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

第三十五章真相与处置

沐昂将所有过错,都一推六二五,推到了孟瑛的身上。这一点朱祁镇也能理解的,是为了脱罪吗。

而且沐昂所言未必不是真的。

他们传来的消息,却是孟瑛数次要求沐昂慎重用兵,步步为营,不要太过激进。但是都被沐昂挡下来了。

两人积怨不浅。

保定侯孟瑛不大支持沐昂也是自然。

只是朱祁镇想不明白,王骥为什么牵扯前军。

王骥虽然是督师,但是他驻节曲靖,距离前线相当远,负责后方粮草,却不知道为什么掺和到这里面来。

朱祁镇又细细读了一遍王骥的奏折,终于找出根结所在。

那就是粮食。

就在北方大灾愈演愈烈的时候,军粮供应出了很大问题。

本来是供应粮草主要是湖广粮食,但是而今湖广的粮食全部调往了北方,所以支撑战事的粮草,大多都是来自四川,已经云南本地的粮食。

王骥对粮草担心之色,跃于纸上。

所以,朱祁镇判断,王骥或许并不是支持沐昂,他是支持速战,尽快解决麓川,他担心后方粮草供应不上。

说实话,仗打成这个样子。

朱祁镇对孟瑛也是相当不满的。

不管孟瑛到底有什么计划,两万大多大名士卒,却是真的。丧师如此,不管怎么说都是大罪。

毕竟孟瑛是大军统帅,下面的人出了事情,都要孟瑛负责。

只是朱祁镇也明白,他对孟瑛满意也好,不满意也好,而今都不能动。

自从北方旱情满意,蝗虫大作,从刚刚开始仅仅从天津向西的一拨外,各地大量蝗虫已经陆陆续续的出现。

不过,钦天监估计蝗虫还没有达到高峰期,真正的高峰期乃是五月。而今奋力多杀死一只蝗虫,就是为五月之后,减少一窝蝗虫。

所以,几乎所有的一切,都为此让路了。

除却两件事情,一件事情乃是麓川战事,还有就是赈灾,以工代赈。很多工程还在继续,甚至再加快,因为蝗灾大作,流民潮的出现已经不可避免了。

朝廷一边雇佣人扑杀蝗虫,另外好几个水利工程也都纷纷开工了。

朝廷已经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千里迢迢派出一员大将去总领云南。只能在云南境内找,云南中能总领兵马的,只有三个人,沐昂,孟瑛,王骥。

щщщ¸ttκá n¸℃ O 沐昂是不可能的。不管孟瑛有多大的责任。沐昂损兵折将的事情,不可能轻易过去。所以朱祁镇无论如何,也不能用这败军之将当主帅的。

对于王骥与孟瑛之间,朱祁镇是有一瞬间的犹豫。但是他很快就下定决心,王骥的能力未必在孟瑛之上。

而且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事到如今,只能让孟瑛继续打下去了。

等战事结束之后,再做计较不迟。

不过,朱祁镇虽然心中有了定论,但是依然要咨询一下张辅。

只是在此之前,他要稍等等。

等什么?等孟瑛的奏疏。

看孟瑛如何说,总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就下结论吧。

只是朱祁镇还没有等到孟瑛的奏疏,却等来满朝文武不知道多少弹章。

一天之内,就有几十封弹奏。

而这些弹劾孟瑛的奏疏,内阁无法处理,只能让朱祁镇来处理。

朱祁镇顿时明白,这一件事情必须立即有一个定论,不能拖,拖得时间越长。朝廷之中闹出的风潮就越大。甚至影响到了扑蝗,赈灾的顺利进行。

朱祁镇立即召见张辅。就在武英殿之中。

“国公,你怎么看?”朱祁镇让王振将十几本奏疏递给张辅,其中有各方上报的,张辅一目十行,互相印证,看完之后,说道:“恭喜,陛下麓川之灭,指日可待。”

朱祁镇说道:“三万士卒战死木邦,就得了国公这样一句话吗?”

