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

第四十四章 李时勉到

杨士奇在内阁之中闭目养神,有一个小太监走过来,在杨士奇耳边说道:“陛下没有用午膳,去了奉先殿。”

杨士奇点点头,一挥手让他下去了。他眼帘下面精光涌动,暗道:“皇帝如此,老臣可与安心的去见太宗,仁宗,宣宗皇帝了。”

杨士奇最担心皇帝从小在深宫之中长大,就好像是鲁哀公一样。“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寡人未尝知哀也,未尝知忧也,未尝知劳也,未尝知惧也,未尝知危也。”

这样的皇帝,对下面没有同理心,不知道下层百姓过着怎么样的日子。

而今皇帝真情流露,反而打动了杨士奇。让杨士奇彻底放心,让皇帝掌权了。

因为一个对下层百姓保持同情的皇帝,即便是再差,也差不到什么地步去。而且皇帝的手段,虽然稚嫩,但也不是无能之辈。

杨士奇暗道:“老臣就为陛下做最后一件事情吧。”其实就杨士奇来说,他并不想用太激烈的手段。

原因很简单,这么激烈的手段,自然会引起激烈的反弹。

在灾年之中,还能持有粮食的人家,都是什么人家。

除却少数单单有钱的幸运儿之外,其余背后都有,不管古今,钱与权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他如此狠手,就没有想过在内阁继续待下去。

杨士奇如此,一来是杨士奇对这个位置并没有多少眷恋之情了,毕竟当了十几年。不敢说都当吐了。但也知道,随着皇帝长大,这个位置迟早换人。杨士奇其实已经考虑,如何退下来了。

急流勇退。在古人来看,从来是智慧。

在这一件事情退下来,虽然得罪大片权贵,但是能得到皇帝的认可,也能得到天下士林的敬仰。

其次,就是朱祁镇的影响了。

朱祁镇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他还没有掌权的时候吗,就秉承一种积极做事的态度。

遇见任何一件事情,除非万不得已,条件不成熟,否则没有一件事情会拖下来的。这种积极的态度,也影响了很多人。

毕竟楚王好细腰,宫中尚多饿死。更不要在政治上。

朱祁镇的态度更能影响很多人。

历史上的正统一直在宫中与王振在一起,很多军国大事都是与王振商议,杨士奇对当时的皇帝,未必有多少效忠之情。

与而今是不一样的,最少此刻的杨士奇看来,当今将来的成就,恐怕在宣宗之上。

杨士奇召见六部官员,他们黑压压的站在文渊阁前面一大片。杨士奇站的笔直,根本没有一丝,老态龙钟的样子。

说道:“老夫受命于陛下,主持这一次赈灾事务。决计不能出半点差错,否则就不要怪老夫辣手了。”

杨士奇的声音夹着冷风,让很多人不寒而栗。

所有人都大声说道:“明白。”

杨士奇真要说什么,却忽然听见一个人一边跑一边大声喊道:“粮食,粮食,粮食。”

杨士奇顿时一愣,心中暗道:“莫不是粮食又出了什么问题?”

却见这个六品小官跑过来,双手扶膝,大喘气说道:“粮食,天津。”

杨士奇大声问道:“天津的粮食怎么了?”

“不是天津的粮食,而是海路的粮食到了天津,足足有一百五十万石,这还是第一拨,局势运粮食的船有上百艘,将卫河都堵塞了。”这小官终于将这一口气给顺下去了。

杨士奇一听顿时大喜。

杨士奇虽然心狠,但是也并非没有心肝之人,他的政令下达有什么后果,他比朱祁镇更清楚,只是事非得已。

有些事情,总是要有人做的。

此刻他也松了一口气,说道:“我也不用妄做小人了。”他随即又怒喝这个小官,说道:“到底多少万石粮食,还有总共有几批粮食,都查清楚了,押运的是谁,速速报来,还不快去做事。”

就在这个时候,这消息也传到了奉先殿之中。

有些时候,原谅别人容易,原谅自己是比较难的。

就好像是现在。

朱祁镇是真信什么祖先吗?

不,是他心中有惭愧,想找一个地方静一静而已。

只是皇帝不吃饭,在宫中也是一件大事,所以不过一会功夫,皇太后孙氏就到了,只是奉先殿乃是供奉列祖列宗牌位的地方。

皇太后虽然贵为太后,也不能随便进去。还是朱祁镇听见了孙太后的声音,从奉先殿之中走了出来。

孙太后一见朱祁镇,就一阵阵唠叨,说道:“我听说,你最近一直不好好吃饭,吃什么虫子,恶心死了,是,我知道你要给天下臣民做一个表率,但是也不能苦了自己吗?”

