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圣心如渊

第六章 圣心如渊

杨溥屏退左右,敞开大门。直对文渊阁大厅之中。

内阁的值房乃是文渊阁之中隔出来的小房间。朱祁镇对内阁大臣的待遇还是很好的。

虽然每一个内阁大臣的值房,也就是办公室,其实并不大,但是也分内外的,外面是办公会客,里面更是能放下一张床,如果遇见大事了,比如皇帝驾崩,边疆战事,需要内阁大臣随时候命的时候,就可以在这里休息。

朱祁镇更是在这房间连通火道,与朱祁镇在乾清宫的暖阁一般的待遇。所供奉的吃穿用度,都是一等一的好,连内阁这里还有小厨房。

这些东西,有些是朱祁镇之前就有的,有的是朱祁镇之后添加的。

毕竟增添一点待遇,也费不了多少银子。朱祁镇甚至将收买人心都当成习惯了。

但是即便如此,在冬天的时候,杨溥开门,还是有寒风冲进来,这里毕竟比王振精心打造的观雪亭差了不少。

却是杨溥政治理念,就是光明正大。不谋于私事之中。

当然了,即便杨溥摆出这个姿态,也没有几个人敢去偷听内阁首辅与未来的兵部尚书的谈话。

杨溥说道:“孟晞,陛下之意如何?”孟晞乃是徐晞的字。

徐晞苦笑说道:“阁老,圣心如渊,岂是臣子可以揣测的。”

杨溥叹息一声,说道:“是啊。”

他心中却想道是朱祁镇在太皇太后故去之后的表现。他私下有一个想法,就是皇帝越来越像太皇太后了。

太皇太后在正统初年,是怎么控制朝廷。

那就是控制兵权,财权,压制政务规模,然后放权内阁。杨士奇看似权倾朝野,但是都在太皇太后控制内。

而在太皇太后去后,朱祁镇减少了对朝政的干预,很多决策上,并不会直接反驳内阁的意见,或者说很少对内阁意见有异议。

看上去内阁权力大涨。

但是杨溥却越发感觉揣测不出朱祁镇的意见。

之前杨士奇与杨溥都看得出来,皇帝其实很急,在做事办事上,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的一股急迫的心理。

一心要做这个做那个,似乎当这个皇帝就是用做事的。

但是皇帝自己似乎并不明白,皇帝本身就不是做事的。这本身就是一种身份的错位。只是有些帝王心术,即便是首辅大臣也不好与陛下细细说来。

士大夫所言之,垂拱而治天下,虽然有一些想要限制君权的意思。但未必不是正理。

从来是皇帝接纳某位大臣的意见,做出这样的那样的决断,很少有皇帝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却要说服下面大臣推行下去。

在政治生态上,这本身就不是太健康的。

毕竟凡是皇帝提出的事情,下面的人决计不会反对,即便有反对的,也更有小人迎合。皇帝急,下面自然有一批大臣着急,皇帝怠政,自然又一批弄臣迎合。

所以皇帝不要轻易表露意见,中道而行,维持整个大明体制的正常运行,具体的做事就是放在下一层了,这是内阁六部的事情。

这种错位。就是皇帝让人不放心的原因。

为什么道家乃是君王南面之术,这一番话,其实可以用无为而无不为而概括。但是真正能想明白,却没有多少个了。

太皇太后去后,朱祁镇深刻反省之后,似乎照准了自己的定位。

但是对杨溥来说,让他放心之余,又感到难办了。

原因很简单,之前朱祁镇的意见简直是不加掩饰,最少在杨溥看来,是不加掩饰的,但是而今杨溥固然知道,朱祁镇依旧看重,河北水利,盐法,海运,等等事务。

但是朱祁镇到底是怎么想的,却很少有纰漏了。

他仅仅是保持关注而已,甚至有时候自己不大满意,也不会轻易表露,却有一批言官上奏,说这个事情这样那样的问题。

杨溥第一次见到没有明白,但是杨溥是何等老辣之人,他虽然没有证据,但却也肯定,这些言官背后有人。

是不是皇帝,却不知道了。

杨溥也不敢知道。

看似朱祁镇对内阁的意见,从来是没有反驳过,但是内阁结论形成之前,朱祁镇的某些想法就已经渗透进去了。

甚至杨溥还不清楚,到底谁是陛下的人。

这种感觉让杨溥有一种在太宗皇帝下面的感觉。

所以,圣心如渊,这四个字,并不是杨溥的马屁,却是杨溥心中真实的感觉。朱祁镇变得不好伺候起来。

比如这一件事情。

对于瓦刺西进的消息传来,内阁朝会之上,已经有好几轮讨论了。放弃哈密乃是内阁方面的意见。

但是朱祁镇并没有不同意。只是留中。并下诏让翰林院编一部《西域史》出来,诏书之中特别标明,要寻“西域汉唐以来故迹。”这几乎是明示了,你这个方案,我不满意。

杨溥劝谏过好几次。

朱祁镇总是说道:“朕将以何面目见太宗皇帝于地下?”

