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

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

冼景不知道,他妻子此刻再做什么事情。

而此刻宴会之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冼景一拍手,下面的人立即离开了,只剩下他与这些大商人了。

冼景一挥手,立即有一个太监捧着一个托盘走了上来,这个紫檀托盘之上,只有薄薄的一张纸。

他让这个太监捧着托盘,让这些商人一个个看了。

即便这些商人都是资本雄厚,但是见了这一张纸,都微微变色。

徽州汪家家主汪岳说道:“驸马,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还请驸马为我等讲解一二。”

冼景说道:“这是佛山铁厂的牌照,有这牌照,我家就可以在佛山建立起与少府一般的大铁厂,这是得到陛下准许的。”

少府的生意谁不羡慕,特别是北方的商人。

毕竟少府大部分产能都在北方,北方商人受到的冲击最大,而南方商人却少了许多。但是对少府的羡慕却是一般无二的。

甚至很多家族的生意,都开始有意无意模仿少府的生产方式。

只是想要大建厂房,建立这种工坊,却少不了要打点官府。

毕竟在地方上聚集数百人,甚至更多,没有官府的点头,被人告到衙门之中,就要吃上一顿排头了。

顿时很多人看见这个牌照,心中想到的事情是,这个牌照要多少钱?要走谁的门路?

冼景好像看出了他们的心思,说道:“小子有幸见到了陛下。陛下知我商民辛苦,有意大开方便之门,但是开厂矿聚众,朝廷总要有一个管理的方法吧。”

“这才安排小子,经营这佛山铁厂。一旦有成,别的产业也会陆续放开,到时候各家都可以去工部申请这种牌照了。”

“可是真的?”却是松江徐家的家主说道。

而今松江已经是大明布匹的生产中心,而徐家与很多商人不一样,他的产业全部都在布匹之上的。

他早就想开一个大布庄了,但是有很多问题,比如女工问题,土地问题。毕竟江南各织造也在少府管辖之下。

而今听到如此条件,不由的心动。

冼景说道:“自然是当真的,只是我冼家家底薄,却不知道这铁厂该如何办,已经引钱家出股本若干,但还是不够啊。”

“可是,国丈钱家?”一个人问道。

冼景说道:“正是。”

微微沉默了一会儿,几乎所有人同时说道:“我愿意入股。”

冼景对自己的目标根本不加掩饰,这些人都是商海浮沉的老手,岂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入股经营在大明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甚至在宋代就有了,作为商人更是明白的很。

对他们来说,今日过来,大多都是想与这位驸马搭上线,即便不能搭上线,也不能得罪了。

甚至让他们出一些孝敬钱,也不是不行的。

唯一的区别就是,有些商人背后有人底气硬。不求冼景,有些商人而今已经处于危机之中,抱着求一丝生机而来的。

就好像那个回回商人一般。

但是冼景这个条件,却在很多人底线之内,他们愿意出一点钱,有的人就当意思一下。

于是乎,少则几千两,多则十五万两,就是那个回回商人拿出来的钱。不过片刻之间,冼景筹集了近百万两的股本。

如此一来,佛山铁厂决计不是问题了。

甚至冼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了。

当然了,冼景也知道,其中有些人未必是为了佛山铁厂而来的。

夜半时分,冼景又亲自将这些人一一送出了驸马府。虽然而今他们只留下一句话,但是对于这些大商人的信用,冼景是毫不怀疑的。

冼景留下这个回回商人,一番细谈不用细说。

单单说,第二天早上,冼景这里谈论的所有内容,都一五一十的在朱祁镇桌面之上了。

朱祁镇看着这些大商人的名单。

暗暗的揣摩这些人的后台,想来了想,对怀恩说道:“让东厂查一下这些人的底子,记住只是查一查。别的不许动,不许让他们知道。”

商人起家的第一桶金,大抵都不是太干净的,即便后世也是如此,更不要说而今了。

别的不说,朱祁镇敢肯定,福建商人多是做过海商生意的。至于山西陕西商人,当初也是做过走私生意的。

当初的边军走私案之中,朱祁镇已经见识过的大明商人的手腕了。

但是,时过境迁。

当年缺钱的时候,朱祁镇估计见了这些大商人所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抄家,填补国库。而今却不一样了。

