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建文已死

第六十九章建文已死

老僧顿时有些失措,说道:“程卿,你------”

这么多年,颠沛流离赖有程济在,建文虽然屡有惊险,但总算是平安无事。此刻程济这样说,如何不让建文吃惊非常。

程济说道:“陛下,年事已高,有叶落归根之意,然臣好强一辈子,断然不会向燕逆低头,而今一路到了北京,想来燕逆不会伤害陛下了,这是老臣为陛下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四十年来天下孤苦,而今臣职已尽。”

程济忽然大礼参拜老僧,忽然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翻出一柄匕首,反手插进了自己的胸口。程济整个人爬在地面之上,鲜血从身下流了出来。

“程卿,程卿。”建文想要搀扶程济,去世一摸一手血。

程济本身伸手也不错,否则也不能保护建文行走在西南的深山老林之中,就不说当地的人情险恶,单单说深山之中豺狼虎豹之属。就不在少数。

程济心意已定,反手这一刀,又准又狠。程济此刻已经断气了。

车中的动静。引起了外面人的注意。

马顺几乎是闯了进来,一眼就看见伏地而死的程济,他一挥手立即有两个人上来,将程济的尸体清理出去,然后将车上的血迹都清理干净,然后重新出去,将车门锁死。

他们不敢与建文说上一句话。

因为正因为他们是锦衣卫才知道,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情,是要人命的。

马顺将老僧安置在京城一处寺院之中。

这个寺院就是庆寿寺。乃是姚广孝在永乐年间居住的地方。只是姚广孝死后,这里就是东厂在外的秘密行动机构。

而金英早就等在这里了。

就建文受压在庆寿寺之中不过两日。

王振,金英,马顺等人都庆寿寺内外,几层布防。几乎密不透风。

这一日,朱祁镇一身青衣扶着太皇太后从马车上下来。如果不是这里重重布防,一般人见了。

只当是一个普通祖孙而已。

太皇太后问道:“程济,也在吗?”

朱祁镇说道:“程济在北京城外自伐了。”

太皇太后听了,虽然觉得有一些出乎意料,但是却并没有吃惊。太皇太后说道:“程济是一个烈性人。走吧,去看看。”

庆寿寺之中早已被清场了。

虽然在北京城之中,却有一种深山古寺的意外。

李大川在前护卫,引领朱祁镇与太皇太后一起进一大殿。

却见一个老僧跪在佛像之前,手中喃喃有词。朱祁镇听了两句,就知道是《地藏王本愿经》。

朱祁镇冷笑一声,说道:“皇叔祖,可是再想程先生吗?”

老僧的动作微微一顿,说道:“老衲罪孽深重,不过是为自己赎罪而已。”

朱祁镇还想说什么,太皇太后轻轻摇头。

朱祁镇也知道,朱允炆好也好,坏也好。总就是他的长辈,有些话,不是他该说的。

太皇太后说道:“陛下,多年不见,别后可好?”

老僧转过头来,盯着太皇太后看了一阵子,才叹息一声,说道:“原来是世子妃。多年不见了。托福还活着。”

朱祁镇看向建文,建文须发皆白,眉目之间,有一种慈眉善目,决计看不出,他就是当年的皇帝。

时间无情之极。

不管是建文与太皇太后都老了。

其实太皇太后当日与建文也没有多少交情,毕竟太皇太后是女眷,在很多时候都是见不到建文,只有在少数场合之中,才有一面之缘。

甚至太皇太后对建文帝了解,不少都是仁宗皇帝告诉他的。

他们两人此刻见了一面,不管是太皇太后还是建文,一时间觉得无话可说。

只感觉岁月无情。

太皇太后看了一阵子,才将记忆深处朱允炆的形象翻了出来。确认了眼前这个老僧就是当初的建文帝。

太皇太后说道:“既然活着,为什么不好好躲着,反而还要出来,太宗皇帝当年放过你了。还想找死不成?”

建文叹息一声,说道:“阿弥陀佛,老衲已经风烛残年。不知道还有几年,生生死死都看透了。唯一放不下的是,百年之后,此身何处?只要能将老衲葬在孝陵之中,纵然此身首异处,又有何妨?”

