伯爵,还是流爵,但是大明对一个伯爵的待遇,要远远超过了日本人对天皇的待遇。

他这一辈子,自然不会如历史上,死后连下葬都难了。

在此之后,大明对日本介入加深。更多大明人从大阪来京都做生意。甚至很多明人都不觉得日本是一个国家了。

认为日本乃是大明的一部分,就好像是西南土司一般无二。

而当一年后,日本天皇被废的消息遮掩不住,从而引起了日本上下的大地震,这种大地震不仅仅是政治上军事上的还是思想上的。

从此足利幕府的大义名分荡然无存。日本国内的烽火连续了一百多年,日日月月年年有战,而在历代郕王持续不断的参与日本内战。终于用了四代人的努力,一统日本,成为日本国王。也是大明外封的十几个强藩之一。

当然这是后话。

当日本战事结束的消息传来的时候,已经是正统三十二年末了。

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十九章 瓦刺内奸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一百一十七章 西南定策二第二十四章 于公堤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二十五章 大明工部都水司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五十八章 长腿的滹沱河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一百六十章 南疆格局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四十二章 最后一课第一百六十四章 王翱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第三十章 风云暗藏第一百五十八章 杨荣离京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四十章 瓦刺使团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二十三章 也先死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六十一章 焦宏的困境第一百一十二章 最后的挣扎第五十九章 故人相逢大江上第三十六章 南方卫所第一百一十 章 议麓川第五十八章 丰收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二十八章 巡城四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二百二十章 军事改革的开始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九十八章 关原之战第六十章 一树梅花开第四十八章 关山飞渡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国公决断第七章 定国公的野望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一百二十九章 宁化巡检韩铁城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一百二十九章 庆都公主驸马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七十八章 赵新的考验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三十八章 李瑈之死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八十七章 对刘定之的安排第一百零六章 折戟白藤江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二十章 出京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一百三十章 庆都公主驸马二第六章 困境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九十二章 铁甲的黄昏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三十二章 修陵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二章 大武学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一百三十八章 襄王之心第三十五章 冷眼旁观新世界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凯旋之后第一百零五章 暗潮无声第十六章 经筵第一百三十七章 晒盐法第一百六十三章 好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