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

第五十三章 福建乱局

朱祁镇从刘定之的夹片之中。看得出来,叶留宗在山中聚啸,已经不是一年两年了。

而且周忱主持重开闽浙之间银矿的事情,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一项政策从形成到落实,是需要时间的。现代还是这样,更不要说古代了,而在政策下来之前。

官场的人都有风声了。

福建方面想搞定叶留宗举动,从上半年就开始了。

可惜福建布政使不知道怎么做的,反正事情没有办妥当,随着上面明确命令下来,福建布政司联合按察司带来了军队。

然后双方打了一场。

最最关键的事情是。

打输了。

打输之后,就在现在正统九年十二月,叶宗留在山中正式拉杆子,打旗号称,铲平王。

这个消息,而今都被福建方面压着,他们正在紧罗密鼓的准备第二次围剿。封锁一切,关于这一件事情的消息。

如果围剿成功,准备将这一件事情,当做没有发生过。

而刘定之作为皇帝一手提拔的心腹,是有政治敏感度的。他虽然在福建做官,朱祁镇也没有暗示他要密奏地方事务,但是他自己要是不懂事,就不对了。

而且朱祁镇从刘定之这样着急的上奏,甚至感受到了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刘定之对福建方面第二次围剿胜利的可能,不报太大的希望了。

朱祁镇对此自然不敢怠慢,立即召集文武大臣密议。

朱祁镇说明情况,直接问保定侯道:“南方的卫所到底是怎么回事?”

虽然朱祁镇对福建地方的无能,感到不满,但是他更知道,而今要解决当务之急是什么?是叶宗留。

之所以问保定侯孟瑛。

孟瑛南征军之中,就有大多数都是以南京为中心的南方卫所。

孟瑛在南京整军小半年,才从各地挑选出十几万大军。至于这十几万大军的质量如何,看孟瑛南征之战,从头到尾,都没有让他们打硬仗,真正决胜之战,还是京营边军为主要的三万左右。

其他军队,大抵是摇旗呐喊而已。

朱祁镇并非不知道,南方卫所军不能打的,毕竟之前倭寇上岸后,以不足千人的规模攻克一个千户所。

朱祁镇心中已经有估计,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南方卫所情况会低到这种地步。

打不过倭寇也就算了,还打不过矿匪。

甚至朱祁镇一场败仗,直接让叶留宗小看朝廷,之前不过是在山中过小日子,而今居然敢称王撤旗了。

朱祁镇也知道,叶留宗手下定然也很能打的。

想想就知道,这矿工体力,组织是是能打的,而且朝廷封矿,撤出人手,叶留宗盗矿,其中也不会太平的。

看到这里的钱途的,不仅仅是叶留宗一个人。想想就知道为什么叶留宗能得到最后的胜利,想来不是他官府方面有关系。

而是他手下的人能打的。

但是朱祁镇还是无法接受,广大南方卫所都疲敝如此,一旦南方有事,频频从北方调客兵南下。一来影响北方的边防,二来,大明看上去养卫所不花钱,但实际上卫所无偿占有大量土地,这其中朝廷也是付出代价的。

孟瑛说道:“臣在南方遍考南直隶,江西,浙江卫所,皆不堪用,臣从中挑选精锐十几万人从军,一路上多加训练,才算是能够一用,但是这些军队,有相当一部分留在云南戍边了。”

“留守士卒,大多是老弱。不堪一战。”

朱祁镇听了,一时间有些自嘲。

没有想到南方卫所的凋零,还有朱祁镇决策的影响。

当初麓川之战,朱祁镇是坚决不从九边调兵。大部队动用的都是南方卫所兵。

南方卫所兵承平日久。本来战力就不堪,孟瑛为了完成任务,定是将能够用的士卒,全部给调走了。回来的并不多。

想想就知道,南方卫所战力不足依靠了。

当初还觉得自己的决断是非常正确的,但是而今想想,真是太天真了,不管什么样的事情,一利生必有一弊随。

主政者只能权衡利弊而已,那些没有一点弊端,十全十美大好事,定然是骗人的。

只是朱祁镇而今要面对自己留下的乱摊子。

英国公说道:“臣以为当抽调京营一部出京平叛。”

朱祁镇说道:“英国公所言极是,只是首辅是个什么想法?”