太皇太后听了,似乎也有几分伤感。

纵然她身为天下最尊贵的女子,面对时间的伟力,也有几分无可奈何的感觉。

建文宁肯一死,也想归葬孝陵。死后陪太祖皇帝于陛下,而太皇太后也是在为自己身后之事,多做筹谋。

两者之间,又有多少差别。

太皇太后说道:“你记着今日这一句话,我代陛下允你终老。”说完之后,朱祁镇搀扶着太皇太后离开了这里,李大川在后面将房门重新锁上了。

太皇太后一时间不想回去,反而在朱祁镇的搀扶之下,登上了庆寿寺的高塔。

庆寿寺的双塔是相当有名气的,一直流传了数百年,直到改造北京城的时候,才拆除了。甚至梁思成还为这件事情力争而不得。

而今正是庆寿寺最辉煌的时代,不提东厂在寺院里面暗地阴私勾搭,单单说姚广孝的遗泽在,这里就是最受皇室重视的皇家寺院之一。

太皇太后等上高塔,一时间累的气喘吁吁的,说道:“老了,身子骨不成了。”

朱祁镇说道:“娘娘哪里的话,您分明是老当益壮。”

太皇太后说道:“他就安置在西山之上吧,对外就说是假的,但是毕竟是老僧,不过处于极刑,就在西山上找一个寺院,让他终老就行了。”

朱祁镇说道:“是。”

太皇太后看着朱祁镇说道:“其实,放在十几年前,建文出现,还算是一件大事,但是而今四十年了,四十年改变太多的事情,建文如何已经不值一提了,我来见他,却是了结我心中的念想,等将来见了仁宗皇帝,却也有话说了。”

“爷爷当年与那位关系不错?”朱祁镇小心翼翼的问道。

“同窗而已。”太皇太后不愿意多说,说道:“另外,我其实想让你多看看他,看看如果做一个皇帝,掌控不了朝局,最后是一个什么下场?”

“程济这个人,你没有见过,但也听过吧?铁铉,盛庸,平安,驸马梅殷,方孝孺,还有程济,等建文旧臣,也不都是一无是处的。”

“他们是什么下场?你也是知道的。”

“我老了,不知道能活多久,你翅膀也硬了,我看不住你。说不过你,你总是有道理的。”

朱祁镇听了,立即下跪请罪,说道:“孙儿不敢。”

太皇太后笑道:“起来吧,你有什么敢不敢的,这天下就是朱家的,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我算是看明白了,你骨子里就不是一安分的人。”

“但,我想你做事之前,想想建文,想想程济。程济之才,何下于姚广孝,胡濙,杨士奇之辈,但是千百年之后,程济今日之死,又会有谁知道?而姚广孝此人奸邪小人,却可以得帝师之名。”

“太宗一脉享有天下,但是懿文太子一脉,却都变成了庶人。你如果将来事败,你,跟随你的人,你这一脉,乃至朱家,会有什么下场。”

“你要想清楚再做。”

朱祁镇听了,不由凛然。

只觉得一时间后背发凉。森森的冷意扑面而来。朱祁镇就好像站在千丈冰峰之上,沿着裂开的冰缝前进,随时都可以掉进冰窟之中,死无葬身之地。

朱祁镇说道:“孙儿知道了。只是娘娘对姚少保?”

“这一句话,并不是我说的。”太皇太后笑道:“却是仁孝皇后说的。”

第五十七章 天下水利工程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一百零一章 思明府之变第三十七章 北京城的营造第二百一十三章 成国公的死讯第七十七章 于谦说太皇太后二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十二章 军议第一百六十章 失意的杨荣第五十四章 围剿之策第六章 新天子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海运三难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第七十章 父子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一百五十五章 治天下需用文臣第一百零八章 倭寇疑云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第十七章 西北驰道第七十七章 松潘之会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三十四章 仓禀足而识礼仪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荆关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一百四十章 刘定之请缨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三十五章 广西内部的分歧第一百二十一章 钱法第三十一章 蠢蠢欲动的安南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二百三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等待第一百一十五章 新旧接替第一百零一章 围城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赴安南第一百零七章 射柳二第一百零六章 朝鲜震动第五十二章 于谦的去向第八十五章 日食不至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一百五十一章 驰道与运河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一百一十一章 人间再无亦失哈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谋主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一百二十六章 问天春秋几何第五十九章 松潘旧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六十五章 肇州血战第八十九章 御前会议之余音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宁遗梦第八十五章 蒋贵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十八章 令人头疼的孙太后第六十九章 水师主导权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四十章 思任发之死第十章 大雪纷纷第九十九章 西军脆败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六十八章 三元及第第八十章 冼景主持天理报第一百一十一章 阿失帖木儿皈依真主第四十四章 也先的算计第五十三章 五月政务第一百四十五章 李贤思路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一百三十八章 石亨的犹豫第一百二十八章 藏地风云第一百五十章 瓦刺的实力第一百五十三章 经筵vs大本堂第三十章 安南盛世第二百零二章 咫尺天涯第一百六十九章 卢沟河水情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九十四章 开海六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九十七章 风起西域第七章 对五军都督府的改造第八十四章 工业化的种子第五十章 英国公余威第十六章 海漕第十一章 海西都司第二百二十四章 辽河大捷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一百四十九章 黄河大工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一百二十四章 燕然大捷的转折点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弟七十三章 大计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