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

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

深秋时分,尚未入冬。

各方的坏消息就传到京师来了。

首先是彭城伯去了。

彭城伯乃是太皇太后的娘家,现任彭城伯乃是太皇太后亲侄子。他的去世,让太皇太后更是伤心。

一年之中,越王去世,彭城伯去世。襄王远离,此生几乎再无相见之日了。

太皇太后更是绝对岁月迫人。身子骨也跟着渐渐冷却的天气,又病倒了。

从此身子骨时好时坏,缠绵病榻。

当然了,太皇太后虽然有病,但是这病并非真严重到了不能下床的地步,老年人身子骨不舒服,也是正常现象。

只不过,太皇太后不想干涉朱祁镇处置朝政,索性病了。

从此再也不见人。

唯一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为皇帝挑选皇后。

太皇太后对儿媳妇十分不满意,虽然孙太后早已对太皇太后低头,每日请安,从形式上孝顺之极。

但是太皇太后对当年废后之事,依然耿耿于怀。

倒不是抓住这件事情不放,而是对宣宗皇帝身后名上,有这样一个大污点,感到不舒服之极。

所以,她在这一件事情上下足了心力。

朱祁镇遇见事情,去向太皇太后询问。太皇太后都将话题岔到了选后上面。甚至故意对宫中人说道:“我老了,不想管事了,皇帝也长大了,也就享几年清福了。”

这话自然传到了朱祁镇耳朵之中。

朱祁镇才相信,太皇太后是真的不想管事了。

当然了,朱祁镇即便知道,但是形式上也不能改变,他每天批阅的奏折,当夜都放在慈宁宫之中。

王振倒是说了,这些奏折几乎是放在哪里,第二天,从什么地方搬走。连挪动都没有挪动一下。

太皇太后也说,不让王振再将这东西搬来搬去的。

但是朱祁镇坚持如此。

不过,朱祁镇也无心在这件事情之上,多花心思了。因为各种坏消息,早就将朱祁镇埋住了。

主要有三个坏消息,其一,兀良哈不稳。

兀良哈虽然从属瓦刺,但是却是瓦刺下面独立的部落。或者更准确的说,兀良哈当初臣服的是脱欢,而不是也先。

脱欢之死,瓦刺影响力大减。兀良哈对瓦刺还有几分忠心就不知道了。

当然了,兀良哈对瓦刺没有几分忠心,对大明更是没有了。

于是这个秋天,兀良哈开始频繁的骚扰边境。

因为春天,锦衣卫在瓦刺的情报网遭到重大挫折,锦衣卫对瓦刺的情报监控一直在重建之中,也没有弄清楚。

兀良哈的南下行为,到底是兀良哈本身的打草谷,还是瓦刺在背后的策动。

但是,这些情况之后,再查明白不迟。

而今最重要的是打仗。

其二,乃是广西僮乱再起。

广西本来就不是一个安稳的地方,特别是大藤峡一带,屡屡做乱,到了成化年间,才算是彻底平定了。

宣德年间,广西以大藤峡为首的僮族,就屡屡叛乱,朝廷费了好大力气,才算安定下来。

其中镇守广西的功臣,就是怀远伯山云。

而广西之所以乱,也与怀远伯山云,有直接关系。

倒不是怀远伯山云做了什么错事。

而是这位老将已经不在了。

山云是正统三年去世的。而今方才一年的时间,广西各部就故态萌生。如果有山云在,自然不会如此。

只是名将凋零,就是如此之残酷。

其三就是松潘乱事又起。

见到松潘战事又起,朱祁镇大为头疼。

因为松潘乱事已经不是一两次了,细细算来,这算是第三次了。宣德年间就有两次了,前文也说了。

蒋贵就是在松潘之战中,脱颖而出,被朝廷赏识的。

朱祁镇不怕大战,如麓川一般,几十万大军列阵而战,朱祁镇反而轻松了,但是松潘这里,地处四川与甘肃交接之中,群山之间,能动用的不过一两万人马。

而且因为之前明军做得不地道。

而今松潘这里的人早就与朝廷结仇了。大军一到,自然平定,大军一走,不出几年战事再起。

朱祁镇对麓川之战上,这么看重善后,自然也是因为松潘前车之鉴了。

这三件事情,几乎赶在一起,递进了宫中。

朱祁镇看到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后悔。后悔放杨荣回乡,处理这些事情,乃是杨荣的强项。

不过,还好张辅还在。

或许张辅对地方了解不如杨荣,但是对军中的了解,还在杨荣之上,故而张辅也足以为朱祁镇解惑。

于是朱祁镇立即召见张辅入朝。

张辅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忙于武学之事。

张辅早已秉明,将京城之中一座兵营搬空,作为武学的驻地。

虽然驻地已经决定了,但是从各卫赶来的想要袭职的军官,却也有一段时间,所以开学的时间也放在了明年。

张辅见了这些三封急报,说道:“兀良哈不足为惧,杨洪足以破之。”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可是独石堡守将?”