张辅说道:“臣知道,这一件是孟瑛辩无可辩,他恐怕也没有想到,会损失这么大,但是此战之后,思家不得不东进景东。”

“原因很简单,大明国力强盛,麓川国力孱弱,麓川再也经不起一场兵临城下了,所以麓川一定要以攻代守。”

“尽量保证麓川的安全。”

朱祁镇点点头,他明白。

如果单单比国力,单单一个省拿出来,都比麓川富裕。

长期战事,以麓川的国力是承受不起的。

“而且思家更明白,如果他们不想办法东进,麓川以东的土司恐怕都要动摇了。必须以大军镇压,才能保证这些墙头草都靠向麓川。”

“这些土司提供的人力物力,在朝廷是锦上添花,在麓川是雪中送炭。”

“所以,不管什么原因,麓川一定要在麓川以东,景东以西驻扎大军。”

朱祁镇说道:“如此,也不能称必胜。”

张辅说道:“麓川在群山之中,易守难攻,沐将军这一战,已经表现出来的,大明兵马想要攻克麓川,耗损一定很大。”

“而此刻麓川大军东出,正是歼灭他们的机会。”

“这正是孟瑛谋划所在。尤其是这个时候,陛下远远不能动摇。”

朱祁镇叹息一声,说道:“可怜三万大名将士。”

张辅说道:“请陛下放心,这三万将士未必都战死了,应该有人被麓川俘虏,还有-----”朱祁镇说到这里,忽然不说了。

朱祁镇微微一愣,忽然想明白了什么。

张辅再暗示,这人数之中有水分,有空额。

朱祁镇忽然冷笑一声,暗道:“这就是我大明的军队。”朱祁镇忽然想明白,张辅所言,换了方法去理解,就是张辅担心朝廷大军攻坚能力不行。

到底是怎么个不行法。

朱祁镇很想知道,也不想知道。不过从空额上就能看出来一些。

朱祁镇说道:“朕明白该怎么做了。”

“报,陛下。”王振忽然从外面进来说道:“云南急报,平蛮将军,保定侯上疏。”

朱祁镇听了,立即接过来,打开一看,却是孟瑛请罪文书。他详细的说明了战事情况,包括他多次想要阻止沐昂继续西进,见沐昂进入木邦之后,又担心沐昂安危,准备派大军接应,却被沐昂误以为要来抢功,也否决了。

这才有今日之败。

朱祁镇细细看来,心中带着几分冷笑。

如果孟瑛真要下令支援,比如亲自带人督阵。沐昂又怎么敢硬顶啊,他脖子再硬,也硬不过孟瑛手中的御剑。

分明是孟瑛不想去,只是将事情做到滴水不漏。如果细细扣的话。分明是给沐昂下得套。

只是大战在即,有很多事情都不用细究了。

在没有人能代替孟瑛的时候,朱祁镇自然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孟瑛说得都是真的。

上本部分是请罪,下本部分乃是军令状。

他说,兵马已经在云南适应了三个月。兵精粮足,士气高昂。而今麓川新胜之后,有骄狂之气,居然围景东城。

决胜负的时候已经到了。

他下军令状,在今年五月间大破麓川。若不能,请陛下斩臣首级。

朱祁镇心中暗道:“五月。”他明显有一种预感,这个五月不好过。

朱祁镇将这一奏疏看过,递给了张辅,说道:“英国公觉得如何?”

张辅看了之后,却不敢轻易说话了,因为他刚刚说过的话,该说都说了,不该说的,也透漏了一点。

只剩下朱祁镇的决断了,多说无益。张辅说道:“臣请陛下圣裁。”

朱祁镇说道:“拟旨。就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麓川战事,朕托付于将军,朕不遥制。”随即对王振说道:“将这些弹劾他的奏疏,一并给他送过去。给他提个醒。”

第一百零二章 大崩溃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四十四章 瓦刺退兵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十四章 粮食危机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一百零三章 韩雍的手段第六十四章 肇州攻防战第九十六章 残破京都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五章 京卫改革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六十二章 于谦入京第二十九章 海西攻势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一百三十七章 北京城中的税收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九十一章 公主下嫁第一百一十二章 捧杀之计第一百五十七章 方瑾与石亨的争执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二十五章 侯大苟第四十六章 重构东北战略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四十九章 三湖五河总方针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二十一章 儒家激进派第一百四十六章 黄河改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瓦刺新主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一百三十五章 以工代赈第一百二十章 兵部户部之争第二十章 真相第九十章 近乎破产的草原经济第一百零八章 不负使命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七十三章 大宴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二百一十一章 孟瑛的计划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一百一十九章 瓦刺的外交试探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二十五章 会试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兴第九十六章 别江南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十五章 礼乐第二十四章 海运现状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五十六章 襄国第二百四十五章 瓦刺大崩溃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一百五十二章 与勋贵的联盟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明的银子在哪里?第三十一章 王振的预感第二百一十七章 素衣临朝第一百零八章 南洋水师大出血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一百四十二章 挫扁第一百零八章 银铺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八十三章 弊政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三十六章 京营出京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三十一章,祭大成先师第一百三十二章 施礼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第七十章 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