好吧。这个理由好强大。

宣宗皇帝放弃安南,也没有说不能见太宗皇帝于地下。

杨溥已经觉悟了,不管这事情怎么办?最后放弃哈密的罪责,一定是要按在自己头上。但是杨溥毕竟是社稷臣。

知道不能打哈密之战,就是不能打。

且不说从陕西向西粮道漫长,西北本地的粮食根本不够支撑大军,单单说,瓦刺一部进入河套地区,威胁延安,陕西都司的防御压力大增,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会议,已经有为延安增兵的决策了。

兵力分散之后,单靠西北本地的军队,不足以与瓦刺决胜于哈密,看西北之乱就可以看知道,区区不过万的骑兵,就让西北乱了好一阵子。

如果从北京调兵,更是无稽之谈。

等大军到哈密,估计哈密早就被瓦刺拿下来了。

杨溥怎么想,朝廷也不能为了面子丢了里子,所以即便今后被钉上弃哈密的罪名,也只能一谏再谏,自己劝谏不成,也要让别人劝谏,哈密这一战不能打。

杨溥沉吟片刻,说道:“孟晞,你的任命就好下来了,陛下之意你也明白,从正统以来,边将都有要求修缮沿线边墙的意见,陛下用你,就是要用你对九边的了解,你到兵部之后,别的不说,先做一分修缮九边的方案。重点放在宣大上面,记住做得严密一点,朝廷折腾好几年,好容易河北水利差不多要结束了,手中有一点余钱,但也不能让九边那些人给吃了空饷。”

朱祁镇对九边如此关注,杨溥岂能不好好揣摩一下朱祁镇的意思。朱祁镇宁肯让兵部尚书空悬半年,也要用熟悉九边的徐晞,就已经是很明白的表示了。

徐晞说道:“阁老,下官明白。”

“这是上任第一件大事,务必做好。”杨溥说道:“不用让陛下失望。”

徐晞想起朱祁镇对他的礼遇,说道:“不敢说九边固若金汤,但是决计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他微微一顿,说道:“只是哈密之事,当如何一个了局?”

杨溥说道:“你放心,陛下不是固执之人。总有人能说服陛下的。”他其实估计朱祁镇此刻已经有定计了。只是被人劝谏好,这其实也是一个政治资本。就看皇帝要给谁了。

徐晞似乎想明白了,说道:“英国公?”

杨溥叹息一声,说道:“是。除却英国公还有谁?”

徐晞心中有些不舒服,因为他是兵部尚书,乃是兵相,而今皇帝军国大事却要英国公意见而决断。

他的兵部尚书的权力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一百五十四章 也先第一百一十八章 石亨的心思第九章 周忱的接班人第五章 新内阁第二十章 出京第二十九章 武学开学第一百二十九章 如鲠在喉第七十一章 也先吐血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四十一章 石亨第八十章 西宁第七十九章 歃血为盟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十八章 瓦刺内乱的可能第一十七章 皇后监国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一百章 定风波三第一百一十章 少府的工作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三十四章 王振之死第一百四十八章 识趣的襄王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四十五章 石炭三第二章 塞上江南第九十九章 浔州城下第十六章 经筵第二十三章 知道了第四十六章 山西大案第三十六章 士子之间的争执第一百四十六章 回天之力第五十六章 朝鲜两班第二十五章 丘濬的实学思想第八十八章 旧港施家第三十一章 交趾与西洋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第一百三十九章 分殊定理外王道第五十五章 水利学堂的功课第四十七章 肇州得失第十五章 预修大典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三十五章 午间休息第一百三十章 北京震动第九十一章 历法的背后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二十章 郕王之意第一百七十九章 成国公之心第八十九章 太皇太后的考验第八十七章 朗氏内忧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九章 通报,内参,与明报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一百七十八章 决战于大同城下第二十九章 兑子第一百三十一章 建州女真的末日第一百二十四章 两朝开济老臣心第十九章 百姓苦第一百一十二章 议麓川三第一百六十三章 分封松潘之意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九十八章 平衡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十章 鲁苏之争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三十八章 五世说第一百三十九章 回京第一百章 心狠手辣石将军第六十三章 驰禁令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一百一十七章 雨季的来临第八章 登基大典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三十九章 大破麓川第三十七章 何以养民第十一章 孙氏第七十七章 沿海航线第一百七十五章 正统五年正旦诏第一百二十七章 托古改制第二百三十三章 紫荆关下第一百二十三章 黄河危局第一百三十三章 太子的钱袋子第三十八章 家事国事第一百三十九章 杨溥的政治理念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定西南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