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合流

第八十六章 合流

天阶山

此刻的天阶山还籍籍无名。

但是后世有一个好事之人,将天阶山的美景宣扬得天下闻名,这就是大明第一驴客徐霞客。

天阶山之中,奇石怪藤,千奇百怪,各有姿态,仿佛是天地自然所造之大盆景。

但是这样的情形,在文人骚客看来自然是诗兴大发,但是在用兵的将领,只要一看,就忍不住的挠头。

这也是郭登,只是去山下转了一圈,就放弃强攻的心思了。

而邓茂七是距离这一带比较近,他在沙县一起事,就是冲这里来的,想要借助这里特殊的地形来拜托官军的追击

而叶留宗却从北边翻山越岭而来的。

叶留宗收拢败兵不过五千上下,其中还有一些老弱病残,甚至辎重丧尽。如果没有沙县民变,朝廷大军咬着叶留宗的尾巴,叶留宗只能一步步转战之中,陷入崩溃之中。

但是沙县民变救了叶留宗一命。

叶留宗也没有办法,为了活下去,只能与邓茂七合兵,毕竟邓茂七人手比较多,而且刚刚将沙县给洗劫了。手中的粮食还是比较充足的。

而邓茂七也是自己自己的实力,他手下班底,也不过跟着他杀进县城的三百汉子,其余大多是害怕官军,逃到山中的。

真正打起仗来,却是远远不行的。

而叶留宗不管而今怎么落魄,都比邓茂七强多了,毕竟叶留宗是与朝廷大军正儿八经列阵厮杀过的人。即便是残兵败将,也不是邓茂七这点人能够对付的了的。

在天阶山下,邓茂七远远的迎接叶留宗,见了叶留宗立即抱拳行礼说道:“见过王爷。”

叶留宗哈哈大笑,翻身下马,一把抓住邓茂七的手,说道:“邓兄弟客气什么,这王爷什么的,不过是叫给外人听的,邓兄弟如果不嫌我痴长几岁,就叫我一声大哥吧。”

邓茂七会意说道:“见过叶大哥。”

叶留宗说道:“好兄弟,引我看看这天阶山。”

叶留宗反客为主的意思,隐藏在客气之下,却非常明显。此刻的叶留宗丝毫看不出一丝气馁的样子。

似乎几十天前,葬送大军,甚至死了最得力将领的人,不是叶留宗一般。

邓茂七山头一个破庙之中接待叶留宗,一时间宾主并欢,叶留宗借着酒力,说道:“我一见邓兄弟就欢喜的很,有个冒昧之请,兄弟看看行不行。”

邓茂七说道:“大哥请讲。”

“你我两人相见很晚,又志同道合,不如结拜为兄弟如何?”叶留宗说道。

邓茂七瞳孔微微一缩,随即大笑道:“能与大哥结拜为兄弟,是小弟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叶留宗一声令下,立即让下面的人准备了香案,叶留宗与邓茂七对天起契,同心协力,共反朝廷,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云云。

一番歃血为盟。

叶留宗对身边的人说道:“都过来见过二爷,从今天气,二爷的话,就是我的话。”

“拜见二爷。”叶留宗部下齐刷刷的行礼,很有军队的作风。

邓茂七受了一礼之后,挥手让他麾下的人来拜见叶留宗。但是他麾下的人,却不像是叶留宗手下那么整齐划一了。

看上去热热闹闹的向叶留宗行礼,但是与叶留宗所部相比,就是乌合之众。

叶留宗见状哈哈一笑,说道:“赏。”

叶留宗虽然丢失了大量的辎重,但是金银细软却是不少的。

一时间邓茂七麾下称呼大爷的声音,都有了几分情真意切了。

一番欢宴之后,各自散去。

邓茂七被人搀扶回到自己的房间,安排在床上。这才退下拉。

邓茂七忽然睁开了眼睛,双目虽然有不少血丝,但是哪里有一丝的醉意。他细细思量双方的实力,心中轻轻一叹。暗道:“罢罢罢,而今安安分分的当二爷吧。”

邓茂七未必没有火并掉叶留宗的想法,只是实力不如人,再加上朝廷大军,就在山下,只能忍下来了。

安心伏低做小。

叶留宗回到自己军中。

天阶山上,不过有几座小庙而已。

哪里有那么多房间,再加上叶留宗也不是太相信邓茂七,还是在自己军中住帐篷最安全。

叶留宗将陈恭善叫过来,问道:“你觉得这位邓兄弟是什么样的人物?”

