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其次伐交

第八十章其次伐交

杨溥看出了朱祁镇的心动,说道:“陛下,即便陛下倾天下之力,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不过,一部衰而一部兴而已。”

“今日去瓦刺,来日草原上会是谁?”

“太宗皇帝耗尽国力,也不过得二三十年太平,即便而今国力未必比得上太宗之时。”

“以臣之见,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

“陛下一心伐兵,岂不是舍其上,取其下。”

朱祁镇心中一动,他反思自己这些年所为。觉得有一点自己忽视了。

战争从来是政治的延续,用战争解决政治问题未必不可以,但是却真不能算是上策。他细细分析一下,自己为什么一定要灭掉瓦刺。

就是解放朝廷的兵力与精力,如果边境线距离首都不过数百里的情况之下,大明朝廷的战略方向就被锁死了。

不要想其他方面的扩张了。

所以打败瓦刺并不是目的所在。比打败瓦刺更重要的事情,乃是建立起草原上的统治。

这个问题,他想还不够深。

当然了,朱祁镇对瓦刺是铁了心要打了,故而觉得杨溥所言有些是对的。也不会改变心意,他请教道:“以先生之见,当如何?”

杨溥说道:“朝廷多用鞑官,有很多乃是东蒙古各部人马,势穷来投,朝廷养之,颇费财力,不如给阿鲁台之子,令在边墙之外重起部落。朝廷与之互市,令其为朝廷牧马。”

“瓦刺自然不会愿意的。如此朝廷就可以支持两强相争。坐享渔翁之利。”

朱祁镇听了之后,心中难免有些失望。

果然在军事上,三杨之中,只有杨荣是最精通的。

如果是杨荣在,他决计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杨溥的思路对不对。

是对的。

杨溥的这个思路,就类似于代理人战争。但问题是,他忽略了体量问题,阿鲁台之子,如果不是山穷水尽,也不至于来投奔朝廷。

他现在有几个人,朱祁镇不用想,他如果还有二百骑就算多了。

如果朝廷支持阿鲁台之子强大到,可以在草原立足,并足以对抗瓦刺的地步,非支援最少万余骑兵,还有很多粮食武器。

有这一笔开支,朝廷自己去打不行吗?

大概唯一的好处是,对阿鲁台之子的支持,是阶段性的,并会一直支持,等阿鲁台之子能对抗瓦刺,朝廷就不用管了。

这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之下。

到底是什么人让杨溥觉得,阿鲁台打不过瓦刺,阿鲁台的儿子就能够对抗也先了。

每一个人都有局限性,杨溥比杨士奇与杨荣年轻几岁,发迹又比较晚,没有经历过太宗北伐诸役。

阿鲁台之子可以用,但不是这样用,扶植阿鲁台之子一切前提是打败瓦刺,从瓦刺部众之中划分给阿鲁台一部。而不是朝廷花钱养他们。

朱祁镇想了想,岔开话题说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先生所言极是,瓦刺先斩哈密,再破奴儿干,消除朝廷边墙之外的藩篱。”

“朝廷不能不有所回应,朕似乎记得亦力把里有使臣到京师。朕想派人出使亦力把里,如果能将亦力把里为朝廷所用,则让瓦刺锋芒在背。”

“就如汉结交大月氏。先生以为如何?”

这个想法,朱祁镇也不是现在才有的。

只是感觉希望渺茫,才一直没有做。

亦力把里其实就是察合台汗国,不过朝廷翻译以 察合台汗国首都的译名来称呼而已。

察合台汗国已经分裂,东察合台汗国臣服于瓦刺。而西察合台汗国已经西迁,大部分已经在后世中国疆域之外。

而亦力把里就是后世的伊宁市,也就是伊犁。

但是而今,朱祁镇感到了瓦刺咄咄逼人的压力。朱祁镇想想觉得虽然没有用,但是即便是没有用,也不是浪费一个使臣而已。

瓦刺对大明看似狂妄,但实际上却小心翼翼。一点点将大明的藩篱拆掉,再图后举

而朱祁镇也打消轻视的想法,汉武帝为了结交大月氏派出了多少使臣。而大明与西域各部都是联系,虽然联系不是太紧密。

这个联系不是别的 ,就是朝贡贸易。

今年亦力把里的使臣就来朝贡了。

从他能从哈密走到北京,就可以看出亦力把里的政治倾向。想想就知道,哈密已经在瓦刺的掌控之中了。

如果亦力把里与瓦刺敌对,他怎么可能走到关内。

但是这并不重要,只要锄头挖得好,没有墙角挖不到,比起草原上的各部,朱祁镇可以毫不犹豫的说,你们都是穷逼。

而且即便谈不好,只要给也先心中插一根刺,也是相当不错的。

杨溥说道:“臣以为陛下之言极好。”杨溥的语气有一些黯然。继续说道:“从太宗皇帝以来,多派内官出使,陛下可选贤良之辈,跟随亦力把里使臣回国。”

杨溥是何等聪明的人,难道听不出来朱祁镇这一手,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过,他对这一件事情也不反对。

反正成本低,效果可能好,也可能不好。

甚至杨溥还压缩了成本,将使臣换成了太监。可以说不要说一个。即便是死几百个太监,杨溥也不会眨一下眼睛。

朱祁镇也觉得杨溥所言不错。一来这是惯例。二来真派一个文官,很多场合,他们软不下身子。

既然有求于人,就不要有什么天朝上国的架子。只要骗了亦力把里,怎么都行?什么,国家信用,你没有看过战国策吗?