开平与大宁,乃是大明朝伸向草原的两只拳头,只是在永乐到宣德年间,统统废去。两位内迁。

大宁就不用说,直接放空数百里,但是开平倒是留了下个胳膊肘,这个胳膊肘就是独石堡。

如果看地图就会知道,在长城规划之中,独石堡乃是一个突出处,几乎三面都是草原,唯独南面乃是龙门卫。

不错,就是龙门客栈那个龙门卫。甚至龙门客栈就是因为历史于谦被杀之后,他儿子流放龙门卫,才让导演产生的灵感。

所以这里至关重要,而杨洪在这里能镇守多年,连朱祁镇也是有耳闻的。

张辅说道:“正是,杨洪世袭百户出身,镇守独石堡已经有数年了,骁勇善战,最擅长以骑破骑乃是一员宿将,有他在兀良哈不足为惧。”

张辅对兀良哈丝毫不在意。

因为纵观兀良哈的历史,最少到了而今,大明对兀良哈的战事,几乎没有败过。即便是宣宗皇帝出塞,也大破兀良哈。

兀良哈甚至在朝廷也是有编制的,所谓的朵颜三卫是也。

朱祁镇说道:“杨洪而今年纪多大?”

张辅听了,默默估算一下,说道:“臣没有注意过,似乎是五十开外了,臣上一次见他的时候,还是他在阳武侯麾下的时候。”

“是一条好汉。”

朱祁镇听了,心中微微一叹。五十开外。

这说明杨洪也不知道能打几年了。

其实他心中已经有所预料了,能打的都是老将。只是山云之死,却让朱祁镇心中充满了危机感。有山云在,广西坚如磐石,山云一去,乱事再起。

如此之事,如果再次发生该如何是好?

朱祁镇惊心中的忧虑按下来,继续问道:“兀良哈不足为惧,然后西南战事将起,如今松潘,广西土司作乱,会不会引起贵州土司也躁动。”

“征麓川之战,就要拖延了。”

朱祁镇担心的不仅仅是拖延,他更担心的是,这一件事情本身,就是麓川在云南大败明军的链锁反应。

现在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广西,还有松潘都不在征麓川后勤要道之上。

不管从四川还是湖广入滇,都要过贵州。

但是贵州土司之多,不下云南。一旦贵州真出了什么事情?

可就不好说了。

甚至如果因为贵州粮道出了问题,倒是云南大败,估计真得要西南烽火遍地,不为我有了。

到时候想在平定下来,却不知道要花多少功夫了。

这才是朱祁镇心中最深层的忧虑。

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一百六十一章 王直镇守南京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二百零一章 决战前夜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十七章 江南大雪连四旬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荆关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第二十二章 大明边军现状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三十六章 真假第三十三章 瓦刺的兵器来源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三章 孟瑛vs沐昂第五十一章 三级教育制度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三十三章 生吃蝗虫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十三章 刘定之入阁第八十二章 殿试第一百二十六章 宁化黄氏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一百三十四章 施礼生死第八十七章 胥吏之害第九十章 贝琳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四十章 雨夜夺城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利派的崛起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八十三章 西事急第一百四十八章 急流勇退陈芳洲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郕王入武学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九十七章 英雄所见略同第一百六十六章 正统四年的大水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七十二章 木兰河卫之屠第一百一十章 各自退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九十九章 阿次帖木儿的蓝图第一百六十四章 太皇太后崩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四十六章 大军到位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塞之前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一百八十二章 吴瑾扬名第一百四十八章 内阁人选的纷争第四十六章 海关银第五章 太后二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六十一章 松阴城第一百九十三章 瓦刺的崩溃第五十章 瓦刺二第三十二章 王越的机会第一百六十七章 马政痼疾第十九章 毛里孩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九十章 贝琳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九章 内阁增补第七十三章 三道关大捷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九十三章 武器生产体系第一百零一章 定风波四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二十三章 广东水师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十二章 军议第三十章 朱祁镇的决断第一百五十九章 老臣杨荣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五十一章 晒盐法的进展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二百四十二章 突如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