朱祁镇更希望大明工业发展。很多事情都可以妥协。

只要这些大商人真正成为独立的资本势力,推动大明社会发展,很多事情,朱祁镇是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且如果他们真正成为资本力量。朱祁镇也要先下布局,为将来的做准备。

自然要将底细摸的一清二楚的。

怀恩之所以能在朱祁镇身边这么多年,其实是有本事的。最少揣摩朱祁镇心思的本事一点也不少。

怀恩说道:“陛下,这些人的案底,奴婢已经从锦衣卫,户部,东厂各方找了,只是而今却需要时间的。”

“只发现了这几个,剩下的估计这一两日能够找齐。”随即将几分档案送了上来。

对这个结果,朱祁镇还是比较满意的。

大明朝廷能有这个效果已经不错了,别说调查,单单是从锦衣卫,东厂,户部,浩如烟海的文档之中,找出了有关这些人的文档,就是一个不小的工程了。

更不要说,这些地方文档之中,还未必有这些人的档案了。

毕竟商人虽然富,但未必有足够的社会地位,让国家机关关注他们。

朱祁镇看了几分,冷冷一笑,暗道:“果然,几乎或多或少都有可疑之处,就好像是山西张家,与盐池方面关系太过密切了。”

几乎那一家都不是太过干净的。

朱祁镇忽然看到了汪岳的档案,却停了下,细细的看了好几遍。

倒不是汪岳是比较干净的,汪岳也不是太干净的,他的起家的银子,乃是夫人的嫁妆,但是他第一桶金,锦衣卫怀疑是销赃。

海盗的赃物。

当然了,什么赃物,朱祁镇并不是太在意的。

他在意的是汪家的产业很是繁杂。几乎做什么的都有,汪家人丁兴旺,是徽商之中的大族,几乎家族的男丁都在出外经商。

各地都有。

这就形成一道密集的大网。

而很多家族也是这样分散经营的,就是为了躲避风险。

就好像金瓶梅之中西门庆一般以生药铺子发家之后,经营了好多行当。就是如此

只是朱祁镇发现汪岳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经营的重心,就是银铺。

也就是总换不同的银两的地方,只是在朱祁镇推行银币之后,货币统一了,想来这样的产业也就不重要了。但是汪家依旧没有改变。

因为汪家开始经营一下,异地存取的生意。还充当一些典当行业。

这是什么?

这就是原始的金融业。

朱祁镇心中一动,心中好像有什么东西被触动了。

他面对的银荒问题,就是一个金融问题。他虽然有一些基础的金融学知识,但是不足以让他解决这个问题。

而这个大明野生的银行家,能不能给他一个答案?

朱祁镇不知道,但是却愿意试一试,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朱祁镇将汪岳的档案抽了出来,放在桌子之上,手指轻轻一敲,说道:“查清楚,特别是汪家的银铺。”

第一百零七章 会猎朝鲜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六十四章 凤凰卫第一百零六章 巡抚日本端木瑞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二十四章 愿吾民无饥寒,愿此河永定第二十三章 从直隶开始第三十八章 景东之战第二百四十八章 报仇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四章 朱祁镇的算计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一百三十一章 朱祁镇的试探第一百三十一章 太子见冼景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五十二章 捷报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第八十章 寇深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二十章 应对安南之策第八十一章 会宁伯李家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四十九章 瓦刺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二章 大武学第一百二十一章 拜将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荆关下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夺会昌伯爵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一百零七章 杨溥秉政第一百五十一章 武学的意义第十九章 破朝鲜之策第八十五章 族产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一百一十三章 朝廷风云变第四十四章 凭祥城下第七十三章 三道关大捷第二十章 治水三人小组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一百七十六章 瓦刺消息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六十章 久旱甘霖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五十章 官茶与商茶第十一章 甲光向日金鳞开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见石亨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十八章 陈纲案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二百五十二章 正统勋贵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八十三章 武进恽家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第一百四十三章 早膳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六十章 辽东局势的漏洞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七十二章 嫁公主的难题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九十九章 亦失哈最后的演出第一百零四章 桂西余声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八十二章 南浦溪之战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第八章 张辅眼中的云南战局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九十六章 广西土司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六十六章 突击兀良哈第九十五章 任礼出镇甘肃第一百二十章 韩铁城到宁化第五十二章 矿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