陈恭善说道:“大哥,这个邓茂七不是一个善茬,他其实并不是太甘心的。”

叶留宗端着一碗醒酒汤,说道:“他不是一个善茬,我并担心,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该下手,什么时候该合作,就怕是一个二愣子,那就不好办了。”

聪明人与聪明人合作,可以因为更大的利益相互忍让着合作。当然了,一旦时间成熟,双方翻脸的速度绝对不比对付慢。

但是在此之前合作还是可以进行的。就怕那种看似聪明其实愚蠢的货色,根本不知道轻重缓急,为了一时之气,损人不利己。

如果邓茂七是这样的人,叶留宗即便不想,也要火并一场了。

陈恭善说道:“我看邓茂七不像二愣子。”

叶留宗说道:“是不是明天试试就行了,明天你去找他借粮了,军中的粮草不少了。看看他是什么反应。”

叶留宗部与谢茂七部在山上一点点的磨合在一起,合围一体,而福建方面的奏疏也飞到了京师。

朱祁镇看了三人联名上奏。一时间陷入沉思之中。

按他的本意,最好能将叶留宗所部,给斩尽杀绝。

这与广西的乱子不一样。

广西的瑶民人数毕竟不多,而且广西大部队都是土司,真要乱起来,朝廷的损失也不大,朝廷才能从广西土司收几个大子的赋税。

所以这瑶民作乱,他是扩散不开的。这是真正的疥癣之疾,不必为之大动干戈。甚至动静越大,反作用也就越大。

所以,朱祁镇对瑶民作乱,这几年打打停停,根本就习惯了。只要没有败仗,就行了。

叶留宗是汉人,这手下的军队,几乎全部是汉人,这就是本质的区别。叶留宗是有可能坐大的。

朱祁镇坐在北京的这个位置上,怎么可能忘记李自成三个字。自然要打起十二分的注意。

而李自成败走商洛山的时候,谁想到他数年之后,能够纵横中原。再加上沙县民变,让朱祁镇不由的想起明末大起义。

他有一种想要反驳这个计划,督促他们立即攻山,并从北京调运军饷,也要在最短时间将叶留宗给消灭了。

只是他很快,他就将这个想法按捺住了。

他很清楚,他所想大半是自己吓自己,大明还没有到这一步。各地即便有水旱蝗灾,也都会及时赈济的。

百姓挣扎求生,还是有生路的。

沙县只是特殊情况,而这种特殊情况,恰恰说明了,因为战事福建的负担很重,如果再加重负担。

说不定会起反效果。

就是派军队越多,百姓越是无法承受,造反的也就越多,反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朱祁镇理清自己的思绪,朝廷的任何行动都不是为了单纯的剿灭谁,或者杀了谁,是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

为了安民。

不能与之背道而驰,只要让百姓安堵,叶留宗即便是多活一年又怎么样?

朱祁镇立即批了一个“准。”

只是朱祁镇并不觉得这一件事情算完。每一个坏消息都引发了朝廷的一些隐患,而每一次隐患出现,都是朱祁镇顺势推进改革的最好时候。

这一次也是如此,叶留宗之乱也算是告一段落,那么政治上革除弊政,也要开始了。

第二百零六章 分散突围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一百零四章 铁甲铿锵第一百一十八章 未入京城已忧心第十五章 李实的办法第一百三十六章 石亨第一百三十章 谢家的家底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五十六章 古道血战第三十七章 善后第二百零三章 杨洪挂帅第八十一章 黄河水患第十章 老臣于谦第六十四章 屋漏偏逢连夜雨第六章 困境第二十六章 京城飞报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一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大本堂第九章 大明对奴儿干的经营第十一章 孙氏第一百二十三章 地震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第二百零七章 明军步骑vs瓦刺骑兵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为天第九章 刘定之与李贤第三十九章 整顿九边第一百零三章 往事二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义政第一百零三章 在京都第一十三章 请修大明会典以安社稷疏第五十四章 金英第六十章 徐有贞的目的第七十五章 郭登的应手第六十四章 平越策第二十八章 天理报第七十一章 教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人生一场大梦第二十八章 李时勉的倔强第二十七章 鸭绿江畔第七十二章 大朝会二第五十九章 暗潮第八十二章 钱夫人之心第一百二十章 脱欢之死背后第九十七章 谁是小人第一百零六章 足利义政第八十三章 说客张文第七十八章 大越皇帝第四十章 薪火相传第七十九章 南洋近况第二十九章 石璟第十三章 建州女真第一百四十章 今日方知狱吏之贵第二十二章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第五十九章 滹沱河道知多少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第二十三章 直隶省内部问题第一百一十七章 易知单的利弊第七十九章 北京的工业体系第一百六十四章 戎装临朝第六章 扩大的兵部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阅武学第三十四章 辽东烽烟第一章 海内老臣心第五十八章 朱祁镇的执念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十九章 不准赎刑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三十三章 一道德而同风俗第八十八章 冼驸马?第八十二章 凯旋阅兵第一百零五章 理财圣手第一百二十二章 治政学院第五十八章 故地重游第九十四章 成国公反制计划第一百二十四章 情报速报第一百五十三章 吉曲之战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汉当几胡?第一百五十一章 约战第六章 李贤的作为第一百一十五章 漕运为正策,海运为备策第四十八章 北元第一百四十二章 限山隔海第七十七章 占城之战第二百二十五章 宣大战局第一百四十一章 黄河,黄河第五十四章 三边总督第五十三章 粉身碎骨浑不怕第六十二章 肇州第三十章 御前带械第一百零一章 困境第一百零八章 麓川第一百五十七章 襄王出京第二十九章 辟雍之殿第四十二章 风云会聚第三十八章 出乎预料的开战第一百一十二章 东胜卫之战第一百一十四章 议麓川五第十一章 孙氏第三十八章 杨溥请辞第二百四十四章 孟搏命