“总要吃饱了,才有力气处理天下大事。”

“娘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灌汤包,来吃几个。”

孙太后一边说,一边让宫女将东西摆了上来。朱祁镇也只能下筷了,只是他食不知味,一想到,他吃饭的时候,有不知道多少人饿着肚子,甚至将来会被饿死。

平日最爱吃的东西,此刻却一点味道都没有了。

孙太后见朱祁镇如此,也轻轻一叹,说道:“我儿别太难过了,这都是命,不关你的事情。”

朱祁镇说道:“孩儿乃天子,天下之事,无不与我有关。怎么能说无关。”

孙太后说道:“我不管你怎么说,给我好好吃饭。否则,我饶不了你的。”

朱祁镇也知道其实有些话,能与太皇太后说一说,但是与孙太后,却不能说的。

因为孙太后或许是一个和善的母亲,但是很多政治上的东西,她拎不清的,这也是太皇太后厌恶她的原因。

因为不管是皇后,还是太后,天然就有政治属性。这不是她不懂就可以推卸的。

朱祁镇也只能吃了。

忽然王振飞奔而来,说道:“陛下,陛下,广东的粮食来了?已经到了天津。”

这是王振第一次没有压着李时勉的消息,而是飞奔而来。

朱祁镇一听,顿时精神一震,“啪”的一声,将筷子拍在桌子上,起身就要走。

孙太后立即说道:“你还没有吃几个?”

朱祁镇头也不回,只是一招手说道:“饱了。”声音精气神十足,一点都没有刚刚的颓废的样子。

只是李时勉远在天津,此刻朱祁镇急急忙忙出去,也见不到李时勉。

不过,李时勉押运一百五十万石粮食的事情,已经哄传北京,北京粮价应声而落,一度跌到了四百多文,不过,过了两天,再次恢复到了五百多文将近六百文的价位上。

这一个消息,将粮价近两个月的涨幅,全部砸了下去。

而在这个时候,李时勉也进京了。

朱祁镇本想出城迎接,但是杨士奇力劝,这礼仪太重了。朱祁镇无可奈何,这才答应下来。

他在乾清宫召见了李时勉。

但是一见李时勉,顿时觉得李时勉老了不少,整个人瘦了一圈,也黑了不少。朱祁镇立即说道:“先生辛苦了。”

李时勉说道:“陛下不怪臣来迟之事,臣已经心满意足了,有何辛苦可言。”

朱祁镇起身向李时勉行了一礼,说道:“朕代京畿百姓谢过先生。”

李时勉连忙起身跪下还礼。感动的热泪盈眶,这对臣子来说,简直就是殊遇。这样忙了一阵子,两人才再次坐定。

朱祁镇说道:“却不知道先生这一次过来,到底运来多少粮食?”

李时勉说道:“第一批五十石而已。一百五十石,是臣虚张声势,不过后续还有。”

第一百零六章 倔老头杨溥第三十四章 沐昂折戟第一百零三章 废天皇第十二章 见义必为,非勇也第四章 方家兄弟第七十五章 第一心腹于谦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六十章 明浪第五十一章 弹劾曹吉祥第五十一章 西北茶马第一百五十六章 和亲?第六十五章 欲平安南,先定广西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五十三章 中学教材第一百二十章 盐法开中法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一百一十章 粮与银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一百零一章 杨溥时代的开始第六十三章 金蝉脱壳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三十一章 崩溃的开始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六十三章 水路救援第十六章 大捷消息第十二章 长乐未央不夜城第四十一章 落子南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之将死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第一百四十二章 杨洪巡边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二十三章 阿刺知院之死第一百九十二章 铁甲的黄昏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一百八十六章 出塞之前第一百零一章 细川胜元,死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七十二章 门头沟至京城线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九十四章 明军东来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朝余波第十一章 朝鲜靖难第一百一十六章 易知单第七十章 诸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谁的西域?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九十二章 坚持不懈埋子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九十五章 大藤峡背后第一百一十四章 勋贵圈子的烂事第一百三十三章 瓦刺临边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一百四十九章 保河济运第九十六章 开海八第一百一十三章 困兽之斗第一百五十四章 瓦刺的试探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后第四十三章 凭祥之战第二百一十六章 震动天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八十八章 钱婉儿的一天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一百四十八章 十二渠图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明的金银流向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七十九章 大明财政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九十六章 镇守云贵方略第四十六章 千金赠君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也先最后的反扑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二十五章 民以食为天二第八十五章 尚书们的疑惑第四十九章 烟火群山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十四章 遗诏第四十一章 石亨的追击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七十九章 回师第一百一十八章 马文升在天津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一百六十七章 内阁调整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三十六章 老将不老第五十八章 大宁第一百一十六章 巡边的准备第九十一章 日本金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