杨溥先请罪说道:“老臣无能,此乃福建布政使谢怀,欺君枉上之举,此人乃是王振举荐,都察院那边也多有不发之举,谢怀强纳福州卫指挥使之女为妾,并大肆通海,逃海关税负,甚至指使卫所官兵海上行凶。”

“臣为首辅,不能去此逆臣,乃是臣之过也。”

朱祁镇缓缓的闭上眼睛,说道:“先生何错之有,是朕错了。”

王振死之前,朱祁镇身边遍布王振的耳目,这才见不到王振的另外一面,但是王振死之后,王振另外一面才暴漏在朱祁镇面前。

王振对外敛财,想想就知道,真正有底气,觉得自己问心无愧的人,谁给王振送钱。王振所受的每一分钱,都是破坏了国家法度。

这种破坏是会有代价的。

只是这个代价,不是王振来出,而是朱祁镇来买单而已。

此刻就是朱祁镇买单的时刻。朱祁镇甚至有些后悔,当初赏赐王振一些银子,王振或许不会这么做了。

但是朱祁镇随即就清醒了。

人的贪婪是没有尽头的。

不过,朱祁镇同样知道,死人是不会说话的,很多事情未必都是王振的锅,不过王振已经死了,什么锅都给王振上面砸而已。

朱祁镇对此并不在乎。他关注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谁的责任。

只是朱祁镇对杨溥的论断,却是非常赞同,此事根本就是地方官无能。

从朝廷法度上来看,朝廷的决策是没有错了,不管是封山,而是重新开采。银矿都是不准许百姓私自开采。

叶宗留之流都是犯了朝廷法度。

但是百姓不给你说这个,他们要活着,要混口饭吃。法律与现实从来是有差距的,即便现在也是一样的。

在这方面就需要地方官员的自由裁量了。

地方官员的自由裁量权是非常大的,所以才有灭门府尹,破家知县之说。虽然副作用很大,不如此不足以处理各种地方事务。

福建地方失职,看叶留宗刚刚开始是不想造反的。也就是不管是地方政府怎么做,都是有将一个乱子消弭于无形之中的可能。

如果放于谦,周忱在哪里做地方官,朱祁镇估计于谦敢孤身入矿山,将叶留宗招抚下来,而周忱也足够的手段,让叶留宗乖乖下山。

但是福建地方怎么做的。

一塌糊涂。

朱祁镇缓缓的睁开说道:“此辈蛀虫,死不足惜。传朕旨意,招谢怀入京觐见。”

朱祁镇言下之意,已经很明显了。这两人一入京师,就别想活着离开了。

杨溥咳嗽两声,说道:“陛下,臣以为而今不能动此两人。当以大举为重,叶留宗所在仙霞岭,乃是三省交界之处,想要围剿非统合三省人马不可。”

“这都需要时间,但是他反意昭彰,如果不尽快剿灭,恐生大乱,而谢怀为了保住自己乌纱帽,定然拼尽全力剿灭叶留宗,此刻拿下他,恐怕叶留宗就要逃出生天,一时难治了。”

朱祁镇也明白,对朝廷来说坐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流寇。三省交界之处,想围剿的行政成本本就很高,即便而今朱祁镇立即下圣旨,等三省协调好,也是好一两个月过去了。

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二百三十八章 挖出精锐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二百一十五章 孝子朱仪第一百一十六章 海运总兵官第一百一十一章 议麓川二第二十一章 太子南下第一百一十章 阮炽的谅山撤退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战猫儿庄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撒网第十四章 李满住第八十一章 江南田亩状况第六十章 北方战略构想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昆图的法会第一百三十八章 瓦刺退兵第五章 太后二序章 我, 朱祁镇第一百三十章 天下大旱第五十七章 亦失哈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横绝大漠第八十一章 正阳门下第一百零四章 周忱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三十三章 另外一扇门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一百二十章 屠万是为雄第三十七章 杨溥难题第八十四章 李家的决定第十二章 征朝鲜之议第十四章 主导权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七十二章 汪氏第一百零九章 甘肃在行动第七十四章 春耕准备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五十三章 天下大水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一百章 平瑶策第二十四章 碧溪第一百七十一章 束水攻沙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第四十八章 南洋卫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第二百一十二章 财政压力第六十五章 也先的东北战略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五十七章 三省大震第五十二章 矿乱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四十九章 京仓大火第三十二章 大明南洋战略第二百章 马第四章 太后第四十九章 贡品第一百一十八章 杀一是为罪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第一百一十九章 长远之计第一百七十一章 喜宁第一百五十二章 亲亲之道第一百六十章 思机发之死第八十章 西宁第四章 朱祁镇的京营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二百四十五章 撤退的开始第一百三十二章 出巡第三章 此长城非彼长城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一百一十四章 皇太后病倒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六十五章 调整政策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四十七章 大明巡抚第五十四章 水利学堂第一百七十七章 烽火传京师第十六章 李瑈的应对第一百三十四章 出巡第二四十三章 石疯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医院令楼元第八十九章 于谦的西北政策第一百零五章 朝鲜延边之战第五十六章 朱祁镇之心第五十九章 清丈土地的内情第一百六十九章 香囊识人第一百一十章 约期第一百二十六章 遗折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五十章 金山银山第七章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七十八章 皇帝与杨溥第八十六章 合流第二十章 出京第一百三十八章 盐业帝国的景愿第六十八章 定婚事第七十章 杨士奇治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