这些事情,文官未必能做好,但是放在太监身上,就没有道德负担了。而他们自带背锅体制,即便将来出了什么事情,也是这些太监擅自做主而已。

朱祁镇说道:“好,朕回去之后问问范弘。”

杨溥心中微微沮丧,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决定进行下一波试探,说道:“黄河水退却的消息,陛下也知道了吧。”

朱祁镇笑道:“这是列祖列宗洪福庇佑所至。”

这一件事情,也是最近少有让朱祁镇开心的事情。

杨溥说道:“陛下所言极是。老臣最近查过黄河的档案,但是看过最近一次大修,还是洪武末年,而今已经几十年了,虽然年年维护,但是各处堤坝也已经到了不堪的地步。”、

“而且陛下,天纵英明。束水攻沙之策,实在是天下第一之良策,臣以为重修黄河河道,用束水攻沙之策。”

“如此大河上下可保太平,陛下爱民之心,也可昭明天下。不仅仅令河北百姓沐浴皇恩,大河上下,也能感陛下之德。”

朱祁镇听着,笑容都有一些僵了。

杨溥不要钱的拍马匹,却将朱祁镇一步步逼到了一个拒绝不了的地步。

似乎不修河,就是不爱护百姓。不修河就是偏爱河北百姓,不爱河南百姓了,甚至不修河,就是无德无能。

朱祁镇并不是不想修河。

黄河运河淮河水系,他是一定会整顿的,但是事有轻重缓急。而今瓦刺步步紧逼。朱祁镇甚至担心,与瓦刺的大战,会不会是正统十四年了。

很有可能在正统十二年,十三年就爆发了。

面对迫在眉睫的战事,不应该财政倾斜吗?

而朝廷的钱虽然不少,但是面对这样大工程,却还是难以兼顾的,一面打仗一面修河,还是不要想的好。

这就是杨溥的用意所在。在他看来,皇帝对瓦刺的威胁担心过头了。

既然皇帝是存不住钱,与其砸在九边修城墙,不如砸在黄河上修河堤。

第十六章 吾道成矣第一百九十四章 阿刺知院的去向第一百三十三章 九州志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一百二十三章 旱情第八十八章 卫所改革试点第一百六十一章 秋风秋雨愁杀人第七十八章 两件大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巡城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扬州谢氏析产案第一百五十八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辅的落幕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八十六章 江南土地黑幕第一百二十七章 将门虎子第二百二十二章 来者犹可追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捷之后第五章 瓦刺与西域第一百四十六章 西域攻伐总战略第一百三十二章 狼第一百三十章 佛山造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七十六章 田园将芜胡不归第六十九章 松花江水师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八十四章 云贵总督第一百三十三章 传国玉玺第一百三十六章 北京城的变化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二百四十章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零九章 倭寇出没第一百零二章 皇帝的位置第一百一十一章 铮铮铁骑鸣第四十二章 流放海西第三十四章 仓禀足而识礼仪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八十二章 西宁读书人第二章 财政危机的延续第九十五章 大明军制第六章 此祸已种萧墙间第二百四十一章 失控的局势第九十章 一巴掌一甜枣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一百五十五章 瓦刺使团的到来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二十八章 工部两尚书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学新三甲第六十七章 朱祁镇的后宫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五十五章 送别第四十一章 麓川大捷第十一章 微山湖计划第一百三十九章 石彪的决然第四十二章 举步维艰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一百七十二章 张宗周孤身归北第七十三章 黎思诚征占城第五章 太后二第七十五章 于谦奏对第一百零八章 时间差第三十二章 跨过鸭绿江第六十五章 一条鞭法的问题第二百三十二章 无悔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五十五章 诸将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六十八章 诸子第一百零七章 公主府夜宴第一百四十一章 瓦刺贡马第八十四章 沙县民变第九十五章 大云南第八十五章 更改方略第九十四年,徐有贞的日本任务第二百零九章 双方退兵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零一章 细川胜元,死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元重光皇帝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六十一章 郭登到第七十七章 日食将至第七十四章 瓦刺可灭乎?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年第四十一章 天下风潮第一百一十九章 男儿赌胜马蹄下第一百零七章 掀牌第一百九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平静第四十三章 下肇州第一百一十五章 福建善后第二十五章 封滹沱河神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八十七章 对刘定之的安排第一百九十章 猫儿庄之战第一百二十一章 安南捷报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一百零二章 六部现状第一百二十五章 于谦的隐患第一百八十七章 兵疲将骄第一百零九章 麓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